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黑木耳,浙江省
云和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黑木耳又名木耳、木蛾、树鸡、木机、云耳等,系营养丰富的天然食用菌,又是中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云和黑木耳朵形美观、肉质厚、光泽、耐泡、脆嫩、味美、口感好、营养丰富。
中国医学历来认为黑木耳有滋润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静止痛等功效,是中医用来治疗腰腿疼痛,手足抽筋麻木等病症的常用配方药物。因此,黑木耳因其具有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产地环境
云和县优越的地理环境、优良的品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孕育而成了云和黑木耳外形美观、品质上等的地域质量特色,使黑木耳生长在云和久而不衰,资源用而不竭,质量名冠而不落。
云和地处浙江南部丽水市腹地、贩江上游,旧称“浮云”,古号“锣林”,是锣木冲霄的万里丛林,东邻丽水市莲都区,南连景宁舍族自治县,西倚龙泉市,北接松阳县,除云和盆地外,其余的乡镇均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县。《云和县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载:“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保持生态平衡,适温适湿有利于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生产,尤以适宜黑木耳的优质高产栽培。”据《<黑木耳栽培技术>耳场选择要点》称:“耳场要选在耳树资源丰富,温暖,潮湿的地方,海拔高度以500一1000米的半高山地区为宜,地面有短草,空气流通和靠近水源的缓坡地,这样的场地比较暖和,云雾多,湿度大,冬暖夏凉,有利于黑木耳的生长发育,管理也省工方便。”而云和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空气质量优。因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不同,垂直气候和山地气候特征显著。黑木耳主产地的山区和半山区,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温差小,夏无酷暑,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山林植被覆盖率高,水系分布密集,地下水源丰富,水源均属源头水,无工业等人为污染,纯净清洁。在水、温、气、热、雾、植被、土壤等各方面,为生产高产优质的黑木耳提供了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
历史渊源
云和很早就成为中国南方黑木耳的主要产区,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秦始皇八年(前239年),《
吕氏春秋》记载:“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虽未断定何菌,但却说明了古人对浙江这块土地所产之菌已有关注。
中国采食利用黑木耳的历史悠久,
汉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戴圣者《礼记》就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杨”的记载,芝杯就是指菇、耳。
后魏末期,农学家
贾思勰在《
齐民要术》这部古农学专著中,也曾介绍有关黑木耳的烹调食用方法。
唐朝苏恭所撰《唐本草注》就有“桑槐储榆柳,此为五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荤尔”的记载,可见黑木耳作为常见烹调原料的历史甚远。
历代医学书中对黑木耳的药效也有详细的记载,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性甘干,主治益气不饥,轻身强志,并有治疗痔疮、血痢下血等作用。”
据《浙江林业志》和《
丽水地区志》记载,明清时期起甚至更早,云和农民就有采摘野生黑木耳的习惯,并将其视为美味佳肴。
晚明的抗越明将
王一卿系云和人,隆庆戊辰(1565年)出任直隶凤阳县知县,三年后升任刑部主事。万历初,出任广西按察使兵巡道,驻节苍梧,后又兼任云南按察使兵巡道,戍边八年。期间除冗费,建义仓,贩饥民,兴水利,重农务,颇有建树。王一卿思恋故土,万历十二年(巧84)告老还乡,期后卒于云和,朝廷以王公礼葬,受世人爱戴。而其对云和本土农林,比如雪梨、黑木耳等的栽种传统的传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更获得了云和人民的远久礼赞。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版的《云和县志》(原稿从国立故宫博物院惠借)在“地产—药属”中记载“……土获荃、何首乌、黑木耳”,说明云和人民在很早以前对黑木耳就有认识、栽培和应用了。雍正《浙江通志》(清光绪二十五年复刻本)中记载了各地采食食用菌,其中引《嘉定赤城志》载:“生木上者曰木耳,生木上而细者曰花覃。”历史上云和、景宁二县是中国南方黑木耳的最主要产区,现今栽培量仍保持国内南方产区之首。
云和作为浙江省临时省会期间,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周恩来总理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身份偕同白崇禧视察云和,曾特别视察了云和小顺黑木耳种植基地,并连赞云和黑木耳的独特品质,鼓励当地农户继续重视黑木耳种植。
1981年,云和成功选育了具有单片、色深、耐泡等独特优质性状的“新科”黑木耳品种。
1987年,云和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定为人工栽培黑木耳基地县。
