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全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1999年12月16日在
德国柏林成立,属于
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成员包括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以及欧盟等二十方。按照惯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
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
成立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七国集团(G7) 在全球经济总量的占比高达70%,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但随着新兴国家的日益崛起,G7在全球经济总量占比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世界经济的发展需求下,新兴国家在转变中的国际秩序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G7集团决策能力逐渐弱化,原先的全球治理框架面临困境,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对话的机制需求亦日益迫切。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相互依存理论,国际经济中各个国家强调合作与博弈,这使得G20的机制化拥有了理论基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G7意识到改革金融体系的必要性,为解决国际经济及金融问题,同时考虑到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1999年9月,G7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华盛顿发表声明表示,同意由占全球GDP总量90%左右、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0%以上、人口占比80%左右的20个主要大国的央行行长和财长参加,旨在推动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以及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共同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其中,成员国由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各占一半组成,结构相对平衡。
发展历程
部长会议阶段
1999年12月16日,二十国集团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柏林举行二十国集团创始会议。会议强调,二十国集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G20创始成员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以及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土耳其19个国家和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成立初期,G20的运行机制为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即参与方财长和央行行长定期对话。
第一份G20公报中明确规定:G20是
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根据唐纳德·普拉查及雷蒙德·霍普金斯在《国际机制》中关于非正式性的定义,非正式性是指通过成员国在目标上的趋同或者共识所建立的,并在共同利益及“君子协议”的执行基础上相互监督。国际法上,正式与非正式国际机制的本质区别在于机制的协议或承诺是否通过法律达成。G20的非正式性反映出该机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而仅仅是具有论坛性质的应急性机制。因此当时的G20在初期并未受到较多的国际社会的关注,其真实的国际影响力也极为有限。
1999年至2008年10月,G20分别在
柏林、
蒙特利尔、
渥太华、
新德里、
莫雷利亚、
柏林、
北京、
墨尔本、
开普敦举办了9次双部长会议。
危机应对时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为遏制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考虑到2000年至2007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占据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大量份额,总体占世界总产出的比例从20年前的25%增加到将近40%,新兴市场经济体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者,发达国家不得不将新兴市场经济体纳入合作对象的考虑范围,让新兴国家真正平等地参与到全球治理的层面上。在美国倡议下,G20提升为领导人峰会。
2008年11月15日,G20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首届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峰会,商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并提出经济对策。这次峰会的召开结束了上一阶段作为松散、非正式国际组织的状态,转而开始协调各国政策、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实质性作用。标志着当今世界首要经济和金融治理论坛的诞生,使G20正式升级为二十国领导人峰会机制。2009年4月2日,在伦敦峰会上,G20确定在2011年之后将升级为年度性、制度化的论坛,使其成了讨论应对危机的主要磋商和协调平台。2009年9月,匹兹堡峰会确定向发展中国家分别转移5%和3%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份额和世界银行份额。
2008年11月至2010年6月,G20分别在
华盛顿、
伦敦、
匹兹堡、
多伦多举办了4次领导人会议。
机制转型阶段
2010年11月,G20首尔峰会发布的《联合宣言》提到,在过去的4个峰会中,我们致力于为打破全球经济的急剧下滑,同时为全球的复苏与增长,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合作。首次将发展议题设为主要议题的首尔峰会,标志着G20进入了新的长效治理机制转型阶段,转而开始世界经济恢复之路。同年,G20开始转换为年度峰会机制,之后,分别在戛纳、洛斯卡沃斯、圣彼得堡、布里斯班、安塔利亚举办了G20峰会。2012年洛斯卡沃斯峰会是G20 领导人峰会自2008年以来第一次在新兴国家举办,议题也逐渐扩展为消除贫困与发展援助等新兴经济体的诉求,确保新兴市场经济体保持强劲、可持续增长,以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并创造好的工作机会。同时,在该峰会上,中国承诺向IMF增资430亿美元,占各成员国增资总额的10%。这表示了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及时向面临债务危机的欧元区国家提供了经济援助,贡献出新兴经济体的一份力量。2013年圣彼得堡峰会也探讨了新兴经济国家所出现的金融市场的动荡等议题。此后的峰会议题不局限于贸易促进与经济增长,更是加入了反腐败、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国际性议题。
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G20分别在
首尔、
戛纳、
洛斯卡沃斯、
圣彼得堡、
布里斯班、
安塔利亚举办了6次领导人会议。
新全球化时期
2016年9月至2021年11月,G20分别在
杭州、
汉堡、
布宜诺斯艾利斯、
大阪、
利雅得、
罗马等地举办了6次峰会。在此期间,非西方大国,如中国、日本、阿根廷、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尤其是亚洲新兴国家经济体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充分体现了G20已初步踏入非西方国家进程,进入“新全球化”。G20在2016年的杭州峰会上更是实现了三个“首次”: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首次为联合国《2030 可持续发展议程》(SDGs)制定了行动计划;首次集体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努力。2019年的大阪峰会发出反对单边主义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宣言,明确确认自由、公平和非歧视的自由贸易基本原则。这从广义上反映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积极寻找富有价值的方法来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改变国际政治及经济结构。
2020年3月26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当年的G20轮值主席国沙特阿拉伯就组织G20领导人紧急峰会,提出如何加强各国关于防控疫情的三方面合作领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特别峰会上亦发表了《携手抗疫共克时艰》为题的重要讲话,体现了新兴国家在应对全球危机时所发挥的角色作用。2021年10月31日G20 罗马峰会所发布的《联合宣言》为2008年华盛顿峰会之后篇幅最长的一份宣言,再次重申了G20的“国际经济合作首要论坛”地位,以及多边主义在寻找共同有效解决方案方面的关键作用,例如共同应对疫情面对疫情等。
从杭州峰会的召开,至新冠疫情的暴发,这段时期对于G20机制而言,虽然主办国家已逐渐全球化,议题覆盖面已逐步更加广泛。越来越多的经济体、阶层以及人群已加入“新全球化”,但面对疫情时各国所采取的抗疫策略之不同,以及西方发达国家所反映的消极态度,使得全球经济前景面临不确定性。同时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实行“退出外交”,在全球治理多边建制层面作出退出的表态,使得各国对G20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除此之外,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扩张性政策对部分新兴经济体带来了较大的通胀压力,欧美主要大国在整个经济复苏期未发挥应有的领导作用,使G20机制仍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阶段。
新兴国家化时期
2022年开始,G20峰会连续三年由印度尼西亚、印度和巴西3个新兴经济体典型代表国家举办,被认为G20进入“新兴国家化时期”。印尼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国家,印度与巴西作为金砖国家的重要新兴大国代表,意味着随着亚洲经济的不断崛起,国际格局已逐步向非西方国家平移。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8日,南非外交部宣布,约翰内斯堡成为2025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的主办城市。
会议成员
成员国
1999年,二十国集团(G20)成立时,创始成员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以及欧盟等20方。
2023年9月,在G20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上,非盟成为G20正式成员。
特邀代表
为了确保20国集团与布雷顿森林机构的紧密联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世界银行行长以及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和发展委员会主席作为特邀代表也参与该论坛的活动。
运行架构
G20峰会的运作方式与传统国际组织不同,它通过两个平行的、相互对话的行动轨道进行组织:夏尔巴轨道和财政轨道。这两个轨道都有定期举行会议的专题工作组 (GT)。工作组由成员国政府以及受邀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组成。
夏尔巴轨道
夏尔巴轨道由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的私人特使负责管理,他们负责监督谈判、讨论构成峰会议程的要点并协调大部分工作。夏尔巴轨道的名字来源于夏尔巴人,夏尔巴人是尼泊尔山区的一个民族,藏语意为“来自东方的人”,他们为那些想要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者提供向导,如果没有他们的技能,登山者几乎不可能登顶。在二十国集团中,夏尔巴人是各国领导人的私人特使,负责将讨论和协议带到与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最终峰会上。夏尔巴轨道由15个工作组、两个任务组和一项倡议组成。
财政轨道
财政轨道处理战略性宏观经济问题,并由成员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或行长领导。财政轨道下设7个工作组和3个任务组。
配套峰会
G20峰会召开期间,还会有二十国集团社会组织 (G20 Social) 的13个专家小组举办论坛活动。包括:C20(公民社会);T20(智库);Y20(青年);W20(妇女);L20(工会);U20(城市);B20(商业);S20(科学);Startup20(初创企业);P20(议会);SAI20(最高审计机关);以及J20(最高法院)和O20(海洋)。
会议特点
组织机构
