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爱,原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
公共财物(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四十二条提出)。现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提出)。是中国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实施这方面的教育称“
五爱教育”。
五爱要用心去做,有爱去做。五爱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丰富并确定下来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改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要进一步高扬“五爱”旗帜。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五爱”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面旗帜,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部分,发挥着主导、统率的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突出了“五爱”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也给“五爱”教育增添了新的
教育内容。
1.“五爱”教育要与重大节日、
社会活动、
时事政治等结合起来。如结合春节、“
五一”、“五四”、“六一”、“七一’、“
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等。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繁荣、昌盛的国家。
2.与生产实践、工农相结合。“五爱”教育要体现鲜明的
时代特征。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
道德情操、优秀的
思想品质,学校的
德育教育就必须实现由封闭单一的内向型向开放、多项的网状型转变。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到农村、工厂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知识,磨炼他们的意志,把“五爱”教育延伸到校外大课堂,形成“五爱”教育的良好氛围。
3.与落实《
中学生守则》、《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五爱”是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规范。搞好“五爱”教育,就要使学生的“五爱”之情落实到日常
行为规范和
礼仪常规中去。重视学生的品质、人格教育,重视公民
道德素质的提高。在
德智体美劳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通过开展做文明学生,争文明
班集体活动,使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我做起。
4.与学校
专题活动、学习榜样、典型结合起来。学校要精心设计安排各项教育活动,将“五爱”教育融于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举行主题班会,读书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同时树立校内外的学习榜样,特别是学生身边、生活中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不追歌星追英雄,使抽象说教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增强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