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鉴定
鉴定结论
书法鉴定,鉴定结论之一,指的是鉴定人运用科学知识和专门技能,对涉及案件的书写材料或个人签名等进行技术鉴定,从而确定真伪,判断出其是否同一或系伪造和假冒,为侦查破案提供依据。书法鉴定的结果要由鉴定人写成鉴定结论。
目的
书法鉴定的目的,主要是为美术史学、博物馆学的研究服务。美术史不单是关于美术的文字记载的历史,更是美术作品流传的历史。比起文字记载来,美术作品是更直观、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但自从有了美术作品,也就有了美术作品的作伪。因此,对书画进行鉴定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对象
书法鉴定的对象,是指已故书画家手书、手绘在纸、绢、绫等材质上的书画,如立轴、手卷、册页、扇面、镜心等,不包括壁画;书法里的碑帖、拓本,属于另外一门学问,启功秦公就是这方面的专家。至于年画、书画复制品以及在世书画家的作品,不属于书画鉴定指向的范围。
出土的书画,其年代基本一目了然,所以也没多少鉴定的必要。辽墓中出土的《深山会棋图》和《竹雀双兔图》,它们的年代应与墓的年代相近,即10世纪末到11世纪初之间。
书画鉴定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辨定真伪,二是品定高下。前者是“鉴”,后者是“赏”。一件作品,它是否真实可靠,这是最重要的,否则即使再好,也没有意义。书画大师张大千不仅诗文书画俱佳,同时也是个作伪高手,生平所作历代书画的赝品数量相当可观,质量也很高。他作的石涛、徐渭等人的赝品更是得心应手、惟妙惟肖。连黄宾虹这样的大师也曾被他骗过。
这一方面说明了张大千作伪水平之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书画鉴定之难。这还仅是现代人作伪的例子,古代高手所作的赝品,就更难鉴定了。
因此,书画鉴定的任务,就是对传世书画作品还其本来面目:判定真伪、界定年代、证明伪作。
书法鉴定基本上属于经验科学,一个人鉴定水平的高下,与他所接触过的书画真迹、他所掌握的书画知识以及相关知识成正比。就比如我们十分熟悉的一个人,你只要远远地听到他的一声咳嗽,就知道是他来了。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对于某个时代、某个书画家的作品看得比较多了,产生了一定的认识,总结出了一些特征。那末我们就可以触类旁通,对于这个书画家其他的作品,也能够识别它。
鉴定之学
中国书法鉴定之学,其历史也十分久远。鉴定是与收藏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最早对卷轴画的收藏,可远推到魏晋时期,此后,书画著录、笔记之类的书层出不穷。虽然没有正式命名为鉴定学之类,但其中包含了鉴定知识在内,只是还不成系统。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有一章“论鉴识、收藏、购求、观赏”,谈到通过服饰、建筑来鉴定书画年代的方法;宋代出现了一大批鉴藏家和书画鉴定著作,米芾的《书史》、《画史》就是其中的代表。
到了明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收藏之风很盛,出现了专门的民间收藏家,书画鉴藏著录、笔记大量出现。张丑在他所著的《清河书画舫》中,对“鉴定之学”作了较为深入的叙述:“鉴赏二意,本质不同”,指出了各种鉴赏的方法,认为应该先看精神、气质,再看有无皇家收藏记载,有无名人题跋;要买纸画,不要买绢画,因为“纸寿千年”。等等。
到近现代,书画鉴定已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20年代,已经有了面向公众的博物馆。许多学者参与到美术史,以及书画的研究中;从这以后,出现了一大批专业、系统的关于书画鉴定的著作,如前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关于鉴别书画的问题》、张珩的《怎样鉴定书画》、王以坤的《书画鉴定简述》、以及谢稚柳的《鉴余杂稿》、徐邦达《书画鉴定概论》等。
50年代以来,随着流入西方的中国古画逐渐增多,西方学者对中国书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用西方的方法,运用到中国书画、以中国书画鉴定的研究中,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书画鉴定方面,有几个代表性的人物,如方闻、高居翰(jams gahill)等人。
