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557年-589年),史称南陈、南朝陈,是
南北朝时期的
南朝最后一个朝代,为陈武帝
陈霸先所建立,定都
建康(今江苏省
南京市)。传五帝,共历三十二年。
国号
陈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皇帝姓氏和国号相同的正统王朝。
陈霸先被梁敬帝
萧方智封为陈公、陈王,加之陈霸先号称是颍川陈氏之后,春秋陈国之裔,所以立国后建国号为“陈”。
历史
征伐定业
陈霸先是
吴兴郡长城县下若[箬]里(今浙江省
湖州市长兴县)人。据传为“
颍川陈氏”之后,实则出身
寒微,或为吴兴当地的
寒门豪强。
《
陈书》说陈霸先“少倜傥有大志,不治生产。既长,读兵书,多武艺,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约在
南梁大同六年(540年),时任吴兴太守的
萧映已极为器重陈霸先,到他就任广州刺史后,陈霸先亦以
中直兵参军随行。大同十年(544年),
交州的
李贲自称越帝,新州(治在今广东新兴)刺史卢子雄、高州(今广东
阳江)刺史
孙冏围攻广州,广州告急。陈霸先力战解围,受到梁武帝
萧衍瞩目。大同十一年(545年),梁武帝任陈霸先为交州司马,讨伐李贲。经过三年苦战,陈霸先收复了交、爱、德、利、明等数州(均位于今越南北部)。陈霸先回高要不久,正遇上
侯景之乱。大宝三年(552年)王僧辩与陈霸先登坛设誓,缔结盟约。征讨大军沿路攻克芜湖、
姑孰(今安徽
当涂),同年三月在建康与
侯景展开了决战,彻底摧毁了侯景势力。
承圣三年(554年)三月,梁元帝
萧绎进陈霸先位为司空。九月,
西魏发兵突袭江陵(今湖北
荆州),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被俘杀。朝臣与百姓中强壮者都被掠走,陈霸先在
江陵的的儿子
陈昌、侄子
陈顼均被掳至长安。此时,梁元帝之侄
萧詧被西魏扶为傀儡皇帝,建立
后梁。江陵陷落后,王僧辩与陈霸先经反复商议,准备于次年二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晋安王萧方智到建康称帝。
萧方智自寻阳入居建康朝堂不久,
北齐坚持派兵护送原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
萧渊明来当傀儡皇帝。王僧辩起先不允。承圣四年(555年)三月,齐军兵至
东关(今安徽
巢湖市),王僧辩派兵阻拦失败,屈从于北齐的压力,于七月迎萧渊明到建康称帝,以萧方智为
皇太子。陈霸先认为一旦萧渊明为帝,梁朝将成为北齐附庸,故而与王僧辨再三苦争,王僧辨没有听从。因此,陈霸先召
徐度、
侯安都、
周文育等谋划,决定以“擅自废立”之罪讨伐王僧辩。并于同年九月在
京口举兵,突袭石头城,陈军从建康城北入城,王僧辩猝不及防,苦战不敌,就擒后被缢杀。
承圣四年(555年)十月,陈霸先立萧方智为帝,史称梁敬帝,改元
绍泰;自任
大都督,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北齐分别于绍泰元年(555年)底和太平元年(556年)六月两次侵犯梁朝,均被陈霸先率部击败,使江南民众避免了遭受外族的侵害(参见
陈霸先破北齐之役)。绍泰元年(555年)十月及永定元年(557年)二月,又分别平定了王僧辩余部和曲江侯
