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长篇小说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1936年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玛格丽特·米切尔编著的《飘》是一部有关战争的小说,但作者并没有把着眼点放在战场上,而是以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为背景,以女主人公斯佳丽的爱情纠葛和生活遭遇为主线,着重描写了留在后方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生动再现了美国内战时期南方动乱的社会现实,具有浓厚的史诗风格,堪称“献给南方的一曲挽歌”,也是历久不衰的爱情经典。
斯嘉丽是美国佐治亚州一位富足且颇有地位的种植园主的女儿。父亲杰拉尔德·奥哈拉是爱尔兰的移民。刚到佐治亚州时,杰拉尔德身无分文,靠赌博赢得了塔拉庄园的所有权。于是就开始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创业,编织着他的美国梦。直到43岁的时候,他才和芳龄15的艾伦——一个东海岸法国移民的女儿结了婚。杰拉尔德心地善良,但脾气暴躁,而年轻的妻子则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严格的道德观念。她亲手操持着整个庄园的日常事务,甚至还为庄园里的黑奴看病,接生。因此,夫妇俩受到周围白人庄园主的尊敬,也深得黑奴的爱戴。女儿斯嘉丽·奥哈拉(Scarlett O'Hara)在这种环境中慢慢长大了。
1861年4月,美国南北两方关系已经非常紧张。佐治亚州的男人们都在议论这场无法避免的战争。但是,16岁的斯嘉丽对此毫无兴趣。她心里想的除舞会、郊游之外,还有那群围着她转的崇拜者。当她听说第二天的野外宴会上,艾希礼·威尔克斯将宣布与梅兰妮订婚时,她心里不觉一震。她一直喜欢艾希礼的绅士风度与他英俊的外表,而且认为自己无论哪方面都比梅兰妮要强得多,以自己的魅力,肯定能说服艾希礼和她一起私奔。但被艾希礼婉言拒绝。斯嘉丽觉得自己被艾希礼“抛弃”了。她气急败坏地打了艾希礼一记耳光,还在艾希礼离开后摔了一只花瓶。谁知,那位瑞德·巴特勒却一直在听壁脚,当斯嘉丽指责他不是个绅士时,他反唇讥讽斯嘉丽不是个淑女。
战争的消息传来,当天晚上的舞会也随之取消。斯嘉丽突然决定和查尔斯结婚,因为这样可以挽回自己的面子,也可以刺激一下艾希礼和自己的追求者。就这样,任性的斯嘉丽在两周之后就做了查尔斯的妻子。两个月后,查尔斯病死在前方,斯嘉丽突然变成了寡妇。因为不爱查尔斯,所以对于查尔斯的死她并不感到忧伤,甚至庆幸。但寡妇的生活使生性活泼的斯嘉丽难以忍受。这时,艾希礼也上了前线,其妻梅兰妮从亚特兰大来信,邀请她来查尔斯的姑姑家暂住一时,斯嘉丽便离开了塔拉庄园,来到亚特兰大。环境的改变使斯嘉丽的心境稍稍有好转。随着战事越来越吃紧,亚特兰大的妇女们都被动员起来,到当地医院护理从前方运回来的伤病员,还要为南方邦联的军队缝制军需品。但是,由于斯嘉丽新寡,所以不能参加为出征军人举办的舞会和晚会。
1864年夏天,北军直逼亚特兰大——南方邦联的首府。城市被围,查尔斯的姑姑和城里许多人家都逃离了亚特兰大,斯嘉丽接到父亲的信,得知母亲和两个妹妹都生了重病,她一心只想回家。但因梅兰妮即将临盆,斯嘉丽顾及到艾希礼的托付,只好留下来守在她的身边。其间,瑞德曾登门拜访,并要斯嘉丽做他的情妇,遭到了斯嘉丽的拒绝。
1865年4月,南方邦联军投降,战争终于结束了。许多南方人都在为他们的失败而痛哭流涕。而在斯嘉丽的脑海里,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保住塔拉庄园。战争结束后,每天都有一些士兵路过塔拉庄园返回他们的故乡。有一天,斯嘉丽她们发现门口躺着一个昏迷不醒的年轻人,便把他救起。在大家的照料下,这个名叫威尔的年轻人逐渐恢复了健康。威尔无家可归,便在塔拉住下来,并慢慢地担负起了庄园的许多管理事务。
艾希礼终于活着回来了。他衣衫褴褛,形容憔悴,原有的那种高贵气质已消失殆尽。第二年春天,新政府命令塔拉庄园限期交纳新附加税,否则就要拍卖庄园来抵税。原来,几年前因过失而被塔拉庄园解雇的监工乔纳斯当上了新成立的解放黑奴委员会的头头。他企图侵吞塔拉庄园,故而想出了迫缴附加税的主意。斯嘉丽和威尔一筹莫展,斯嘉丽希望艾希礼能帮他们想点办法,但艾希礼的懦弱无能使他们失望。
