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池
河南省洛阳市的九洲池
九洲池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内重要的皇家池苑,荟萃了唐宋园林建筑艺术精华,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典范。
历史沿革
九洲池始建于隋代,得益于汉魏时期引谷工程而形成的小面积水域。
唐代扩大面积,呈南北向的圆角方形,成为政治舞台。
九洲池见证了盛唐时期帝国和西域的交往。唐玄宗天宝年间,西域大宛进贡了六匹汗血宝马,李隆基命宫廷画师将它们的形象绘制于九洲池瑶光殿上。
晚唐至宋,文献记载九洲池称九曲池、九江池。《旧唐书·哀帝纪》:天祐二年二月(905年)“是月社日,枢密使蒋玄晖宴德王裕已下九王于九曲池,既醉,皆绞杀之,竟不知其瘗所。”《旧唐书·昭宗十子》:“昭宗遇弑之日,蒋玄晖于西内置社筵,酒酣,德王已下六王皆为玄晖所杀,投尸九曲池。”
宋代九洲池面积变小,随着北宋西京政治地位的衰落,皇家的九洲池也随之衰落、废弃。
地理环境
九洲池位于西隔城内,其被西隔城的四面城墙围合,处于封闭的空间。隋唐洛阳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九洲池正位于紫微城西北部高地上,九洲池内的水向宫城辐射,构成了水网密布、殿台楼阁点缀其间的宫苑园林胜景。九洲池作为紫微城内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帝后妃嫔每日休闲之处,也是宫内风景最美之处。
隋唐洛阳城“前直伊阙,后据邙山,左瀍右涧,洛水贯其中”,伊河掠城东南而北流,故隋唐洛阳城周围有洛水、伊水、涧水、瀍水等四条大的自然河流。洛水由城西上阳宫之南入城,并沿皇城(太微城)南向东横贯全城;涧水谷水,从城西北角流入城内,主要流经宫城(紫微城)、上阳宫西苑,最后汇入洛水。隋唐洛阳城将谷水引进宫城(紫微城),并依水建造了众多池沼,其中最大的池沼即是位于宫城西北隅隋代兴修的九洲池。
九州池迄今遗址保存范围明晰,是隋唐洛阳宫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证文献记载的实物资料,有着重要的考古意义及历史价值。
主要景点
瑶光殿
在整个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中,瑶光殿为其中心建筑,由三座殿阁建筑组成。史书记载,瑶光殿总高28米,位于九洲池三岛之中,开间7米,进深20多米,是九洲池皇家园林内一座重要的建筑。
瑶光殿共有三层,一层是遗址保护区,二、三层为休闲区。
一层遗址保护区北侧墙壁上展示了唐代“三阁并列”的建筑形式,东西两侧保留了岛屿上保留的建筑遗址的夯土台基和青砖地面;西配殿展示了宫廷雅乐和唐代服饰妆容。游客参观瑶光殿内的遗址层
为保护柱础石坑等遗址,一层的高台遗址部分采用内部大跨度钢结构设计。展示的方式与天堂、明堂比较接近,即游客站在透明玻璃地板上可欣赏地下遗址全貌。顶部楼阁为两层歇山式屋顶建筑,全部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最大限度还原唐代建筑外观与构造。
据项目负责人说,瑶光殿一层用的地砖叫“京砖”,和故宫内宫殿里铺设的一样。
二层和三层则采用中国传统工艺榫卯结构,即所有木材与木材之间的连接不用金属钉子,而是通过拼、插的处理方式连接,一次成型。为了保证工程效果,所需的木材全部是从加拿大进口的花旗松,强度高、密度大,承重绝对没问题,同时经过了防火、防腐处理。此外,所有工匠都来自南方。
琉璃亭
琉璃亭始建于隋,在瑶光殿之南。
亭台楼阁
沿揽香径临水眺望,对面就是一处金亭。继续沿揽香径向北,来到簪花亭、临波阁。
乌头门
自瑶光殿向东,又到一处乌头门,这里是当时宫城核心区的大内西墙。
廊院遗址
牡丹园的西侧,是一处地面模拟展示的隋唐廊院遗址,2022年后作为一处演艺台,每天有定时演出。
飞云瀑
过了临波阁就是一处飞云瀑,利用地势高低差别叠山引水。
永巷
越过大内西墙,就来到连接大内与西隔城的永巷。
牡丹园
永巷以南是精品牡丹园。九洲池有近100棵高约两米的牡丹树,这些牡丹树树龄超过百年,单棵开花数量接近百朵。园中牡丹树数量接近百棵,生长周期超过百年,单棵开花数量接近百朵。
园林布局
九洲池“广水无山”,平地筑园;多岛屿,九洲池中发现十多处大小不同的岛屿,中国古典园林的“一池三山”的传统依然存在,但并不拘泥于“三”这个数目;园林建筑形式多样,既有长廊建筑,又有亭类建筑,还有殿阁建筑;巧妙应用“尺度设计”;生物配置范围广泛,品种丰富。
