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
江苏省辖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
长江与
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部与
盐城市、
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
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
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
滁州市交界;西北部与
淮安市接壤,总面积6591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4月底,扬州市辖3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扬州市常住人口458.5万人。
历史沿革
上古
大约距今7000—5000年前,淮夷人就在扬州一带劳动生息,并有了水稻栽种。
春秋
今扬州市区西北部一带称邗。
吴夫差十年(前486年),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越灭吴,地属越;楚灭越,地归楚。
楚怀王十年(前319年),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
秦
秦统一六国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
西汉
今扬州称广陵、江都,长期是诸侯王的封地。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将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嫁到乌孙国,比王昭君和亲匈奴早80多年。
东汉
东汉末年,张婴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广陵一带转战10多年后,被广陵太守张纲劝降。但不久,许多曾参与起义的农民又响应并参加了黄巾起义。
三国
魏吴之间战争不断,广陵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
南北朝
广陵屡经战乱,南朝宋孝武帝“秋七月己巳,克广陵城,斩诞。悉诛城内男丁,以女口为军赏” [68] ,数次变为“芜城”。但由于劳动人民数百年的辛勤开发,经济地位在恢复中不断提高。山东青州、兖州一带的移民南迁广陵一带,促进了扬州的经济发展。北周改广陵为吴州。
隋
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建立统一的隋政权,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至此,完成历史上的扬州和今天的扬州在名称、区划、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统一。
隋炀帝时,开大运河连接黄河、淮河、长江,扬州成为水运枢纽。大运河不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对促进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
大业初,改州为郡,扬州随之改为江都郡。
大业元年至大业十二年(605—616年),隋炀帝三下江都。
唐
武德元年(618年),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所杀,葬于扬州城西北曹庄。
武德二年(619年),李子通率农民起义军攻克江都,称皇帝,国号吴。
武德三年(620年),扬州为唐军占,名称屡有更改。
武德九年(626年),复称扬州,治所在今扬州。
唐代扬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不仅富甲江淮,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时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为成都古称)。扬州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道采访使和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在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中,扬州始终起着枢纽作用。唐代扬州和大食(阿拉伯)交往频繁,侨居扬州的大食人数以千计。侨居扬州的客商主要来自波斯、大食、新罗、日本等国。日本遣唐使到扬州和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交流。扬州人李善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注释《文选》,旁征博引,为后人保存了大量重要文献资料;其子李邕能诗善文,工书法,尤擅行书,是继虞世南、褚遂良之后的大书法家。张若虚为“吴中四杰”之一,《春江花月夜》有“以孤篇压全唐”之誉。
文明元年(684年),徐敬业、骆宾王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政权。
唐末,军阀混战,扬州遭到严重破坏。
光启三年(887年),杨行密开始入主扬州。
五代
南吴武义元年(919年),杨行密子杨渭(隆演)就吴国王位,改元武义。
南吴武义二年(920年),杨渭卒,弟杨溥即吴王位。
杨吴乾贞元年(927年),杨溥即皇帝位,改元乾贞,史称“杨吴”。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迫杨溥禅位,自即帝位,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后周显德四年(957年),后周取南唐江都府,复称扬州。
北宋
北宋时期,扬州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商业进一步繁荣,扬州再度成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与都城开封相差无几。每年商业税收约8万贯,居全国第三位。
靖康二年(1127年),宋高宗赵构迫于金人进逼,在迁都过程中以扬州为“行在”一年,促进了扬州的繁荣。100多年间,扬州一直是抗金、抗元的战场。韩世忠、刘琦、岳飞等南宋名将在这一地区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南宋德祐元年至德祐二年(1275—1276年),李庭芝、姜才率军队和扬州人民一起与元军展开不屈的斗争,不幸殉难,扬州城仅剩数千人。战争使经济和社会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局势相对稳定的时期,扬州的经济又不断恢复发展。文化方面,欧阳修、苏轼、秦观、姜夔、王令等在扬州留下大量传世名作。
元
扬州经济发展加快。到扬州经商、传教、从政、定居的外籍人日渐增多,其中仍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为最。元代运河扬州段经几次整治,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走向,恢复了一度中断的漕运,扬州又迅速繁华起来。文化方面,出现了睢景臣等一批著名杂剧、小说作家。
明
扬州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扬州的商业主要是两淮盐业专卖和南北货贸易,盐税收入几乎与粮赋相等。商业扩大到旧城以外。手工业作坊生产的漆器、玉器、铜器、竹木器具和刺绣品、化妆品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为防止倭寇再次入侵,扬州建“新城”。
明朝灭亡后,为阻止清兵南进,南明督师史可法在扬州率军坚守孤城,宁死不降,表现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城陷后,清军屠城十日,死者数以万计。
清
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使扬州出现空前繁华,城市人口超过50万人,成为当时中国八大城市之一,也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十大城市之一。当时的扬州,居交通要冲,富盐渔之利,盐税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关系极大。各地商人纷纷在扬州建起会馆,各有营业范围和地方特色。同时兴起的还有会票——信用汇兑。一些盐商广结文士,爱好藏书,捐资修建府学、县学,恢复名胜古迹,兴建园林,对扬州的文化发展有一定贡献。其间,出现了以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等“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以任大椿、汪中、焦循、阮元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为代表的扬州学派。扬州戏剧历史悠久,至清代大盛。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乾隆八十寿辰,以宝应高朗亭为班主的三庆班进京演出,与其他剧种一起,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扬州的雕版印刷和评话、清曲、扬剧、木偶剧以及棋艺、琴艺等均在清代达到较高水平,形成自己的特色,奠定了扬州成为当时中国文化中心的基础。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运河山东段淤塞,漕粮改经海上运输,淮盐改由铁路转运,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扬州在经济上逐渐衰落。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扬州府属的瓜洲、仪征等地军民奋起抵抗英军侵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先后3次在扬州一带与清兵激战。
