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堂氏
藤原南家武智麿流工藤氏的后裔
二阶堂氏是藤原南家武智麿流工藤氏的后裔,家纹为三盛龟甲花菱。文治五年(1189),消灭奥州藤原氏的战争中,源赖朝在攻入平泉时曾震惊于藤原氏兴建的中尊寺之壮丽。所以就在后来在营造追悼奥州阵殁者的镰仓永福寺时,便刻意模仿中尊寺,兴建了二层的大堂。二阶堂氏的始祖工藤行政便恰好住在永福寺附近,于是就干脆以“二阶堂”为姓了,其意就是二层大堂。
基本介绍
据《吾妻镜》记载:建保元年泉亲衡的谋反计划败露后,其中主谋之一和田平太胤长于二阶堂行村所领的岩濑郡被诛戮。藉此可知:早在镰仓时期,岩濑郡就是二阶堂氏的领地了。又以白河城主结城大藏大辅亲朝关于领地的文书所述,到了南北朝时期的兴国元年,南朝将领北畠亲房曾经没收二阶堂备中守时藤入道道存所领岩濑郡西部的二十一个村子。所以从镰仓时期直到南北朝时期,岩濑郡的领土应该一直由二阶堂氏代代相传。
附 工藤氏的由来:藤原南家左大臣武智麻吕之四子乙麻吕的后裔藤原为宪托他父亲藤原常陆介惟几追讨平将门有功的福,得以官至木工助,所以世称“工藤氏为宪之孙时信又官居骏河守,一般认为时信之子维远便是二阶堂氏的远祖。
二阶堂行政(即工藤行政)的母亲是赖朝之母的妹妹,行政之女又是北条义时的妻子,凭借着这样复杂的关系,行政一举登上了中纳言的高位。二阶堂氏在当时也成为了相模、上总、武藏一带的一大繁荣势力,族中曾经有很多人担任过所司、评定众等役职,在幕府中有不小的权威。北条氏灭亡时,二阶堂一门中也有不少人殉死,真是主动自觉地同呼吸共命运,可见二阶堂氏与幕府关系之密切。
因为行政与其子行光、行村都曾得到镰仓幕府的重用,他们的子孙(分为行光、行村两系)又代代于室町幕府任职。所以二阶堂氏的子孙是枝叶繁茂,遍布了从奥羽到九州的各个地方,各家庶族中也都是豪族辈出。不过嫡传还是战国时须贺川城的那一脉。
镰仓末期,二阶堂贞藤曾任镰仓幕府的要员。《太平记》中记载了他力谏北条高时不要废黜后醍醐天皇的事情。在镰仓幕府灭亡后,贞藤投降官军并得到了天皇赦免,还被允许安堵本领。可这厮不久之后复叛,终被诛杀。贞藤虽死,但二阶堂一门中活跃于室町幕府的日渐增多,生命力真如九头蛇一般。我们虽然无法知道二阶堂氏在这一时期内领地的详细情况,但想来不会太少吧。
附 二阶堂氏与岐阜城:建仁元年(1201年),二阶堂行政移居美浓,筑在稻叶山城。在这里筑城一方面是出于军事目的,另一方面,当地的环境也相当了得。那时的美浓盛产稻米,秋熟时节,往往遍地金黄,僧人道镜有诗云:“笑语今岁天下足,来春尤闻稻叶香,该城由此得名稻叶山。
关于二阶堂氏何时开始在磐城地区发展势力,向来诸说不一。不过一般认为:二阶堂氏在奥州征伐后即蒙源赖朝恩赐岩濑郡,从此开始发展地盘,直到室町幕府时期,镰仓公方足利持氏又再一次对二阶堂氏的势力进行了确认,从而保证了其长时间的延续。其他意见也有说是从镰仓初期或是平安时代开始的。还有人认为二阶堂氏在奥州的领地长期以来一直都是通过代官支配的,二阶堂氏实际进入奥州发展是在镰仓末期二阶堂显行一代。
在南北朝时期,二阶堂家的行朝与显行都从属于南朝一方,并且表现十分活跃。在北畠显家所确立的奥州新体制中,行朝、显行二人均名列在八人评定众之中,行朝更是兼任了评定奉行。但不幸的事情旋即发生:行朝之子行亲与显行先后在延元三年(1336)、四年(1337)战死。后来史实不详,不过揆情度理,连遭丧乱的二阶堂氏大概是从鼎盛一落千丈到了香火难续的尴尬局面吧,幸好时间想来当不会太长,因为不久之后,二阶堂家到达了它的又一个巅峰,世袭室町幕府执事。
二阶堂氏所领的宇津峰城是南朝方的最后据点,于正平八年陷落。其实早在六年前,此城就陷落过一回,不过那次二阶堂氏及时地从南朝叛离到了北朝,最终又得以全城。
后来,奥州武家四探题,即吉良、畠山、石塔、大崎四家为争夺在奥州的支配权而不可避免地陷入对立。此时正当南北朝合一,幕府把统治奥州这活计派给了镰仓公方足利满兼,足利满兼又让他的两个弟弟足利满直和足利满贞在南奥的笹川御所和稻村御所筑馆。二人为了缓冲探题大崎氏的压力,只得依靠岩濑、安积地方的有力豪族当然就是我们的主角二阶堂氏的军力,所以这一时期的二阶堂氏在此被幕府所十分倚重。
康历元年(1379)闰四月,细川氏与山名、土歧、斯波三家之间的矛盾因越中国人反抗斯波氏而激化。斯波义将率领反细川派诸将包围将军足利义满的花之御所,逼义满追放了细川赖之。二阶堂家藉此机会,得到了幕府政所执事的位置。
纵览二阶堂氏在镰仓时期到室町时期的行走轨迹,我们不难看到,它从镰仓初期的巅峰渐渐江河日下之后并没有一蹶不振,相反,三盛龟甲花菱的旗帜依然在各处高高飘扬,最终使其走到了另一个巅峰。这期间的种种故事我们虽然已经无法知晓,但名门血脉的影响力却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室町幕府也许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将军事实力并不很强二阶堂氏置于高位。
二阶堂氏就这样把其在南奥的势力一直维系到了战国时代。之所以如此一笔带过是因为从南北朝后半段到室町初期这一段时间内鲜有关于二阶堂氏的记录.其次,还有一个关于须贺川二阶堂氏出身的问题:还不清楚战国时期的二阶堂盛义到盛隆这一系,是担任过镰仓幕府奉行的二阶堂时藤的后代,还是行纲到行实这一脉。不过无论哪一派,二阶堂这一历史悠久的名门总算是把传宗接代的革命任务成功地完成到了战国时代,