萧勃的反叛(参见
萧勃反陈霸先之战)。至此,陈霸先为称帝铺平了道路。
禅梁称帝
陈霸先立萧方智为帝后,占据湘、郢等州的
王琳一直不服。太平二年(557年)五月,王琳大力修造舟舰,准备进攻陈霸先。六月,陈霸先派西道都督侯安都、南道都督周文育率领水师二万人会师于武昌,对王琳发动进攻。
永定元年(557年)八月,梁朝提升丞相陈霸先为太傅,加赐黄钺、殊礼。九月,又提升为相国,总领朝政,封陈公。十月初三,进爵
陈王。初六,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初十,陈霸先在南郊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永定,国号为陈,是为陈武帝。武帝登基后,封萧方智为江阴王(次年派人将其杀死)。
陈武帝建国之初,“号令不出建康千里之外”,他一面笼络江左豪族,恢复江南经济,一面征伐北齐,收复淮南失地,政权逐渐稳固。建康都城也在兴工复建之中。永定二年(558年)正月,王琳带十万甲兵东下,抵达
湓城(今江西
瑞昌),驻扎在白水浦(今江西九江西)。三月,北齐派兵援助并护送梁永嘉王
萧庄回到江南,王琳拥戴萧庄登上了帝位,被北齐册拜为梁丞相。
陈武帝在位期间,每临军机大事,都能确定破敌制胜之道,而处理政务则崇尚宽和简朴,注意休养生息,不轻易用兵。永定三年(559年)六月,武帝病逝,在位三年,时年五十七岁,葬于
万安陵。
文帝粗安
陈武帝病重时,征其侄
陈蒨入朝继承皇位。陈蒨抵达后,于永定三年(559年)六月甲寅日在建康太极前殿即位,史称陈文帝。当初,陈霸先追谥其兄
陈道谭为始兴昭烈王,让他的第二个儿子陈顼继承封号。等到文帝即位,陈顼还被俘在周都
长安没有回来,文帝改封陈顼为安成郡王。
文帝即位时,陈朝局势仍十分危急。永定三年(559年)十月,王琳得知陈霸先死,率军东进,拥萧庄出屯
濡须口(今安徽
巢县),北齐派慕容俨率军临逼长江,为之声援。十一月,王琳进犯大雷(今安徽
望江县),文帝以
侯瑱、侯安都、徐度合兵抵御。
天嘉元年(560年),当王琳与侯瑱在芜湖交战时,
北周发兵攻打
荆州,结果王琳兵败,王琳与萧庄逃亡北齐。
天嘉元年(560年)二月,文帝任命
陈昌为
湘州刺史,封
衡阳王。三月,侯安都迎接陈昌渡汉江,陈昌溺死于江中。然后,侯安都上奏陈蒨,宣称陈昌渡江时遭遇不测,船坏被淹死。
陈蒨起自艰难,知晓百姓疾苦,仍贯彻休养生息的策略,治国一律从俭。在位时期,励精图治,除平湘州王琳外,还相继讨定
临川周迪、
豫章熊昙朗、东阳
留异、建安
陈宝应等各地割据势力的叛乱;又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当时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较强,史称“天嘉之治”。
天康元年(566年)三月,文帝任命陈顼为
尚书令。四月,文帝患病,同月逝世,终年四十四岁。
太建之政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太子
陈伯宗即皇帝位,次年改元
光大。光大二年(568年)十一月,安成王
陈顼以
皇太后沈妙容的名义将陈伯宗废为
临海王。陈伯宗被废后,出居别第,后世称其为废帝。
太建元年(569年)正月,陈顼在建康的太极前殿即位,是为陈宣帝。同日,陈顼下诏封其子
陈叔宝为皇太子。十月,
左卫将军欧阳纥占据广州叛乱,宣帝命
