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类型
乡村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的一种。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乡村旅游往往和新农村建设联系在一起。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下的一个成功实践。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存在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根据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依据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乡村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因为乡村是比较容易培养出特色经济的。
技术路线
乡村旅游规划作为旅游规划的一种特殊类型,必须遵循旅游规划的一般原则与技术路线。规划技术路线是规划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一定逻辑关系,其中包含了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制定规划的基本步骤。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门针对乡村旅游规划的技术路线。根据旅游规划的一般性要求,结合乡村旅游规划的实际需要,乡村旅游规划的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规划准备和启动
主要工作包括:(1)规划范围;(2)规划期限;(3)规划指导思想;(4)确定规划的参与者,组织规划工作组;(5)设计公众参与的工作框架;(6)建立规划过程的协调保障机制等。
第二阶段:调查分析
主要工作包括:(1)乡村旅游地基本情况、场地分析等;(2)乡村旅游资源普查与资源综合评价;(3)客源市场分析与规模预测;(4)乡村旅游发展竞合分析、SWOT分析等。
第三阶段:战略方向研判
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现状,文脉、地脉及客观形象,横纵向分析,诊断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包括乡村旅游形象策划、发展方向与布局、开发策划等,确定规划目标。
第四阶段:制定规划
制定规划构建乡村旅游规划内容体系的核心,依据发展乡村旅游的总体思路,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乡村旅游产品策划与开发、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容量、支持保障体系等。
第五阶段:组织实施与综合评价
依据乡村旅游规划的具体内容,做好乡村旅游规划管理;根据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做好信息反馈,以便对规划内容进行适时的补充、调整和提升。
由于规划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部门结构、行政级别等因素的影响,特定地方的规划可以是其中的某些环节,视具体乡村旅游规划具体对待!
内容包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策划、规划与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
规划注意
乡村旅游不同于城市旅游,相对来讲,乡村旅游因地域的集中性、内容的丰富性、体验的差异性,其旅游线路大多针对性强、尺度小,且主要是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散客旅游者队伍的需要而开辟的。随着日益追求自由与个性的自助旅游方式的兴起,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要保证乡村旅游业持续发展,推行合理有效的旅游线路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保证因素。
乡村旅游线路规划包括游览线路上包含的景点(节点)数量、访问若干景点的先后顺序(路径)及在何处何时做何事。规划设计应遵循游客利益最大化、游客成本(所走路途,所用时间和费用)最小化、景点时空顺序渐入佳境、精品线路推出、“一、两日游”等原则进行。
发展状况与趋势
1.发展状况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游客需求的逐渐变化,乡村旅游也正在从初级的观光、游览向观光、考察、学习、休闲、参与、度假的综合方向发展,使得奔波于喧嚣的城市中的居民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悠哉中流连忘返,进而选择成为乡村旅游的钟爱者。
根据中国目前旅游状及各大旅游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乡村旅游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点:
(1)以乡村风情、民俗民风以及传统文化习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2)以农业风光以及田园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
(3)以农庄农场为主的包括体验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2.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由于给予高度重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化与城镇化在农村深入发展进而推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业多产化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同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景区化使乡村风貌成为乡村旅游的基础。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政府大力实施政府的主导型发展战略下为农村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大力带动了旅游地农民的积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大好趋势。
未来发展策略
1.加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建设 由于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地都是城市地区,因此在基本的生活条件与用品上要与城市接轨,例如厨房、厕所、用水、用饭、洗澡等设施及卫生的保障,其次要改善交通设施,可以在城市与旅游地之间建设旅游专线,交通改善了,游客通往旅游地的道路也就畅通了,在基础设施完善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魅力,从而留住游客获取经济效益。
