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瑶族自治县,隶属
广东省韶关市,位于
广东省北部、
韶关市西部,东邻
韶关市武江区,西连
清远市阳山县,南毗清远
英德市,北与
乐昌市接壤,西北角与
湖南宜章县相依,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6月,乳源瑶族自治县辖9个镇。截至2023年底,乳源瑶族自治县户籍人口233052人,其中瑶族人口27744人、约占全县人口的11.91%。乳源瑶族自治县是
广东省3个
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
历史沿革
古时期,乳源属地称“百越(粤)地”,夏、商、周朝代隶属扬州(古九州之一——江南曰扬州,扬州是当时地理区划的泛称)境内,区域为荒服(在离国都2500里之外的五等地带,古划分“五服”,称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为乳源有载史以来的地域之始;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楚国;秦朝,隶属南海郡。
汉代,乳源先后于西汉朝时期隶属南越国、东汉时期隶属荆州桂阳郡管辖,为曲江县地。东汉时期,曲江县地境内开通通往中原、连接海陆的西京古道(今乳源大桥仍保留有较完整古道)。三国时期,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兴郡,地属始兴。
三国和西、东晋时期,史载乳源为曲江县地隶属始兴郡,一直相沿因袭至南朝,梁、陈时期为曲江、梁化县地。南朝梁天监十八年(519年),出生于始兴郡(郡治于今韶关市区)曲江县(今乳源桂头镇新街)的侯安都,官至司空(据《乳源瑶族自治县志》记载),为南国开国功臣和征北大将军,被誉称“南天一人”。
隋、唐、五代十国,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记载为曲江、乐昌县地,先后隶属广州总管韶州、岭南道韶州、南汉韶州。据1983年版《瑶族简史》称:隋唐时期(六世纪至十世纪),“瑶族主要居住地在……湖南大部分和广西东北部,广东北部等地区”。南汉乾亨七年(923年),文偃禅师创建云门寺。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划曲江西境乳源乡4里,崇信乡8里,乐昌南境新化(依化)乡3里,共3乡15里置乳源县,宋属韶州府,元、明、清相沿因袭。宋、元、明、清时期,乳源境内兵事不断,人民生活、经济社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民国时期,乳源县民国3年(1914年)属南韶连道,初期沿用清制。民国8年(1919年)属南韶连道韶州府,民国35年(1946年)属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辛亥革命结束后,工农运动进入积极发展阶段,境内相继成立有基层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民国16年(1927年)境内农民自卫军先后参加北江工农自卫军北伐和曲江“西水暴动”,由于受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影响,工农运动进入低潮。主要革命武装转战先后路经乳源,民国17年(1928年)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经过乳源北部梅花,民国20年(1931年)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率领红七军路经乳源与国民党粤军邓辉团、湘军唐伯寅激战,红七军强渡武江向江西挺进。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34年(1945年)日本军队先后侵入桂头、一六、县城,杀人放火、大肆抢夺、奸淫妇女,乳源民众奋起抗击日军,7月4日晚日军撤离乳源。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乳源县隶属广东北江行政公署(后改称粤北行政公署)。1963年10月,成立乳源瑶族自治县,自治县先后隶属韶关专员公署,韶关地区革委会、韶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韶关地区和韶关市合并,隶属韶关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乳源瑶族自治县辖9个镇:乳城镇、一六镇、桂头镇、洛阳镇、大布镇、大桥镇、东坪镇、游溪镇、必背镇。另设有
天井山林场、乳阳林场。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乳城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处广东省北部、韶关市西北、南岭山脉骑田岭南麓。介于北纬24°23′—25°33′,东经112°52′—113°20′。东临韶关市浈江区、武江区,西接清远市阳山县,南连曲江区罗坑镇、英德市波罗镇,北与乐昌市及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相接。行政区域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地势
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向东倾斜,状似孑孓。五指山平头寨、大东山、瑶山狗尾嶂、老婆头等五大山脉横亘,山峦连绵,交错纵横。海拔1000米—1500米山峰82座,1500米—1902山峰20座,南粤第一山峰——猛坑石(石坑崆),坐落于县境西北部边缘。
地貌
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县境处在新构造间歇上升地区,县境溶蚀地貌显著,地形切割强烈,山谷生成明显。以纵横划分,西部是海拔1000米—1902米的山区,是乳源最高地带,中部是海拔600米—1200米山区,是次高地带,东北至东南是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平原地带。山溪小流密布县境西部和北部山区,9条主要河流纵横县境。
山脉
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主要山脉有:东部老婆头山,主峰“老婆头”海拔1241米;南部大东山,东西横亘,主峰“大东山”海拔1390米;西北部有五指山,南北走向,与湖南宜章县交界处的主峰“猛坑石”海拔1902米,为广东省第一高峰;北部瑶山主峰“狗尾嶂”和平头寨山,其中“狗尾嶂”海拔1684米,东西走向的平头寨山,主峰“平头寨”海拔1534米。
气候