二十国集团议题涉及各方经济金融主管部门,国际影响大。会议讨论机制专业化、多层次,按照协商一致原则运作。二十国集团以非正式的部长级会议形式运行,不设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该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二十国集团仅举行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就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世界经济发展等问题交换看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提升为领导人峰会。自2008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华盛顿举行第一次峰会后,迄今已经举行了七次峰会。2009年9月举行的匹兹堡峰会将二十国集团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标志着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目前,二十国集团机制已形成以峰会为引领、协调人和财金渠道“双轨机制”为支撑、部长级会议和工作组为辅助的架构。
运行模式
G20成立初期,其运行机制为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即参与方财长和央行行长定期对话。2008年金融危机后,G20升格为领导人峰会,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领导人峰会启动后,G20形成了以峰会为引领、协调人和财金渠道“双轨机制”为支撑、部长级会议和工作组为辅助的架构。其主要运行模式是:峰会筹备工作在协商一致原则基础上,由“三驾马车”(前任、现任和候任主席)牵头、各成员共同参与,采取协调人、财金渠道双轨筹备机制。协调人由各成员领导人任命,多由各成员负责外交、经济、金融事务的高官担任。协调人每年召开3至6次会议,讨论峰会各项筹备工作,重点是政治筹备工作,包括峰会成果磋商。财金渠道负责就具体经济金融问题进行磋商,并提出建议。G20还视情举行有关专业部长级会议或设立专家工作组。目前,二十国集团无设常设机构,主席采取轮换制。
历次会议
会议综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G20每年举行财长和央行行长会。截至2024年7月,G20已举行过18次峰会、2次特别峰会、1次全球健康峰会和1次视频峰会,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作出重要贡献。每次G20峰会前不定期举行协调人会议及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以及贸易、劳工就业、农业、能源、数字经济、卫生等专业部长会议。
第1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一次峰会于2008年11月14日至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建筑博物馆举行。
全球复苏,金融监管。此次峰会议题主要为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共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探讨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
此次峰会对发展议题的讨论较少,主要议题是金融问题,在峰会后发表的公报中,对发展议题的提及也是所有G20峰会中最少的。然而,华盛顿峰会强调了善治、问责、透明度,以及其他一些在“蒙特雷共识”中所重点提及的社会平等等发展原则。《华盛顿峰会公报》指出,“我们认识到,市场开放、自由贸易与投资、有效监管的金融市场才能带来活力、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而这些才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减少贫困的法宝”。峰会通过了应对金融危机的3600字《华盛顿声明》。峰会在五个领域达成共识,通过了47条金融领域改革行动计划。会议强调,国际社会应加强协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和支持经济增长,达成金融和经济改革行动计划,并呼吁改革世界金融体系,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G20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升格为领导人峰会。在2008年华盛顿首次G20峰会上,中国首次以塑造者、创始国和核心参与方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G20峰会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重要标识。中国是G20名副其实的的建设者和贡献者。依靠G20平台,中国不仅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时也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负责任国家”的角色,在防范经济危机、保障能源安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就已承担起“负责任地区大国”的责任,以自身负责任的行动使得那场危机没有演变为全球性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领航者。中国以自身增长为全球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3年,中国一国贡献了全球总GDP增长量的37.6%,起到了拉动全球经济的火车头的作用。2014年,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达到27.8%,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2008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首次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上,胡锦涛主席作了《通力合作 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包括加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深化国际金融监管等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胡锦涛主席还明确提出了国际金融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即“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和“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对此,胡锦涛主席提出了重点实施的四点改革措施:第一,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第二,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第三,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第四,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第2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峰会于2009年4月2日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
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主要议题为复苏全球经济、增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金融监管、反对保护主义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等。
此次峰会上,与会领导人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会议同意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总额1.1万亿美元资金,以纾缓贫穷国家财政压力;首次提出把对冲基金置于金融监管之下;在金融机构改革方面,会议决定新建一个金融稳定委员会取代金融稳定论坛。 峰会结束后,发布了《G20伦敦峰会公报》,承诺联手行动,恢复经济信心和经济增长,复苏就业市场;修复金融体系以复苏贷款市场;加强金融机构以重建信任;融资和改革国际金融机构,以克服当前危机和避免未来危机;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摒弃贸易保护主义,巩固经济繁荣的基础;增进全面的、绿色的以及可持续性的经济复苏。同时,二十国集团决心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包括恐怖主义、难民问题、贫困饥饿和健康威胁、就业问题、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以及包括性别不平等在内的所有不平等现象,并将此作为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的基础。
2009年,胡锦涛就出席G20峰会有关问题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在回答关于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的判断、国际社会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提问时,胡锦涛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国际金融市场仍处于动荡之中,全球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当务之急:一是要尽快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切实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提振民众和企业信心;二是要采取符合各自国情的经济刺激举措,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实现保发展、保就业、保民生;三是要努力抑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减少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害;四是要按照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推动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改革,避免类似危机重演。胡锦涛表示,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在回答关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提问时,胡锦涛指出,当前,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影响,中国经济运行困难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进出口下滑,工业生产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难度加大,等等。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现在,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呈现出积极迹象。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愿为世界经济发展继续作出积极贡献。胡锦涛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一个充满活力、更加开放的中国,不仅有利于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而且有利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3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峰会于2009年9月24日至25日在美国匹兹堡市举行。
本次峰会主题聚焦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主要议题为复苏全球经济复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问题等。
本轮G20峰会取得的最重要的历史性成果,就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新兴经济体赢得了在全球经济事务上的重要话语权。在匹兹堡峰会的《领导人声明》中,首次明确指定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而在此之前,充当这个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的是8国集团(G8)。
众所周知,过去全球性的经济问题主要在G8当中进行讨论和决策;而G8由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组成,被称之为“富人俱乐部”,其所讨论的议题,主要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立场和利益,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和利益得不到反映。虽然最近几届G8峰会邀请了中国、印度等主要新兴经济体参与,但也只是列席的性质,并不具备投票权。现在G20峰会《领导人声明》正式宣布以G20取代G8,反映了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地位的下降和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地位的上升,这是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
