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感
意识的一种
第九感觉,即第九识,是阿摩罗识,梵语amala-vijn~a^na。又作阿末罗识、庵摩罗识、唵摩罗识、庵摩罗识。意译无垢识、清净识、如来识。或称真如心、自性清净心、净菩提心(菩提即觉悟之意)、实相心、佛性等。此识为真谛系之摄论宗所立。人心之本来面目乃远离迷惑而本自清净,故摄论宗认为转阿赖耶识之谜而回归觉悟之清净阶位,即阿摩罗识。
五感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六感
人体的“第六感觉”是指人们对内脏器官的感觉,是由于机体内部进行的各种代谢活动,使内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感觉。例如,人们对饥饿、口渴等的感觉,都不是通过五个基本感觉器官所感知的,而是通过“第六感觉”而感知的。
第六感觉是一种神秘的感觉,不同的人会有程度不同的感知性。想知道你是否有第六感吗?请用“是”或“否”来回答下列问题:
1. 曾经作过的梦境在现实中果然发生了;
2. 到一个从未去过的新的地方,却发现非常熟悉那里的景物;
3. 在别人尚未开口时,已知道他将说什么;
4. 常有正确的预感;
5. 身体有时会有莫名其妙的感觉,如蚁爬感,短暂的刺痛感;
6. 能预知电话铃响;
7. 预见会碰到某人,果然如此;
8. 在灾祸到来之前有不适的生理反应,如窒息感、乏力等;
9. 常做彩色缤纷的梦;
10.会不时听见无法解释的声音。
如果你有3个肯定的回答,你具有第六感觉;有5个或个以上肯定的回答,你的第六感比较活跃;超过7-10个,则非常敏感了。
七感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为五感,第六感觉就是传说中的直觉,第七感觉在佛学中被解释为“末那识”,据说领悟了就可以看破生死,以活的状态到达冥界。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审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心性。
八感
超越死亡的能力,达到神的境界。就是摆脱了潜意识和本能控制的自我,能够洞悉一切。
第八感觉,佛教称为“阿赖耶识”(阿赖耶为梵语alaya之音译),又译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又称“第八识”、“藏识”、 “本识”、“宅识”,俗称:“前生后世觉”、“空间感觉”。
第八感觉为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中所说的第八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意识简介
众神的意识。通俗讲,也就是感知天意的能力。
第九感觉,即第九识,是阿摩罗识,梵语amala-vijn~a^na。又作阿末罗识、庵摩罗识、唵摩罗识、庵摩罗识。意译无垢识、清净识、如来识。或称真如心、自性清净心、净菩提心(菩提即觉悟之意)、实相心、佛性等。此识为真谛系之摄论宗所立。人心之本来面目乃远离迷惑而本自清净,故摄论宗认为转阿赖耶识之迷而回归觉悟之清净阶位,即阿摩罗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8 19:59
目录
概述
五感
六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