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全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6℃。冬季多呈现干冷少雪,平均气温为10.8℃。夏季呈现高温,平均气温为27.8℃。秋季往往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平均气温为21.3℃。春季气温极不稳定,冷暖无常,空气较潮湿,平均气温19.5℃。一般最高温度出现在7月份,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份。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平均降水量1971毫米,比上年减少16.0%。平均日照时数1504小时。全年平均气温21.0℃。
水文
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和广东第一高峰山脉南缘,季节性降雨明显,水量丰富,境内高山、峡谷、森林众多,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102座,集雨面积3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条,水资源十分丰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处粤北山区,幅员比较辽阔,人均拥有土地资源丰富。县区域总面积(含水面)达22.99万公顷,耕地总面积1.97万公顷,其中水田1.34万公顷,旱地0.63万公顷。林地总面积19.01万公顷,占县域土地总面积的82.69%。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交通、水利、工矿等建设用地0.98万公顷,占县域土地总面积的4.26%。未利用土地资源0.52万公顷,占县域土地总面积的2.26%。园地总面积0.14万公顷,其他农用土地总面积0.37万公顷。
矿产资源
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矿产共发现有28种,矿床69处,矿化点25个,主要是铁、铜、铅、锌、钨、锡、铋、锑、汞、金、稀土(钇族)、钽铌、锗、铀、烟煤、无烟煤、泥炭土、耐火黏土、硅、萤石、水晶、硫、磷、重晶石、锰等。
水资源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水资源总量29.6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8.5%。年末全县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8.08亿立方米。
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高山、峡谷、森林众多,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季节性降雨明显,水量丰富,集雨面积2.33公顷以上的河流有9条,水资源十分丰富。2015年降雨总量平均值达2319.1毫米,加上过境水武江河水量年均有52亿立方米,全县年均拥有总水量达91.32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4.54万立方米。乳源地表水全年径流系数为64%,多年径流平均总量为25.36亿立方米(未加过境水量52亿立方米)。乳源的水资源主要由江河水、山塘、水库水、地下水等组成。地表水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29.77万千瓦(规模以上)。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武江(又名武水),其次为南水河,是乳源境内唯一能通航的两条河流。
动植物资源
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境内发现野生植物共计216科946属2572种,其中蕨类植物43科100属211种,裸子植物9科22属32种,被子植物164科824属2329种,约占广东省已查明野生维管束植物总数的36%。发现野生动物多达1500种。较大的野生动物700多种,其他较小的野生昆虫类超过1100种。乳源森林境地属广东省动植物科考研究基地之一。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乳源瑶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187276人。
截至2023年底,乳源瑶族自治县户籍人口233052人,其中瑶族人口27744人、约占全县人口的11.91%。城镇户籍人口7.65万人,乡村户籍人口15.66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2.83%。年末常住人口18.9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2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8.86%、比上年末提高1.29个百分点;乡村常住人口9.6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947人,出生率8.35%;死亡人口924人,死亡率3.96%;自然增长人口1023人,自然增长率4.39%。
经济
综述
2020年,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95.0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44.0亿元,同比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42.4亿元,同比下降0.8%。
2022年,乳源县地区生产总值114.70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9亿元,同比增长15.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9.2%;第二产业增加值58.82亿元,同比增长7.36%,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07.3%;第三产业增加值44.79亿元,同比下降4.0%,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6.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916元,增长2.8%。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8.5:48.9:42.6调整为9.7:51.3:39.0。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4亿元,下降14.4%,其中税收收入3.73亿元,下降7.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8.8亿元,下降0.9%,其中:教育支出5.34亿元,增长3.2%;卫生健康支出2.81亿元,增长8.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47亿元,增长19.8%。