绝望中,斯嘉丽突然想起了瑞德。如果瑞德肯拿出钱来保住塔拉庄园,斯嘉丽情愿嫁给他,或做他的情妇。斯嘉丽与家人用母亲艾伦的苔绿色天鹅绒窗帘做了一条新裙子,第二天,斯嘉丽穿着新裙子在嬷嬷的陪同下就来到了亚特兰大寻找瑞德,这时才知道,瑞德因涉嫌侵吞南方邦联的大笔资金已锒铛入狱。情绪沮丧的斯嘉丽无意中遇见了妹妹苏伦的未婚夫弗兰克·肯尼迪。他已是一家商店的老板,手头有一笔钱。斯嘉丽明白苏伦渴慕以前的富贵生活而且自私,如果苏伦与弗兰克结婚,她绝不会用钱拯救塔拉庄园。于是斯嘉丽谎称苏伦将与托尼·方丹结婚,然后轻而易举地使弗兰克投入了自己的怀抱。两周后,他俩便结了婚。塔拉庄园得救了!但不久发现,弗兰克并没有什么商业头脑,而且对别人的劝告充耳不闻,因此生意经营得很不好。这时,瑞德通过各种私人关系,得以获释。他借给斯嘉丽一笔钱,斯嘉丽便背着弗兰克买下了一个倒闭了的木材加工厂,自己独自经营起来。一个女人经商,而且也像男人一样赚钱,这在亚特兰大是前所未有的。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她不法经营,令弗兰克颜面丧尽。
斯嘉丽怀孕了。她想在生产前多赚一些钱,以备急需,于是买下了第二个木材厂。在这段时间里,斯嘉丽每天自己驾车往返于木材厂之间,除瑞德外没有任何朋友。一天,瑞德劝她路上要小心一些,暗示如果遭到黑人袭击,三K党将会为她进行报复。而当时亚特兰大执行“重建法案”的军管政府则正在盘算着如何把三K党和所有涉嫌的南方人一网打尽。
六月斯嘉丽赶回塔拉庄园参加她父亲的葬礼。葬礼之后,艾希礼、梅兰妮一家搬到了亚特兰大,买了一幢破旧的房子住了下来。善良正直的梅兰妮很快在妇女界赢得了信任,成了一位极受尊重的人物。而艾希礼虽然受斯嘉丽之托,管理一个木材厂,但经营得很糟糕。
几个月之后不顾亲友的劝阻和反对,斯嘉丽和瑞德结了婚。1871年圣诞节,州政府的大权终于又回到了南方人的手里。斯嘉丽生下了女儿邦尼,邦妮非常漂亮,在邦妮身上瑞德几乎倾注了全部心血。瑞德之所以努力改变自己在亚特兰大居民眼中的形象,完全是为了树立邦妮今后在亚特兰大的地位。
斯嘉丽对艾希礼仍然旧情不忘。艾希礼生日那天的下午,在木材厂,斯嘉丽和艾希礼谈得很投机。他们一起回忆了那个野外宴会。这件事很快被瑞德和梅兰妮知道了。几天以后,瑞德带上邦妮出远门去了。他走后,斯嘉丽马上去找梅兰妮,想向她坦露自己的过错。但梅兰妮止住了她,她再三强调只有斯嘉丽才是她最亲的亲人。梅兰妮迫使大家都相信斯嘉丽,并坚定不移地保护斯嘉丽。
不久,斯嘉丽发现自己又怀孕了。这时她开始想念瑞德,盼望他早点回来。瑞德到家的那一天,斯嘉丽特意在楼梯口迎接。本想把怀孕的消息告诉他,但一看到他那副冷嘲热讽的神气,斯嘉丽就气不过来。结果失足,跌下楼梯,致使流产。
身体素来羸弱的梅兰妮不听医生的劝告又一次怀孕。怀孕后她的身体迅速恶化。临终前,她把照看艾希礼的重担交给了斯嘉丽。这时,斯嘉丽突然意识到,一向瘦弱的梅兰妮实际上是保护她的宝剑和盾牌,而她也第一次认识到,她还是爱梅兰妮的。
梅兰妮去世了,艾希礼就好像失去了主心骨,像个小孩子一样,他比斯嘉丽更感到害怕。也只有这时,斯嘉丽才明白,她并不爱艾希礼,她对艾希礼特殊的感情只因为他没像其他男人一样迷上自己。从此她生活中的两大精神支柱消失了。
在浓雾中,斯嘉丽拼命往家里跑,雾中的她好像又重温着多年前一直困扰着她的一个噩梦。终于,她看见自己住宅的灯光,霎那间她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因为世界上还有瑞德,而她真心爱的就是瑞德。
但是,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瑞德已经对斯嘉丽失望,决定弃家出走,离开斯嘉丽。此时此刻,对于斯嘉丽来说,生活中的一切光亮都消失了。她只有回到塔拉庄园去这一条出路。她感到太疲劳了,脑子再也承受不了这些压力。她自言自语地说:“还是留给明天去想吧……不管怎么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美国南北战争摧毁了佐治亚乃至整个南方的经济,黑奴重新获得自由,昔日奴隶主养尊处优的好时光随风而逝,飘得远远的。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放下臭架子,努力奋斗,不然只有死路一条,连亚特兰大上流社会的中坚分子也不得不降贵屈尊,卖糕饼的卖糕饼,赶马车的赶马车。
南军的失败虽然是南方旧政权垮台的标志,但在南方文化史上,南军领袖却变成了名符其实的英雄,各次战役的名称都被罩上了神圣光环。南方人身上本就具有的浪漫主义气质使之构思了一系列“神话”来美化南方,按照这一逻辑,战争的血涤清了南方的罪孽,其价值和道德似乎变得更加圣洁。而对这种神话的编纂激励了一代文人进行一种新的浪漫文学的创作,《飘》就是其中一例。