与G8比较而言,G20更具代表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全球性的经济问题。G20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85%,所代表的人口,约占全球的一半。更重要的是,从此,在世界经济主要论坛上,不仅有发达国家的声音,也有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从此,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将和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一道,平起平坐,共同讨论全球性的经济议题,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难怪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坦言,在本轮峰会中“新兴国家应该是最大赢家”。
G20《领导人声明》指出,顺应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代表权高于经济实力的国家必须让出部分决策权给新兴国家,包括IMF至少5%的额度,及世界银行至少3%的投票权。这意味着新兴经济体将在世界经济事务中拥有了较大的话语权。
2009年9月,胡锦涛在G20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上讲话:经过华盛顿和伦敦两次金融峰会,国际社会信心增强,金融市场趋于稳定,世界经济出现积极变化。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形势好转的基础并不牢固,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实现全面复苏将是缓慢和曲折的过程。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第一,坚定不移刺激经济增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二十国集团这一平台,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保持政策导向总体一致性、时效性、前瞻性。第二,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第三,坚定不移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
第4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于2010年6月26日至27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的大多市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峰会主题为复苏和新开端(Recovery and New Beginnings)。主要议题为经济可持续与平衡增长、金融部门改革、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促进全球贸易增长等。
峰会呼吁加强国际金融高管人员选拔机制改革,减少财政赤字,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力推下一届首尔峰会前完成IMF投票改革;同意要求银行增加资本额。会议强调了G20集团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和加强经济复苏。
会议发表了《G20集团多伦多峰会宣言》,在发达国家削减财政赤字、国际金融机构治理改革、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时间表,强调采取进一步行动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
2010年6月,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 在二十国集团成员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复苏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平衡,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风险持续上升,一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问题集中暴露,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这表明,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十分突出。我们要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第一,推动二十国集团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机制转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第二,加快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第三,促进建设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体制。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坚决倡导和支持自由贸易,继续承诺并严格执行不对商品、投资、服务设置新的限制措施。
胡锦涛说,我们要牢牢把握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三者的有机统一。确保强劲增长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可持续增长是长期目标,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平衡增长是客观要求。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强劲增长,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促进民众就业,加强新兴产业领域国际合作,在前进中克服困难,在增长中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注重保持可持续增长,不仅要保持环境可持续性,也要保持财政、货币、贸易、产业等政策的可持续性,减少宏观经济波动和风险。我们应该努力实现平衡增长,既要实现各国国内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平衡增长,也要实现不同国家和地区平衡增长。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持之以恒、坚定推进,也要照顾到不同国家国情,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第5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于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韩国成为第一个举办20国集团峰会的非八国集团国家。
本次峰会主题是20国集团在世界金融危机后的角色。主要议题为汇率、全球金融安全网、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问题。
此次会议通过的《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宣言》,既对当前经济复苏和长远全球治理的焦点问题给出了解答,又对包括发展在内的全球性议题作出了承诺。
首先,世界经济不平衡问题是此次峰会讨论的重点问题。峰会就经常项目收支平衡议题达成两项内容——“相互评估进程”及其相关讨论。而对于美国以一些经济体贸易顺差较大为由提出的为经常项目设定量化上限的提议,由于很多经济体提出质疑和反对,该提议未得到采纳。二十国集团“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工作组将研究拟定相关“参考性指南”,其进展情况将在明年上半年由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进行讨论。这一决定没有预断结果,体现了二十国集团寻求互利共赢的正确做法。
其次,首尔峰会再次肯定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代表性不足国家转移6%以上份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多年谈判未果,目前的改革因“势”而生,并具有三方面意义:更好地反映世界经济版图的变化,增强富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加强基金组织自身的合法性、可信性和有效性。
第三,与货币相关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一大焦点。首尔峰会就汇率政策与协调提出四项建议,这些建议明确了二十国集团韩国庆州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成果,缓解了人们对“货币战”的担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后,人们对热钱冲击国际金融市场担心加剧,峰会特别指出对此应保持警惕,减少其可能带给新兴经济体的风险。
第四,与会领导人承诺加强全球金融网建设和加强金融监管。其重要作用在于:在当今资本流动加剧、金融市场波动风险陡增的形势下,“金融网”将提供有效工具,克服国际资本迅速进出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在金融监管方面,二十国集团支持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新通过的银行资本和流动性框架。这表明,全球性的金融监管改革不断推进,这对于防范金融危机意义深远。
焦点议题之外,二十国集团也将目光投向更广泛的全球性挑战,使这个“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能够关注全球性问题。此次峰会通过了“首尔发展共识”和跨年度行动计划。这是二十国集团峰会首次将“发展”作为会议主题之一。通过这样的“共识”,二十国集团将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合作,帮助这些国家开发增长潜力,缩小发展差距,推动全球平衡发展,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这也标志着二十国集团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和投入上升到一个新层次。在全球贸易方面,二十国集团将推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尽早取得成果,而2011年成为谈判成功的“机会窗口”。
2010年11月,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的讲话:在二十国集团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总需求依然不足,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国经济政策目标有差异,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增大,世界经济复苏的脆弱性和不平衡性进一步显现。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动力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和债务风险加大。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大量流入、内需不足、通胀风险上升等多重压力。国际金融市场起伏不定,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保护主义明显增强。这表明,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发酵,全球发展问题更加突出。我们要本着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态度,站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发扬同舟共济精神,再接再厉,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为实现这一目标,胡锦涛主席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完善框架机制,推动合作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倡导开放贸易,推动协调发展。以各国资源禀赋为基础开展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体现了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潮流。第三,完善金融体系,推动稳定发展。今年,世界银行投票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的两项改革都取得了进展,应该按照已确定的时间落实到位。第四,缩小发展差距,推动平衡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方方面面,最突出的是南北发展严重失衡。
第6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于2011年11月3日至4日在法国南部城市戛纳召开。
本次峰会以“新世界、新思维”为主题。主要议题为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金融监管、抑制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过度波动、发展问题和全球治理等。
此次峰会上就《增长和就业行动计划》达成一致,以弥补短期内的经济增长弱点,增强中期内经济增长的基础。发达经济体承诺采取政策构筑信心,支持经济增长,执行清晰、可靠和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巩固财政。峰会在国际货币系统的改革方面取得进展,使其变得更有代表性,更稳定和更具活力;并且就有助于从财政整合中获得收益,增强系统活力以应对资本流动波动的行动和原则达成了一致。峰会要求所有监管机构在税收、反洗钱/反恐融资领域坚持国际标准。并且作好在必要情况下动用现有对策的准备。峰会对监管机构在税收领域取得的进步表示肯定,并要求所有监管机构采取必要行动解决全球论坛(Global Forum)检查工作时所指出的不足,尤其是被全球论坛视为监管框架不达标的机构。此外,峰会还强调税收信息全面交换的重要性、鼓励全球论坛提出改进办法。