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20.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25%;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4.2%。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2.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1%。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为:7.29:42.2:50.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0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2%。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115.55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8亿元、增长11.4%,第二产业增加值57.09亿元、下降6.0%,第三产业增加值46.78亿元、增长4.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205元,下降0.09%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9.3:52.8:37.9调整为10.1:49.4:40.5。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2亿元,增长5.3%,其中税收收入4.0亿元,增长8.2%。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35亿元,下降1.7%,其中:教育支出5.34亿元,增长0.01%;卫生健康支出3.42亿元,增长19.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4亿元,下降10.2%。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9.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2.3%;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39.8%.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8.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为:3.4:49.1:47.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9%。
第一产业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8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农业产值8.47亿元,同比增长9.9%;林业产值4.44亿元,同比增长6.2%;牧业产值5.32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生猪产值4.59亿元,同比增长34%);渔业产值0.56亿元,同比下降0.3%。从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看,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7万亩,增长2.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1.19万亩,下降1%;甘蔗种植面积416亩,增长11.8%;油料种植面积3.93万亩:增长8.2%;烟叶种植面积0.77万亩,增长11.6%;蔬菜种植面积5.46万亩,增长0.6%。农村用电量0.89亿千瓦时,增长2%;化肥施用量(折纯)0.35万吨,下降0.3%。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肉类总产量1.64万吨,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猪肉产量1.53万吨,增长12.3%;禽肉产量953吨,下降10%。年末生猪存栏11.9万头,下降6.9%。全年生猪出栏19.45万头,增长23.7%。水产品产量0.3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第二产业
截至2023年年末,乳源瑶族自治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家,比上年末增加1家。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2.48亿元,下降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93亿元,下降12.6%。重点行业的增加值情况:化工制品业下降14.2%,电子元件制造业下降14.4%,电力生产供应业增长0.4%。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8.9亿元,下降8.9%。其中:制造业产值158.97亿元,下降9.8%;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19.93亿元,增长0.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9.3亿元,比上年下降51%亏损企业亏损总额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0%,亏损企业数占31.7%。制造业利润7.05亿元,下降5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2.03亿元,比上年下降2.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7.1元,增加3.33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6%,下降4个百分点。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建筑业增加值4.60亿元,增长29.0%。年末资质建筑企业20家,比上年末增加1家。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55亿元、增长54.6%。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67亿元,比上年增长6.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82亿元,增长7.