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工人失业,农民甚至许多中产阶级都纷纷破产,人们缺衣少食,生活日渐贫困,普遍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大萧条引发了美国社会一系列阶级矛盾,文坛批判现实的风潮四起,有的作家致力于揭开资本主义世界的溃疡面,挖掘现实中的丑恶,尽情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有的作家则提出“以农业对抗资本主义工业”的口号,希望恢复南北战争之前的农业社会。《飘》恰好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尽管作者处理的是前一个世纪的历史题材,但却让当时的美国读者追昔抚今,读有所思,或许这也是《飘》在美国畅销的主要因素。
女性主义文学开始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开始蓬勃发展。女性主义的飞速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迅速深入人心,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一场为了争取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平等的女权运动开始了。1936年出版的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
创作过程
据日后米切尔自己说,《飘》的写作过程延续了近10年。1929年,小说大部分章节的初稿其实就已完成,之后她很少对朋友们提及此事,而朋友们也都知道她在写作,但到底在写什么,则无人知晓。由于在车祸中受伤,1934年,米切尔只好暂且把修订书稿的事情放下。1935年,麦克米兰图书公司的副总经理哈罗德·莱瑟姆来到亚特兰大,在米切尔朋友的建议下他看到这本小说,不过当时这部小说还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手稿,题名为《明天,新的一天》。此后,米切尔又花费半年的时间对作品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各种细节反复核对,并引用英国诗人欧内斯特·道森的诗歌《辛拉娜》中的一句,将小说的题目改为《随风而逝》(中译本译为《飘》),并于1936年正式出版。
人物介绍
主要人物
斯嘉丽是一个复杂、独特的人物形象,她的最大特点在于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集聚一身。斯嘉丽漂亮、迷人,而在她的一生中任何时期都不忘利用自己的女性优势,比如她利用美貌轻易得到男人的青睐,利用女性的柔弱地位博取同情。同时,她也无法逃脱狭隘和感性,比如缺乏知识、对事物的冷静分析和判断,喜欢幻想、盲目追求得不到的东西、自以为是。
然而正如作品一开始就提到的:她如花一样令人赏心悦目的外貌和言谈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不安分的小手和眼睛是属于她自己的,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作为出生在大庄园里的小姐,斯嘉丽接受的教导给了她文雅的外表,亦步亦趋地遵循淑女风范,骨子里的反叛火花却不时地迸发出来,她爬树、掷石子、拒绝像淑女一样吃东西,然而由于缺乏知识和精神追求,斯嘉丽的反叛行为不具进步意义,而仅仅是个人性格的自然表现,是抗争因素在起作用;她争强好胜,对得不到的东西抱有强烈的欲望,利用女性气质得到爱情,内心却用对男性的强势态度对此不屑一顾;她冷酷无情,对待孩子从不像一般母亲一样百般呵护,她的柔情只有在利益面前才会流露;她不择手段,为达目的不顾及他人和道德;她坚强、有魄力,虽然恨梅兰妮抢走了艾希礼,却依旧遵守承诺,在战火中照顾梅兰妮,并带她逃出困境;在新旧时代的更迭之际,她没有像普通女性一样甘心被摆布,而是突破传统,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瑞德,是一个南方贵族家庭的叛逆者,社交场合他总是不多说话,但一说起来,往往又语出惊人。他头脑机警冷静,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他抓住一切时机赚钱,甚至是战争时候也想尽方法大发国难之财,充分体现了他的自私自利、不择手段以及冒险精神。他有他的方法可以洞察斯嘉丽的一切,让她既爱又恨自己而他自己对斯嘉丽也是爱却保持着距离。战争爆发,斯嘉丽等人遇到真正的难题时,他不顾一切,挺身而出拯救她们。他可以和妓女成为朋友,不会出于戏弄,而是他可以真正理解、同情那种堕落生活中的无可奈何。
