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圣少女》是轻小说家
杉井光著作,插画家
岸田梅尔负责插画,
电击文库所属的轻小说。
作品背景
2009年,作者在电击文库写完一部关于音乐的系列小说,在那之后的十月份,作者立刻撰写了《乐圣少女》的企划。故事是以十九世纪的欧洲为主题,以歌德为主人公。经过作者和责编的讨论,主人公的原型就诞生了。在插画家岸田梅尔与责编汤浅先生的协助下,作者终于完成了《乐圣少女》这个作品。
故事内容
高二那年暑假,我被一个自称是恶魔梅菲斯托费勒斯的怪女人带到了一个未知世界。那里是两百年前的维也纳。
本该是这样的,可谁知道那里竟是一个有电话有坦克,还有飞船和魔物横飞的异世界。
“您将成为歌德大人的新身体。”
经女恶魔之手,我化身为大作家歌德,不得不拿起笔进行写作。在寻找回到现代日本途径之时,我邂逅了一位少女。这位被称为稀世天才音乐家的少女竟拥有一个令人震惊的名字。
交织着魔法与音乐,绚烂到令人目眩的哥特式幻想物语,就此开幕。
登场角色
yuki(ユキ)
双亲皆从事音乐相关领域工作,高中二年级生。之后因为被恶魔梅菲斯托菲勒斯带到了19世纪的乐都维也纳并在那儿作为
歌德生活。
梅菲斯托菲勒斯
自称恶魔,为契约者歌德寻找年轻的肉体而将主角带到十九世纪,爱装糊涂的淘气姐姐。 ”在做奇妙的侍奉的时候这对犬耳可以依照喜好选择是否需要喔!“
路德维嘉‧凡‧贝多芬
对音乐怀抱著强烈热情的十四岁少女,虽然和著名的乐圣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有著相同的名号,但是二人之间的联系依然有疑点。
尼科罗·帕格尼尼
小提琴名家,在YUKI被带去的世界里,他侍奉拿破仑,被人当作恶魔畏惧。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
海顿的得意门生,与恶魔萨米尔签订了契约的纤细美青年。原本拥有连路德维加都赞赏的优美声线,但由于在拿破仑攻打萨尔茨堡一战中受了重伤,而丧失了唱歌的能力,一度心灰意冷,企图一死了之。之后,为了向拿破仑复仇而和恶魔萨米尔签订了“获得魔弹以消灭拿破仑的灵魂”的契约。 从萨米尔口中,韦伯得知了Yuki的真实身份,称他为“浮士德”。当初制定的复仇计划被Yuki打乱,但在Yuki的热心帮助下逐渐打开了心扉。在于拿破仑的最后决战开始前,将自己的爱刀赠给Yuki作为纪念。路德维加叫她“玛利亚”,本人很不喜欢这个称呼。但实际上韦伯是路德维加的乐迷。契约的原型来自韦伯的著名作品《魔弹射手》。
萨米尔
与韦伯签订契约,将魔弹赠与他的男性恶魔。扭曲的爱着韦伯,对打乱他的契约的Yuki有着杀意。
弗里德里希·席勒
历史上与歌德齐名的大文豪,在本作中以歌德亲友的身份登场。因为名字的第一个词和歌德一样,于是相互称呼为“沃尔夫”和“弗雷迪”。因为身患肺结核,于是过着风流自在的生活,让Yuki有些难以接受。他也是歌德作品的乐迷。曾经和歌德在魏玛共同工作,但有一天突然失踪了。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身为幽灵,自甘堕落的前巨匠。
娜涅特(英语:Nannette Streicher)
施特赖歇尔钢琴工坊的女店主,拥有顶尖的钢琴制作技术,因此获得了很多顾客与极高的人气。有些溺爱路德维加,以为她生产出最好的钢琴为目标,曾为了制作路德维加的专用钢琴,独自深入交战中的法国与意大利。只要是关于路德维加的事就虽死不辞。料理水平不好,曾经向Yuki取经。
拿破仑·波拿巴
本作中如同正史,也是作为法兰西帝国的开国皇帝登场。和Yuki一样也是与恶魔签订了契约的穿越者,但特别之处是陷入了被杀之后能够重生的循环。为了从这一循环当中解脱,正在寻找能够杀死自己的人。与正史不同的设定是,他仅凭一人之力就击败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但不喜欢无端的杀戮。
设定解说
曲目解说
○欢乐颂 贝多芬
在温泉胜地的道路旁,路登场时所唱的曲子,这便是第九的合唱部分中最著名的那段旋律,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这一节几乎都由主和弦与属和弦构成,简洁至极而又气势恢宏。
