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君章第十七
秦汉之际的作品
《事君章第十七》选自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著作—《孝经》。 这一章是说明首章“中于事君”的道理。贤人君子在朝为官,应当忠心事上,图谋国事,然后君臣上下才能够相亲相爱。
作品原文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德,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词语注释
1. 进:进见于君。指在朝中做官。
2. 退:退居在家。
3.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国君有美意善事,则将顺而承之,唯恐不及;君有未善之处,则匡救而正之,唯恐彰著。匡,纠正。
4.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引自《诗经·小雅· 隰桑篇》。内心敬爱他,何不告诉他;心里永远存着敬爱君王的真诚,那有一天会忘记呢?遐不,何不。谓,告诉。
作品译文
孔子说:“君子奉事君王,在朝廷为官的时候,要想看如何竭尽其忠心;退官居家的时候,要想看如何补救君王的过失。对于君王的优点,要顺应发扬;对于君王的过失缺点,要匡正补救;所以君臣关系才能够相互亲敬。《诗经·小雅·隰桑》篇中说:‘心中充溢着爱敬的情怀,无论多么遥远,这片真诚的爱心永久藏在心中,从不会有忘记的那一天。’”
作品读解
这一章书的意思,是说明中于事君的道理。为人子女的,始于事亲,是孝的小部份,中于事君,就是在于能为国家办事,为全民服务,这是孝的大部份。所以孔子特别把事君,列于十七章。
孔子说:“凡是有德有位的君子,他的事奉长官,有特别的优点。进前见君,他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计划方略,全盘贡献。必思虑以尽其忠诚之心。既见而退了下来,他就检讨他的工作,是否有未尽到责任?他的言行,是否有了过失?必殚思竭虑来弥补他的过错。至于长官,有了美好的德行和善事,在事前就鼓励奖助,进行时,就悦意服从。如果长官有了未善之处,在事前预为匡正。既成事实,就设法补救。总之为部属的事奉长官,以能陈善闭邪,防患未然,乃为上策。若用犯颜谏诤,尽命守死为忠,不若防微杜渐于未然之为有益。为人部属的,如能照这样的事上,长官自然洞察忠诚,以义待下,所谓君臣同德,上下一气,犹如元首和四肢百骸一体,君享其安乐,臣获得尊荣,上下自能相亲相爱了。”
孔子引诗经小雅篇隰桑章的这一段话说:“只要为臣的一心爱君,虽地处边陲,还能说不远。这就由于他的爱出自心中,爱藏于中。故无日遗忘,虽远亦常在念。这就证明君与臣是一心之意。”
出处简介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参考资料
事君章第十七.古诗文网.
孝经简介.古诗文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7:4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词语注释
作品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