作为金融监管议程的部分内容,峰会认可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改进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建议。峰会一致同意,为防止市场被操纵,应赋予市场监管机构有效的干预权利。除了设定事前头寸限制等权力,市场监管机构尤其应拥有和利用正式的头寸管理能力。峰会上承诺,改善JODI石油数据库的时效性、完善程度和可靠性,按照同样的原则改善JODI的天然气数据库。峰会上要求有关机构对报价机构的效能和监管提出建议,并重申中期内合理化并逐步取消鼓励浪费性消费的无效化石燃料补贴,与此同时对最贫困人群提供定向支持。
全球经济目前处于关键时期,强调多边贸易体系的优点具有重要意义:多边贸易体系是避免保护主义和关门主义的一个办法。峰会上重申多伦多协议做出的承诺,直到2013年底前要遏制可能复活的任何新保护主义措施,其中包括新的出口限制、与世贸组织相抵触的刺激出口措施,同时要求世贸组织、经合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继续进行监管和公布半年报。
在执行反腐败、提高市场诚信、营造良好商业环境行动计划上,二十国集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二十国集团认识到严格执行一项有力的国际立法框架的需求,采纳预防和抗击腐败和境外贿赂的国家措施,加大反腐败和发展公私协同的国际合作。
此次峰会,主要日程可概括为两场工作午宴、五个阶段会议,以及一场工作晚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上述活动,并在会议间隙同有关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举行双边会晤。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合力推动增长 合作谋求共赢》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风险挑战增多。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二十国集团应该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在这个关键时刻抓住主要矛盾,共同提振市场信心,积极化解风险挑战,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为此,他提出5点建议。
第一,坚持在增长中兼顾平衡。在强劲、可持续、平衡这3个目标中,确保强劲增长是首要目标。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重大风险、市场动荡不定的情况下,保增长、促稳定应该成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努力扩大生产、增加就业,为各国经济复苏提供坚实支撑。
第二,坚持在合作中谋求共赢。我们应该加强团结,释放合作谋共赢的强有力信号,增强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信心。我们应该加强沟通和协调,努力形成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政策措施,妥善化解主权债务、跨境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等金融风险,控制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有效缓解全球通胀压力,避免各国经济政策效果相互抵消。
第三,坚持在改革中完善治理。我们应该稳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使用,改革其货币组成篮子。我们应该继续高举自由贸易旗帜,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重申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国际贸易体系。我们应该推动形成更加合理透明的大宗商品定价和调控机制,实现和保持大宗商品价格合理稳定。
第四,坚持在创新中不断前进。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体制、模式。既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不能放任唯利是图、恶性竞争;既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关键作用,又要避免脱离实际、大包大揽;既应该大力促进生产、不断夯实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又应该更加注重收入的合理分配,使社会生产能力提高和民众生活改善相互促进。
第五,坚持在发展中共促繁荣。我们应该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落实好《共享增长的“首尔发展共识”》,继续挖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带动全球总需求扩大。我们应该继续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发言权,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良好制度环境。我们应该推动建立更加平等、更加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愿意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互帮互助,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第7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七次峰会于2012年6月18日至19日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
此次峰会主要议题为世界经济形势、加强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发展、贸易、就业等问题。
峰会通过了《G20集团洛斯卡沃斯峰会领导人宣言》。宣言指出,G20集团的首要任务仍是寻求强劲、可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G20集团将共同努力加强需求和重塑信心,通过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金融稳定,来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为此,峰会通过了《洛斯卡沃斯增长与就业计划》来促成各方合作以达到目标。该计划强调,全球经济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与会方现在的共同关注点是增加需求、促进增长、信心和金融稳定,为全体公民改善就业前景。
G20成员国达成了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的承诺,金额超过4500亿美元,不包括根据2010年改革后增加的配额。这些资源将面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体成员,并没有指定给任何特定地区。这些资源可以作为合格的储备资产,通过双边贷款或票据购买协议等,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投资方式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资源账户输出。
此次峰会,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稳中求进共促发展》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我们既要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又要稳中求进,探索新思路,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问题,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坚定不移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当前,二十国集团成员主要任务仍然是保增长、促就业、促稳定,应该继续本着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精神,巩固和增强来之不易的复苏势头;继续以建设性、合作性方式支持一些欧洲国家解决债务问题,推动这些国家经济早日迈入稳定增长轨道;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充分考虑各国国情和合理关切;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培育新兴产业,为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坚定不移深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当务之急是落实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
坚定不移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发展。共同营造自由开放、公平公正的全球贸易环境,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保持各种双边和地区自由贸易安排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维护并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关注国际贸易中的价值链问题,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所谓贸易失衡问题。
坚定不移推进发展事业。重视有关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溢效应,推动国际社会在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繁荣进步、缩小南北差距方面下真功夫并见到实效;加强同联合国的合作,增强国际金融机构推动发展和促进减贫功能;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贸易的支持,在粮食安全、基础设施等发展问题上加大投入。
坚定不移倡导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支持各方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避免产生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主渠道地位。胡锦涛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中国将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第8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于2013年9月5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
会议主题是增长和就业,主要议题为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就业和投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贸易等。与会领导人围绕世界经济形势、贸易、发展、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等议题发言。
此次G20峰会通过了涉及12个领域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圣彼得堡宣言》,明确了世界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增强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促进更高速度的增长和改善就业。峰会决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特别是决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把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延长至2016年。各方关注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呼吁有关国家采取负责任的政策,调整货币政策时同各方加强沟通。
峰会重点聚焦经济增长和就业两大主题,强调以创造更多生产力和更好工作作为各国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减贫和增强社会包容性。宣言承诺采取更广泛地行动来切实增加就业,并提出以下具体措施:改善营商环境和提供正式的、更高生产力和回报的工作岗位;投资技能教育和终生学习计划,使其掌握技术和具有更好的就业前景,使得岗位流动更为便利并提高就业力;投资于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解决就业和减少信息不对称等;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工资议价、国家工资设定体系和获得社会保障等方面来提高就业质量;制定国别计划或采取系列就业行动,并将在下届布里斯班峰会上继续讨论。此外,宣言中还特别强调了长期投资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基础设施和中小企业的投资,这些领域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峰会持续关注发展议题,宣言强调了缩小发展差距和支持强劲、可持续、包容和弹性增长是增长和就业这一总体目标的关键。宣言关注了粮食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包容、 人力资源发展 、包容性绿色增长和国内资源的流动性六个方面的内容,这些领域的相关计划和下一步行动安排可视为首尔峰会所达成的跨年度发展行动计划的延续。