女儿被噩梦惊醒,他又诠释了一个父亲所深藏的对于女儿的关爱和照顾;当因为自己的失误而使斯嘉丽从楼梯上滚下来,导致重病失去孩子,他又表现出了真实而深刻的自责。终于,他对于斯嘉丽的感情游戏感到了厌恶,在失去了女儿、朋友以后,他决定离开斯嘉丽回到自己的故乡,不顾斯嘉丽的苦求,毅然决然地回去寻找平静。
艾希礼·威尔克斯
是小说中着重塑造的主要人物。战争爆发时,他勇敢参军,并有所成就;面对斯嘉丽的多次表白,他又能够坚守对梅兰妮的爱和忠贞。可是战争并没有改变他,他仍然心心念念的是曾经的那种田园牧歌生活,面对现实,他经不起风浪,总是在逃避生活。
梅兰妮是一个集女性众多良好品质于一身的女性形象。她温柔善良,宽厚待人,懂得体恤他人。生活的动荡没有打消她对于生活的追求,面对困难,她愿意接受和承担,鼓励身边的人们对生活抱有理想。战争动乱,她报名成为医护人员,救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战火烧到门边,她仍希望自己等待出世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当斯嘉丽杀死了闯入家中的强盗时,她鼓励斯嘉丽,称赞她的做法,给她肯定;斯嘉丽坠楼受伤,她一直陪在瑞德身边安慰他、鼓励他。不论生活怎样,她都充满勇气。
其他人物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对生活不放弃的斗志
人类的生存不仅仅是物质上衣食住行的满足,还有精神上信仰和道德的满足。战争摧毁的不仅是外在的物质还有内在的精神。米切尔十年磨一剑,想要展现的便是当人类所依赖其生存的一切被摧毁之时,人应该如何安顿自身,重新满足物质生活,追求精神信仰的建构。
斯嘉丽不仅没有让过去成为自己前进的包袱。反而在变化了的社会中,凭着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永远不灭的希望,借助家所给予的力量,用双手创造了新的天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拯救了家族。她始终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并用身上特有的生命的激情谱写了自己精彩的人生。而艾希礼,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是属于旧时代的……我不属于这个疯狂的杀戮的现在,恐怕无论我怎么努力,也无法适应这样的生活”。他既拿不出面对生活的勇气,又想不出好的办法来渡过难关,只好在虚幻的回忆中逃避着现实,在失落和痛苦中萎靡不振。
米切尔同时也借用他们两个人的人生历程来折射战后南方人的命运。南北战争的影响,决不仅仅是摧毁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废除奴隶制这样简单。从深刻的意义上说,它改变的是南方固有的价值观念、传统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它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这对南方人的心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震荡。有的南方人就如艾希礼,意志消沉,失去了原有的斗志,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战后支离破碎的生活。甚至还为已经无法挽回的过去,盲目地牺牲生命,犹如飞蛾扑火,这就注定他们和旧南方一样成为历史的弃儿。而另一些人亦如斯嘉丽,克服了失败的心理,凛然面对严酷的现实,成为生活中不畏困难的强者,重新前进在生活旅途上。南方也正是靠着这些人才又重新站了起来,恢复了新的生机。
尽管战前南方的人们过着祥和安逸的生活,但这只能滋生贪图享乐、无所事事的花花公子和骄横任性的千金小姐,这是对社会的阻碍,必然要走向灭亡。南方那些男尊女卑的思想、世俗观念、传统礼教也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经过战争的洗礼,势必会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开放的思想和男女的自由平等。同时,战争促进了奴隶制的废除,这是历史的必然,社会的进步。