车骑将军章昭达率军讨伐。太建二年(570年)二月,章昭达擒获欧阳纥,平息广州之乱。
太建五年(573年)三月,宣帝力排众议,决议出征北齐,任命
镇前将军吴明彻为都督征讨诸军事,
裴忌为监军事,统率十万大军进攻北齐。四月,前巴州刺史
鲁广达在大岘(今
山东省
临朐县)击破北齐军,
仪同黄法抃攻克
历阳。此后直至十二月,陈军相继攻取
秦州、
泾州、
合州、
仁州、巴州、
北徐州、
霍州等地,尤以吴明彻收复
寿阳,擒杀守将王琳,为此次北征的最大战果之一。太建七年(575年)闰九月,吴明彻又在吕梁大破齐军。在此次北伐中,陈军分头作战,配合良好,淮南人民也支持陈军进入淮南,加之北齐西北危机更甚,对淮南不甚重视,所以陈朝能够顺利地取得淮南。太建九年(577年),
北周灭北齐,并派将军
梁士彦率军与南陈争夺淮南。十月,吴明彻在吕梁击败梁士彦所部。但在次年(578年)二月,陈军大败于吕梁,自吴明彻以下的诸将均被北周俘获。太建十一年(579年),周军再度发动进攻,南陈北伐所得淮、泗土地丧失。此后宣帝虽趁
尉迟迥、
司马消难之乱期间出兵经略江北、淮南,但未取得显著战果。
宣帝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总的来说,陈顼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政治也较为清明。但太建北伐极大地消耗了陈朝的国力,暴露了陈在南北对峙中的不利地位。
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初十,陈顼在建康宣福殿因病驾崩,享年五十三岁。
后主骄奢
宣帝患病时,太子陈叔宝与始兴王
陈叔陵、长沙王
陈叔坚一同入宫侍疾。到宣帝遗体入殓,陈叔宝俯伏痛哭。陈叔陵乘机抽出切药刀向太子砍去,砍中了陈叔宝的颈项,陈叔宝昏倒在地;陈叔宝生母柳皇后赶来救护,也被陈叔陵砍了数下。陈叔宝的奶妈吴氏从后面扯住陈叔陵的胳膊,陈叔宝才得以爬起。陈叔陵自知不能成功,杀死妻妾,准备出逃
隋朝,被大将
萧摩诃追斩。
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陈叔宝即皇帝位,即陈后主,立宠妃
张丽华为皇贵妃。后主即位之初,在承香殿养伤,不能临朝听政,由生母柳太后裁处国事政务,直到伤势痊俞后,柳太后才归政于他。
后主在位期间,荒废朝政,耽于酒色,醉心诗文和音乐,信赖
尚书仆射江总等贰臣。
至德二年(584年),后主在光昭殿前修建临春、结绮、望仙三栋楼阁。楼阁各高数十丈,连延数十间,窗户、壁带、悬楣、栏杆等都是用
沉木和
檀木制成,并用黄金、玉石或者珍珠、翡翠加以装饰,楼阁门窗均外挂珠帘,室内有宝床宝帐,极尽奢华,宛如人间仙境。穿戴玩赏的东西瑰奇精美,近古以来所未见。每当微风吹来,沉木、檀木香飘数里。阁下堆石成山,引水为池并杂种奇花异草。
自取灭亡
太建十三年(581年),北周权臣
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开始筹划灭陈事宜。三月,杨坚派大将
贺若弼、
韩擒虎分任吴州、
庐州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
扬州西北)、
庐江(今安徽
合肥),作灭陈准备。九月,陈将
周罗喉攻占江北属于隋的胡墅(今
江苏六合西南)。杨坚命
尚书左仆射高颎节度
行军元帅长孙览、
元景山率军攻陈。隋军水陆齐进,迫临长江,使陈人大为震惊。在此之际,突厥
