乌乌歌
宋代乐雷发诗作
《乌乌歌》是宋末元初诗人乐雷发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诗中写出了作者励志发愤、弃笔从戎、誓以救国的雄心壮志,并赞赏道学家得像孔子那样智勇双全,文学家得像诸葛亮那样谋略深远。
作品原文
乌乌1歌
莫读书!莫读书!惠施五车2今何如?请君为我焚却《离骚赋》3,我亦为君劈碎《太极图》4,朅来5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歌6乌乌。
深衣大带7讲唐虞8,不如长缨9系单于10;吮毫搦管11赋子虚12,不如快鞭跃的卢13。君不见前年敌兵破巴渝14,今年敌兵屠成都15,风尘澒洞16兮虎豹塞途,杀人如麻兮流血成湖。眉山书院17嘶哨马,浣花草堂18巢妖狐。何人笞19中行20?何人缚可汗?何人丸泥封函谷21?何人三箭定天山22?大冠若箕兮高剑拄颐23,朝谈回轲兮夕讲濂伊24。绶若若兮印累累25,九州博大兮君今何之?有金须碎作仆姑26,有铁须铸作蒺藜27。我当赠君以湛卢青萍28之剑,君当报我以太乙白鹊之旗29。万里横行取金印,何用区区章句30为?死诸葛兮能走仲达31,非孔子兮孰却莱夷32?
噫!歌乌乌兮使我不怡,莫读书,成书痴!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乌乌:歌呼的声音。《汉书·杨恽传》载,杨恽被罢官,常痛饮,“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后因以呼乌乌指慷慨愤疾之音。
2.惠施五车:庄子天下》篇说惠施“其书五车”,后借来指博学。惠施:战国时博学者。
3.离骚赋:屈原所作。这里代指文学作品。
4.太极图:宋理学家周敦颐所作。周敦颐认为太极为宇宙中心,万物由此生化,因作《太极图》及《太极图说》。这里代指道学著作。
5.朅(qiè)来:归来;来到。
6.歌:采用读书斋刊《雪矶丛稿》,宋代陈思版《雪矶丛稿》和清代潭溪版《雪矶丛稿》为“呼”。
7.深衣大带:宽大的衣服,长长的带子。宋理学家都穿这样的衣装,此即指道学家。
8.唐虞:唐尧、虞舜。
9.长缨:长带子。汉终军少有大志,曾请求皇帝给他长缨去生缚南越王献上。
10.单于:匈奴领袖。
11.吮毫搦(nuò)管:指握笔写作。搦,握,持,拿着。
12.子虚:汉司马相如所作赋名。
13.的卢:马名。刘备曾骑的卢马跃过三丈宽的檀溪。
14.巴渝:巴州、渝州,今四川重庆一带。
15.今年敌兵屠成都:今年,指淳祐元年(1241年),那年11月蒙古兵破成都,前年是嘉熙三年(1239年),8月蒙古兵取重庆、眉州等地。敌,一作“贼”。
16.澒(hòng)洞:弥漫无边。
17.眉山书院:眉山孙家的藏书楼及学堂。这里代指道学家讲学之所。
18.浣花草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19.笞(chī):鞭打。
20.中行:指中行说。他护送公主远嫁匈奴,留匈奴后为敌谋划侵汉。此代指降敌的人。贾谊上汉帝书中有“行臣之计,必系单于之头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句。
21.丸泥封函谷:函谷关为长安东面险要关隘。汉代王元曾对隗嚣夸口说“以一丸泥东封函谷关”。
22.三箭定天山:唐薛仁贵多立边功,曾发三箭杀三人,敌人慑服投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见《旧唐书·薛仁贵传》。
23.大冠若箕兮高剑拄颐:戴着如簸箕般的大帽子,用长剑拄着下巴。语出《战国策·齐策六》。此指空谈的道学家的举止。
24.朝谈回轲兮夕讲濂伊:回轲,颜回与孟轲(即孟子)。濂伊,周敦颐,号濂溪;程颐,号伊川。二人均宋理学大家。
