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妇女服装仍保持着上衣下裙的形制,政府也规定女子礼服为上袄下裙。后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妇女们领悟到“曲线美”的道理,在裁制衣服时改变了传统女服的胸、肩腰、臀完全呈平直状态,服装日趋华丽,出现了很多奇装异服。旗袍就是当时最流行的女性服装。旗袍最初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民国年间融入了西方元素,改良
旗袍成为最能体现女性魅力的流行服装。1929年,民国政府确定旗袍为国家礼服之一。当时的广州,无论是达官贵人的太太、小姐,还是学生、家庭主妇,都喜欢旗袍,旗袍打腰褶、胸褶,以突出女性曲线美。
民国初年,妇女服装仍保持着上衣下裙的形制,政府也规定女子礼服为上袄下裙。后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妇女们领悟到“曲线美”的道理,在裁制衣服时改变了传统女服的胸、肩腰、臀完全呈平直状态,服装日趋华丽,出现了很多奇装异服。
旗袍就是当时最流行的女性服装。旗袍最初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
民国年间融入了西方元素,改良旗袍成为最能体现女性魅力的流行服装。1929年,民国政府确定旗袍为国家礼服之一。当时的广州,无论是达官贵人的太太、小姐,都喜欢旗袍,旗袍打腰褶、胸褶,以突出女性曲线美。
除了旗袍外,还流行白衫黑裙、灰衫黑裙。广州学生大多穿灰色的上衣,黑色的
裙子。这简洁、素雅得可爱的学生装在当时还有个称谓,叫“文明新装”,20世纪初,在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与席卷中国的“
新文化运动”两种思潮的交替影响下,中国女学生在服装流行中掀起了一股“文明新装”风。民国初年,在留日女学生和中国本土的教会学校女生间率先流行起来。它的雏形上衣多为腰身窄小的大襟衫袄,衣长不过臀,袖短及肘或是喇叭形的露腕7分袖,衣摆多为圆弧形,略有纹饰;与之相配的裙,初为黑色长裙,裙长及踝,后渐缩至小腿上部。北伐后,才基本定型为我们在影视作品里常见的那种民国学生装。这种简洁、朴素的装扮成为了20世纪一二十年代最时髦的女性形象。
1918年,从知识界传出了服装要返璞归真的疾呼,提出“
男子去长衫,女子去裙子”的口号。文明新装由此诞生,所谓文明新装,就是头上不佩戴
耳环发簪等饰物,手上不戴戒指,身上朴素的衣服,下面配不带花纹的黑色长裙。这种装束由上海北京两地的女学生最先倡导,之后蔓延至知识界女性,不久连家庭妇女也脱下了华丽的衣裳,换成了一身朴素。到了五四时期,白色运动帽、宽大短袖的白布衫,过膝黑色长裙成了全国各地女学生的标准装扮,不少学校还将它定为女生校服,所以这种“文明新装”也被称为“文明学生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