在二阶堂行续与为氏这两代家督时,日本上空渐渐地被乱世的阴云所笼罩。为了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中得以生存下去,应永十一年(1404),安积、田村、岩濑的国人领主们结下了一揆契约,个中的笔头人就是二阶堂行嗣(即二阶堂行续)。
另据《仙道表鉴》记载:“镰仓公方持氏以奥州岩濑郡恩赐二阶堂三河守(即行续),行续乃筑须贺川城”。基于此我们可以知道,二阶堂氏此时仍然与公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应永二十年(1413),伊达持宗在大佛城掀起反旗,拥胁屋义治而对抗稻村公方。二阶堂信浓守将这件事情紧急报告给了镰仓,想来这个“二阶堂信浓守”想来应该是二阶堂行续。(各种二阶堂家谱中,只有《长录寺本二阶堂系图》中有一位“信浓守”,其上记载当时担任信浓守的是二阶堂行春,其图又云行春乃二阶堂为氏之父,似不可信。此处仍取为氏之父乃行续一说。)
二十余年后,“永享之乱“爆发,镰仓公方足利持氏因未能如愿袭将军之位,起兵叛乱。当是时,二阶堂氏奉幕府追讨令,与伊达、田村、芦名、白川氏一同参战。永享十一年(1439)持氏败死,残党笹川满直也在十二年后被畠山氏杀害。从此,南奥的统治权从镰仓府落到了各地有力大名手中,纷争的新时代来临了。
后来二阶堂行续在长禄三年(1459)战死于上野,其子为氏承袭了当主之位。
二阶堂为氏
据《藤叶荣衰记》所述:为氏原先居住在镰仓,通过代官治理本领。《仙道表鉴》亦云:“为氏于嘉吉三年(1443)继承当主之位(注2),遣一门之二阶堂治部、北泽民部为代官往治须贺川。”开始,他所委任的代官是一门中的二阶堂治部大辅,这治部大辅一到须贺川,就开始恣意妄为,横征暴敛,丝毫不把远在镰仓的为氏放在眼里。看到这种情况,为氏又派遣了自己的叔父北泽民部大辅去监督治部,然则民部这个人革命意志太不坚定,一到地方就被治部腐蚀拉拢了……忍无可忍的为氏遂决意出兵须贺川讨伐二人。
文安元年(1444)三月七日,二阶堂为氏率四百余骑出镰仓,六日后(三月十三日)到达须贺川。因治部坚守各门,故而试入城未果。知道强攻不力的为氏,乃引军去和田村驻扎,意在牵制须贺川城。翌年,治部大辅求和,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了二阶堂为氏,并立誓说三年后即让出城隐居,为氏同意了这个条件。同年五月十日,为氏与治部之女三千代姬举行了婚礼,此时为氏十五岁,三千代姬十三岁。三千代姬是全奥州数一数二的美女,学识亦是十分优秀,为氏每日与她卿卿我我,完全把治部与须贺川之事抛在了脑后。
三年很快过去了,治部大辅却丝毫没有要让出城的迹象,以须田美浓守秀一为首的家臣们十分忧虑,他们商议后向为氏提出应即刻与三千代姬离婚,而后举兵讨伐治部。文安五年(1448),秀一率军攻打须贺川城(一说在文安三年),双方激战四日。最终二阶堂治部大辅在城中放火后投刃自尽。
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这件事:一般的记载大都着眼于“为氏与三千代姬的悲恋”上,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为氏真的是耽于美色到了“从此不早朝”的程度的话,恐怕治部早就发动政变了,而且后来为氏能立即接受家臣劝告,毅然离婚,说明为氏也许本来就没什么“悲恋”“长恨”之类吧。
还有一种关于为氏在须贺川发展势力的过程的说法,见于野川本《藤叶荣衰记》:先是,二阶堂氏在关东以西的本领在永享之乱中被镰仓公方没收,为氏遂仅率三骑奔须贺川,可治部大辅却拒绝让他们入城。穷途末路的为氏不得已在稻村的普应寺隐居了半年,后来借得岩濑郡的有力国人须田美浓守秀一之力方得以光复须贺川城
值得一提的是须田秀一这个人,如果这则传说是真实的,那么我们要问:须田一个国人领主能有多大势力?能比治部还大?就算比治部大,为什么没有他成为权臣的记录或传说?所以笔者认为这个说法不大可信,而且综合上面两种说法看来,须田秀一扮演的应该是参谋总长加前敌指挥的角色,实际的力量还是为氏直辖的。
为氏打败了二阶堂民部和北泽治部进入须贺川城,二阶堂家战国大名的地位从此正式确立,为氏也成为了二阶堂家在战国时期的初代目当主。(注3)其间还有一则故事:为氏入城是在十二月三十一日,诸事未定,无暇在门前装饰松竹迎接新年,不意这却成为了一个典范。此后的每个新年中,二阶堂家的家臣们也都效法先例,简于装饰。
附 关于《藤叶荣衰记》:《藤叶荣衰记》(以下简称《藤》)是描写须贺川城主二阶堂氏兴亡的军记物。著者不明。有《二阶堂荣衰记》《二阶堂实录》《须贺川落城记》等抄本,诸本时期不一,其中内容亦有相左之处。该书所述截止到丰臣秀吉一统日本为止,最早抄本见于宽永二年八月,成书当在其间。到了明治时期编纂《史籍集览》时,《藤》再次得以以活字复刻。大正年间,《续群书类从》中收录了句读过的《藤》。此三种版本内容基本相同,当出于同一底本。二阶堂氏遗臣野川家藏有另一版本(即前文所述野川本《藤》),此本整合了之前须贺川北町各位作家(呃,其实叫“写手”恐怕更合适……)的《荣衰记》《落城记》等诸多版本,但并没有按时间顺序叙事,常在永禄、嘉吉年间混杂文安年间旧事。全书结构与其他诸版本大同小异,细节上也有差异较大的地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为氏去奥州发展一事。其他各版抄本分散在各地,各有增删。
南奥战火
以下是二代目到四代目的流水账……
关于为氏的势力范围,《镰仓管领所领役考应仁武鉴》中写道:“行续的遗孤盛重成为须贺川城主,领有约五万七千石,担任陆奥守护之职。”盛重就是《系图纂要》里所说的为氏。为氏死后,二代目二阶堂行光继承了家业,可惜其事迹不传……