2.发掘乡村气息,树立鲜明的乡村景象 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在游客的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其次发现乡村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乡村旅游的形式不能局限于表面层次的观光,也不能局限于资源的表面现象,要注重综合的发展与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才能开发出具有民间文化特色的,具有独特的乡村气息的旅游产品。
3.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想要长期的进行发展获得效益就要在短期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合理地安排与规划,科学的对环境的承载力进行评估;其次针对游客的空间移动中使用交通工具会对空气造成破坏方面,可以建立一条专门的旅游线路,并且使用节能减排的交通工具;第三,针对游客素质低的问题,可以在景区内进行宣传教育,加强游客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4.合理规划,树立品牌 乡村旅游的发展要遵守政府建立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条件,合理筹划,科学的评估,分析自己在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社会环境以及客源市场中的优势,打造旅游品牌,从而真正做到把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的合理转化。
资源本底
优秀的环境:有山,有水,有农田;
突出的产业:农林牧副渔
悠久的历史:有文化、有遗迹;
良好的区位:临近大城市、临近景区;
其它特色:旺盛的需求、独特的发展优势
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
1、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
我国民族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各地乡村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就民族而言,我国有56个民族,如云南的傣乡、贵州的苗乡、广西的壮乡、湖南的瑶乡、海南的黎乡、新疆的维乡、浙江的畲乡、西藏的藏乡等都具有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景观。这些少数民族,或能歌、或善舞、或热情奔放、或含蓄内在,或以种植为主,或以游牧为生,或过着原始的渔猎采集生活,或以独特的生活习惯世代繁衍生存。这些为旅游者深入领略中华风情,探索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源泉。再以盛行于我国乡村传统的节日为例,汉族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藏族有浴佛节、雪顿节,苗族有“赶秋”,彝族有火把节,壮族有歌墟,傣族有泼水节;伊斯兰教有开端节、古尔邦节等,五彩纷呈,令人神往。传统的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景洪族泼水节,贵阳苗族四月八,内蒙古蒙族的“那达慕”,丽江的龙王庙会等都是深受中外游客欢迎的乡村民情风俗旅游资源。另外,盛行于我国农村的游春踏青、龙舟竞渡、摔跤、赛马、射箭、斗牛、荡秋千、赶歌、阿西跳月等各种民俗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2、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
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的乡村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山乡云缠雾绕,梯田重叠,山清水秀林美;水乡平畴沃野、水网交错,棉海稻浪菜花飘香;海乡依陆临海、海阔天高,阳光海浪沙滩迷人;内蒙古草原的牧乡,地势坦荡,羊群如云;大小兴安岭的林乡,莽莽林海、茫茫雪原,气魄宏大……另外,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在乡村自然景观表现上亦更加丰富,如广东、四川盆地的蔗乡,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的果乡,长江中、下游的竹乡,江、浙、皖、闽的茶乡,华北平原的棉乡,新疆吐鲁番的瓜果之乡等无不以其乡村风光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
3、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
我国的乡土文化艺术古老、朴实、神奇,深受中外游人的欢迎。如盛行于我国乡村的舞龙灯、舞狮子,陕北农村的大秧歌,东北的二人转,西南的芦笙盛会,广西的“唱哈”会,里下河水乡的“荡湖船”等脍炙人口。我国广大乡村出产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倍受游客的青睐,如天津乡间的杨柳青年画、潍坊年画,贵州的腊染,南通的扎染,常熟的花边,以及各种刺绣、草编、竹编、木雕、石雕、泥人、面人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人欢迎。我国乡村自古以来流传有各种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笑话、轶闻,引人入胜,耐人回味。流传于云南民间的阿诗玛、壮乡的刘三姐、内蒙古草原上的江格尔、苏南水乡的沈七哥,都能使游客听之动情,如醉如痴。另外,乡村烹食风味独特。四川的麻婆豆腐以辣闻名,湖南的臭豆腐以臭著称,内蒙古草原上的涮羊肉味美肉嫩,新疆的羊肉串香气扑鼻,这些乡村烹饪文化对广大的外国旅游者尤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4、风格迥异乡村民居建筑
乡村民居建筑,不但能给游人以奇趣,而且还可为游客提借憩息的场所。不同风格的民居,给游客以不同的精神感受。由于受地形、气候、建筑材料、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民居可谓千姿百态,风格迥异。青藏高原上的碉房,内蒙古草原上的毡包,喀什乡村的“阿以旺”,云南农村的“干阑”,苗乡的“吊脚楼”,纳西族的“井干”,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北林区的板屋等可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使游客耳目一新。另外,我国乡村中还有众多古代民居与建筑,如安徽黔县西递村有清代民居120多幢,深宅大院,栋宇鳞次,布局精巧,砖石木雕琳琅满目,堪称乡村古代民居之宝库,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我国农村还有许多古代工程、古老庄院、桥梁古道、古代河道等,如纵贯苏北江淮之间的古邗沟为吴王夫差所开,沿河阡陌纵横、风车摇转、相映成趣;四川秦汉时所辟的蜀道,穿行于川北山乡崇岭,广植松柏,称“翠云廊”,壮观而幽美;广西侗乡有一风雨桥,桥上建亭,形态奇特,也是乡民贸易聚会之所,富有民族特色,为侗乡一胜景。这些民居与乡村建筑等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艺术特点,乡韵无穷,令人叫绝。
