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系是指具有一定型式并持续一定时段的云区。其伴随着同一
天气系统而出现的各种云组成的体系。例如,暖锋到来时.往往先有卷云、卷层云出现,以后陆续出现高层云、雨层云等。这一系列的云,组成了
暖锋云系。注意云系的变化,有助于天气预报。
定义
云系是指具有一定型式并持续一定时段的云区,也指伴随着同一天气系统而出现的各种云组成的体系。
云系伴随天气系统的移动与发展而先后出现的云的系列。不同天气系统有不同的云系,如冷锋云系、
暖锋云系、台风云系等。典型的暖锋云系,其先后顺序为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等。某种云系的先后出现,预示着某种天气系统的来临。
内容
从云图上识别各种云是利用卫星云图分析预报天气特别是暴雨的基础。在暴雨云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常伴有其他类型的云系出现。识别云和云系是气象卫星图像资料在天气分析预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作具体的云分析时,通常是根据云图上云或云区的范围大小、型式、边界形状、色调、暗影和纹理等基本特征来识别的。从云图上识别各种云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结构型式
是指由于光的强度不同,反射或发射辐射所造成的不同明暗程度的物体分布式样,这些物象呈有组织分布或散乱分布,即其有一定的结构型式。比如,在卫星云图上,锋面急流、
赤道辐合带的云系从带状,气旋(台风)呈涡旋状,冬季洋面冷锋后的积状云呈细胞状。云的结构型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气物理过程和识别云的种类:如细胞状云是冷空气从陆地到达暖洋面变性造成的,这种云系主要由积状云组成。
范围大小
不同种类的云系表现的云图范围不同。例如,与天气尺度系统相联系的高云、高积云和卷云,分布范围广,可达几千公里以上;与中小尺度系统相联系的积状云,范围从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与地形有关的云系分布与地形范围一致。根据云的形式和尺度大小,可以推测云形成的物理特征。还可以根据云图上卷云线的走向判断对流层上部的风向;根据急流云带的走向,到断低空西南风的角度等等。
边界形状
要识别不同种类的云,边界形状是重要依据。云系的边界有直线、弯曲、光滑和不整齐现象等。如果云这边界呈气旋性弯曲,表示云的边界向有凹;若云区边界呈反气旋弯曲,表示云系边界向北凸起。比如,冷锋云带一般后边界清楚,呈气旋性弯曲;高空急流云带则呈反气旋性弯曲。
亮度
指物体的明暗程度。在可见光云图上云越厚,反照率越大,色调越明亮。在一定太阳高度角下,同种厚度的云,水滴的云比冰品组成的云要亮些。在云图上,水面的色调与表面的光滑程度、含盐量、水的混浊度和水层深浅有关。光滑的水面一般为黑色,水层愈浅,水愈混浊,其色调愈浅。
暗影
在一定的太阳高度角下,由于云顶高度不一,高云在低云或色调浅些的表面上的投影区,使形成云图上的暗影。暗影可以出现在云区里或云区边界上,表现为一些细的暗线或斑点。暗影的宽度和位置决定于云顶高度和太阳光的来向。如果云顶很高,太阳高度角又很低,则暗影较明显;太阳光的来向决定于卫星观测的时间,上午观测的云图,暗影出现在云区西边界;下午的云图则出现在云区东边界。从暗影上,可以分析云系的垂直结构,云顶较高的暴雨云系一般都会有暗影。但是,暗影只能在可见光云图上看到。
纹理
纹理表示云顶表面粗糙程度。云的种类、厚度不一,云的纹理也不相同。如果云的纹理光滑、均匀。表示云顶高度和厚度相差很小;如果云的纹理为皱纹或斑点,则表示云的表面多起伏或厚度不一;如果云的纹理呈纤维状,则是卷云的特征。
云系的分类
根据云的外形可以将云分成三个主要类别,即积状云、层状云和卷状云。积状云反映了大气不稳定度变化的程度,对它们的识别是通过带状、细胞状或波状云型以及通过形状不规则云素的大小变化来实现的。层状云包括厚的雾、层云、高层云和雨层云,并且一般与稳定的大气相联系,它们的云型光滑但缺乏组织结构J卷状云是通过清楚的纤维状纹理和有时候出现的条纹状来识别的。
大尺度云系的形态多种多样,有带状、涡旋状、逗点状、叶状、细胞状、波纹状等。这些特征性云塑与天气系统相关。分析这些云系便能识别各类天气。
带状云系
带状云系的长宽比至少为4:1。当宽度大于一个纬距时称作云带,小于一个纬距时称作云线。
锋面云系
锋面是指冷暖气团之间的一个朝冷侧倾斜的交界面。锋面所对应的云系称为锋面云系,通常表现为云带。锋面云系常见的有两种:冷锋云系和暖锋云系。
冷锋云系
冷锋在中国活动范围甚广,几乎遍及全国,尤其在冬半年,北方地区更为常见,它是影响中国天气的最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冬季中国大陆上空气干燥,冷锋大多从俄罗斯、蒙古进入中国西北地区,然后南下,从西伯利亚带来的冷空气与。
当地较暖的空气相遇,在锋面上很少形成降水,所以,冬季寒潮冷锋过境时,只形成大风降温天气。冬季时多二型冷锋,影响范围可达华南,但移到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后,常常转变为一型冷锋或准静止锋。夏季时多一型冷锋,影响范围较小,一般只达黄河流域,中国北方夏季雷阵雨天气和冷锋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暖锋云系