斯嘉丽失掉了自己真正的爱情,痛苦万分,但她相信瑞德会重新回到她身边,依然对明天充满信心。“这一切等我明天回到塔拉庄园再考虑吧。到那时候我就能够忍受了,明天我要想出个办法来重新得到他。不管怎么说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这种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决定了她会克服重重困难,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不管怎样,过去的都将成为过去,明天依然美好。
爱情悲剧
在《飘》这部小说中,斯嘉丽拥有自己的人生悲剧意识,对于斯嘉丽而言,阿希礼接近完美,但是斯嘉丽与他的接触时间很短,只是在偶然相识过程中爱上了阿希礼。实际上,斯嘉丽并不了解阿希礼,她的想法太过于主观片面,认为阿希礼也爱自己。但在阿希礼临近死亡时,口中呢喃的却是自己妻子的名字,斯嘉丽瞬间被拉回现实,原来阿希礼对自己的爱只是自己凭空捏造出的一个幻影,它并不是真实的,而自己对于阿希礼的爱也是一种无知的执拗,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到最后斯嘉丽才意识到自己爱情的悲剧,阿希礼并不爱自己,也不值得自己去爱。
在文中,斯嘉丽固执地认为,自己最爱的人就是艾希礼,直到最后她才明白,丈夫才是自己最爱的人,但是女儿已经离开了,她丈夫也饱受了失望,所以离开了,所以她一时间失去了所有,即使她拥有很多的财富,但是都失去了意义。虽然经历了这些事情,但是她却依然没有认输,始终坚强不屈地努力奋斗。
艺术特色
隐喻
《飘》是一部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的小说,书名直译应为“随风飘逝”,它引自英国诗人思斯特·道生的诗句,又取义于小说第24章的一段概括性描写,出自书中女主人公斯嘉丽之口,大意是说那场战争像咫风一般卷走了她的“整个世界”,她家的农场也“随风飘逝”了。斯嘉丽以这一短语抒发了南方农场主的思想感情,作者用来作为书名,也表明了她对南北战争的观点,这与本书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书名蕴藏着两层含意:这呼啸的咫风,指的是南北战争;那被飘去的云朵,指的是农奴制的安逸生活。
对照
米切尔在人物描写中成功地采用了对照的手法。特别是瑞德和艾希礼之间,斯嘉丽和梅兰妮之间,以及斯嘉丽夫妇和梅兰妮夫妇之间。斯嘉丽和梅兰妮之间的对照,自私与博爱,妒忌与宽容,柔韧坚忍与刚强好胜的对照,是本书贯彻始终的主线之一,达到了使两者彼此依存,相得益彰的最大艺术成果。这种手法在许多次要人物上也隐约可见,如皮蒂与梅里韦瑟太太、苏伦与卡琳、英迪与霍妮、彼得大叔与波克,乃至爱伦与塔尔顿太太、杰拉尔德与亨利叔叔之间,都给人以这样的感觉。与对照手法相适应,作者写景叙事,特别是写思乡怀土时,常以抒情笔调,倍增感染,或间以心理分析,思辨议论,迸发出睿智与哲理的火花。至于语言委婉多姿,虽略嫌繁冗,却毫无生涩之感。总之,米切尔作为一个现实主义小说家,她的才能既是多方面的,也是卓越的。
人物形象
在以往小说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塑造性格单一且突出的人物,即正面人物则性格光辉伟大,没有丝毫缺点,而负面人物则通常充满了阴暗狡诈、冷酷无情的性格本质,性格区别塑造得十分分明。而《飘》却打破了这种描述方式,小说所呈现出的人物形象都是正负两方面性格的组合体,这种性格组合既圆润而生动地变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在深层次中揭示了社会巨变所带个人的一种改变。
主人公斯嘉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性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显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和对自主权的追求。在战前、战时和战后,斯嘉丽女性意识的体现都充分揭示了其不屈不挠、勇敢坚强、不轻易认输的性格。战前,斯嘉丽抛弃了传统淑女应有的礼节和矜持,敢爱敢恨,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爱,女性意识有所体现;战争期间为了生存,她摒弃了贵族小姐的娇气和风度,勇敢地担当起保护家人的职责;战后又勇敢地冲破女性身上的种种枷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总结