5、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
乡村传统劳作是乡村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尤其是在边远偏僻的乡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劳动方式,有些地区甚至还处于原始劳作阶段。正因为如此,它们会使当今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这些劳作诸如水车灌溉、驴马拉磨、老牛碾谷、木机织布、手推小车、石臼舂米、渔鹰捕鱼、摘新茶、采菱藕、做豆腐、捉螃蟹、赶鸭群、牧牛羊等等,充满了生活气息,富有诗情画意,使人陶醉留连。
旅游特点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游者寻求差异。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
第二,与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类似的特点。注重休闲和娱乐、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时,乡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复消费的特点。
第三,与一般性的度假旅游有不同之处。一般认为,休闲度假旅游是较观光游更为成熟的旅游类型。一些休闲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对休闲度假的价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游者偏向于距离较远、时间较长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游,乡村游具有如下特点:乡村游针对的主要是周边的城镇市场,因此旅行的距离较短,不同于一般性的中长线休闲度假;乡村游的旅游者对旅游的价格比较敏感(相对于散客游和家庭游,单位集体出游的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这一点可能与现在乡村游市场还不是太成熟,没有形成旅游者可信赖的品牌效应有关;乡村游一般距离近,旅游时间短。魏小安在《中国三农旅游的发展》一文中认为,乡村游的市场层次比较分明:市民活动和农民活动基本是大众化的旅游,属于比较低档的消费;部门活动属于中档消费;企业活动层次较高,属于高档消费。因此可以说,乡村游的需求市场是一个差异化的市场。
且采取这两种形式的旅游者不在少数。旅行社应关注这两种形式的市场开发,在一定意义上需要旅行社转变角色,适应市场需求。
具体地讲,针对乡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产品设计、代理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来满足乡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进一步提高产品组合的灵活度,为游客提供专业的线路设计的意见;提供一些代理服务,而不一定是包价旅行服务;提供方便快捷的专业化咨询服务等等。针对单位团体乡村游,则应该加强与单位的联系,完善客户管理,根据单位情况量身定做产品,并且通过优质服务吸引回头客。
规划模式
一、城乡统筹规划与乡村旅游规划的联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7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贯彻十六大精神,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对“三农”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城乡统筹是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需要,是探索构建和谐社会体制的需要,也是探索乡村旅游规划和发展模式的需要。
(一)城乡一体化与城乡总体规划。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重点和难度是在农村,如果“三农”问题不能合理有效的解决,全面小康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项大思路、大举措,是解决城乡发展问题的一个重大创新,它把城乡一体化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新的战略地位。城乡一体化的实质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按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去研究和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把城市和乡村结合为一体,联系城市研究农村,联系农村研究城市。
城乡总体规划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方式。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扭转地区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问题,就必须重视城乡总体规划,使城乡健康持续地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实质,而城乡一体化是城乡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
(二)乡村可持续发展与乡村发展规划。乡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以乡村为载体努力寻找出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至于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道路。乡村是我国建制最小的行政地域单元的群体,它既接受周围城镇的辐射,又对乡村居民产生直接的辐射作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基本原则。