紫微城御苑九洲池,其园林是以池为主,池中有岛。其规模宏大,沿用汉代以来的“一池三山”的宫苑布局,以人工渠道引水形成完整的水系,但同时运用创造性的规划方式,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根据考古资料,其园林特色显而易见。
环池建筑
九洲池作为紫微城御苑,主要是供皇帝、妃嫔、公主、皇子等居住、宴游的御园。为满足不同的需求,历朝在九洲池及周边修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群,这些建筑不仅扩展了九洲池的空间,也增添了游玩赏乐的趣味。根据文献所载,九洲池上及周边的建筑类型有:院(花光院、山斋院、翔龙院、神居院、仙居院、仁智院)、门(归义门)、殿(瑶光殿、仁智殿)、亭(琉璃亭)、观(一柱观)、阁(千步阁)、台(望景台)等。
九洲池创造性地营建许多别致的建筑形象,其规模、大小、建筑形式和风格有较大的差别,既有规模较大的殿阁类建筑,又有相对较小的亭类建筑,还有线性的长廊建筑。各类建筑布局灵活,因景而设,分合有度,和谐统一。紫微城御苑是为满足皇家宴饮游乐等活动而设,故九洲池御苑中建筑增多,建筑形式呈现苑中庭院的组群式布局,九洲池东岸考古发现的六、七、八号基址,已经具有围合成庭院组群的趋势。文献记载的花光院、山斋院、翔龙院、神居院、仙居院、仁智院等,多环池布置,呈现出整体性、多样性、和谐性,各类建筑巧妙地依形就势,融入周边的环境中,追求自然天成的园林意境,达到自然与人工的统一。园林建筑巧妙应用“尺度设计”。尺度设计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与规划的重要手段,采用移天缩地的营构方式,小中见大,营造出咫尺乾坤的意境。
广水无山
九洲池“广水无山”,平地筑园,以大面积的水景为主,是九洲池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根据考古实测,隋唐时期九洲池水域面积达 139250 平方米,占西隔城的五分之二。大面积的水面,可形成“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效果。“大规模平地筑园,利用水源的丰富条件创造出以水景为主的新形式,丰富了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
岛屿众多是九洲的特征之一。“一池三山”是皇家宫苑营建的重要主题,表现形式为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以表现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隋唐的宫苑建设继承这一传统,“三山”主题在两京的宫苑中都有表现。九洲池中发现多处大小不同的岛屿,显然是“岛山”主题,却并不拘泥于“三”这个数目。堆土为岛,岛上筑殿亭,是中国山水画园林风格的特征。
池中岛屿的发现与文献“池中之洲”的记载相符。在其中三处岛屿上发现殿、亭类建筑,虽还不能与文献记载的瑶光殿、琉璃阁、一柱观等对应,但至少说明此类建筑在池中洲上的存在。
渤海东京城的王宫的苑池遗迹中,池中也有岛山,岛上也有楼阁建筑,显然唐代山水画风格的园林构筑范式,也影响到周边附属藩国。
生物配置
“鸟鱼翔泳,花卉罗植”,表明九洲池的生物配置范围广泛,品种极其丰富。花卉在园林中,有的是以观赏为主题,有的则是以花卉为媒介营造特别的意境和情趣。“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卉的盛开、凋谢反映着时令和天气的变化。九洲池中生物的配置,遵循自然规律,发挥生物的景观功能、生态效益,不仅满足帝王、皇子公主对园林造境艺术的追求,也能满足区域生态改善的功能要求。这种生物配置,“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是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
虽然2023年的考古发掘资料,尚难复原九洲池的原貌,文献记载中的一些殿堂亭院也不宜和发掘出的遗迹相比附,但就这些遗迹的分布范围,建筑规模、结构、特点来考察,结合文献记载已经可以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这是一处人工开凿的湖面,池内有多处洲岛,其上建有精巧的殿亭台阁,岛之间以虹桥相通,沿岸绿树成荫,环池建有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庭院。各个景点之间又以廊庑相连,有分有合,有机地联为一个整体。
池苑范围