25.绶若若兮印絫絫:绶,系印用的丝带。若若,长而下垂的样子。累累,众多的样子。
26.仆姑:即金仆姑。箭名。泛指良箭。
27.蒺藜(jílí):指用于阻碍敌军行进的刺状物。
28.湛卢、青萍:均为古代有名的宝剑。
29.太乙白鹊之旗:军中所用的旗帜,象征胜利。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第三首说:“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
30.章句:章节、句读。
31.死诸葛兮能走仲达:诸葛,诸葛亮。仲达,司马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载民谣“死诸葛走生仲达”。传诸葛亮死后,部下以他的木制偶像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
32.莱夷:莱是古代山东小国。夷为东部少数民族的统称。《左传》定公十五年载,齐侯与鲁侯相会,齐侯令莱人劫持鲁侯,被孔子制止。
白话译文
别读书吧,别读书吧!惠施家有五车书,他读了又有什么用处?请您为我烧掉《离骚》赋,我也为您劈碎《太极图》。不如到我这里来相聚喝上一斗酒,听我仰面朝天呼乌乌。
道学家穿着宽大的袍子系着长带子,开口闭口谈论尧舜虞,不如汉代的终军,请求皇上给一条绳子,去生擒活捉单于。文章家苦思冥想创作《子虚赋》,不如刘备,骑着的卢马,在沙场上扬鞭驰骋,挥刀砍下敌人的头颅。您没见到么?前年贼兵攻破巴渝,今年贼兵屠烧成都。兵燹(xiǎn)连绵不断,豺狼虎豹般的敌寇横行路途,杀人如麻,流血成湖。眉山书院成了敌人驻兵牧马之地,浣花草堂里栖满了妖狐。有谁去鞭打叛贼中行说?有谁去捕获敌酋?又有谁能用一丸泥封住函谷关使国家安泰?又有谁能三箭定天山?戴着高帽子挂着长剑的道学家们,早晨高谈颜回、孟子之道,晚上又讲授周敦颐、二程的学说。系印的缎带长长地下垂,佩的印信一个又一个,可一旦国家沦陷,你们又能到什么地方去过活?有金就把它熔化了做箭,有铁就把它铸成蒺藜。我要送给您像湛卢、青萍那样锋利的宝剑,您应当还送我太乙白鹊这象征胜利的战旗。我们一起杀敌博取功名,何必要孜孜于寻章摘句?死去的诸葛亮尚且能惊走司马懿,不是孔子勇敢谁能斥退莱夷?
啊!我放声唱着乌乌歌,心中难消积郁的怨气。别读书吧,别成了书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淳祐元年(1241年),蒙古灭金后,纵兵南下,接连攻下宋朝多处州县,元兵已于1239年8月破取重庆、眉州,1241年11月攻破成都,对江南虎视眈眈,大宋危在旦夕。宋理宗对蒙古人的威逼束手无策,朝中大臣只知务虚空谈,国势维艰。乐雷发对此感慨万端,作了这首长歌,抒发国难当头应该拿出实际行动投入到战斗行列中去的激烈情怀。
作品鉴赏
此诗起句以短促的音调、重复的句子,表现自己的愤疾。“莫读书,莫读书!”诗人自己是个读书人,却大肆否定自己,真是振聋发瞆。为什么别读书?他这样说明:饱学如惠施之辈,对匡危救国又有什么作用?在国家动荡的时刻,再也不要死捧着书本,寻章摘句;死抠着性理,讲论道学。为此,他号召大家觉悟过来,焚去《离骚》一类诗文,劈碎《太极图》一类道学书,大家一起来喝杯酒,探讨一下如何报效祖国。这几句,高昂慷慨,有李白诗的气势与杜甫诗的沉郁,如庐山瀑布飞泻,轰隆镗,横流四溅。尤其是诗人把读书人分作两类,一类是咬文嚼字的腐儒,一类是不关痛养、低头拱手谈性命的道学家,正切中南宋末年的时病。后人论宋亡的原因,把清谈误国作为主要的一项,这一点,当时的爱国人士陈亮等都已注意到,乐雷发在此诗中,对之作了尖锐的揭露与批判。