2001年,云和县人造黑木耳露天仿生栽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自2002年开始推广应用。
2010年,云和黑木耳无公害袋料集成配套技术研究与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荣获浙江省科学进步二等奖。
为加快云和黑木耳产业健康发展,云和县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黑木耳产业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和《云和县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制定颁布实施了云和黑木耳地方标准,促进了云和黑木耳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品牌建设促进了云和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生产情况
2011年,云和黑木耳年生产量达3000余万袋,产值超亿元。云和木耳种植专家还在全国28个省的160多个县指导异地农民种植黑木耳,创产值约2.8亿元。
产品荣誉
1994年,云和黑木耳在国际产品研讨会上荣获金奖。
1995年,云和黑木耳在国家农博会上获银奖。
2001年起,云和黑木耳连续7年获省农搏会金奖。
2010年07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云和黑木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云和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浙江省云和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段木栽培选择“新科”;人造耳木栽培选择“新科”、“916”。
(二)栽培条件
1.培养条件:自然气温条件培养。段木含水量30%至40%;人造耳木含水量50%至55%。遮阳、避雨,保持空气清新。
2.耳场选择:海拔150米至900米,日照时间长,空旷,阳光无遮挡,温差小,空气湿度大,水源清洁而充足,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
(三)生产技术要求
1.菌种质量:菌丝生长粗壮、洁白、无杂菌。见光后形成耳芽。
2.接种:段木2月至4月接种;人造耳木8月至10月接种。
(1)树种选择:段木选择树龄8年至20年生的阔叶杂木,直径8厘米至18厘米的枝干,禁止使用带有油脂、芳香性的树种;人造耳木选择无油脂、无芳香性的阔叶杂木。
(2)接种密度:段木接种孔直径1.5厘米至1.8厘米,纵距8厘米至10厘米,横距6厘米至8厘米;人造耳木每段3至4孔。
3.排场出耳:段木于5月至6月排场,每公顷排4.5万段至6万段;人造耳木于10月至12月排场,每公顷排场10万段至12万段。
4.水分管理:采用雾状喷水,每天喷水1次至2次。耳芽形成前,每次喷水30分钟至60分钟;耳芽形成后,每次喷水60分钟至120分钟。
(四)采收加工
耳片七至八成熟,选择晴天分批采收。采用晾干或烘干至水分≤14%。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耳面黑色或深褐色,有光泽感。单片耳状、肉厚,耳片厚度1.2厘米以上。口感佳,具特有糯性。耐泡、浸泡系数大,耐煮。
2.理化指标:干湿比1:13以上,总糖≥25.0%,粗蛋白质≥8.5%,粗脂肪≥0.80%,粗纤维3.5%至5.5%。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云和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浙江省云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云和黑木耳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历史文化
逸闻轶事
民间流传在宋仁宗时,处州刺史王元定居云和拓野,建家庙,重修正德寺,请诗友高僧道通为主持,长居云和。时北宋文豪苏轼正好进士及第,春风得意,与道通也是至交诗友,时相唱和。云和人民采摘雪梨、野生黑木耳赠苏轼以求其文书,苏题书“喷雪”二字立于云和著名胜地“狮山”狮乳泉上岩间,传承至今,成了苏轼与云和渊源的一段佳话。
民间传说
云和民间广为流传黑木耳由来的美丽传说:从前,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个后生同本村一名美丽善良的女孩私订终身。后生拿着一对祖传的金耳环,将其赠予了这个女孩,作为定情信物。有一日,女孩独自在家做针线,晌午时分,一个不晓得从哪儿来的妖怪,闯到她家里抢亲。女孩拼命地呼救,可还是无人接应和救助,女孩急中生智,便对妖怪说:“你要我跟你去并做你媳妇这都可以,但你能等我一会儿让我收拾点随身物品吗?”妖怪一听,以为女孩回心转意,便点头答应了。走进里屋,女孩赶紧将一袋石灰粉缚在身上,又在石灰粉袋里插了一把刀。这时,妖怪见女孩拿刀,误以为女孩要杀害于它,不管三七二十一,便一把将女孩抱起来逃走了。不过,那石灰粉却在妖怪经过的路上留下了一条白线。后生从田里归来,见女孩不知去向,便心急如焚,到处寻找。当他到了村头路口,看见一条白色石灰线,他的心里便全明白了。这个后生平时喜欢射箭,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一射便中。他装上一袋番薯干,插上弓箭,顺着石灰线寻去,在石灰线的尽头见着了一个洞,洞门紧闭着。后生连忙弯弓搭箭,对着洞门连射三箭,石洞门被箭射透了。妖怪晓得他的箭术,慌了手脚,一把抱起女孩便冲出门外,拼命地逃,后生在后拼命地追。追呀追,追到一条湍急的河边,妖怪先过河就把桥拆了。后生追到河边过不了河,便搭弓射箭。妖怪一看后生要射箭,忙慌了手脚,一掌将身旁的女孩推到一棵树的洞里,后生急了,一箭射去正中妖怪的头。那妖怪不罢休,又一拳将女孩打死在树孔里,手指一点,女孩的尸身便开始腐烂。后生再补一箭,妖怪一头撞到树上,树干被撞断了,妖怪也死了。后生过不了河,只好拼命地叫“妹妹”,说来也怪,那边的树上竟长出了许多像耳朵一样的东西,似乎听得见后生在叫。后来,当地的人们便把这种东西叫做“木耳”,并将其用来做菜。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