宣言中主要从打击避税和提高税收透明度、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 金融规制 、提高金融教育和消费者保护四大方面对金融领域下一步的规范发展建章立制。此外,宣言还对影子银行 、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 、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等问题作出了回应和具体部署。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中国新一届政府在峰会上作了重要发言,提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一系列新理念,倡导二十国集团成员建立伙伴关系,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呼吁各国要采取负责任宏观经济政策,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主张得到与会各国普遍接受和认同,中方的很多观点和建议均被纳入《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领导人宣言》,集中发出了“中国声音”,体现了中国的话语权,提高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此次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国要放眼长远,要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更加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指出,发展创新,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要求。各国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通过积极的结构改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增长联动,是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要求。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让每个国家发展都能同其他国家增长形成联动效应。利益融合,是世界经济平衡增长的需要。各国要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培育普惠各方的全球大市场,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
习近平强调,塑造这样的世界经济,需要二十国集团各成员建设更加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第一,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各主要经济体要首先办好自己的事,确保自己的经济不出大的乱子。各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中国采取的经济政策既对中国经济负责,也对世界经济负责。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我们坚定推动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应。第二,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要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探讨完善全球投资规则,引导全球发展资本合理流动。第三,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使之更加公平公正。各有关国家要进一步抓紧落实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要制定反映各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权重的新份额公式。要继续加强国际金融市场监管,建设稳定、抗风险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组成,加强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联系,建立金融风险防火墙。
第9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于2014年11月15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
“增长、就业和抗风险”,峰会主要讨论世界经济形势、全面增长战略、经济改革、就业、国际贸易、能源等议题。峰会决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完善全球能源治理,致力于实现未来5年二十国集团整体经济增长在当前政策水平上额外提高2%以上的目标。
作为本届峰会主席国,澳大利亚一直将“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作为峰会核心目标。2014年2月,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悉尼会议上承诺,在下一个5年内,要使二十国集团的经济增长比现有预期提高至少两个百分点。这是二十国集团历史上首次为经济增长设定具体的目标,此次峰会对此予以明确。公报提出,到2018年,将二十国集团的经济增长额外提高两个百分点。
二十国集团拥有全球2/3的人口,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90%,贸易规模占全球总额的80%。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济合作组织的测算,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这些国家的GDP增长可超过两万亿美元,由此带来的新增就业岗位将达数百万。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此次峰会上,各国最终确定了1000多项促进增长的措施,足以保证二十国经济5年内额外增长两个百分点。作为新增长战略的一部分,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是二十国集团的共同关注。东道国澳大利亚更是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不遗余力,认为这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并增加就业。本届峰会上各国同意建立一个全球基础设施中心,用于搭建一个知识共享平台以及政府、私人机构、开发银行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系网络。中心将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改善基础设施市场的运作及融资。
在谈到金融机构改革时,公报指出,将致力于保持一个强有力、以份额为基础、资金来源充足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报表示,虽然在2010年以及第15届份额审议大会上已就有关内容达成协议,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迟迟未能在份额和管理方面实施改革,各国对此深表遗憾。公报强调,落实2010年改革仍是各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迫切要求。
2014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第九次峰会并发表讲话。在讨论增强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议题时,习近平指出,第一,继续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进程。第二,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打击国际逃避税,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第三,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第四,加大关注发展问题,树立以增长促发展、以发展促增长的发展观,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
在讨论能源议题时,习近平强调,二十国集团必须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战略高度,建设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培育自由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全球能源大市场,共同维护能源价格和市场稳定,提高能效,制定和完善全球能源治理原则,形成消费国、生产国、过境国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格局。
习近平宣布,根据二十国集团在数据透明度方面的共识,中方将定期发布石油库存数据。中方计划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同时将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会议宣布,中国主办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习近平表示,中方有信心当好2016年主席国及2015、2017年“三驾马车”成员,同各方一起把二十国集团机制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
第10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于2015年11月15日在土耳其西南海滨城市安塔利亚开幕。
会议以“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为主题。会议就世界经济形势、包容性增长、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贸易、能源、反腐败等主要议题展开了讨论。
本次峰会发表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安塔利亚峰会公报》强调,G20各成员仍致力于实现去年布里斯班峰会设定的、到2018年使G20整体国内生产总值(GDP)额外增长2%的目标。为此,与会各方从加强经济复苏和提升潜力、增强抗风险能力、支持可持续性三方面着手为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开具药方。
峰会公报指出,为加强经济复苏,各方将以合作的方式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谨慎调整各项政策行动并保持沟通,特别是在主要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决定等方面,以减少不确定性,使负面溢出效应最小化。各方还同意把创造就业、促进投资、协助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推动贸易便利化等作为促进经济复苏的主要手段。
为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与会各方敲定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的共同国际标准。峰会还核准了《二十国集团/经合组织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项目行动计划》,以打击跨境逃避税,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公平、现代化的国际税收体系。在支持可持续增长方面,各方一致同意G20应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并在粮食安全、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合作。
作为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的G20在本次峰会上传递了三点明确信息:一、尽管世界经济遭遇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各方对世界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前景仍抱有信心;二、各方同意继续本着在G20平台上形成的伙伴精神加强合作;三、各方就具体合作达成了一些共识。所有这些有助于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
在本次G20峰会上,各方还同意采取一些有助于G20由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变的举措,如扩大G20的包容性、使贸易部长级会议机制化、重视落实已有承诺等。根据本次峰会的公报,G20贸易部长将定期举行会议,并将为此建立支持性工作组。在本次峰会期间首次召开的全球中小企业论坛将作为一个全球性实体,为促进中小企业为经济增长和就业作贡献向G20峰会建言献策。作为扩大G20包容性努力的一部分,本次峰会东道国土耳其还邀请了新加坡、津巴布韦等6国的领导人与会。G20安塔利亚峰会还讨论了对全球经济稳健增长构成挑战的恐怖主义和难民危机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发出了一致声音。由于叙利亚危机影响外溢,主办国土耳其将反恐和难民问题列入了本次峰会的议程,这是G20峰会首次讨论政治议题。本次峰会专门就反恐问题发表的声明指出,恐怖组织的蔓延直接破坏了国际和平与安全,并危及加强全球经济和确保可持续增长和发展的努力。声明强调,打击恐怖主义将继续是各国的重要优先事项,G20国家将在切断恐怖主义筹资渠道、情报分享、边界控制等方面加强合作。对于难民问题,各方强调将加强合作,为安置难民提供支持,以缓解人道主义危机,同时寻求解决造成难民问题的根源。