九洲池区域包括宫城(紫微城)中心区洛城西北部、西隔城、西夹城大部及玄武城的一部分,包含了宫城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在洛阳玻璃集团厂区的考古工作中初步探明了九洲池遗址的范围,池内部分岛屿的分布及亭台建筑的特点,并且在池岸还发掘出多座环池的唐宋时期轩廊和殿亭建筑遗址,初步了解了九洲池遗址的概貌。
占地面积
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九洲池,其池屈曲,池中有数座岛屿,象东海之九洲,居地十顷(约52万平方米),水深丈余(约3.4米),鸟鱼翔泳,花卉罗植。
九洲池“居地十顷”,其规模如何。查阅文献,唐代对于“顷”有明文规定 :“以度田之制: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一亩为二百四十步,这里的步应该指方步,是面积的单位。以唐代一步五尺,一尺按29.5 厘米的唐大尺计算,一亩为 522.15 平方米。百亩为52215 平方米,十顷就是522150平方米。
从2023年考古实测可知,九洲池面积为 139250 平方米,约占西隔城的五分之二,是比较合理的。
文献记载
唐代韦述撰《两京新记》“东京宫城”条记载 :“九洲池在仁智殿之南,归义门之西。其池屈曲,象东海之九洲,居地十顷,水深丈余,鸟鱼翔泳,花卉罗植。”
宋代著名地理学家宋敏求于北宋皇祐、熙宁年间,在《两京新记》的基础上增删改订,撰写成《河南志》,是2023年能够见到比较系统的有关东都洛阳的资料。
河南志》卷三《隋城阙古迹》:“九洲池。其地屈曲,象东海之九洲,居地十顷,水深丈余,中有瑶光殿。琉璃亭。在九洲池南。一柱观。在琉璃亭南。”
《河南志》卷四《唐城阙古迹》:“九洲池。在仁智殿之南,归义门之西。其地屈曲,象东海之九洲,居地十顷,水深丈余,鸟鱼翔泳,花卉罗植。瑶光殿。在池中洲上。隋造。琉璃亭。在瑶光殿南。隋造。望景台。在九洲池北,高四十尺,方二十五步,大帝造。一柱观。在琉璃亭南。隋造。”唐代九洲池呈南北向的圆角方形,面积比隋代扩大。
《河南志》卷五《宋城阙古迹》:“九江池,一名九曲池。梁太祖沈杀九王之处。……其南有内园门。”书末附《宋西京城图》,图上文字标注“九曲池”,在文字标注“内园门”位置之北,未标注池的大小(图四)。
清代地理学家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五《东京·宫城》记载,九洲池“在仁智殿南、归义门西,其池屈曲,象东海之九洲,居地十顷,水深丈余,鸟鱼翔泳,花卉罗植。池之洲,殿曰瑶光,隋造。……亭曰琉璃,隋造,在瑶光殿南。观曰一柱,隋造,在琉璃亭南。环池者曰花光院、曰山斋院,在池东。曰翔龙院,在花光院北。曰神居院,在翔龙院北。曰仙居院,在安福殿西。曰仁智院,在仙居院西。殿西有千步阁,隋炀帝造。南有归义门。曰望景台,在池北,高四十尺,方二十五步,大帝造。”
根据上述古籍记载可推断九洲池兴建于隋,主要建筑有千步阁、瑶光殿、琉璃亭、一柱观等。唐代除保留了上述建筑及九洲池之外又增建望景台、映日台等建筑,环池还修建了花光院、山斋院、翔龙院、神居院、仙居院、仁智院并其他院落,形成了水网密布、殿台楼阁点缀其间的宫苑园林胜景,是隋唐洛阳宫城(紫微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代、宋以降,九洲池已逐渐毁弃不复使用了。
遗址发掘
九洲池迄今遗址保存范围明晰,是紫微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证文献记载的实物资料,有着重要的考古意义及历史价值。
发掘历程
九洲池的考古工作始于1960年,当时通过大规模的考古钻探,发现并确定了九洲池的位置及范围。在宫城西北角发现大面积的淤土堆积,西距西墙5米,北距陶光园南墙148米,淤土东西280米,南北最宽260米,总面积约为55600平方米。淤土正南有缺口向南伸出,宽约9米。通过与文献对照,“其形状大小和位置都比较相符,因此完全有可能为九洲池的遗迹。南面突出的缺口,恐是排水用的出入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配合洛阳玻璃厂的基本建设工程中,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全面的钻探,确定九洲池遗址位于宫城的西北部、陶光园南250米处,东西长约205米,南北宽约130米。初步搞清了九洲池的轮廓,北部范围还不十分准确,南部因部分建筑未拆除,还未做工作。掌握了池内堆积情况,大致分为四层。其中第三层、第四层是与九洲池有关的遗迹。在九洲池已知范围内探出六座小岛,均为生土台基,岛呈椭圆形或近圆形,直径分别为23-50米,面积在1000-1400平方米之间。还探明池北面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宽约5米、深4米的渠道向北延伸,至陶光园南墙附近向内折,相交处被晚期淤土破坏,可能是九洲池的进水口。