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典
讲述五帝的书
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出自孔安国《尚书传序》,原文:伏羲神农黄帝之坟,谓之以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八卦之书,谓之八索;九州之志,谓之九丘左丘明春秋昭公十二年传成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可见此等文籍,当时确有,孔子据以修订,而名为经。
内容简介
典:典常。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体制。是记述古代帝王法律的文书,如《尚书》中的《尧典》、《舜典》。
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
典,经也。——《尔雅·释言
不可为典要。——《周易·系辞》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丘迟与陈伯之书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
出处
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先夏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也就是说,在公元前530年,楚国的左史倚相就以能够读懂上古名著而闻名于朝,遗憾的是《左传》没有说明这些上古名著的内容和形式
词语解释
●五典是“五常”的又一种说法,指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尚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意思是:(舜)慎重地赞美五种常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做法,人们都能顺从。
史记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2:43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