文明十六年(1484)八月二十四日,支配有会津四郡的芦名修理大夫盛高率军越过至堂岭,攻打岩濑郡西部的今泉、柱田一带。三代目当主二阶堂山城守行诠亲率一队兵马突击芦名氏,斩得首级三百。同年九月八日,沼田再战,讨取敌方首级一百六十余颗,而自折三十六骑,杂兵二百。此战过后,从为氏那代开始一度落入二阶堂家手中的沼田地方归于芦名氏支配。
四代目当主二阶堂太郎左卫门尉行景于永正元年(1504)夭折,没有留下嫡子,所以其弟二阶堂远江守晴行(又作二阶堂续义、二阶堂行直)继承了家督之位,是为五代目当主。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二阶堂家那无数个版本的族谱着实恼人,它们中间没有任何两本说法是一样的。哪怕是同一时期家督的名字都有时都会出现三个版本,至于给一个人找好几个爹更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一点从前文也可以看出来,后文仍将继续表现出来。
直到五代目这一代,关于二阶堂家的史料方可称的上详细。天文三年(1534),二阶堂。伊达、芦名、石川数家联合攻打岩城、白河两家。白河左兵卫佐义纲不得已让嫡子晴纲与岩城左京大夫重隆之女定下了婚约以求援助。《奥羽永庆军记》记载了此次战役中伊达左京大夫稙宗、晴宗父子的滑井合战之事。稙宗、晴宗父子攻入白河领内的新城、矢吹地区,凯旋后,为了酬谢借道给伊达军的二阶堂家,就把白河郡的新城、矢吹作为了谢礼。同时,二阶堂晴行的嫡子照行娶了晴宗的妹妹。
天文五年(1536)十月七日,晴行赐给石井上总感状,此感状尚存,上书“二阶堂续义”,五代目当主大人究竟用哪一个名字实在是扑朔迷离……
天文六年(1537),结束了领国内内战的芦名盛舜、盛氏父子再次攻打松山城,此战结果不详。
天文十年(1543),二阶堂晴行之嫡子照行攻略白河领,回师后向伊达稙宗要求加陆奥守护一职,结果仍然不详……
天文十一年(1544)五月,二阶堂晴行逝世,二阶堂骏河守照行(又作辉行、行秀)成为六代目当主。霉运当头的他刚一接手二阶堂家,席卷全南奥的天文之乱就爆发了。
天文之乱
天文十一年(1544)六月,伊达稙宗、晴宗父子在是否应让稙宗三子伊达藤五郎真元(后改名实元)入嗣越后上杉家(当主是上杉定实)的问题上的意见产生分歧并处于对立状态,结果晴宗将稙宗幽闭在了西山城天文之乱由此暴发。稙宗连忙修书向女婿二阶堂照行告急,照行一接到老丈人的文书,立即联合了相马显胤、田村隆显、芦名盛氏石川晴光几家。在悬田俊宗的悬田城集结后,各路军马浩浩荡荡地向西山城开去了。而另一方面,伊达家臣小梁川宗朝(此人是伊达稙宗父亲尚宗的从弟,也就是稙宗的远亲叔父)潜入西山城,救出了伊达稙宗。于是相马、田村、石川、二阶堂、芦名、悬田、最上、畠山、石桥、国分诸军拥立稙宗,与晴宗方的岩城、本宫、留守、白石几家相守连月。
九月,双方在二本松附近几度交战,晴宗一再败北。此时南奥大多数大名都已被卷入其中,“天文之乱”的局面更加复杂。大名们各怀鬼胎,以二阶堂、相马、石川为代表的“忠义派大名”认为晴宗幽禁父亲的行为十分无道,才加入战争,而以芦名等“投机派大名”无非是想要从中捞一把而已。
天文十六年(1547),芦名盛氏因与二阶堂照行、田村隆显二人对立而转投晴宗,本来就是“道不同”嘛。不久,石桥家也叛至晴宗一方。晴宗得以喘息。
天文十七年(1548)春,南奥局面已是极度混乱。为了打开局面,伊达稙宗将麾下两千余骑在安积郡的成田摆开阵势吸引对方注意,而自率二三百骑从岩濑郡袭击安积郡的馆冈。馆冈城主须田备前守、今泉城主矢部主税佑(注4)、新田馆城主浜尾丰前守等人察觉稙宗行动后,出其不意地率二百骑突然杀出。矢部主税佑配下部队直走稙宗旗本,其他两人所率的一百四五十骑突入伊达军中央,然后成“十”字形展开。稙宗部队顿时溃败,士兵们纷纷向牛庭原方向逃去,稙宗逃跑途中连头盔的护颈(即所谓“錣”)都被对方砍掉了。馆冈军一直追到了岩濑郡与安积郡的分野。此时,二阶堂所领的岩濑郡内留守部队已经闻报,并集结了四五百人在阻截败兵,在成田布阵的二千伊达军亦已尽速驰援稙宗。双方在四方坛(此为岩濑郡地名)遭遇并展开激战,两军尸横遍野。最终伊达军依靠着数量上的优势苦战获胜。在此役中失去了众多家臣的稙宗方得以安然无恙地归阵。
天文十七年(1548)九月,二阶堂、田村、芦名三家请将军足利义辉从中调停,都已无力再战的伊达稙宗、晴宗父子这才达成和睦,震动全奥州的“天文之乱”终于划上了句号。
在这次大乱中,会津芦名家着实捞了一票,其势力已经渗透到了仙道,从而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这威胁到了二阶堂氏的基础。伊达氏因为内乱而势力大减,相马等一干家族也趁势而起,笼罩在奥州上空的迷雾更浓了。
天文之乱”中南奥诸氏中的颇有势力的结城白河氏发生内乱,家运开始倾覆。二阶堂照行乃趁机谋求向白河领扩张。弘治二年(1556),侵入白河氏领地的二阶堂辉行虽然在矢吹地方击败白河军,但在永禄二年(1559)白河氏的反攻之下,也只好议和。当然,仅凭已经吃了败仗白河氏是无法迫使我们的主角议和的,个中另一个原因就是田村氏攻打岩濑郡。不过关于田村氏与二阶堂氏的宿怨,还是要从天文十九年说起。
在战国乱世,在一起作战的战友就和你翻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在天文之乱中还是二阶堂氏亲密战友,革命同志的田村家没过几年就觊觎岩濑郡了,且听我把动因慢慢道来。天文十九年(1550),芦名盛氏与田村隆显在安积郡大战,本来嘛,两家在天文之乱中的宿怨不是一时半会能消弭的。后来畠山、白河两家出面调解,芦名、田村才谈判和解,和睦条件之一就是“盛氏割让名仓、荒井二地给二阶堂照行”。我们从中可以立刻推测到二阶堂氏一定曾以田村家的同盟军的身份参战过,此战过后,二阶堂氏实际上夺取了名仓、荒井、笹川三地。不过笹川具体是如何获得的已经无法知晓了。