乡村发展规划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过程和手段。在乡村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考虑环境、生态和资源的相互协调性,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能力,不能盲目扩大乡村的规模,也不能让乡村以城市为模板进行复制。规划的重点是考虑如何有效节约用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如何提高乡村规划设计水平,改变千镇一面的状态等,改变乡村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乡村发展规划恰恰是乡村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乡村可持续发展是乡村发展规划的目的和指导,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乡村创新经济学与乡村旅游规划。乡村创新经济学是瑞典延雪平大学商学院维尔特教授等在总结欧洲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推崇区域社会资本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依据乡村特有的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城乡合作发展特色产业。乡村创新经济学立足于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居民点分布及规模等不同特点,按照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乡村发展进行有区别的规划,坚持产业发展与居民点体系建设互动协调的理念,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统筹的原则,研究乡村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合理安排生产用地,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乡村可以根据本身特点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文化,或根据乡村建筑风格塑造自己的产业发展模式。如,江南乡村小巧玲珑的民居、北方乡村厚实的四合院、华中乡村封闭的天井和马头墙、西南乡村的木楼竹楼、西北乡村的窑洞等都直接和形象的烘托出乡村的特色,乡村规划可以根据特有的资源和特色发展旅游业,这是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经典案例
国外乡村旅游
1、韩国——周末农场型
韩国发展乡村旅游的经典形式为 “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以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为例:大酱村首先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的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学,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同时节省资本、传承民俗文化特色。此外乡村旅游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以三千个犬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昧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体现了乡村旅游的就地取材、地域特色浓郁的同时迎合了修身养性的市场需求,成功的吸引了大量客源。
可借鉴之处:以“奇”为突破口,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是创意的奇特,配合这样的理念,开展三千个犬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是实践的奇特,再者,将韩国泡菜、大酱拌饭为核心招牌突出乡土气息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
2、亚洲发达国家——生态交流型
相对于欧美,乡村农业旅游起步较晚的亚洲发达国家发展速度却极其迅速。以体验农村生活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杂志和报纸在当今城市居民对农业、农村需要高涨的背景下人气非常旺盛,因此生态交流型的乡村旅游在该地区受到欢迎。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大王山葵农场,该农场以黑泽明导演的电影《梦》拍摄地点而闻名日本全国,每年吸引约120万访客旅游。这种以农场为依托,以媒体传播为宣传手段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
可借鉴之处:宣传手段,通过影视作品来促进旅游地发展,提升品牌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宣传乡村旅游目的地,更重要的是提示乡村旅游经营者宣传促销的重要性。
3、欧洲——乡野农庄型
欧洲国家乡村旅游业发展最早,并形成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形态,在这之中,“民宿农庄”、“度假农庄”尤为典型。这种形态的旅游或以度假为主的民宿农庄、露营农场、或以美食品尝为主的农场饭店开展,也有以适应欧洲居民习俗的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和狩猎农场等形式发展起来。例如在法国、奥地利、英国农村,将旅游住宿附加球场、赛马场、钓鱼场、园林等设施,迎合休闲旅游者需求。
可借鉴之处:增加乡村旅游的参与性项目,欧洲国家这种乡村旅游的发展本身就是由赛马、高尔夫球、钓鱼等实际参与性活动的催生而形成的,可见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其参与性项目的重要性,民俗、露营、美食品尝等进行当地特色化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
国内乡村旅游
1、江苏华西村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的华西村依托乡村旅游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示范村,其推出的“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满足了都市人们体验农家生活、追求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开辟了农家乐特色游,住传统农舍、烧传统锅灶、用传统厨具,自钓活鱼、自摘蔬菜、自饮自娱,让城市游客不仅尝到鲜美地道的农家菜,也感受到农村和农家生活的新鲜和乐趣。丰富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容,也为华西村提供了一个有效致富之道。
可借鉴之处:传统特色项目的深度挖掘,产品多样化发展。开展了“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的同时,通过住传统农舍、烧传统锅灶、用传统厨具,自钓活鱼、自摘蔬菜体现了乡村特色。
2、成都:“五朵金花”
