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等侯
古代爵位
五等侯是东晋后期至刘宋时期特有的爵位,属于县侯的一种,封爵无食邑。“侯”本是古代五等爵位中仅次王的第二等。
两晋时期,爵位体制基本继承于曹魏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的结构,但是从区域分封改为大、中、小国分封,因此县侯被细分为开国郡公(大国)、开国县公(中国)、开国郡侯(大国)、开国县侯(中国)、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小国)。
东晋继承西晋,除了大国侯未有实授。末期置五等侯,作为小国县侯,名目上等于不授地的开国侯,但实际地位低于开国男。
南朝则基本沿用东晋,至废五等候,至增郡王爵、藩王爵。
例如在《宋书·刘钟传》中就提到:除南齐国内史,封安丘县五等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22 12:0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