但是,到了永禄年间,二阶堂与田村家的关系急转直下,并再次与芦名交恶。究其原因,在于二阶堂盛义(照行的嫡子,后来成为七代目当主)迎娶了伊达家的闺女当了老婆,而其前妻是芦名盛舜的女儿。芦名家自然不干,联合了田村家打着“讨伐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二阶堂照行”的旗号以求扩张……此后二阶堂家就一直疲于应付这两家的进攻,完全处于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后来通过伊达家搬来了岩城氏的援军,才扭转了局面。下面就讲一讲二阶堂与这两家的战争中最重要的两场战斗——渋川合战与松山合战。
永禄二年(1559)二月二十五日早上,三春城主田村大膳大夫清显率领千余骑向安积郡富冈侵攻而来。田村清显把军队分为两部,派自己的叔父田村宫内大夫显赖入道月斋率一路攻向锅山方向,而自率一部临渋川布阵攻打二阶堂军。此时负责防守渋川的二阶堂军由如下七人率领:今泉矢部周防守、馆冈城主须田备前守(这二位牛庭原合战后归顺了二阶堂氏,但具体时间不详,约莫是在二阶堂家势力扩张到安积郡的时候)、同伊势守、新田馆主浜尾右卫门大夫行泰入道善斋与其子浜尾骏河守、明石田馆主明石田左马助、越久馆主越久丰前守。他们会合了急驰而来的他守屋、柱田、袋田、谷泽、畑田诸氏的援军后一直撑到了二阶堂照行公亲自来援。岩濑军虽然在数量上依然处于劣势,但士兵们见到主公身自披坚执锐,士气大振,无不以一当十,奋不顾身。田村军只得撤退。
与此同时,一个叫石泽弥惣的人造访了田村月斋的阵地。此人原本就是田村家臣,后来因罪被追放,又被今泉城主矢部周防守任用为了家臣。他说,如果能让他重新成为田村家臣的话,他愿意作为内应放田村军入城。(小人啊!矢部在他被追放的时候给了他一口饭吃,居然如此忘恩负义!)田村月斋大喜过望,一口答应了他的要求(呃……他就不怕有诈么?我想起了姜维……真是两个二百五……)。于是石泽弥惣趁今泉城兵尽皆开赴战场之时打开城门迎入田村军。城中的妇孺们各自逃向了矢泽、畑田、馆冈等地。田村月斋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今泉城并就地就任城主,岩濑郡的今泉从此纳入了田村家的支配之下,天正十年(1582)此城再次易主,不过这是后话了。无家可归的矢部周防守转任浜尾馆馆主,据说死后由其弟矢部伊予守继承了家业。
永禄五年(1562)八月二十四日,今泉城主田村宫内大夫显赖入道月斋率军千余攻落了岩濑郡的松山城,二阶堂军立即发兵准备光复。月斋得到消息后,在松山城附近的高地构筑了几个临时的砦,这些砦距离二阶堂援军集结的横田城十分近,几乎可以俯瞰到二阶堂军的一举一动。岩濑军不敢妄动,战斗进入了胶着状态。田村月斋对于自己的布置十分满意,在松山城留下了一千来兵后径自返回了今泉城。没过多长时间,二阶堂军探得情报:松山城的兵粮都是田村军在夜间悄悄送进来的,于是在松山城四周埋下伏兵,四处截击运输粮食的田村军。今泉城的田村月斋闻知消息后赶忙带了五六百兵马去救,却没能冲破二阶堂军对松山城的包围。结果,松山城守兵弃城而逃。这一战中有一个插曲,年仅十八岁的二阶堂方武士须田源次郎被铁炮击中,不幸阵亡。乱离人,不如太平犬啊……
此战结束后,而二阶堂、田村的争战也告一段落。
佐竹参阵
就在与刚刚田村家停战后不久后的永禄七年(1564)九月,二阶堂照行便去世了,二阶堂信浓守盛义(又作二阶堂行盛)继承了家业,成为七代目当主。纵观照行的一生,完全是在金戈铁马中度过的,这位家督虽然并没有什么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也没有光芒夺目的能力,但我们却可以看到,他确实是无时无刻不在为了二阶堂家的生存发展而努力着,也许,他死的时候,轻叹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吾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之类吧。
永禄九年(1566)二月,芦名盛氏、盛兴父子率大军攻下了二阶堂家的松山、横田二城,还俘虏了横田城主。二阶堂盛义忙不迭地提出和议,和议结果,盛义七岁的嫡子御曹司(就是后来的芦名盛隆)被当作人质送往会津,两家的关系从此方走向友好。得到了芦名氏这个强大的后盾之后,二阶堂氏不但夺回了先前丢掉的今泉城,甚至还策划着对田村氏领内的三春城发动攻击,其声望威势日渐提高。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佐竹氏就开始的向南奥的扩张,同时伊达氏也开始南下开拓疆土,二阶堂家的处境变得危如累卵。先是,佐竹氏以仙台为目标展开了大规模军事行动,二阶堂氏被迫倒向佐竹一边,因此得罪了芦名氏。遂于天正二年(1574)遭到了芦名家的进攻。
其实就在这次进攻之前不久,两家还在齐心协力地抵抗田村氏对岩濑郡河东乡的侵攻。一月,田村军攻来,三月下旬,芦名,二阶堂联军在岩濑郡越久和安积郡富田之间展开军势,准备与田村军决战。五月中旬,芦名军在安积郡福原遭到惨败,阵亡八百余人。
遭受如此重创,盟友却又倒向了佐竹一边,芦名氏当然怒不可遏,所以预备对二阶堂氏进行了惩罚性的大规模攻击。幸好,一件谁都没有料到的事情发生了,同年六月五日,年仅二十六岁的芦名氏当主芦名盛兴暴病而死,作为人质被派在会津二阶堂盛义的长子盛隆娶了盛兴遗孀(注5)而继承了芦名家业。哪里有儿子打老子的道理?于是芦名家立刻撤兵了。这可真是戏剧性的一幕,历史的微妙大概莫过于此了。