以花卉产业为载体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五朵金花”是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五个村雅称。采取自主经营、合作联营、出租经营等方式,该区域的农户依托特色农居,推出休闲观光、赏花品果、农事体验等多样化的乡村旅游项目,现已形成了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驸马村的“东篙花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江家村的“江家菜地”等著名乡村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典范。
可借鉴之处:发挥区域合作优势,突出主题产业载体,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瓶颈之一就是力量单薄,无论是资金、基础设施还是所依托的景区资源,基本上每个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相关问题,所以在“五朵金花”的案例中,将五个村子联合起来,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的区域合作发展,增加项目发展的凝聚力提供了突破口。
3、嘉善乡村旅游
嘉善县通过积极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了以碧云花园为代表的农业园区型,以浙北桃花岛为代表的基地拓展型,以汾湖休闲观光农业带为代表的资源景观型,以祥盛休闲农业园、龙洲休闲渔业园为代表的特色产品型,以西塘荷池村、陶庄渔民公园为代表的“农家乐”型等多种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并于2011年3月嘉善县获得了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的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可借鉴之处:乡村旅游的休闲化,随着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产业转换的过程中,嘉善乡村旅游将观光业和休闲业很好的结合起来为乡村旅游的与时俱进开辟了一条道路。
4、贵州余庆白泥坝区现代农业旅游规划
余庆地处黔北南陲,系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四地州(市)的结合部。北与湄潭,东与石阡、凤冈,南与黄平、施秉西与瓮安接壤。北部、中部为乌江河谷阶地,县城所在的白泥盆地,是贵州省著名的万亩大坝之一。规划区紧靠余庆县县城,白泥万亩大坝是贵州省19个万亩大坝和全国100个万亩大坝之一,是余庆县粮食生产的主要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发展优势。
可借鉴之处:水资源是开展乡村旅游不或缺的资源之一,流动的水能有效地带活乡村旅游,让乡村充满活力;亲水性的旅游项目,更容易让游客体验最为原始的乡村生活场景。所以本次设计充分依托余庆县自身的山、水景观特色,充分挖掘和提炼地段中的自然环境要素,通过有机的设计使人在规划区中充分感受到山、水,突出山、城、水、绿交融的生态格局,从而形成深刻的旅游印象。
新乡村旅游
在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发展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解析的基础之上,勇先创景对阳朔乡村旅游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规划,保证该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还有效规避了以上所提及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乡村旅游的规划、发展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具体有如下体现:
1、项目概况
阳朔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位于桂林市阳朔县县城南部,范围涉及白沙、阳朔、高田等三镇,有蝴蝶泉、图腾古道、大榕树、遇龙河、鉴山寺、聚龙潭、月亮山、菩萨水岩、龙门水岩等景点,该旅游区由阳朔县美景生态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开发运营。2000年桂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了阳朔作为桂北旅游区的次中心的地位,指出自然山水风光是阳朔最吸引游客的因素;2005年阳朔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遇龙河确定为阳朔县的第二大河流,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的奇峰峭壁,呈现一派“群山倒影山浮水”的诗情画意,同时两岸的乡村和田园更接近河道,形成田园风光和山水风光的完美结合;2007年阳朔县成为中国旅游强县。
2、项目规划
(1) 总体定位与布局
经过详细考察,并依据其现有的资源禀赋和客源需求状况,将阳朔十里画廊景区建设成为集观光、养生、休闲、游乐、文化体验、度假于一体的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最具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整个项目布局为“两带三区”,所谓“两带”是指遇龙河景观漂流带的整顿和社会主义新乡村旅游带,“三区”分别是十里画廊综合服务区、田家河度假区、花好月圆体验区:
(2)旅游产品谱系
综合考虑十里画廊地区的资源特征、旅游开发现状、未来市场需求等因素,将十里画廊旅游产品定位为观光、养生和专项三大产品,各自又有很多子项目来维持,具体如右表格:
(3)项目定位
主题定位:以“山水田园观光·生态观光·休闲养生度假”为核心特色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形象定位:百里漓江·十里画廊·迤逦休养——将十里画廊旅游区要打造的是清新自然、超越世俗的休闲意境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理想的实现地,是在美妙的山水自然环境中享受生活的幸福地。
功能定位:集自然山水生态、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等于一体的体验型、区域性休养旅游目的地。
目标定位:集观光、养生、休闲、游乐、文化体验、度假于一体的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最具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
3、项目解析
(1)对阳朔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其整体发展方向