2015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对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第二,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第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第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国内外专家认为,习近平主席把脉世界经济形势精准,有关加强国际合作的呼吁正当其时。这反映了中国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模式存在积弊的深刻思考,为二十国集团对症下药、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模式、开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良方奠定了基础。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也只有通过协调合作,才能够集结最优势力量,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促使全球经济良性复苏。G20成员块头大,占全球经济总量80%以上,若G20通过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必然能一改当前世界经济窘况,防止负面外溢效应,从而使经济止跌回稳,逐步拉升。作为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G20成员国,更需要从国际市场的全局考虑,提高宏观政策制定的透明度,一方面维护自身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要顾及与他国经济共同发展的协调性,追求多边共赢的效益最大化。
协调合作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但世界经济要想走出困境、实现复苏,根本上仍需依靠创新。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将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更是充满着巨大空间。对于G20成员国来说,面对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不能错过,也不容错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二十国集团新的合作重点,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共同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全球需求。以改革创新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是G20的责任,也是G20各国的经济福祉所在。
激活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全球需求,则又必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升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应当正视一个现实:国际贸易增速连续3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201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8%。作为世界经济的两大引擎,贸易与投资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多边贸易体制和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些障碍减缓了贸易和投资的流动性。G20只有更加开放,反对保护主义,让多边贸易体制的运转更加顺畅,才能确保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有益补充,而不是造成区域自成一体、对外封闭。世界经济的活跃程度一定不是靠闭关保守,而只能通过开放让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运转更加到位,才能够让世界经济的各要素配置更加科学、有序,以早日实现发展回合目标。
实现公平、开放、全面、创新发展,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责任,更是G20共同的道义所在。离开了G20这样的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努力,联合国发展峰会核准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就有可能变成一纸空文。只有各大主要经济体精诚合作,凝聚共识,才能够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刻,是中国通过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奋力承担了拉动增长的重任。但我们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需要每一个主要经济体率先垂范、释放善意、有效沟通、合作共赢,共同引领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新方向。唯有如此,世界经济增长才能呈现“百花齐放春满园”。
第11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G20杭州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要议题为“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影响世界经济的其他突出问题”等。
峰会达成了“放眼长远、综合施策、扩大开放、包容发展”的杭州共识,发表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和28份具体成果文件。主要成果包括:(1)制定《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G20 Blueprint on Innovative Growth);(2)制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3)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4)制定《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G20 Strategy for Global Trade Growth);(5)制定《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G20 Guiding Principles for Global Investment Policymaking);(6)深化国际金融架构改革;(7)创立“三位一体”的反腐败合作;(8)发起《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G20 Initiative on Supporting Industrialization in Africa and LDCs);(9)制定创业行动计划;(10)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 on Climate Change)尽早生效。
此次峰会,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作主旨讲话。习近平指出,面对当前挑战,让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第一,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第二,应该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第三,应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第四,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第五,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
习近平说,中国为G20建设提供的方案。第一,与时俱进,发挥引领作用。二十国集团应该根据世界经济需要,调整自身发展方向,进一步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面对重大突出问题,二十国集团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展现战略视野,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开拓路径。第二,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承诺一千,不如落实一件。我们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今年,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提高能效、反腐败等诸多领域制定了行动计划,要把每一项行动落到实处。第三,共建共享,打造合作平台。我们应该继续加强二十国集团机制建设,确保合作延续和深入。广纳良言,充分倾听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声音,使二十国集团工作更具包容性,更好回应各国人民诉求。第四,同舟共济,发扬伙伴精神。伙伴精神是二十国集团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虽然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经济增长的愿望相同,应对危机挑战的利益相同,实现共同发展的憧憬相同。只要我们坚持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就能够克服世界经济的惊涛骇浪,开辟未来增长的崭新航程。
第12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于2017年7月7日至8日在德国汉堡市汉堡展览中心举行。
此次峰会以塑造互联互通的世界(Shape an interconnected world)为主题,主要议题包括世界经济形势、贸易、金融、数字经济、能源、气候变化、发展、非洲、卫生、难民移民、反恐等。
各方经过密集、深入的讨论,汉堡峰会最终取得了四项积极务实的经贸成果:一是向外界发出G20支持市场开放、反对保护主义的积极信号,强调要更好地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好处。二是各方一致同意支持世贸组织第11届部长级会议取得成功,建设性地参与世贸组织电子商务议题讨论,欢迎《贸易便利化协定》(Trade Facilitation Agreement)生效并呼吁尽快全面实施,充分体现了G20对世贸组织的支持。三是各方一致承诺进一步加强G20贸易投资合作,在便利和保护外商直接投资、改善贸易投资环境方面采取新的行动,为进一步发挥G20贸易投资机制作用、推动G20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四是各方强调了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制以及双边、区域和诸边协定与世贸组织规则相一致的重要性,维护了当前全球贸易治理架构。
签署了《汉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反恐声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强烈谴责世界范围内的一切恐怖袭击事件。二十国集团将在打击恐怖主义及其筹资的斗争中团结一致。恐怖主义行径加强了二十国集团合作以保障安全和保护公民的决心。恐怖主义是一种全球性的祸害,必须在世界各地进行打击,消灭恐怖主义的避风港。二十国集团重申,所有反恐措施都需要根据《联合国宪章》(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和包括国际人权法在内的国际法规定的所有义务来实施。
此次峰会上,习近平发表了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讲话:世界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仍然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第一,我们要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第二,我们要共同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第三,我们要携手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第四,我们要继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第13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于2018年11月30日和12月1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举行。这是G20峰会第一次在南美洲举行。
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主题共三项:未来就业,为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类食品未来。此外,中美之间有关解决2018年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战的会谈亦是此次峰会的核心议题。