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93亿元,增长13.7%;金融业增加值3.79亿元,增长5.5%;房地产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2.9%;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5.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0.0%,居民服务、修理和企业服务业增长7.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7.8%)。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0.99亿元,增长3.4%。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211万人次,增长63.1%,旅游总收入13.2亿元,增长65.9%。
贸易和外经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批发业销售额213.34亿元,增长9.6%;零售业销售额16.88亿元,增长4.3%;住宿业营业额1.11亿元,增长19.4%;餐饮业营业额2.54亿元,增长16.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0亿元,增长5.1%。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0.74亿元,增长24.8%,其中:外贸出口总值9.96亿元,下降24.2%;外贸进口总值0.78亿元,下降26.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9万美元,增长68.0%。
金融和保险业
截至2023年末,乳源瑶族自治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4.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2%。各项贷款余额78.72亿元、增长3.81%,其中住户贷款39.97亿元、增长14.1%,企(事)业单位贷款37.93亿元。住户贷款余额中,中长期消费贷款36.87亿元、增长13.9%,短期消费贷款3.10亿元、增长16.6%。企(事)业单位贷款中,短期贷款3.10亿元、中长期贷款36.87亿元。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0.91%,较年初上升0.4个百分点。存贷比63.2%,比上年下降1.45个百分点。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保费总收入万元10547万元,增长8.6%。其中:人寿险保费收7262万元,增3.4%;财产险保费收入3285万元,增长22.1%。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额3257万元,增长0.68%其中:财产保险赔款金额1317万元、寿险业务给付金额1941万元。
交通运输
京港澳高速公路、乐广高速公路、京广高铁客运专线、国道323线,省道249、250、258线纵贯全县,与县道、乡村公路构筑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143.75公里,村委会公路硬底化达100%,镇、村班车通车率达100%。
1990年,乳源县境公路总里程734千米,公路密度每平方千米34.5千米。
从1991年起,乳源掀起公路建设高潮。
1993年12月成立“乳源瑶族自治县公路改建重点工程指挥部”,负责县境国、省道工程的改建工作;
1994年4月,成立“坪乳公路第一工程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坪乳公路乳源段第一段二级路21.25千米改建工程的招投标、施工监理、质量验收及与当地政府、群众、各有关单位的协调工作;
2000年,全县开展“村村通机动车”公路大会战。
从1994交通年至2003年,先后改建了坪乳公路第一段21.25千米、乳桂线26.6千米、国道323线侯公渡至附城大富桥6.4千米、鲜明公路2.1千米、
京珠高速公路出口至国道323线南环路2.74千米、坪乳公路大桥镇至石断下的公路1.8千米。
1989—2003年,全县新建公路119条,727千米,改建公路40条(段)484.64千米,其中:新建高速公路乳源段1条58.5千米、改建国道1条(4段)26.98千米、省道4条(6段)132.26千米,县道7条134.6千米、镇村公路21条119.7千米、林区公路1条12.5千米。
2003年底,全县拥有公路196条,通车总里程1463千米,其中:
京珠高速公路乳源段1条58.5千米,国道1条72千米,省道4条179.4千米,县道8条144.8千米,镇村公路164条743千米,林业公路18条265.3千米。全县14个镇106个行政村通了公路,14个镇和部分行政村通了水泥路或沥青路,公路密度从1989年每平方千米34.5千米提高到了68.9千米,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主构架,县、镇、村、林区公路相连的公路网络。
政治
: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截至2022年末,乳源瑶族自治县高新技术企业3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比上年增加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比上年增加13家。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家。
教育事业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普通学校(不含中职,含教学点)在校学生36633人,下降1.5%。拥有普通中学8所,小学11所(不含教学点),幼儿园36所。高考录取人数1318人,增长16.5%其中:本科录取253人,增长10.5%:专科录取1065人,增长18.1%。初中毕业录取中专1152人,下降7.9%。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剧场、剧院数2个,电影院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6.6万册。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乳源瑶族自治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2个,其中医院3个(含乳阳林场医院),乡镇卫生院9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村卫生室93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688张。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210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401人,注册护士525人,药剂人员84人。
