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彩(乐清首饰龙)
流行于浙江省乐清市的传统美术
灯彩(乐清首饰龙),流行于浙江省乐清市的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历史传承
灯彩(乐清首饰龙)是一种龙船形状的花灯,它起源于四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船身上配有电灯、木雕人偶以及各类装饰。
明代姜淮所著《岐海琐谈》记载,当时乐清就有盛传“村落糊楮,像龙首尾,裁版为身,机转辘轳,篝灯于上,从以金鼓,沿门索赏,谓之龙船灯。”因此,乐清首饰龙又被乐清当地百姓称为“首饰龙灯”“龙船”。每年元宵节前,村民们会首先抬出首饰龙,沿大街小巷来展示,用来纳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最后,各个村会把首饰龙送到庙里,用火焚烧,这是送龙上天,表示祈福。
清代光绪年间开始,乐清首饰龙在林家代代相传。
解放后到20世纪60年代,乐清首饰龙盛行,制作龙灯的艺人也多。
20世纪70年代,经济不断发展,不少艺人弃艺从商,艺人数量急剧下降。
20世纪80年代之后,乐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首饰龙逐渐盛行且更讲究工艺与装饰,不少艺人重操旧业。
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乐清首饰龙的需求一直没有间断,但艺人年龄渐增且技艺难学,艺人依旧不多。
起源说法
1.庆贺平倭寇胜利说:明洪武二年至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入侵乐清,到处烧杀掳掠,后来乐清当地百姓为了庆贺抗倭的胜利而制作龙灯用之游行并以此为俗。温州本土的民俗学家叶大兵先生早于1992年03期的《炎黄春秋》上发表的《温州三灯》中就有“首饰灯”并介绍了其由来:首饰龙的习俗, 源于明代戚继光平定楼寇时, 乐清县的人民为了庆贺胜利, 就制作了这种龙船灯。
2.海洋文化说:乐清地处中国东南沿海,船是经商和生产的载体,同时出于对龙的信仰与崇拜,制作船型的龙灯进行祈福活动。
3.庆祝上元节说: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元宵,乐清人民在元宵节举行游龙灯会以祈望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文化特征
名称解析
“首”是首要、第一的意思,“饰”是装饰的意思。首饰龙于乐清元宵节巡游活动队伍最前面,后接龙档;其龙身上装饰了很多绸塑人物、小道具、细纹刻纸、小圆镜片、小挂件,小灯泡。
巡游活动
灯彩(乐清首饰龙)一般在正月初十至十六进行,民众称之为“划龙船”。首饰龙在前,由“领龙船先生”敲锣鼓唱歌,请求社神和其他的神明“出驾”,“香斗”居中,前有旗灯、牌灯、街牌和锣鼓,后接龙档,在村子内,村子与村子之间进行巡游。在十六的时候将首饰龙烧掉,就是送龙上天,叫做“化龙”,也叫“交灯”“收殇”,此时人们就会燃香祈福。
工艺特征
灯彩(乐清首饰龙)的制作工艺复杂,是一种综合手工技艺的展示,一般需半年时间才能完成。一般长4.5米,高3米,宽2米。前有龙头后有龙尾,中间“龙身”上有5-7层楼阁。外部以细纹刻纸装饰,内部楼阁上有70多个亭台,亭台内共有近300个绸塑人物。整个龙灯装有木制齿轮传动装置,所有戏曲人物皆栩栩如生。
文化内涵
乐清地处海滨,自然地理环境使其信奉海神、崇拜龙,这种民风便逐步形成了春节扎龙灯的习俗。每年元宵节前后乐清就会举行乐清首饰龙这种重要的传统灯彩游艺活动,人们娱乐之外还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渔业丰收。
制作工序
乐清首饰龙制作工艺和流程非常复杂,包括竹编、纸扎、灯彩、雕塑、刻纸等技艺。
制作技艺流程:
一、制作龙骨(龙船彩):将一根香樟木适度弯曲处理后固定成弧形制作成“龙骨”以支撑整个首饰龙的重量。
二、制作龙肚(搭建骨架):用乐清本地毛竹破成竹片,固定在龙骨上,搭建成龙骨;在龙肚的中心部位安装齿轮传动装置;用竹条和蔑丝将龙身分成5-7层进行捆扎,并在每层都捆扎出楼阁亭台。
三、做堂(堂位设计):用竹、木、钢丝等在各层进行分隔,做成一个个小房间,这就是“堂”,用于放置道具和绸塑人物等。
四、装饰:将细纹刻纸、彩布、挂件、小灯泡装饰在龙身周围,配好各式场景的道具和绸塑人物。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灯彩(乐清首饰龙)是一幅活生生的民俗长卷,是流动的雕塑、活动的美术展览会,是民族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灯彩(乐清首饰龙)独特造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以乐清海洋文化为依托,承载着数百年历史和民间工艺精华,具有地域文化内涵和重要价值。
一、民俗价值: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众多的历史信息。
二、艺术价值:制作技艺精湛,传动装置严密契合,龙灯栩栩如生。体现乐清民间工艺的博大精深,包含民间的审美观和民众思维,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传承状况
齿轮的制作对手艺人的要求很高,很多首饰龙用电机带动,虽然简便,却丢失了传统手工制作的核心。制作首饰龙的工序繁复,需要静下心来,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能坚持下来的人越来越少了。
乐清首饰龙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林顺奎的村子里每年制作首饰龙的越来越少,工艺也越来越粗糙,愿意传承的人也不多,这需要社会各界的鼓励和宣传。
截至2014年,乐清从事首饰龙制作的主要以北白象镇林顺奎家族和柳市镇朱观呈家族传承为主,一般每年订单在6、7架以上。
传承谱系
林顺奎,男,汉族,1956年6月15日出生,乐清北白象镇东巉村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序号:05-2635,申报地区:浙江省乐清市。林顺奎出生于首饰龙制作世家,是林家第五代传承人,自幼耳濡目染,8岁起跟随其父林邦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乐清细纹刻纸代表性传承人)学习乐清细纹刻纸,15岁开始跟父亲林邦栋学习细纹刻纸和首饰龙制作,并带徒学艺,向乐清市及外地学生20余人传授首饰龙制作技艺。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灯彩(乐清首饰龙)”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9月,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建议予以公示,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因2020年机构改革,乐清市博物馆、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整合设置为乐清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乐清市博物馆、乐清市文物保护所、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故变更保护单位为乐清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灯彩(乐清首饰龙)”项目保护单位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乐清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社会影响
林顺奎家的首饰龙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温州非遗馆、乐清非遗馆等收藏。
林顺奎家制作的乐清首饰龙曾多次在全国及省级展览上获得特等奖、金奖。
乐清首饰龙频频亮相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远方的家》《传承》等栏目都到林顺奎家拍过乐清首饰龙。
2017年9月,乐清首饰龙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的参展作品在北京展出。
2021年5月15日,乐清首饰龙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刻艺求工——乐清细纹刻纸艺术联展”上展出。
参考资料
林顺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7 21:41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