此次峰会主要成果有:一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各方同意通过对话和行动提振市场信心,抵御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承诺采取一切政策工具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经济增长,对外展现了协商解决分歧、团结应对挑战的积极意愿。二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各方强调国际贸易和投资是经济增长、创新、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引擎,赞赏多边贸易体制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各方同时表示,多边贸易体制仍有改进余地,支持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三是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各方重申要落实杭州峰会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倡议,继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加强在教育、卫生、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四是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大多数成员重申了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和《巴黎协定》的坚定政治承诺,对外释放出维护多边主义,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强烈信号,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提供了有力政治推动。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上的重要讲话概要:保持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共同需要催生了二十国集团。10年来,G20同舟共济、勠力同心,推动世界经济走出衰退深渊,走上了复苏增长的轨道。10年后,G20应该再次拿出勇气,展示战略视野,引领世界经济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第一,坚持开放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第二,坚持伙伴精神,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第三,坚持创新引领,挖掘经济增长动力。第四,坚持普惠共赢,促进全球包容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14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于2019年6月28日至29日在大阪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这是日本首次举办G20领导人峰会。
此次峰会,主要包括8大主题,分别是全球经济、贸易与投资、创新、环境与能源、就业、女性赋权、可持续发展以及全民健康。
此次峰会,各方签署了《G20大阪领导人宣言》:二十国集团将共同努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同时利用技术创新的力量,特别是数字化的应用,造福所有人。在前任主席国工作的基础上,二十国集团将努力通过解决不平等问题创造全球经济良性增长循环,构建人人都能充分发挥潜力的社会。二十国集团决心建设一个能够抓住机遇、应对当今和未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挑战,包括人口结构变化的社会。二十国集团将进一步引领全球应对其他全球性挑战,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设想的包容和可持续的世界铺平道路。此外,还签署了《G20大阪领导人关于防止利用互联网实施恐怖主义和有利于恐怖主义的暴力极端主义的声明》:二十国集团致力于采取行动保护人民免受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利用互联网平台带来的危害。二十国集团发布这一声明,是期望互联网平台能够采取行动。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第十四次峰会上的讲话概要:二十国集团要坚持改革创新,挖掘增长动力;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全球治理;坚持迎难而上,破解发展瓶颈;坚持伙伴精神,妥善处理分歧。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创造世界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努力。国际金融危机发生10年后,世界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二十国集团有责任在关键时刻为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把准航向,为市场增强信心,给人民带来希望。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市场作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要把握发展大势,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引导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要胸怀共同未来,立足共同利益,着眼长远发展,致力于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繁荣、各国人民安居乐业。当前,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我们将进一步推出若干重大举措,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一,进一步开放市场。第二,主动扩大进口。第三,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第四,全面实施平等待遇。第五,大力推动经贸谈判。中国有信心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创造世界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努力。
第15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于2020年11月21日至22日召开。该活动原定于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以视频方式举行。沙特担任此次二十国集团峰会轮值主席国。
沙特阿拉伯轮值主席国选定的主题是“为所有人实现21世纪机遇”。在这一主题下要讨论的三个关键议程项目是:赋权于公民,为所有人——特别是妇女和青年——提供良好生活工作环境;保护地球,在粮食和水安全、气候、能源、环保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开拓新视野,共享创新和技术进步。
本次峰会在经贸领域取得了以下五方面重要成果:一是批准《G20应对新冠肺炎、支持全球贸易投资集体行动》,同意在加强政策协调、提高贸易便利、促进国际投资、畅通物流网络等8个领域采取38项具体合作举措。二是达成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共识,形成“关于世贸组织未来的利雅得倡议”,重申世贸组织目标和原则,推进世贸组织必要改革。三是承诺保持市场开放,确保公平竞争,营造自由、公平、包容、非歧视、透明、可预期、稳定的贸易投资环境。四是承诺提高全球供应链可持续性和韧性,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更好融入贸易体制。五是制定政策指南,鼓励中小微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投资,促进经济包容增长。
各方签署了《利雅得峰会领导人宣言》:二十国集团坚信,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协调一致的全球行动、团结和多边合作,以克服当前的挑战并把握21世纪的机遇。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赋予人们权力、保护地球和塑造新的领域来实现的。二十国集团致力于引领世界塑造一个强大、可持续、平衡和包容的后疫情时代。
2020年11月2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题为《勠力战疫 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强调二十国集团应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开放包容、互利合作、与时俱进,在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引领作用。中国愿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上的讲话概要:在抗击疫情方面,习近平建议建议,二十国集团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力。第一,构筑全球抗疫防火墙。我们首先要做好各自疫情防控,加强交流合作,并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第二,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恢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顺畅运转,降低关税、减少壁垒,探讨重要医疗物资贸易自由化。第三,发挥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疫情激发了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全面提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第四,实现更加包容的发展。
第16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于2021年10月30日至31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
会议重点讨论了应对新冠疫情、推动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重大议题。
各方签署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罗马峰会宣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于意大利罗马举行会议,以应对当今最紧迫的全球挑战,汇聚合力,从新冠肺炎危机中更好复苏,推动二十国集团成员以及全世界实现绿色、更加公平的增长。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首要论坛,二十国集团致力于克服这场流行病引发的全球健康和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影响了数十亿人的生命,严重阻碍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并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和国际流动性。二十国对医护人员、一线工作者、国际组织和科学界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的不懈努力深表感谢。二十国集团强调多边主义对于寻求共同且有效解决办法的关键作用,二十国集团同意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关注最脆弱群体的需求。二十国集团采取了果断措施,给予最需要的国家支持,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了共同愿景,为实现性别平等采取了重要措施,还共同努力以确保数字化红利被广泛共享。罗马宣言的第60条为支持北京冬奥会的部分。
会后声明就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作出明确的减排承诺,但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方面,虽然就企业税制达成共识,可是在协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新冠疫情方面,却没有具体措施。除此之外,这一次峰会其实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真正拿出的举措非常有限。
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中国倡议概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地区热点问题频发。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要负起应有责任,为了人类未来、人民福祉,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一,团结合作,携手抗疫。第二,加强协调,促进复苏。第三,普惠包容,共同发展。第四,创新驱动,挖掘动力。第五,和谐共生,绿色永续。
第17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于2022年11月15日至16日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举行。
此次峰会主题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
峰会通过《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宣言强调,作为全球大型经济体,二十国集团成员认识到有必要通过承担集体责任、采取合作举措,以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应对全球挑战,为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奠定基础。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并发言,在讨论数字转型问题时,习近平指出,当前,数字经济规模扩大,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中国主办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首次把数字经济纳入二十国集团议程,提出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近年来,二十国集团在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凝聚了更多共识,推进了更多合作。希望各方激发数字合作活力,让数字经济发展成果造福各国人民。
一要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合力营造开放、包容、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方面推进国际合作,释放数字经济推动全球增长的潜力。搞所谓“小院高墙”、限制或阻碍科技合作,损人不利己,不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二要坚持发展优先,弥合数字鸿沟。各国应该携手推动数字时代互联互通,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和素养,尤其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融入数字化浪潮,努力消除数字鸿沟。中方已经发起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并将数字经济作为全球发展倡议的重点合作领域,期待就此同各方开展合作。三要坚持创新驱动,助力疫后复苏。中方提出了《二十国集团数字创新合作行动计划》,旨在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创新成果普惠共享,欢迎各方积极参与。中方愿继续同二十国集团成员合作,携手构建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数字经济格局。