首先,阳朔乡村旅游发展项目是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由阳朔县美景生态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开发运营,开发主体明确。其次,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以较低的费用为该区域提供了很高质量的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服务,从项目地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条件;乡村旅游发展的市场、需求现状以及在对阳朔旅游资源、市场环境、经济状况进行详细调查、评价的基础之上对其发展乡村旅游进行了主题、形象、产品定位到空间格局确定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方案和景区容量、环保方案、节能方案、人员管理、投融资分析评价等都做出了全程规划,最后还创新性地提出了阳朔县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域服务标准以及阳朔县服务业动态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可谓周全而详尽,解决了以上所提到的乡村旅游由于经济欠发达以至于缺少规划这一问题,为阳朔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引导,保证其旅游业的持续有效发展。
(2) 深挖阳朔文化内涵、融入现代休闲理念,突出产品独特性
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品同质化现象,我院独辟蹊径,将阳朔民族文化气息中的汉族、壮族、瑶族、苗族、回族、侗族六族所特有的养生方式与现代养生理念相结合,化传统的农家乐为六族养生寨,赋予阳朔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突出产品乡土气息与产品独特性,将休闲、养生等因素融于传统乡村旅游的观光项目中,增加产品体验性,扩展游客参与范围,促使阳朔乡村旅游发展更具生命力。
(3)转变阳朔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增加项目地效益,缩短资金回收期
阳朔原先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收入单纯依靠景区门票以及漂流收入等,无法突破观光型旅游发展路径,基于此,我院在对阳朔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时,突出强调休闲、养生项目,打造六族养生寨,吸引高端客源,同时与旅游地产紧密结合,发展私人酒店以支撑乡村度假项目的同时,为项目地带来丰厚收入,由原先乡村观光旅游产品模式下的8——10年的投资回收期缩短至3——5年。另外,我院在规划项目时,对其旅游投入、产出进行合理估算,确定出其投资回收期,并将总体目标阶段化,促进的实施的有效性。
(4)丰富阳朔旅游产品内容,规避季节性带来的浪费
基于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季节性的缺点,阳朔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其旅游产品加以丰富,增加了四季皆可进行的养生旅游项目以及古民居、民俗风情等文化、节庆旅游产品,使得阳朔乡村旅游发展由乡村观光旅游顺利转变为观光加上休闲养生度假型乡村旅游发展方式,有效弥补了季节性产品的空缺,同时适应了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5) 阳朔“硬”、“软”服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针对阳朔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配套设施,我院从给、排水到供电、通讯设施以及游客服务中心等都作了详细规划,为阳朔乡村旅游发展中“硬”服务提供了依据;不仅如此,我院还创新性的提出了《村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域服务标准》及《阳朔县服务业动态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为阳朔旅游服务质量提供了具体标准,并提出监测系统,这些都为阳朔“软”服务的提升做出很大贡献。
4、项目总结
建设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事业,在基础发展上提高旅游设施水平,从加强旅游景点建设规划方面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加强景点规划建设管理。审查景点建设总体规划、景点建设控制性规划和景点工程规划方案,协调解决景点规划建设的有关问题,监督景点规划的建设管理。
二、提高旅游景点规划建设水平。景点建设与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不同,其建设要综合考虑景点历史、建筑等级、建筑风格和建筑色彩等诸方面,其规划建设方案要求较高。
三、加强景点建设过程管理,提高景点建设质量。景点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景点的等级和水平。要加强对建设过程的质量监管,在规划建筑设计、施工的单位和人员的资质和资格方面从严把关,把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方面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对古建筑的维修、复建、改建等更要慎重。
规划要点
一、乡村旅游规划一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引导,坚持宜发展就发展,不要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要在创新上下工夫,坚持以特取胜,提升乡村游的文化品位。绝不能千村一面。而乡村千篇一律,到处都是一样的商业化、城市化氛围和人造景观,就会既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乡村的魅力。
二、乡村旅游属于一种服务业,要在保持乡村独有田园风光和农家文化的基础上去引导需求。现在不少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大拆大建,以为这就是新农村之“新”,于是不仅重蹈许多城市建设中“只开发,不保护”的覆辙,而且随着新楼一片片崛起,承载历史的记忆也同时被抹去,使乡村传统文化的根脉面临从此全部切断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灾难性的发生,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乡村旅游规划是一种新型旅游业,讲究创新,这就要求不能够完全保持“乡土特色”。如果要完全保持乡土特色的话,就是顺其自然发展了,就不有乡村旅游规划的诞生了。由此可见,发展乡村游若不在规模和层次上有所讲究的话,想长时间兴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只有在充分开发本地特色的基础上做到“土洋结合”,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当然,这并不是否认要保持乡土特色,因为乡村旅游本身就有别于其他旅游,首先要突出“乡村”特色。这就叫做取“乡村旅游之精髓,而去其糟粕”。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乡村旅游才能首先获得存在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27 20:44
目录
概述
技术路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