读书人的无能,有多种表现,因此,诗以下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指斥。乐雷发指出,那些穿着宽衣博带的道学家,招摇过市,不厌其烦地讲道学,说什么唐虞无为而治,怎比得上当年终军请长缨缚单于而归?咬文嚼字,闭门觅句,即使作出《子虚赋》那样的文章,又怎比得上骑着的卢快马,杀敌于疆场?这四句,进一步表达对无能的读书人的鄙薄,也表白出他自己胸中的榜样,提出了自己报效国家、奋勇杀敌的目标。
诗人何以对读书人如此不屑一顾呢?归根结底,是他们无能。因此,诗接着以“君不见”引句,举例说明。在诗人作此诗前两年,也就是嘉熙三年(1239年),蒙古军队曾经攻入四川,占领重庆。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淳祐元年,蒙古军再次麾兵攻陷成都。所以诗取四川当地风光,化用李白《蜀道难》中“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等句,写四川人民遭受屠戮的悲惨情况。在此,诗特地拈出眉山书院及杜甫草堂,分别代指道学家讲学场所及文学家论文之地。诗描写这两处都被焚毁,被敌人的铁蹄蹂躏,这些道学家、文学家连自己的根本之地都保不住,又有谁奋身而起,抗击敌人?诗一连用了几个典故,如连珠响箭,箭箭诛心,把投降者、空谈家和尸位素餐的朝廷官员鞭挞得体无完肤。但诗人还嫌不够,又用浓笔勾勒了一遍他们的丑恶嘴脸,说他们当此国家危难之际,还是戴着高帽子,佩着长剑,忙着讲什么仁义道德;那些做高官的,醉生梦死,一点没有紧迫感与责任感。试问,一旦国家沦亡,他们又能到什么地方立命安身?“大冠”以下四句,通过辛辣的讽刺,表示自己对这批人的极端的愤怒。
“有金须碎作仆姑”以下八句,是诗人针对读书人中间的渣滓述明自己与他们截然不同的志向。诗人表示,学以致用,自己绝不读死书,志在投入到抗敌的第一线去。他要放下书本,摒斥空谈,积极行动起来,制作好射敌的利箭,阻敌的蒺藜,拿起宝剑,挥动战旗,杀敌立功,建立千秋功业,垂勋万世。读书不是为了空谈,要有实际行动。过去诸葛亮死了还能吓走司马懿,孔子能大义凛然地斥退莱人的无礼行为,这些都是学以致用的榜样。至此,诗的主题已经突出,诗人强调的是读书报国,如果读书只是妆点门面、沽名钓誉,那还是不要读的好。一段表白,诗人的刚正之气跃出纸上,诗的情感也推到了高潮。于是下面急转快收,再次咏叹读书人读死书,结果成了书痴,百无一用。结尾两句与起首呼应,但一为激烈,一为悲切。
乐雷发虽然是江湖派作家,但这首诗却写得慷慨激昂、雄浑跌宕,诗人胸中的忧国忧民的积虑,渴望报效国家的雄心一泻而出,没有丝毫江湖派应酬纤巧之病。诗人作为一个读书人,愤疾的心理驱使他决心杀出自己的阵营,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十分可贵的,因此他的后人乐宣在《雪矶丛稿》跋中特地提到这首诗,说是乐雷发“励志发愤”而作。
作者简介
乐雷发,字声远,号雪矶,南宋道州宁远县人。精通经史,长于诗赋。宝祐元年(1253年),门生姚勉登进士第一后,向理宗上疏,请求理宗重用乐雷发,并愿以第相让。理宗特旨召见雷发,亲自考问“学术、才智、选举、教养”八事,乐雷发“条对切直”,为理宗所“嘉纳”,赐以特科第一人。他志在抗金复宋,后因数议时政,不为所用,遂归隐九疑。乐雷发还乡后,国势更衰,理宗深悔没有采纳他的忠言,赐建状元楼一所、公母铜锣一对、良田800亩作为褒奖。著作有《雪矶丛稿》五卷,清代乾隆皇帝在位时选入《四库全书》。
参考资料
乐雷发:乌乌歌.潇湘文化.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1:17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