与此同时,佐竹氏加紧了在南奥的攻略,尽数攻落赤馆一带城池,最终攻占了白川城。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件事,二阶堂背叛芦名,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这并不能说,二阶堂家的背叛就有了道义上的依据。两家都并没有做错什么,最后的结果也可算的上皆大欢喜吧。
一段时间后,在伊达辉宗的调停之下,佐竹义重、二阶堂盛义与白河义清、芦名盛氏田村清显终于达成和解(注6)。就这样,南奥诸势力和常陆的佐竹氏打打谈谈,最终通过联姻才安定了局面。
下小山田大捷
佐竹这边是安定了,可田村家那边又开始了没完没了的纠缠。
天正四年(1576)秋,田村、大内两家攻打芦名领内片平城,芦名、二阶堂、畠山三家一同抵抗却仍然不敌,安积郡东南部分大半成为田村家领地。
天正五年(1577)七月,二阶堂盛义、芦名盛隆父子(呵呵,爷俩终于联手了……)联合佐竹、石川两家攻打安积郡,破田村清显于日出山。
天正八年(1580)三月十二日,三春城主田村大膳大夫清显之弟田村孙八郎重显率军两千余攻打岩濑郡盐田,军队驻扎在了下小山田。岩濑军闻报,立刻向和田、浜尾、盐田三地紧急集结,并吹响法螺贝以召唤援军,矢部下野守义政立即响应,率河东乡的军士赶来。同时,须贺川城中敲起钟声,妙见山上燃起烽火,发出了紧急集结的信号。得到讯息后,岩濑郡北部白方乡的士兵渡过江持之渡,西部广户乡的二三十骑旗本渡过伏见之濑,集结到二阶堂盛义处。
虽说部队集结了,但田村军所在的下小山田地势易守难攻,兵力又多,强攻肯定是没有出路的,于是盛义想出了一条计策。他先让来自河东乡的一百四五十骑举着大量的纸质小旗进入田村军看得到的山林中虚张声势,让田村军误以为周围有数百骑,并分拨配下军马在小山田关、八幡山阴、小作田的大六各处埋伏已定。最后亲率仅一百骑前往贺须川内诱敌。
田村军看见之后果然上当,为了避免被“夹击”,田村重显在盐田的泷川边上留下了二百骑,而率领其余兵卒前进,进着进着,看见了盛义那一百来号人,重显轻其人少,便一鼓作气向二阶堂军扑去。盛义指挥旗本后撤,一直退到了大六的北方一个狭窄的地方,岩濑军伏兵一齐杀出,田村军立时大败,而几乎在同一时刻,重显留在泷川的二百骑也遭到了岩濑四百骑的进攻(可惜最先突入敌阵的佐久间弥右卫门登时三刻阵亡,这就是先贤所说的“枪打出头鸟”……)。看到己方两面受敌,田村军士兵顿作鸟兽散,有逃往八幡山的,有逃往西边的阿武隈川的。二阶堂这一边则是越战越勇,单是矢内和泉守一人就讨取三骑,而有名的武士远藤勘解由却坚持了不杀逃兵的原则……这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的表现么?
逃向阿武隈川的田村军士兵到了岸边才发现这条水流湍急的河上一无桥梁二无船只,自知无归,为了给子孙后代树立光辉的榜样只得回身死战,一时间竟然也与二阶堂军形成了均势。激战中,田村军大将田村重显落马,与浜尾内藏助扭打在了一起,重显身边的郎党三十余名连忙上前救护,逼开浜尾内藏助。紧接着,田村家臣们又冲向了内藏助之子浜尾善九郎。善九郎却非等闲之辈,他从十七岁就开始修行武艺,十九岁时拿到了相马义胤的感状,十一月才回到二阶堂家。此时虽是寡不敌众,却仍能全身,少时,浜尾家的一门众赶来,帮助善九郎讨取了田村重显。
重显一死,田村军士兵更无战意,蜂拥到阿武隈川沿岸的二叉之濑试图逃走,然则不想和田城主须田美浓守、浜尾馆主矢部伊势守父子两队早已等候多时,转瞬间,田村军就被讨取二三十骑,败兵又转向砂山、车渡户一带,岩濑军久战疲惫,仅派了小股部队追击。
话分两边,留在泷川边上的田村军虽遭到二阶堂军四百余骑进攻,但还是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来闻知主力覆灭,才向取道谷田川撤退到小仓的栃本。盛义最后又派了一支生力军攻下了田村郡的大平城。
大战终于结束了,战后,光是算入功勋的田村军首级就有二百多颗,而二阶堂方伤亡不过四五十人。于二叉河原休息的二阶堂盛义在西方众的簇拥下回到了须贺川城。次日早上,一门众保土原左近将监行藤入道江南斋、浜尾右卫门大夫行泰入道善斋、浜尾内藏助、矢田野四郎左卫门尉等人,以及四天王等诸将登城,郑重地检验首级。田村重显的首级被装在杉木箱子里送回了田村家。其后论功行赏,浜尾内藏助受赐三河守的官职,其子善九郎则继承了内藏助。矢内和泉守受赐太刀。其余远藤对马守、矢部主膳、浜尾志摩守、浜尾筑前守(一作筑后守)、朝日伊势守、大波石见守、远藤壹岐守、矢部伊予守等人所挂的官衔也是此时得到的。
这场大战过后,大伤元气的田村家从此再未见动静,二阶堂家总算是少了一个宿敌,赢得了一段发展内政的时间。
天正八年(1580)六月,芦名盛氏逝世,去掉了太上皇的芦名盛隆这才当上了名副其实的芦名家当主。
天正九年(1581)八月,二阶堂盛义逝世,二阶堂行亲继位,成为八代目当主。此时他年仅十二岁。
附 关于东方众与西方众:刚才行文中提到了“西方众”,下面就来解释一下。二阶堂家所领的岩濑郡被阿武隈川的支流释迦堂川分为了东西两部分,家臣依照出身地的不同也就分为了“东方众”于“西方众”。西方众大多是二阶堂家的一门众或旗本众,在史料中有较多记述。东方众则大多为二阶堂家的家臣,如须田氏、矢部氏、盐田氏、前田川氏等。
关于四天王:“二阶堂家四天王”是天正年间四名表现活跃的家臣的总称。他们分别是:山寺馆主远藤雅乐头盛重、和田城主须田美浓守盛秀、木船城主矢部下野守义政和守屋馆主守屋筑后守俊重.