层结稳定的暖空气在锋面上缓慢滑升,绝热冷却而形成卷云,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排列规则,通常称为暖锋云系,云底大体与锋面斜度符合,云顶近于水平。离锋线最远的卷云和卷层云,厚度最薄,由冰晶组成;中部为高层云,厚度逐渐增厚,顶部多为冰晶组成,主体部分为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靠近锋线的雨层云的厚度最大,其顶部由冰晶组成,中部为过冷却水和冰晶组成,下部由水滴组成。
成因
暖锋对流层顶,而且愈接近地面锋线云层愈厚。暖锋降水主要发生在雨层云内,是
连续性降水,降水宽度随锋面坡度大小而有变化,一般约300-400公里。
暖锋云系有时因为空气湿度和垂直速度分布不均匀而造成不连续,可能出现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无云空隙
在暖锋锋下的冷气团中,由于空气比较潮湿,在气流辐合作用和湍流作用下,常产生
层积云和积云。如果从锋上暖空气中降下的雨滴在冷气团内发生蒸发,使冷气团中水汽含量增多,达到饱和时,会产生碎积云和碎层云。如果这种饱和
凝结现象出现在锋线附近的地面层时,将形成
锋面雾。以上是暖锋天气的一般情况,但是在夏季暖空气不稳定时,也可能出现积雨云、雷雨等阵性降水。在春季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时,则仅仅出现一些
高云,很少有降水。
明显的暖锋在中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
气旋出现。春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
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涡旋云系
涡旋云系:卫星云图上显示的一条或几条旋向同一中心的云带。在发展完整的温带气旋和台风中,云系的螺旋状结构很明显。有时将卫星云图上显示的螺旋状结构不明显只成一片近似圆形的密蔽云区,也称螺旋云系。指旋向同一中心的云带的总称。
涡旋云系具有螺旋云带和中心,或表现为近乎圆形的密蔽云区。大尺度涡旋云系水平尺度从几百至几千千米不等。中小尺度涡旋云系从几十至几百千米。典型大尺度涡旋云系天气系统有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的初生阶段常与叶状云系有关;发展阶段表现为叶状云型向逗点状云型转变;随着气旋的发展,冷锋云带显著增强,云系出现典型的螺旋结构,表明温带气旋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气旋发展到消亡阶段时,螺旋云区与冷锋云带断裂,整个气旋云系是不连续的。
反气旋云系
海面上的反气旋在云图上通常表现为细胞状云,毛要是由于冷空气受到下垫面加热而形成的。细胞状云系具两种形态:开口细胞状人系中间无云,四周有云,主要由积云,浓积石组成;闭口细胞状云系中央有云,四周无云或少云。主要由层积云组成。
急流云系
急流是水平尺度在2000km以上强而窄的气流,且为温度急剧变化带。急流一般分为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高空急流通常指200~300hPa之间。风速超过30m/s的强风速带;低空急流则是指850~925hPa之间。水平风速超过12m/s的强风速带。在卫星云图上,一般能看到高空急流,看不到低空急流。
按形态和结构特征,急流又可分三种。管状急流在200~300hPa的高度上,急流带中内嵌多个中小尺度的急流核,具有线状的特征,且云系不随时间变化产生旋转;正涡度平流型急流的最大风速轴呈气旋性弯曲;负涡度平流型急流的最大风速呈反气旋性弯曲。观察急流最有利工具是水汽图像。
梅雨云系
利用GOES-9红外云图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6月29日~7月12日长江中下游一次典型梅雨期间暴雨系统的云系成员及其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梅雨暴雨系统的云系成员主要有四个,它们是
梅雨锋云系、西风带短波槽云系、青藏高原东移扰动云系和季风云涌。这些云系成员都可以影响到梅雨锋云系的形状和强度,对梅雨锋云系的建立或重建都起到重要的作用。(2)梅雨云系成员是相应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副热带高压决定梅雨锋云系的位置,因此也决定了暴雨发生的区域。适当强度的高空槽可以诱生梅雨气旋,产生锋面气旋暴雨。高原东移扰动云系如果受高原槽的引导可以移出高原,同时也诱生西南低涡。
运用
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大小是判断是否作业的最为重要的科学依据。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综合判断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评估方法。自然降水形成过程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因此判断人工增雨潜力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在分析云体的垂直结构、降水机制、水汽厚度、冰面过饱和水汽量、云水厚度、过冷水含量、冰晶浓度、降水效率(凝结水降水效率和凝华水降水效率)等潜力要素基础上,获得了新的潜力要素,例如“催化供给”云结构、降水机制、冰面过饱和水汽量,并提出了定性综合判断云系人工增雨潜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