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⑼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
北海⑽,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⑾。天下可运于掌⑿。《诗》云⒀:‘刑于寡妻⒁,至于兄弟,以御⒂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
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
孔子之后、
荀子之前的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
孔孟”。
梁惠王,指
魏惠王(前400年 - 前319年),姬姓
魏氏,名䓨,
魏国安邑(今
山西省
夏县)人。战国时魏国第3任国君(前369 - 前319年)。
魏武侯之子。惠王九年(前361年),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省
开封市)。从此魏亦称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