南面东南角也有一条渠道遗迹,可能是九洲池的出水口。九洲池考古勘探发现了六座岛屿,其中三座岛屿上发掘了建筑基址各一处,当时命名为“亭台建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80年代所确认的九洲池遗址范围以南发现了大面积的淤土,在淤土周边发掘出岛屿、建筑基址及池岸护坡等遗迹。这一阶段,对于九洲池的范围有了新的认识,但不能确认这些遗迹是否属于九洲池,故在《隋唐洛阳城:1959-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中,以“九洲池南侧区域的发掘”为题进行叙述,并附有全新的九洲池区域图一幅。
2013年至2015年,对九洲池进行全面的发掘,发掘了北岸、东岸和西岸局部、引水渠、排水渠、池中岛屿等,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纠正了80年代的一些认识,重新认识了九洲池的空间位置、范围规模、池岸结构、岛屿构成、池底结构、引水渠结构、排水渠结构等。
保护展示
2009年,为推进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工作,洛阳市决定斥资10亿元整体搬迁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对该区域的九洲池遗址群进行整体保护。
2012年10月25日,隋唐洛阳城“一区一轴”区域内重要文物保护展示工程——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暨丹尼斯城市广场项目举行奠基仪式。
2013年9月,洛阳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整体征迁工作基本完成。
2014年5月,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设计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九洲池遗址展示区将恢复九洲池水体,以自然驳岸形式勾勒九洲池轮廓。池内自东向西,由入水口向出水口方向水体逐渐变浅,沿岛屿轮廓由乱石砌筑而成,并种植草带和花带。
2015年4月,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
2015年12月,高28米的瑶光殿已封顶。
2016年1月,该工程的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工,主要景观石已安装到位。
2016年3月,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中心建筑瑶光殿完成屋面瓦铺设。
2016年7月,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主体已经完工。
2019年4月6日,九洲池瑶光殿首次亮灯。
2019年4月27日,九洲池景区开园迎宾。
岛遗址展示区将建设岛屿展示建筑,外观设计以唐宋建筑风格为主,复原唐宋岛屿风貌,点缀以山石。建筑、驳岸构造以古典园林意境为主,在布局和植物种植设计上突出历史元素。
建筑遗址展示区九洲池中岛屿上的一号至三号亭台遗址采用揭露展示的方式建设亭址展示建筑;三座殿阁建筑遗址,将设计为三处展示棚,以唐朝建筑肌理为元素设计外形。
入口广场区以树群和开敞空间为主,入口处设计一处微缩景观以展示九洲池的历史风貌。在入口广场周边叠置山石,竹丛点缀,园林小路穿行其间,游人一入广场,即能感受深幽静谧的梦幻世界。
休闲区包括围绕九洲池遗址的游步道和沿游步道布置的观景亭,密闭的植物空间,将为游人提供静谧的游赏和休憩场地。
旅游信息
开园时间
每天的9时至18时
景区入口
游客可从唐宫中路景区南门或定鼎北路与唐宫中路交叉口北50米的景区东门入园
门票活动
凡在2019年5月1日至8月8日期间入园的九洲池游客,享受原价60元门票的五折优惠,即30元即可入园。
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成开放后,将与东邻已建成的天堂和明堂遗址区连为一体,使游客对盛唐时期洛阳宫城的全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成为洛阳市展示盛唐文化的新亮点。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3 15:0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