御代田城攻围战
天正九年(1581)末,芦名三浦介盛隆和二阶堂家不约而同地打起了一蹶不振的田村家地盘的主意,于是这两家又拉上佐竹、岩城、白河、石川几家,发动大军攻向了田村郡,兵锋直指要隘御代田城。
直到次年,联军已经将御代田城重重包围,但这座小城却出乎他们意料地坚固,一直无法攻下。战争就此演变为了长期的围城战,城周商人云集,联军的阵地几乎成了集市。因为御代田城是建在低地上的城池,所以联军集中力量建起了井楼(即瞭望台),以期监视城中行动。即使一举一动都被监视,田村军还是死活不出城迎敌(这比夏侯妙才强多了……)。他们利用城紧靠着阿武隈川的优势,让城中游泳的能手夜间泅出城外,再负米而回,藉此获得给养。但联军很快发觉了这件事,遂沿岸布置了大量的弓箭铁炮,使得负米者尽皆有去无回,御代田城补给就此完全断绝。
同时,希望分上一杯羹的岩城、畠山两家也从背后给了田村家一刀,他们摆出一副准备进攻的样子,四面楚歌的田村大膳大夫清显被迫提出议和。
御代田的菩提寺和高安寺是须贺川普应寺的分寺,田村清显义请高安寺的僧人为中介,又通过二阶堂家四天王,总算是把议和俩字送到了芦名盛隆耳朵里。天正十年(1582)四月十八日,和议成立,田村家把治下的岩濑郡的今泉,安积郡的守屋、富冈、锅山、八幡、川田、成田、多田野、大槻,田村郡的谷田川、栃本、糠冢、御代田割让给芦名、二阶堂家。在御代田城守城的将兵及妇孺被平安送出城外。
谈判完成之后,二阶堂家大封诸将,将御代田城给了须田备前守,今泉城给了浜尾骏河守盛泰,让远藤对马守和须田三郎兵卫尉高真分别当了新田馆和富冈馆馆主。而田村郡那几个村子则为远藤右近大夫和远藤内藏头增加了知行。另外,二阶堂氏还获得了多田野和大槻两氏的人质,这回真可算是大捞了一笔。
政宗登场
人类的冲突,大约可以分成四类:一、微观层面上,即个人行为;二、宏观层面上,即社会内部运动;三、超宏观层面上,即氏族或国家内部的对立;四、普世性冲突,即文明际的冲突。正如马克思和韦伯两位大师所描绘出的人类社会进步全景,这四种冲突相互影响,造就了我们这个奇妙的历史。有的时候,是武装冲突或政治运动决定着无数人,无数家族,无数政党,无数氏族的悲欢离合,有的时候,又是个人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亡国地左右着整个社会,国家,文明。
伊达政宗就是一个多少影响着历史的人。有一次内子曾经跟我说过:“伊达政宗除了白衣领死什么也不会”,这不是单纯因为“喜欢”或是“不喜欢”而随口做出的评论,她有她的道理。但奥州风云因政宗,因伊达家而变色,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天正十年,二阶堂行亲莫名夭折,年仅十三岁。我们细细算来,他自天正九年以十二岁的幼龄继承当主之位到天正十年去世,只有一年的时间。他的死因不能不让人起疑,可惜,我找不到更多的证据。行亲死后,芦名盛隆接管了二阶堂家。
天正十二年(1584)十月六日,芦名盛隆被近臣杀害,时年二十三岁。此后,须贺川城由盛隆之母也就是二阶堂盛义的遗孀大乘院守备,而实际工作交给了城代家老须田盛秀。另一方面,芦名盛隆遗孤龟王丸在继承家督之位后不久也去世了,于是芦名氏内部在选择伊达政宗之弟竺丸还是佐竹义重的次子义广来继承家督时产生分裂。虽然最后敲定的结果是佐竹义广过继到芦名氏接任家督之位,但伊达派和佐竹派的对立使内部日益混乱,芦名家陷入危局。
与行亲、盛隆、龟王丸三人可疑的死相同步的,是伊达势力的飞速扩张,政宗施展了各种手腕,让自家稳坐在了奥州霸主的位子上。为了对抗日渐强大的伊达氏,南奥各大名结成了同盟,二阶堂亦成为反伊达势力的一翼。
天正十三年(1585)十一月上旬,为救援遭到伊达家攻击的安达郡二本松城主畠山氏,二阶堂家与佐竹、芦名、岩城、相马、白河、石川诸家一起结成反伊达联合军,总兵力达到三万。联军在须贺川集结后向安积郡挺进,北上一路中攻下伊达方多座城砦,其间,二阶堂军与佐竹家臣川井甲斐守久忠(忠休)一同攻下了拒不投降的中村图书一族三百人守备的中村馆。十一月十六日,联军在前田泽南方原野上摆下了阵势。
另一方面,伊达军的布阵是这样的:小浜城的政宗接到告急,于十一月十三日从小浜出发,进入岩角城。在那里,他得到了来自高仓城的富冢近江守宗纲、桑折治部大夫宗长、伊东肥前守重信等旗本众的援军和一并带来的铁炮三百挺。政宗又向本宫城派遣了濑上中务景康、中岛伊势守宗求、浜田伊豆守景隆、樱田右兵卫元亲等人以增援白石右卫门佐宗实。负责围攻二本松的伊达成实则留下了青木备前守、内马场日向守等三十余骑监视二本松城动向后于十一月十六日到岩角城参阵,于夜糠泽宿营,次日,又率兵一千进入观音堂南的濑户川馆。在更南方的荒井、五百川周围,有高野壹岐守亲兼与来自本宫城的浜田景隆、来自玉井城的白石宗实一同布阵。在观音堂山上守备的是留守上野介政景、原田左马助宗时、片仓小十郎景纲、鬼庭周防守良直入道左月斋、亘里兵库头元宗入道元安斋等人。国分彦九郎盛重率伊达军主力四千人开进杉田。十一月十六日夜,政宗自率一军出岩角城,进入本宫城。次日,又将本阵移往观音堂山。
十一月十七日,联合军分三路开始北上,二阶堂与佐竹、岩城、白河、石川一同进击高仓城;荒井、五百川两地有芦名、佐竹、相马三家攻打;而佐竹、芦名两军主力则沿会津街道前进。
进击高仓城方面的军团途中遭到先是伊达家臣伊东重信的突袭,折损二三十人。后来又因攻重信死守的高仓城不克,乃转道濑户川馆,试图突破伊达成实的防线,进而威胁观音堂山上的敌军本阵。会津街道上,一路势如破竹的佐竹、芦名主力于青天原布阵,旋即击破伊达军先锋泉田安艺守重光、七宫伯耆守宪光、柴野弹正丞、青木修理亮等人,只待荒川、五百川方面军势一到,立即分进合击观音堂山。然而事与愿违,他们苦苦等待的友军,已经被拖入了血战。于是这两方面的军队只得又奔赴主战场——人取桥参战。