沙钵略可汗起兵南下,并联络各部,准备大举攻隋。杨坚遂改取南和北战,先败突厥,后灭陈朝的战略。恰逢宣帝去世,隋文帝采纳高熲的建议,以不攻有大丧之国为由撤军,又派遣使者前去吊唁,在给后主的信中有“杨坚顿首”之语,表现得十分谦逊。但后主在回信中却狂妄自大,这给了隋朝之后入侵的机会。
自至德元年(583年)起,隋文帝多次北征
突厥,并在政治上采取孤立、分化与军事反击相结合的手段,巩固了北部防务,为灭陈创造了条件。
隋文帝为实现灭陈战略,先后采取了加强水师,大造舰船;多方误敌,使陈困敝;制造舆论,争取人心等措施。后主面对隋军南进的严重威胁,仍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祯明二年(588年)十月,隋文帝见灭陈时机已成熟,便派使者将玺书送给陈朝,历数后主的二十条罪状,并抄写了三十万份诏书,向江南地区传播。同时部署进军,命晋王
杨广、秦王
杨俊、清河公
杨素为行军元帅,杨广节制各军,指挥总管九十人、水陆军共五十一万八千人,同时从长江上、中、下游分八路攻陈:
前三路由杨俊指挥,在次要方向行动,目标指向武昌,阻止上游陈军向下游机动;后五路由杨广指挥,在主要方向上行动,目标指向建康,其中以杨广、贺若弼、韩擒虎三路为主力,燕荣、王世积军分别在东、西两翼配合。隋军此次的攻势,东起海滨,西到巴、蜀,旌旗耀日,舟楫竞进,横亘连绵千里。
当时,沿江各镇戍相继向陈廷奏闻隋军南下的消息。但被湘州刺史
施文庆、中书舍人
沈客卿等人隐瞒,故而陈朝方面对隋军的攻势毫无备御。当时
征西将军樊毅曾向仆射
袁宪提议,请求陈廷各调数千精兵和二百战船至
京口、采石这两个重要据点,将战船投到江中,水陆共同防卫。诸将都赞成樊毅的建议,但施文庆等隐瞒隋兵消息,因而樊毅的计策未能实施。
在长江上游。祯明二年(588年)十二月杨俊率水陆军十余万进屯
汉口,并以一部兵力攻占南岸樊北,控制长江上游。长江上游陈军指挥官看到形势不利,便收缩兵力,防守江夏,阻止杨俊军,接应上游诸军。两军在江夏相持月余。杨素率舰船数千沿
三峡顺流而下,遣步骑一部沿长江南北两岸夹江而进,袭占狼尾滩,俘虏了陈的守军。南康内史吕忠肃据守岐亭,以三条铁锁横江截遏上游隋军战船。杨素、
刘仁恩率一部登陆,配合水军进攻北岸陈军。经四十余战,终于在次年(589年)正月击破陈军,使战船顺利通过。这时,防守公安的荆州刺史
陈慧纪见势不利,率兵三万和楼船千艘东撤,援救建康,但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以西;上游陈军也被牵制于江夏及汉口以西,无法东援建康。
在长江下游。祯明三年(589年)正月初一,杨广进至六合指挥隋军渡江,派将军
宇文述率兵三万,由桃叶山渡江夺占石头山;贺若弼率部由广陵南渡,占领京口;韩擒虎由横江夜渡。陈朝举行元旦酒会,守军皆醉不能抵抗,采石遂被袭占。三日,后主召集公卿讨论战守,次日委派萧摩诃等督军迎战,令施文庆为大监军。施文庆嫉忌诸将,恐出战有功,屡进谗言,因而将帅请求出战的要求均未获准,军队集结在朝堂和都城。陈军只派一部舟师抵达
白下,防御六合方面隋军;另以一部兵力镇守
南豫州,阻击采石方面韩擒虎的进攻。
隋军突破长江后,进展迅速。祯明三年(589年)正月七日,贺若弼率精锐八千人进屯
钟山以南的
白土岗;韩擒虎军在新林与总管杜彦军会合,共步骑二万;宇文述军三万进至白下;隋后军继续渡江南下。至此,隋军对建康形成包围态势。