综观全书,洋洋百万余言,故事生动曲折,情节真挚感人而且故事的进展,情节的展开几乎全是按照时间顺序,随着主人公斯嘉丽的活动单线发展的,可读者读起来并不觉得平铺直叙、乏味冗长。这不得不归因于作者高超的艺术手笔,巧妙的人物关系设置,细腻的心理活动分析,情节的戏剧冲突与人物心理的巧妙结合以及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等等,都是小说《飘》十分显著的艺术特色。
作品影响
《飘》于1936年6月30日问世,打破了当时的所有出版纪录。前六月它的发行量便高达1000万册,日销售量最高达到5万册。它标价3美元,却被炒到了60美元,而当时美国一处不错的旅馆,月租金也不过30美元。如此叫好又叫座的成绩,使它在1937年荣获了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
《飘》的人物性格塑造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塑造方法,人物性格多元组合成为这部小说的一个重大亮点,以战争背景,鲜活地彰显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更从斯嘉丽一家展现作者对于黑人平等的看法。性格组合展现了一个圆形的人物,通过圆形的人物集合又展示了小说历史环境的多个方面,从而详尽地记录下了一段动荡的历史,一段硝烟的时刻,以及在这种时刻不同人的成长。通过不同的性格发展,揭示了环境对于人的甚远影响,这种性格组合的描述方法也对后世小说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飘》1936年问世后引起轰动,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后,米切尔更名扬四海。此书自1936年首次出版后,在世界上被翻译成29种文字,总共销售了近3000万册。1937年,小说获得普利策奖。根据此书拍成的电影《乱世佳人》于1939年12月15日在亚特兰大举行首映,引起轰动,并迅速风靡全球。而扮演男女主角的演员克拉克·盖博费雯·丽更是因此而留在了许多影迷的心中。
1991年9月25日,全世界几十个国家以不同的文字同时出版了《飘》的续集《斯嘉丽》,其作者是美国南方女作家亚历山德拉·里普利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年11月8日—1949年8月16日),美国现代女作家。1900年11月8日出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
1925年,与佐治亚热力公司的广告部主任约翰·马施结婚。曾获文学博士学位,担任过《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1937年,她因本书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获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
米切尔一生中只发表了《飘》这部长篇巨著。她从1926年开始着力创作《飘》,10 年之后,作品问世,一出版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由于家庭的熏陶,米切尔对美国历史,特别是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方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家乡听闻了大量有关内战和战后重建时期的种种轶事和传闻,接触并阅读了大量有关内战的书籍。她自幼在南部城市亚特兰大成长,耳濡目染了美国南方的风土人情,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了米切尔文思纵横驰骋的背景和创作的源泉。
1949年8月16日,米切尔去世,享年49岁。死后葬于亚特兰大市的奥克兰公墓。
参考资料
故事梗概.重庆师范大学 语言文字网 经典诵读.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15:3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