荒川、五百川方面的芦名、佐竹、相马三家联军本计划取道人取桥(注8),与高仓城方面合击濑户川馆,不料却在人取桥遭遇了伊达政宗本阵。由于地势狭隘的缘故,双方的遭遇战迅速变成了混乱无序的白刃战,使联军的兵力优势一定程度上无法完全发挥。但终究是寡不敌众,伊达军渐渐不支。伊达军老将鬼亭良直头戴棉帽,身先士卒率六十余骑冲阵,壮烈战死;伊达成实的郎党伊庭野远江守广昌也在退却时阵亡。两将的阵亡让伊达军本就低落的士气雪上加霜,政宗只得指挥部队撤到本宫城暂歇,与观音堂山上留守政景原田宗时片仓景纲的四千人;濑户川馆伊达成实的一千人成鼎足之势守住防线。直至日落,联合军方才收兵回营。逃得一劫的伊达政宗连夜渡过阿武隈川,移军岩角城。
是夜,联军的军营里也不是多安稳。先是担任联军军师役的佐竹义政被家仆刺杀身亡。没过几个时辰,总大将佐竹常陆介义重又接到急报,安房的里见义赖与水户的江户重通发兵偷袭空虚的佐竹领。接报后,义重当即决定收兵回国。总大将一收兵,其他诸将顿时没了主心骨,只得各自领兵回国。二本松城主畠山氏巴望着的援军就这么解散了,次年七月十六日,畠山氏灭亡。这一战就是著名的“人取桥合战”,又叫高仓合战或安积合战。
伊达包围网
经过先前的人取桥合战,南奥诸大名全都感受到了严冬将至的寒意,伊达军所表现出的顽强实在令人战栗。于是,他们暂时放弃了相互间的厮杀,合纵离横,布下了对政宗的包围网。
天正十四年(1586),政宗的老丈人田村家督田村清显暴病身亡,死前未指定继承人。田村家立即分为两派,田村月斋等人支持清显的侄子田村显赖继位,而田村梅雪斋一派以清显后妻(相马夫人)为后台支持田村显基,双方相持不下。伊达政宗这个机会介入田村家事,支持田村月斋,打压田村家内部的亲相马势力。结果相马夫人退隐到船越城,伊达政宗入主三春城,宗显为家督。田村氏从属于伊达家,使伊达家在南奥的势力大大延伸。
天正十六年(1588)四月,芦名平四郎义广得知安积郡的片平城主片平大和守亲纲兄弟和安达郡的小浜城主大内备前守定纲叛投伊达家,不禁恶从胆边生,立刻拉上了二阶堂家急攻安积郡。从高仓城主高仓近江守义行处接到军报的二本松城主伊达藤五郎成实、大森城主片仓小十郎景纲二人带上本部兵马,又纠合了本宫城和玉井城守兵在观音堂山摆开了阵势迎战芦名、二阶堂军。高仓城也派了二十名骑兵与铁炮五十挺前来助阵。
会津、岩濑联军先锋是畠山旧臣鹿子田右卫门佐继胤(注9),当时他手下只有区区五十名足轻。伊达军的石川弥兵卫尉实光出来接战,不料鹿子田继胤武艺高强,一次突击就击溃了石川实光与伊达成实的郎党羽田右马助实景的军队。其后,会津、岩濑联军诸将(注10)越过人取桥大举向伊达、片仓军攻来。伊达军死守不退,两军激战终日不见胜负。最终结果是会津、岩濑联军得到了片平亲纲为人质后主动退兵。战斗中保土原行藤(此人在前面提过,是二阶堂家一门众的首席)的嫡子保土原山城守重行战死,年龄与松山合战中阵亡的须田源次郎一样,都是十八岁。他的死却成就了另一个人——浜尾十郎的武名,浜尾十郎从敌人手中夺回了山城守的首级。战场上的事情真是令人慨叹不尽……这次合战被称为第二次人取桥合战,在各种军记物中常与人取桥合战混同讲述。
同年六月一日,二阶堂家与佐竹氏、芦名氏岩城氏、白河氏、石川氏一道,再次组成了反伊达联合军并攻打伊达方郡山太郎右卫门尉赖佑(注11)守备的安积郡郡山城,“郡山合战”就此暴发。联军总兵力诸说不一,《奥羽永庆军记》记载为两万余,《政宗记》则说是八千余。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联军的主力依然是佐竹常陆介义重及其嫡子右京大夫义宣、芦名义广三人的部队。
得知联军即将攻打郡山城后,政宗于六月十二日从宫森城出兵,开进杉田与本宫两地中间的上之山(注12)。因为最上、大崎、相马三家在背后牵制,所以政宗的本阵兵力只有六百骑。六月十三日,政宗又将大町宫内少辅、中村主马助宗经、盐森六左卫门尉和小岛右卫门尉等人率领的三十骑、铁炮二百挺从郡山城调到了上之山本阵。十四日,伊达军本阵移到了本宫城,政宗亲自侦察了山王山,随后于安积山召开了军议(注13)。当日,宫城郡高森城主留守上野介政景入道雪斋、名取郡北目城主栗野大膳国显所率的援军到来,伊达军总兵力增至千余骑,其主力在逢濑川以北的山王馆布阵。
联军此时已经早已在麓山做好了准备。逢濑川南第一阵为佐竹军、第二阵二阶堂军、第三阵芦名军、第四阵岩城、白河军,隔河与山王馆相峙;第五阵在郡山城南布阵,统帅是佐竹二郎左卫门尉义尚和须田美浓守盛秀。有能力分两路,看来二阶堂家此时的兵力还是比较多的。
六月十五日,伊达政宗亲自出马去山王山,同时还带着郡山城主郡山赖佑的人质。留下饭坂右近大夫宗康、大岭式部少辅信佑守山王馆,濑上中务景康守大镝馆,大条尾张守宗直接管高仓城并拿下原来城主的家眷作为人质。是夜,伊达政宗又回到了本宫城,十六日把本阵移到了福原之南。
十八日,战斗正式打响,芦名军的尾熊因幡守率二三百人在山王山麓试图填平伊达军的水堀(即防御用的水沟)。伊达成实用铁炮还击,尾熊因幡守手臂中枪,不得已停止了填埋。二十三日,联合军全军出击,在郡山城和山王馆之间构筑了军砦,芦名四天王(注14)轮流负责防御。当日,联军和伊达军各战死五十余骑。二十六日,联军又于先前所筑砦的东侧再修一砦,由片平大和守负责守备,郡山城与山王馆的联系就此被完全割断。伊达军亦不示弱,二十七日开始在逢濑川、山王馆两地之间洼洼田的也修起了砦,七月一日修筑完毕,同时山王馆的前方也修好了壕沟,壕沟前又有土垒,而土垒之上还联结着栅栏。防守洼田砦的是浜田景隆、富冢宗纲、原田宗时、远藤宗信、片仓景纲伊达成实、白石宗实、田村孙七郎宗显等大将,每日由其中两人负责,可见此砦重要之一斑。