尽管歌词采用自席勒的诗,然而比之席勒原诗所透露的政治色彩,所包含的“让我们超越等级制度,尽享欢乐”的诉求,贝多芬则将那些部分改写为更加普世化的语言,运用到曲子中来。
另外,该旋律并非在第九交响曲中首次出现,在C小调合唱幻想曲这首作品中,便已经使用过。将过去作品中的素材加以重复利用,对于当时的音乐家而言,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大家都这么做。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贝多芬
路在演奏会的最后,弹奏的自创曲目。让人感觉沉闷的序曲,诚如贝多芬本人,是如此悲怆。第二乐章由于被现代艺术家配上歌词进行翻唱,所以曾经听过的人应该也不少吧。
然而这首曲子最令人想听的部分却是第三乐章(即便抛开第一和第二乐章,也相当有名)。这一乐章的乐谱乍看之下,音符少得惊人。感觉每一个音符都细致缜密、恰到好处,或许是最接近完美的钢琴曲之一了。
○创世纪 海顿
乃是海顿大师的终极必杀奥义。可置对手于死地。
○A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 莫扎特
最初拜访莫扎特家时,莫扎特正在弹奏的曲子。是莫扎特第一次创作的小音阶钢琴奏鸣曲(另外仅有一首C小调)。莫扎特的曲子多为大调,偶尔会兴之所至谱写小音阶的曲子,怎么说呢,该说正如预期的那样吗,这必然大受欢迎。第四十交响曲也好,第二十钢琴协奏曲也好,《唐璜》序曲也好,还是安魂曲也好,都是如此。因而这首钢琴奏鸣曲也是相当高人气的作品。尽管莫扎特的小音阶曲常被形容为“恶魔般”的,然而用来形容这首第八钢琴奏鸣曲恐怕才最为贴切吧。
○马太受难曲 巴赫
走在夜路上时,路和YUKI在谈话中提到的曲子。当下虽然被称作是宗教歌曲的最高峰,但曾经由于过长而又费解,致使曲子在一百年间湮没不闻,而难遇演奏的机会。一想到若非门德尔松使其重见天日,便觉后怕。
因为我不喜欢宣叙调(将歌词或解说词配上曲调唱出来的那种),只想听众赞歌和咏叹调,因而就试着去掉宣叙调,将马太受难曲编入iTunes,但糟糕的是,曲子因此魅力全失。果然宣叙调还是不可或缺的。
○Roll over Beethoven(超越贝多芬) 查克·贝里
同样是在夜路的谈话中提到的曲子。这次我会好好介绍,查克·贝里抱着对于贝多芬的敬意而创作这首曲子的视频。
歌词中尽管还出现过柴可夫斯基,但我不知为何,感觉并没有什么可说的……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 海顿
海顿大师的终极灭杀奥义。可让对手跌跤。
○魔笛(第二幕第七场) 莫扎特
莫扎特实际吹奏魔笛的曲子。从视频的1:15:00附近开始。
这出歌剧因剧本完全令人不解其意而著名。从反派手中得到的魔法笛子,不知为何成了主人公为了通过好人头目设下的考验,而借助的力量。尽管有过度解释的倾向,但我觉得弄不好只是他随心所欲写出来的而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拉赫玛尼诺夫
乃是波拿巴交响曲首演的序曲。以帕格尼尼随想曲的主题为基础,拉赫玛尼诺夫采用钢琴协奏曲的形式,量身定做成另外的变奏曲。结构十分奇异,分明是变奏曲,主题却在第一变奏之后才出来。在战斗过后,YUKI和帕格尼尼谈话时流淌出来的,正是这边从6:00附近开始的第18变奏。可说是拉赫玛尼诺夫真正价值的那甜美无比的旋律中,唯有这里时常被单独抽出,用在电影或戏剧里。尽管乍听之下,根本难以辨明究竟何为主题的变奏,但试着对照乐谱就能发现,确实将主题的I音置换为了V音,由上下完全对调的长调构成。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 贝多芬
总之就是这次的主题曲。在作品中已有详尽的解说,具体请见小说。
○基德雷斯勒进行曲的九首变奏曲 贝多芬
是否为贝多芬的处女作……尚不十分明确,总之是最早出版的作品。将前辈的作品作为主题创作变奏曲,这在当时,对于学习作曲的人来说,算是用得较多的练习方法。因为贝多芬乃是以钢琴即兴演奏创作变奏曲的名家,写有大量此类变奏曲。这难道不是符合其创作原点的一首曲子吗?
