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
中国古代官名
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首次出现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的魏国司马师执政时,任命山涛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改任吏部尚书,主要负责低级官员的选拔。十六国至南北朝时,吏部尚书的权利逐渐变大,至隋朝时,成为六部尚书之一,后世也开始沿袭这个制度。因朝代不同,品级大小在一品与三品之间浮动。
历史沿革
吏部尚书者,初汉成帝置列曹尚书四人。其一曰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后汉初,光武改常侍曹为吏部曹,主选举齐祠事;后汉末改为选部曹;三国魏又改为吏部曹,专掌选职,右于诸曹尚书。至隋朝,吏部尚书正式成为六部尚书之一,至宋,置二吏部尚书,寻复省一人。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唐朝前期主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唐朝中期,尚书省职权为诸使职侵夺,本部对于官员的任免权力也日渐削弱。长官称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一度曾改称司列、天官、文部,旋复旧。后代相沿不改。唯宋代使职盛行,吏部职务为审官院、东西铨所掌,吏部尚书亦不治本部事。
沈约宋书》云:初,晋世散骑常侍选望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材散,用人益轻,宋孝武欲重其选,待吏部尚书任重,遂分吏部置三人,以轻其任。蔡兴宗谓人曰:“选曹要重。”常侍闻谈,改之名而不以实。虽主意以为轻重,人心岂有变。自汉及魏,授此职者,或云吏部尚书,若授诸曹尚书,直云尚书。汉、魏、晋世,若授吏部者,即云以某为吏部尚书;若授他曹,云某为尚书。至晋、宋、齐已后,始云某授工部、刑部、五兵、度支等尚书耳。故历代职官之书,皆别纪吏部尚书,不与诸曹同。
职权范围
三国两晋时期,吏部尚书只负责整理官员资料,而且只能任命九品及以下官员。隋朝及以后,可以任免四品及以下官员。
著名人物
隋朝
文帝朝
炀帝朝
牛弘
唐朝
高祖朝
太宗朝
高宗朝
(662年—670年称之为司列太常伯
则天朝
(称之为天官尚书)
中宗朝
睿宗朝
玄宗朝
萧至忠;魏知古崔日用卢怀慎宋璟王晙;裴漼;宋璟裴光庭萧嵩;李皓;李林甫杨国忠
代宗朝
刘晏;李岘;崔寓;裴遵庆;刘晏;颜真卿
德宗朝
颜真卿;乔琳萧复;刘滋;窦参;李彤;顾少连贾耽
顺宗朝
贾耽;郑珣瑜
宪宗朝
郑珣瑜;高郢;李巽;郑余庆崔邠韩皋赵宗儒张弘靖
穆宗朝
韩皋;赵宗儒;萧俛李绛郑絪赵宗儒
敬宗朝
赵宗儒;郑絪
文宗朝
郑絪;王涯;崔群令狐楚崔龟从
武宗朝
杨嗣复李德裕;李回;高元裕;孙简
宣宗朝
孙简;卢钧王起;高元裕;李珏;崔龟从;高元裕;崔瓘裴谂李景让魏谟;苏涤
懿宗朝
僖宗朝
刘邺;李霨;归仁晦;郑从谠赵隐萧遘韦昭度;牛聚;王徽孔纬
昭宗朝
王徽;张濬刘崇望崔昭纬徐彦若;孔纬;刘崇望;王抟崔胤崔远;裴枢
陆扆;薛贻矩
明朝
清朝
满:巩阿岱;谭拜;郎球;谭泰;卓罗韩岱陈泰;朱玛喇;科尔昆;伊图;车克
康熙朝
满:阿思哈;明安达礼;马希纳;对喀纳;明珠;吴达礼;介山;伊桑阿;达哈他;科尔坤;廖旦;阿兰泰;鄂尔多;苏赫库勒纳;席尔达;敦拜温达马尔汉富宁安隆科多
汉:孙廷铨;魏裔介杜立德黄机郝维讷宋德宜李之芳;陈廷敬;张士甄李天馥熊赐履李光地宋荦;徐潮;萧永藻;吴一蜚;张鹏翮逊柱
雍正朝
满:隆科多;查弼纳福敏查郎阿傅尔丹杭奕禄性桂
汉:田从典朱轼;蔡珽;杨名时宜兆熊嵇曾筠;张廷玉;刘于义
满:性桂;讷亲;高斌;来保;德沛;达尔党阿;傅森;讬恩多;永贵;讬庸;官保阿桂绰克托伍弥泰和珅福康安金简;保宁
汉:刘于义;郝玉麟;杨超曾;史贻直;陈大受;梁诗正孙嘉淦;黄廷桂;王安国;汪由敦刘统勋;陈宏谋;刘纶;程景伊嵇璜蔡新刘墉彭元瑞;孙士毅
嘉庆朝
满:保宁;书麟魁伦琳宁德瑛瑚图礼秀林松筠铁保;英和;那彦成
汉:刘墉;沈初;朱圭刘权之费淳邹炳泰曹振镛章煦戴均元吴璥刘镮之
满:那彦成;松筠;文孚穆彰阿耆英奕经恩桂文庆;柏葰
汉:刘镮之;卢荫溥汤金钊潘世恩;朱士彦;卓秉恬陈官俊;贾桢
咸丰朝
满:柏葰;花沙纳;全庆
同治朝
汉:朱凤标;单懋谦毛昶熙
光绪朝/宣统朝
满:英桂;载龄灵桂;广寿;恩承;崇绮;锡珍;麟书;熙敬;刚毅;敬信;世续奎俊
历任吏部尚书(满)
共有 132 筆資料
历任吏部尚书(汉)
共有 117 筆資料
参考资料
官職查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5 10:5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