体育事业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体育场馆2个,建成镇级农民健身工程9个。各单位举办各类运动会10次,参加比赛人数达5800人次。参加地级县以上运动会5次,夺得27金24银32铜。
社会保障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城镇新增就业105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5人、促进创业122人。全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08元,比上年增长6.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79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10元,增长7.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63比上年缩小0.05。
截至2023年末,乳源瑶族自治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4.5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4%。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49万人,下降0.22%。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74万人,比上年下降1.6%。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09万人,比上年增加0.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5.65万人,比上年下降2.2%。参加工伤保险3.64万人,增长5.4%。参加失业保险2.57万人,增长3.9%。参加生育保险3.06万人,下降3.4%。年末全县城乡居民享受低保人数4265人,其中城镇居民251人,农村居民4014人。共有629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其中城镇有37人、农村有592人
截至2023年末,乳源瑶族自治县拥有敬老院6间、床位数624张,供养人数126人,其中县城94人。社会各种捐款合计1269.5万元。
环保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综合能源消费量97.26万吨标准煤,同比上升0.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2.9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81%。全社会用电量19.86亿千瓦时,下降1.21%,其中工业用电量16.64亿千瓦时,下降2.4%。单位GDP能耗0.877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0.09%。
202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林地总面积19.48万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78.49%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规划面积9.43万亩;县级森林公园3个,面积0.56万亩;自然保护区7个(其中国家级:省级2个,市县级5个),规划面积1019.85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
方言
乳源瑶族自治县世居乳源的汉族人口70%使用汉语
客家方言,瑶族人口母语使用的是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的勉语,瑶汉族人主要以
客家方言交流。
畲族使用汉语
客家方言。汉族方言还有连滩话、
白话(
粤语)、湘语(湖南话)、船话(船民特有的语言)和古母水方言话。
民俗文化
(一)唱山歌
乳源瑶汉族人民都喜欢唱山歌,汉区以桂头、一六、大桥、红云、侯公渡等乡镇流行。瑶区则是村村寨寨的瑶族同胞都爱唱山歌、会唱山歌。歌声悠扬动听、音细而长,唱时讲究一定的技巧,强调拖音、吐气,曲调清新,使听者感到十分亲切。平日里,瑶族青年男女上山打猎、伐木、耕作或到田间劳作时,都歌不离口,或独唱或男女对唱。逢年过节,喜庆的日子里,人们还会集合到林间、草坪尽情地对歌,传情达意。
(二)舞狮
乳源的舞狮主要有醒狮和惊狮两种。舞狮是民间最普遍、最常见的一项娱乐活动,凡喜庆日子,皆以舞狮助兴。特别是春节期间,从年初一至元宵,更是爆竹声声、锣鼓咚咚,舞狮队伍穿街过巷、走家串户,舞狮拜贺,祈福消灾。
民间舞狮队如新置狮头,要择日在厅堂簪花披彩,然后到长流水的江河边跪下点光。要盛上熟猪头一只、熟雄鸡一只、生猛鲜鱼一条,叫“三牲”,同时要有酒、水果、糍粑和香纸宝烛奉拜,用一支新毛笔蘸上珠砂、生鸡血点狮头的双目,舞狮艺人要还要唱“狮头歌”。
(三)舞龙
乳源民间舞的龙主要有木雕龙、纸扎龙和稻草龙三种。桂头、杨溪舞木雕龙,附城舞纸扎龙,大布、大桥等山区舞稻草龙。舞龙时间除节日庆典由单位出资制作安排活动外,民间自发性的每年一般在农历正月初十至十五日的夜间进行(惟桂头王龙围等村在白天进行)。
(四)舞春牛
“舞春牛”是流行于桂头、杨溪、一六等乡镇的一种民间歌舞。活动多在冬、春农闲季节进行。舞春牛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是由一男子穿戴竹篾织的用纸裱的牛头、牛尾,手中摇着扇子,扮成书生样子,另有两个姑娘挑着花篮,边舞边对唱表演;另一种形式,是由一个小孩扮演牧童骑牛(人扮)吹笛,另由几个姑娘挑着花篮一起表演、对唱。唱词以问答式为主,通俗易懂。
风景名胜
乳源瑶族自治县有山川峡谷、飞瀑流泉、森林生态、洞穴奇观、地热温泉、古道风韵、佛教禅宗、水库风光、民族风情等景观。主要景点开发有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广东乳源大峡谷、云门寺佛教文化生态保护区、云门峡漂流景区、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景山仙人桥景区、必背过山瑶之乡生态旅游景区、南方红豆杉森林公园、通天箩地下森林公园、西京古道等,省重点建设项目在建的有大桥银山岭南温泉度假村。乳源为广东省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区之一。
云门寺
云门山大觉禅寺俗称“