机缘巧合的是,主题听起来也像是葬礼进行曲。
○第一莱奥诺拉序曲
○第二莱奥诺拉序曲
○第三莱奥诺拉序曲
○菲岱里奥序曲 贝多芬
贝多芬唯一的歌剧完成品,及其序曲的变迁。歌剧本身的解说就交给正篇了。
如果将这四首序曲按照已知的作曲顺序清楚排列就是:
第二莱奥诺拉序曲→第三莱奥诺拉→菲岱里奥序曲
……就是这样。对比莱奥诺拉第二和第三首可知,将第二首的冗长部分精炼压缩后便是第三首。
○第二莱奥诺拉序曲
这就是1805年年末,在全是法国兵的剧院首演失败时的版本所使用的最初的序曲。因为和提升了完成度的第三首十分相似,所以在四首序曲中压倒性得不受欢迎。即便有以序曲集这种形式和第一或第三首共同收录的唱片,却并没有第二首单独收入唱片的吧。
○第三莱奥诺拉序曲
这是首演后第二年,即1806年春再演时使用的序曲,在四首当中最有名,作为音乐会曲目也经常被拿来演奏。然而沿用该序曲名的歌剧《莱奥诺拉》却仅仅上演了两次便戛然而止。贝多芬与剧院老板有所争执这一说法较有说服力。
○菲岱里奥序曲
而这首居然是首演后过了九年,即于1814年以《
菲岱里奥》之名复活上演时的序曲。时至当代作为序曲使用的也正是这首。很明显是四首曲子中性格迥异的作品。其他都是C大调,惟独这首是E大调。
○第一莱奥诺拉序曲
……那么,这首又是什么呢?
详细情况实际上并不清楚。要说为什么,那是因为在贝多芬尚在世时的演奏记录里并没有留下相关记载。作曲时间不明。说起为什么题为“第一首”,是因为乐谱的出版社在初版时将作曲年份标为了“1805年”。如今,它在四首序曲中属最后作曲的说法最具权威。
○康塔塔《暴风雨》 约瑟夫·海顿
海顿师父的最终破灭奥义。能毁坏房屋。
○清唱剧《第一戒律的责任》 米歇尔·海顿
海顿师傅的最终必杀奥义。能毁坏房屋。
三部构成,分别由三位不同的作曲家完成。乐谱只有莫扎特写的第一部保存了下来……米歇尔·海顿就是位受到如此冷遇的作曲家。
○C小调安魂曲 米歇尔·海顿
在与兄长海顿的谈话中提到的米歇尔·海顿的代表作。请将它与莫扎特的安魂曲对照起来听听看。尽管我并不认为两者有那么相似(本来同时代的人使用相同歌词创作相同目的的曲子,当然会有某种程度的相似),却经常被介绍为莫扎特写安魂曲时借以参考的曲子。
恐怕这是米歇尔·海顿的曲子里在现代最常被演奏的一首了。
○G大调第二十五交响曲 米歇尔·海顿
同样是在和兄长海顿的谈话中提到的交响曲。百见不如一闻,还请听一听吧。“喂,一上来就是主题啊?”是否有这样的印象呢?而这也是长期被认为是莫扎特第三十七交响曲的曲子。正如您所听到的那样,米歇尔·海顿的第二十五仅仅安了个慢板前奏而已。略能理解莫扎特想添加个前奏的心情。
为了莫扎特的名誉附记一下,二人是挚友,反过来米歇尔在来不及创作时,莫扎特也曾提供曲子给他,二人之间曲子的借还是常有的事。后世之人经常会有误解,并非就是莫扎特剽窃他人作品。
○E小调第五十三钢琴奏鸣曲 约瑟夫·海顿
海顿师父弹奏的追悼曲。对方已经死了。
○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
YUKI初次演奏的曲子!解说在作品中已有,这里省略。
○AndanteFavori(心爱的行板)贝多芬
YUKI母亲弹奏的曲子。虽然是作为上述奏鸣曲的中间乐章创作的曲子,但也独立出来单独出版。
一般而言,作曲者一旦大幅修订这类乐章,甚至于达到整章替换程度的话,就会出现“按照作曲者最初意图来弹!”这样的乖僻之人。(贝多芬的第十三弦乐四重奏曲就是著名的例子)但惟独这首钢琴奏鸣曲没有见过这类乖僻的演奏实例。有谁来尝试一下呢?果然这么沉重的演奏起来还是太累人了吧。
地点
分卷剧情
出版信息
日文版由
ASCII Media Works出版发行,繁体中文版由中国台湾地区的台湾角川书店代理发行,简体中文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天闻角川代理发行。
作品评价
角色类型丰富、插画精美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角色,能吸引各种口味的读者,有固执任性、勇往直前的傲娇萌少女贝多芬,喜欢装傻、魅惑力十足的恶魔御姐梅菲斯特,可爱值爆表、人见人爱的弗朗茨二世的长公主玛丽·路易莎,穿上女装连女主角都甘拜下风的萌正太鲁道夫大公……在众多轻小说读者喜爱的插画家——岸田梅尔的精美画风的支援下,本作的各角色更是如虎添翼。
古典浪漫
这是一部古典音乐与古典文学激烈碰撞的古典派浪漫佳作。无论是激情澎湃的《
英雄》《
悲怆》等鸣响两百多年的古典音乐,还是《
少年维特的烦恼》《
浮士德》等流传到今天的文学瑰宝,都在这部作品中有了火花四射的相遇。(角川编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