解放以后,国家对文博事业十分重视。由于各博物馆收藏的书画不断增加,当时曾组织鉴定小组到各地进行鉴定工作,后因文革中断;1983年,由文化部成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在全国范围内,对现存的古画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查、鉴定并编印目录、图录及大型画册。
随着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相对而言,古老的书画艺术,以及书画鉴定已经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一方面,社会的进步给书画鉴定工作带来许多便利;同时,社会情境、文化环境的改变使从事书画收藏、鉴定的人们需要更多的“定力”,付出更多的努力。
大致说来,从事书画鉴定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得熟悉中国美术史,熟悉渊源流派,这样才能从大的坐标里认识具体的书画家、作品。
对历代书画家(可定为真迹)的作品的风格特点要有系统的认识。这是验证同一书画家其它作品的标尺。
历代书画著录、笔记,有关书画家的传记、年谱以及其它相关的文史知识可有助于我们对古代书画作品进行更为精确的鉴定。著录书上就记载有一些常见的作为情况,例如:吴应卯常伪造祝允明的书法;朱朗是文徵明的学生,即以造文徵明的假字为业;至于王石谷,就常为王荦专造他的假画而苦恼。等等。
如果对书画创作的方法、过程有很深的了解,无疑大大有益于书画鉴定。历代鉴定家、收藏家中,很多人本身就是书画家,如近现代的吴湖帆、张大千以及启功谢稚柳徐邦达等人。
最关键的是实践,从大量的鉴定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已故鉴定家刘九庵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大师。长时间鉴定实践中的观察、比较、分析、研究,才能逐渐获得鉴别门径。
鉴定方法
书法鉴定的方法与技巧归纳起来有:一是了解每位代表书家的书风特征,用笔习惯,个性特点以及师承渊源。二是了解各地区,各书家的作伪方法和形式。三是鉴定者必须自己临习书法,了解书法的一般技法与审美特质。
在具体书法鉴定时,凡运笔唐突、墨色灰黯、结体杂乱,且气韵不佳、气脉不通、气息不纯的作品,便应引起重视。在用笔上,多注意挑、勾、撇、捺的起、收笔和转折处是否自然合理,用笔的藏与露、方与圆,用墨的浓与淡、枯与竭,结字的松与紧、疏与密都要用心观察,尤其是首字和尾字更应该注意。章法上要注意邻近字的关系、行间和竖间的距离是否舒适得体,全篇章法布局是否和谐统一。此外还应摸清作伪者与被作伪者的关系和本质区别,以便鉴定时作参照
现代书法作伪的方法很多,除了利用高科技,如用电脑和写真机,高倍的实物投影仪,精焦距的幻灯机将原作投放在壁面上,而后请人描绘作伪,更多的是请一些已故名家子女代笔或一些私承弟子作伪。这些人一般比较熟悉被仿对象的书体特征、书法风貌、笔法特点。画商们出一定的价格,请作伪者仿写,其数量有的几幅,甚至成批,而后加盖留存下来的印章。无印章者,一般将高清晰出版物或原作上的印章制成锌版,更有的用电脑制作,经处理后钤盖。书法作品利用木版水印冒充作伪或利用出版物作伪,较之绘画来说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木版水印需相当的成本,经济上划不来。再者,书法作品比绘画作品鉴定真伪相对来说要简单。
现代书法作伪明显带有区域性作伪的特征。如齐白石徐悲鸿的伪作大多来自北京;沙孟海、陆俨少的伪作大多来自杭州,李叔同、吴湖帆、沈尹默等人的伪作则在上海。有些名家书法的作伪则遍布全国了,如黄宾虹、于右任、张大千、章太炎等,其仿作遍布北京、上海、杭州,甚至在广州、海南等地亦有人作伪。
一般来说,鉴定传统的书法作品相对于绘画作品要复杂些,其线条的运行、章法的布局、款识与钤印的特点有时令鉴定者无从下手。而鉴定现代书法作品则比绘画作品要简单些,主要是现代书家离我们较近,人数虽然也不少,但与古人相比要少得多,而且都集中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较容易找其原作、相关资料进行比照;再者作伪者的水平,比古代人要差得多,无论是笔墨技巧还是书外学养跟古人比都有差距。
总之,书法鉴定是多因素的,除了笔法、墨法、章法,书法本身,还要对纸张、装裱等其它材料和工艺进行综合的分析,才可定断书法的真伪。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6:17
目录
概述
目的
对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