云门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宗之一的“云门宗”之发祥地。位于县城东北6千米的云门山慈悲峰下,创建于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由云门始祖慧能七传弟子文偃禅师所建,时人论及各家禅风时有“云门天子、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之说。公元927年建成后敕赐为“光泰禅院”,后又敕改为“证真禅寺”,公元963年,南汉王敕封文偃为“大慈云匡圣弘明大师”,同时将“证真禅寺”敕升为“大觉禅寺”,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与湖南沩仰宗、河北临济宗、江西曹洞宗、南京法眼宗齐名,并称佛教五大宗,是国家重点寺院。
云门山
云门山位于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城北6千米,离
韶关市区有50千米。
云门山海拔1215米,高峰直入云天,云雾常罩峰顶。旁有“脉接云门山”的秀顶峰,古称乳源八景之一“秀顶奇云”。乳源县的云门山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支派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山上有著名的云门寺(也称云门山大觉禅寺),桂花潭、钟鼓岩、虚云纪念堂等。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是广东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珍稀动植物宝库。公园位于南岭山脉的核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与湖南省交界地带。面积273平方千米。这里有超过二千种的植物,有广东唯一的原始森林。它是1993年经林业部批准成立的,是中国亚热带
绿阔叶林中心地带,这里大片原始森林保存着最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2012年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其中包括
小黄山景区、瀑布群景区、亲水谷景区、石坑崆景区等。
小黄山海拔1600米,顶峰为乳峰,这里保留着世界上最大片的“广东松”原始森林。冬季可看到南国独特的冰挂、雾凇景观。广东松最奇特的是,松叶颜色随四季变幻,春夏翠黄苍劲,寒冬一片粉蓝,故名蓝松。在小黄山入口的观景台处,有一著名的“迎客松”。一年四季,它站在峰壁上舒展着好客的臂膀,迎接宾客的到来。
主要景点:广东迎客松、连理松林、云雾、峰顶佛光、乳峰。[3]
瀑布群是南中国最大的天然瀑布群,瀑布的数量、规模和海拔都很大。瀑水发源于广东第二峰发财岭(海拔1888米),在落差近500米的深壑幽谷中跌宕而下,形成近百条大小瀑布,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上述八大瀑布;沿途绿树婆娑,山花盛开,更有短尾猴、松鼠及各色飞鸟游鱼生存其中,构成一景。
瀑布群自上而下有八大瀑布:千米瀑、孔雀瀑、飞流瀑、惊心瀑、虎口瀑、清心瀑、音韵瀑、双飞瀑。[3]
亲水谷以“幽峡、碧潭、奇石”著称。景区内峭壁耸立,在山谷里面可以感觉到幽静,小鸟经常在山涧飞来飞去,特别是春夏,野花开满山谷,蝴蝶翩翩,被誉为“情人谷”。这里保存了典型的壶穴地貌,成为南岭的一大奇景。
石坑崆海拔1902米,被誉为“广东屋脊”。山峰高耸入云,景色多变,空军雷达站旧址可以引起人们对历史的遐想。山顶风光,四时不同。春季
杜鹃嫣红,点缀群山;夏秋有日出日落的美景;冬季冰封千里,银装素裹,一幅的“北国风光”。
主要看点:金蟾望月、空军雷达站旧址、云海、日出。
南水湖
南水湖是广东省第三大人工水库,是建国以来我国七大定向爆破水库筑坝工程仅存项目。距韶关火车站50千米、乳源县城15千米,水质晶莹透碧,沿岸青山连绵,瑶寨竹木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因为湖水就是蓝绿蓝绿的,透着灵气,有人就把南水湖叫成“蓝水湖”。
南水湖位于
乳源县城西部,距县城15千米处,水面达57000亩,库容12亿立方米,最深处120米,是广东省第三大人工水库。水质优良,属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湖形呈带状,水面浩瀚,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湖中有12个岛屿,如12块翡翠镶嵌在南水湖上。南水河古称洲头水,洲头夕照,自古就是乳源八景之一。
必背瑶寨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4千米的必背镇。是乳源
过山瑶的聚居地之一,是旅居美国、法国、加拿大、泰国、缅甸、老挝等海外过山瑶的祖居地。
南水温泉度假村
位于县城西15千米南水水库西半岛内,靠山面水,山清水秀,度假村地处车干水温泉,水温47℃,属碳酸钠型苏打温泉,富含氟、锌、镁、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水流量0.047立方米/秒,自然涌流,清澈透明,无色无味。
1992年11月,港商潘强投资兴建度假村,先后投入资金1100万元,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有别墅、标准客房多座,床位108个,温泉水直达浴室。餐厅一间,可容纳120人同时就餐。大小温泉池6个,面积50多平方米,温泉浴室20间。度假村还设有狩猎、桑拿、快艇游湖等娱乐项目。
地方特产
乳源瑶族自治县地方特色产品丰富,主要有还原笋、瑶山熏肉、瑶山苦爽酒、香芋、大布腐竹、山坑螺、金竹峰单丛茶、食用菌、南水水库野生淡水鱼、番薯干、巴西果汁等。
荣誉称号
乳源瑶族自治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食品示范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果菜无公害示范县”、“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示范县”、“中国金融生态县”、“中国农村水电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瑶绣之都”、“广东省绿色名县”、“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体育先进县”、“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双拥模范县”、“广东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
2020年6月,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12月,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19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1月3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