此时,陈在建康附近的部队还有十万人。后主不懂军事,弃险不守,把全部军队控制在都城内外。台城内的所有军情处置,全部委任给施文庆。萧摩诃先后两次提出出兵掩袭,后主均不采纳。在召集诸将商议军事时,任忠又提出反击之策,亦不从。第二天却说:“兵久不决,令人腹烦。”突然命萧摩诃等诸军出战。正月二十日,
中领军鲁广达部在白士岗列阵,位于最南方,往北依次为吴兴内史任忠军、樊毅军、都官尚书
孔范军,最北为萧摩诃军。陈军在钟山南二十里的正面上布成一字长蛇阵,既未指定诸军统帅,又缺乏背城一战的决心,致使各军行动互不协调。
贺若弼未等后续部队到达,率隋先头部队出战,为鲁广达部击败。贺若弼燃物纵烟,掩护撤退,尔后集中全力攻击萧摩诃部。陈军一部溃败,随即全军瓦解。同一天,韩擒虎迸军
石子岗,任忠主动迎降,并引隋军自朱雀门直入建康城,俘虏了藏于枯井中的后主,建康守军投降。
祯明三年(589年)正月二十二日,杨广入建康,命后主招降上游的陈慧纪等部;同时遣兵东下三吴,南进岭南等地,先后击败残存陈军的反抗。陈朝自此灭亡。后主后被掳至长安,受到优待,死后获隋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炀”,葬于
洛阳芒山。
疆域
领土范围
在南朝历代中,陈朝的疆域最小,“西亡蜀、汉,北丧淮、肥”,大体上同三国时的
吴国差不多。
侯景之乱后,北齐占领江北淮南之地,西魏占领
汉中巴蜀。西魏又受萧詧之托,率军夺下
南朝梁江陵以北之地,建立
附庸国西梁。同时设在今云南和贵州西部的
宁州也不复存在,当地
爨蛮豪族乘机而起,脱离梁朝统治,并影响了周边地区。由此使得陈朝建立后,今四川长江和大渡河以南、湖南西部、广西西部已经不再设有郡县。
陈朝建立后,陆续收复淮南及部份淮北之地,并且一度夺下北齐长江以北之地(573年—577年)。到陈末时受北周入侵,使得国土减少,仅剩长江以南至交广地区,与北朝隔江对峙。
行政区划
陈朝大体沿袭前朝
郡县建置,有42州,109郡,438
县。
政治
门阀
梁陈之际,
私人讲学传经之风也逐渐发展。据《南史·儒林传》,梁陈两代计有
伏挺、孙详等十余人,均为普及文化做出了贡献。寒人凭经学、史学、文章入仕为
流内官者逐渐增多。《南史·儒林沈峻传》,“家世农夫,至峻好学。……遂博通
五经,尤长三礼”,由兼
国子助教(
流内二班)升兼
五经博士(流内六班)为其一例。这样,梁、陈之时寒人既继续凭借吏干、武功仕进,甚至升为高官显贵,与高门平起平坐,陈霸先以寒人夺取帝位,更开了南朝从未有过的先例(宋、齐、梁开国诸帝均出身低级士族)。同时,寒人又开始通过经史学术跻身
九流,逐渐向士族转化。
此外,由于自
东晋以来官分清浊,清官声望越来越高,因而逐渐形成易代之际往往用清官,而不能再象东晋、刘宋那样用浊官奖励寒人的吏于和武功。如齐末梁初,就有不少“吏姓寒人”选为清官,甚至得到了
黄门郎、散骑侍郎这样长期为高门垄断的极清之职。梁末陈初,也是“员外
常侍,路上比肩;
咨议参军,市中无数”,两者也都是清美之官。
在地方
刺史的职位上,梁、陈时士族、
庶族在仕宦中大致各占一半,且任职者中南人的比例有所提升。
法律
永定元年(557年),尚书删定郎
范泉奉诏制定律令,参议者有尚书仆射沈钦、
吏部尚书徐陵、兼
尚书左丞宗元饶、兼
尚书右丞贺朗等,成陈律三十卷、科令四十卷(《
新唐书·艺文志》记陈律九卷、陈令三十卷、陈科三十卷)。陈朝的律、科、令基本上沿袭梁朝,甚至连“轻重繁简”,也“一本梁法”,而且“条法冗杂、博而不要”在法典史上没有留下什么影响,很快被淘汰了。
经济
人口
