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洪州札子》出自
欧阳修集,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
臣去冬曾有奏陈,乞差知洪州一次,寻以差入贡院,无由再述恳私。伏念臣本以
庸愚,
叨尘恩宠,一入禁署,迨今三年。进无补于朝廷,退自迫于衰病。眼目昏暗,脚膝行步颇艰,右臂疼痛,举动费力。虽翰苑事无繁剧,圣恩
曲赐优容,然非养病尸居之地。兼臣乡里在吉州,昨于
丁忧持服时归葬亡母,荒迷之中,庶事未备。本期服阕还朝,上告圣慈,乞一近乡州郡,贵得俸禄,因便营缉。而自叨禁职,荏苒岁时,贪宠忘亲,此又人子之责也。所以夙夜彷徨,不能自止。欲望圣慈悯臣衰朽,察臣
恳迫,特许差知洪州一次。
取进止。
北宋
政治家、
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生平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
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
梅尧臣、
尹洙结为至交,
互相切磋诗文。景□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三年,
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
饶州。
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
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
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
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二年(1057)二月,
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部尚书、
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
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
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
文忠。宋代苏轼书
欧阳修《
醉翁亭记》(原拓)
文学创作欧阳修是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
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
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
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
高言而鲜
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
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他取韩愈“
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 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
散文,各体兼备,有
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
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
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
醉翁亭记》、《
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