第18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于2023年9月9日至10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
峰会围绕“一个地球,一个家园,一个未来”的主题进行。
峰会上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新德里峰会宣言》,承诺采取切实行动应对全球挑战。宣言表示,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层出不穷的挑战和危机逆转了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进程。宣言强调支持可持续、包容和公正的全球转型的发展模式,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宣言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决心以伙伴关系推进具体行动,并承诺加快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全面有效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宣言重申通过重振多边主义、改革和国际合作应对挑战。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和金融机构决策过程中有更大的代表性和发言权。重申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为各方营造有利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推进世贸组织改革,在2024年前建立运转良好的争端解决机制。确保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相互支持,符合世贸组织和多边环境协议。宣言呼吁发达国家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表示支持联合国2023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强调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宣言欢迎非盟成为二十国集团永久成员,将通过《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等继续支持非洲。
当地时间2023年9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印度新德里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讲话。李强表示,基于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应当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在重大危机和共同挑战面前,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唯有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李强指出,二十国集团成员应当坚守团结合作初心,扛起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责任。我们要切实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为世界经济增长传递信心、提供动力,做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伙伴;我们要坚定推进经济全球化,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做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伙伴;我们要共同守护地球绿色家园,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做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伙伴。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包容不要排斥。李强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发展前景光明,必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我们愿同各方一道,为人类共同的地球、共同的家园、共同的未来,付出更大努力、作出更大贡献。
第19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于2024年11月18日至11月1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此次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公正世界和可持续星球”。
2024年11月17日至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赴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2日,俄罗斯外交部无任所大使别尔德耶夫在Telegram频道发布消息称,遵照俄总统普京的指示,俄外长拉夫罗夫将率俄罗斯代表团出席二十国集团里约峰会。
2024年11月18日,韩国总统
尹锡悦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时表示,韩国将积极参与G20消除贫困和饥饿事业,并承诺2024年提供1000万美元帮助非洲国家应对粮食危机。尹锡悦宣布韩国正式加入“全球反饥饿与贫困联盟”倡议。他说,韩方通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的粮食援助规模继2024年翻倍后2025年将再增50%,达到15万吨。
特别会议
新冠特别峰会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于2020年3月26日以视频方式举行,本次特别峰会由2020年二十国集团主席国沙特阿拉伯主办,并由沙特国王萨勒曼主持。
峰会重点讨论如何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峰会上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声明》。声明称,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深刻表明全球的紧密联系及脆弱性。病毒无国界,需要本着团结精神,采取透明、有力、协调、大规模、基于科学的全球行动以抗击疫情。我们坚定承诺建立统一战线应对这一共同威胁。我们对逝者以及全球人民面临的苦难深感悲痛。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应对疫情及其对健康、社会和经济等带来的复杂影响。在继续抗击新冠肺炎的同时,我们向所有一线医务工作者表示感谢与支持。二十国集团致力于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一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以战胜疫情。我们决心通过各自和集体行动,不遗余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保护生命;保障人们的工作和收入;重振信心、维护金融稳定、恢复并实现更强劲的增长;使对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的干扰最小化;向所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帮助;协调公共卫生和财政措施。
2020年3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持全民动员、联防联控、公开透明,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经过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牺牲,目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我们仍然丝毫不能放松警惕。在中方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给予中方真诚帮助和支持,我们会始终铭记并珍视这份友谊。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形势令人担忧。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全球健康峰会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全球健康峰会于当地时间2021年5月21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由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意大利和欧盟委员会联合倡议举办。
峰会呼吁加强抗疫多边合作、采取共同行动防范全球性健康危机。
峰会发表了《全球健康峰会罗马宣言》(简称《罗马宣言》),就推动全球团结抗疫、助力世界经济恢复达成重要共识并提出务实举措。《罗马宣言》是全球健康峰会的一项重要成果。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全球健康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推进全球抗疫合作提出五点意见,宣布支持全球抗疫合作五大举措,为全球尽早战胜疫情、实现经济复苏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劲动力。
价值意义
同七国集团和八国集团相比,G20具有以下特点:1、代表性。G20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平衡,人口占全球的2/3,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2、平等性。G20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运作,新兴市场国家同发达国家在相对平等的地位上就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交换看法;3、实效性。G20峰会通过一系列重要决定,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推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G20机制的形成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是世界新秩序在自身演进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以G20为标志的世界经济秩序改革,虽然不完全但基本照顾到了成员国各方的利益。如果说中国等新兴国家是此次改革的赢家,凸显了它们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作用的增强与影响力的提升的话,那么发达国家通过全球经济治理机构的扩大,不仅有助于其度过危机走出困境,而且也有利于其继续保有在世界经济事务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特别是,此次改革并没有对美国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主导权提出实质性的挑战,MF等国际机构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未削弱。这样一种渐进式改革,反映了有关改革各方力量对比的客观现实,具有非零和博弈的性质,也是世界经济秩序较为顺利地实现重大转变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以G20机制的形成为标志,世界新秩序的构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G20以其广泛的代表性而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中国等新兴国家在其中的作用与影响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演进继续甚至加速向纵深发展是可以预期的。同时,G20机制所产生的影响也不会仅仅限于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它所体现出的包容不同类型的政体和市场、建立更负责任、更具广泛代表性和更高效的多边协调机制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新多边主义”特点,无疑将对世界政治、安全和其他领域新秩序的建立,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
会议评价
G20推动贸易体制改革,使世界经济增长更有活力,共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时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罗伯特·阿泽维多 评)
G20峰会有望找出未来发展路线图。(时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
安赫尔·古里亚 评)
作为新时期全球治理机制创新的代表,G20正在国际社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央视网 评)
虽然G20不断失败,但仍然很重要。由G20开始制定和平共处的规则再合适不过,使各国能够分享一个更加温和的全球化。(美国《纽约时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