在东晋、南朝的五个朝代中,陈朝历经梁末侯景之乱及长期的宗室相争,遭到了自东晋以来最严重的人口损耗。《隋书·地理志》称陈仅有“户六十万”。《通典·历代盛衰户口》也称:“宣帝勤恤人隐,时称令主,阅其本史,户六十万。”可见,杜佑认为陈有户六十万是在陈宣帝时,即陈朝已经建立约二十年后,也包括
太建年间收复的江淮地区人口。至陈后主亡国时(589年),仅剩“户五十万,口二百万”。
但南北朝时中原政权人口统计仅统计
编户齐民,大量隐匿人口未被计入。《中国人口通史》估算人口约六百八十万,《
中国人口史》则猜测南陈人口应在一千五百万至两千万。如取二说的中值,南陈人口约有一千万左右。
赋役
南朝官府工匠可以轮番休假,自南齐
建武元年(494年)开始。到南梁时,“凡所营造,不关
材官,及以国匠,皆资雇借,以成其事”,营造工人“皆资雇借”,而不再是征发而来,是役法上的一个重大的进步。太建二年(570年),陈宣帝又下诏:“巧手于役死亡及与老疾,不劳订补。”官府仍然拥有的“国匠”,从此只减不增,雇借势将成为唯 一的方法,并将扩大其范围,非仅国匠而已。唐代的和雇实导源于南朝。
民族
岭南
陈朝辖地较梁朝进一步缩小,故愈加重视对分布于交、广、越诸州的
俚人居住地区的开发。陈朝沿袭梁朝的政策,往往署任当地酋豪为长官,“以收其利”。同时置
西江、南江两都护,在军事上、经济上加以控制。当时的俚人首领中,以
高凉郡(今广东茂名)人
冼夫人贡献最大。她早在陈霸先起兵时便劝说其夫
冯宝予以支持。到陈朝建立后,冯宝去世,冼夫人安定
百越,并派其子
冯仆与各位首领朝见陈霸先,陈霸先任用冯仆为阳春郡守。到太建二年(570年)广州刺史
欧阳纥叛乱时,冼夫人便拒绝叛军的招揽,带领百越酋长协助车骑将军章昭达平叛。陈宣帝任冯仆为石龙郡太守、平越中郎将,封信都侯;册封冼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冼夫人得到陈朝朝廷的封赏,为维护岭南地区的安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东北
天嘉二年(561年)十一月,高丽(即
高句丽)遣使进献
方物。次年(562年)闰二月,陈文帝授“高句骊王”
高汤为
宁东将军。天康元年(566年)、太建二年(570年)、至德三年(585年),高丽相继遣使进献方物。
外交
东亚
天嘉三年(562年)闰二月,陈文帝授
百济王扶馀明(此时在位的应该是
威德王扶余昌)为抚东大将军。光大二年(568年)七月,
新罗遣使进献方物。太建二年(570年),百济、新罗均曾遣使进贡。太建九年(577年)七月,百济遣使进贡。次年(578年)七月,新罗进贡。至德二年(584年)、至德四年(586年),百济相继遣使进贡。
东南亚
永定三年(559年)五月,
扶南国(今柬埔寨及老挝、越南南、泰国的一部分)遣使进献方物。天嘉四年(563年)正月,
干陁利国(今印度尼西亚巨港一带,另有其他说法)遣使献方物。光大二年(568年)九月,
林邑国(今越南中部),
狼牙修国相继遣使进献方物。太建四年(572年)三月,扶南、林邑再遣使进贡。至德二年(584年)十一月,
盘盘国(今泰国南万伦湾沿岸,另有其他说法)遣使朝贡。
此外,
丹丹国(故地包括今马来西亚
吉兰丹州在内的马来十岛中部一带)于太建三年(571年)、太建十三年(581年)及至德三年(585年)屡遣使陈朝。
帝王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