七月四日,联军方的长沼城主新国上总介贞通引骑兵五六名,足轻百名行至郡山城南,从芦名军守备的砦于洼田砦之间通过。当日轮到伊达成实和片仓景纲守备洼田砦,景纲的异母兄长片仓藤左卫门尉重继率足轻二百出阵追击新国贞通,紧咬不放,越追越深,最后陷入了重围。洼田砦的成实和景纲连忙出砦营救,不想逢濑川南的联合军全军杀到,二人苦战不得脱。幸好伊达军也大举攻至,政宗身自披坚执锐,在洼田砦外郭用采配指挥军队。两军从辰时(午前八时)战至未时(午后二时),不分胜负,乃各自引兵回还。这是对峙一个月以来最大的一次战斗,联军五十余骑战死,伊达军八十余骑战死,二阶堂军的矢田野藤三郎义正讨取敌方大将伊东肥前守重信,是为联军首功。此后两军胶着之中又有几次小规模冲突,皆无果而终。七月十八日,在岩城、石川两家的中介之下双方议和。二十日联军退兵,在确认对手已退兵后,政宗于二十一日早归还宫森城。
日薄西山
须贺川笼城战
几次反伊达包围网全都无功而返,南奥各大名已经显出疲态,而伊达家却丝毫不见削弱,依然如日中天。郡山合战一年后的天正十七年(1589)六月五日,摺上原合战结束,从镰仓时期就雄踞奥州芦名氏灭亡,芦名义广凄凄惨惨地逃到了佐竹家,是年,政宗年仅二十四岁。表面上看,摺上原合战是伊达灭亡芦名的战争,而实质上确实佐竹麾下的白河、岩城、二阶堂、石川等南奥联军同伊达、田村两家的决战。结果,原来从属于佐竹的南奥各大名争先恐后地归顺伊达家,政宗在奥州的霸权完全确立。
击破芦名氏后,伊达政宗掌握了会津四郡,将居城迁移到了黑川城。同年七月,派军讨伐支配会津伊北乡的山内刑部大辅氏胜与支配伊南乡的河原田治部少辅盛次,大胜。另一方面,为了制霸仙道,政宗遣使劝告仙道诸大名归顺。白河郡的白河上野介义亲入道不说斋、石川郡的石川大和守昭广立即表示降伏,并立下誓约。而岩濑郡的二阶堂氏却拒绝投降,还一边等待岩城、佐竹两家的援军,一边积极准备抗战。
本来,芦名氏都灭亡了,二阶堂家归属伊达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前面说到过,此时主持二阶堂家的是二阶堂盛义之遗孀大乘院,此人是一位勇气不让须眉的女性,在天正九年盛义死后没有让外敌侵入领地一步。但她为人固执,拒绝了家臣们降伏的进言,决意玉碎。其实这位女性原本是伊达氏出身,论辈份也是政宗的伯母,如果提出投降,决不会遭到拒绝。政宗得知伯母准备笼城,也再三提出归顺的要求,但都被大乘院以“未亡人要尽到对亡夫的贞洁”的理由拒绝了。
政宗见伯母决心一战,便开始着手准备对须贺川的进攻。先是诱降岩濑西方众诸将,十月,二阶堂重臣保土原左近将监行藤入道江南斋、浜尾右卫门大夫行泰入道善斋及其嫡子骏河守、其弟丰前守宗泰、矢部下野守义政和木崎右近大辅等人答应了作为内应。十月十二日,政宗由黑川城出兵,二十一日到达片平大和守亲纲的居城片平城,又于当日给二阶堂家下达了最后通牒,但被拒绝。此时,政宗又得知越前丰前守义久也答应作为内应。当日,田村孙七郎宗显亦自三春城率军前来参阵。一切准备就绪后,二十五日,政宗兵发片平城。
不久前,须贺川城内关于岩濑西方众被伊达方拉拢的消息已传得沸沸扬扬,原先还团结一心的家臣团中也出现了裂痕。而深感二阶堂家恩德,愤于伊达家计谋的家臣,领民们于十月十日夜在城町东边的小丘上集会,大家手持松明灯,表达了誓死守卫须贺川城的决心,并向大乘院进言要求死守。大乘院见到城中臣民的集会,心中暗忖:“先夫盛义在世时,外甥伊达政宗拉拢我宿敌田村氏与本家敌对。再者,佐竹义重是我的妹婿,想必会派遣援军前来。当此十万火急之时,断不可忘却先夫恩德而降伏伊达,城在一日,死守一日方为报恩之道,我已做好战死的觉悟。若屈从伊达,实为此生之恨。大义为重,守节不移,我当与城共命运。”一边想,一边说了出来。听到此话的家臣尽皆呜咽。执政须田美浓守盛秀虽然深忧二阶堂家将步入末路,但仍然进言道:“夫人,您既然已经决意,那么我当与伊达政宗一战。须田家世受厚恩,誓与须贺川共存亡。”就这样,二阶堂家壮烈赴死。
然而,终究寡不敌众,加上内部崩溃,笼城战只坚持了一天。天正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须贺川城失守,战国大名二阶堂氏灭亡。
星火尚在
须贺川城陷落后,须田美浓守在和田城与伊达军继续对峙。不过最终还是开城投奔佐竹氏而去,其他诸城也纷纷效仿。至此,二阶堂氏的抵抗完全止息。而因坚持抵抗而为政宗所憎恶的大乘院先在岩城氏的保护之下逃到了佐竹家,在佐竹氏转封秋田之后再度回到了须贺川城。庆长7年(1602)大乘院结束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就这样,二阶堂氏的最后一点火星熄灭了。
二阶堂氏是历史悠久的名门,在镰仓时期和室町时期曾经两度荣极一时。但遗憾的是,这两个时期中,关于二阶堂氏活动的记载甚是寥寥。不能详尽地描写那“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诚为此文最大的遗憾。
然一叶知秋,从足利义满起用二阶堂氏为政所执事,我们可以窥见其名门影响力的一斑。比及战国时代,芦名、佐竹、伊达三家争雄奥州,都曾经试图拉拢二阶堂氏,恐怕也不仅仅是看中了岩濑区区一个郡的实力吧?
政治斗争虽然要以武力作后盾,但武力的不足可以通过高超的政略手腕来弥补。二阶堂家的领地从未超出岩濑郡周边,石高也仅有五六万石,却能将家名从镰仓时期一直存续至战国后期,不能不归功于巧妙的战略。
伊达氏兴起之后,南奥诸大名备受压迫,纷纷步入穷途。二阶堂家的几代当主虽然皆非无能之辈,却也无法抵抗这股强大的潮流,最终无可挽回地日落西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22 14:03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