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中,扬州人熊成基在安徽以陆军炮营队官的身份,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安庆新军起义,开始武装夺取政权的尝试。
宣统三年(1911年)11月,扬州人孙天生在扬州发动武装起义,史称“扬州光复”。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废扬州府,置江都县。
民国十一年(1922年),扬州境内第一条公路建成。
民国十四年(1925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扬州一带组织、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国二十年(1931年),扬州洪水泛滥,长江和运河沿线决口60多处,死于水灾、饥饿和疫病者数十万。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中共中央长江局派员在扬州建立中共扬州特别支部,与扬州各界人士一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占据扬州,以陈文为首的扬州抗日义勇团在扬州北乡展开抗日斗争。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初,新四军贯彻中共中央东进北上的方针,着手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主力北渡长江、挺进苏中,在江都建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扬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尤其为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底至1949年4月,扬州各县相继解放。
1949年1月25日,今扬州市区解放,设置扬州市;以仙女庙镇为治所,另建江都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1月,
扬州专区与划出如皋县、海安县给南通专区,划出东台县、台北县(今盐城市
大丰区)给盐城专区以后的
泰州专区合并,设立泰州专区,辖扬州市、泰州市、兴化县、高邮县、宝应县、靖江县、泰兴县、江都县、泰县、仪征县、六合县等2个市、9个县。
1953年1月,泰州专区改称扬州专区,专署由泰州市迁驻扬州市,原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领导的江浦县和原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直辖的扬州市划归扬州专区领导。
1956年2月,六合县、仪征县、江浦县划归镇江专区,原属镇江专区的扬中县划归扬州专区。
1956年3月,江都县析为江都县、邗江县。
1956年12月,扬中县划归镇江专区,六合县、仪征县、江浦县划回扬州专区。
1958年7月,六合县、江浦县划归南京市。
1958年11月,邗江县并入扬州市。
1960年4月,宝应县、高邮县析湖西地区为金湖县。
1962年6月,六合县、江浦县划归扬州专区。
1963年3月,复置新邗江县。
1966年3月,仪征县、六合县、江浦县、金湖县划给新设立的六合地区。
1971年3月,六合地区撤销,仪征县、六合县划回扬州专区。
1971年5月,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
1975年,六合县划归南京市,扬州地区辖2个市、9个县。
1983年3月,江苏省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扬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属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等9个县划归扬州市管辖;扬州市改由省管辖,设广陵区和郊区。
1986年4月,仪征县撤县设市。
1987年12月,兴化县撤县设市。
1991年4月,高邮县撤县设市。
1992年9月,泰兴县撤县设市。
1993年8月,靖江县撤县设市。
1994年4月,江都县撤县设市。
1994年7月,泰县撤县设立姜堰市。撤县设市中,行政区划均未改变。
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原由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等4个县级市划归泰州市管辖。扬州市设广陵区、郊区,辖宝应县、邗江县,代管仪征市、高邮市、江都市等3个县级市。
2000年12月,邗江县撤销县级建制,改设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市设广陵区、郊区(2002年更名为
维扬区)、邗江区等3个区,辖宝应县,代管仪征市、高邮市、江都市等3个县级市。
201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以原江都市行政区域为江都区行政区域;将邗江区李典、头桥、沙头、杭集、泰安等5个镇并入广陵区;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维扬区行政区域并入邗江区。扬州市设广陵、邗江、江都等3个区,辖宝应县,代管仪征、高邮等2个县级市。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扬州市辖3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邗江区文昌西路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
长江北岸、
江淮平原南端。东部与
盐城市、
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
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
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
滁州市交界;西北部与
淮安市接壤。介于北纬32°15′—33°25′、东经119°01′—119°54′之间,城区位于长江与
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北纬32度24分、东经119度26分。全市东西最大距离8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5千米,总面积6591.21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305.6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40平方千米)、县(市)面积4285.53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97.8平方千米)。陆地面积4908.00平方千米,占74.46%;水域面积1683.21平方千米,占25.54%。
地形地貌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市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境内最高峰为仪征市大铜山,海拔149.5米;最低点位于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平均海拔2米。扬州市区北部和仪征市北部为丘陵,京杭大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有大铜山、小铜山、捺山等。
气候特征
扬州市属于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
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春季多为东南风;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秋季多为东北风;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两个多月。
水系水文
扬州市境内有乡镇(大沟)级以上主要河流1111条,总长6060千米。其中,
淮河入江水道干支流水系河流379条1582千米、
里下河水系河流506条3345千米、长江水系河流226条1133千米,县级以上河流198条2916千米、乡镇级主要河流913条3144千米。
扬州市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千米,沿岸有仪征、江都、邗江、广陵等一市三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
白马湖、
宝应湖、
高邮湖、
邵伯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千米。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
宝射河、大潼河、
北澄子河、
通扬运河、
新通扬运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扬州市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273950.28公顷(410.93万亩)。
其中,水田254499.31公顷(381.75万亩),占92.90%;水浇地15566.80公顷(23.35万亩),占5.68%;旱地3884.17公顷(5.83万亩),占1.42%。
(二)园地4081.35公顷(6.12万亩)。
其中,果园2222.27公顷(3.33万亩),占54.45%;茶园1022.91公顷(1.54万亩),占25.06%;其他园地836.17公顷(1.25万亩),占20.49%。
(三)林地30608.14公顷(45.91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9504.19公顷(14.26万亩),占31.05%;竹林地226.96公顷(0.34万亩),占0.74%;灌木林地16.29公顷(0.02万亩),占0.05%;其他林地20860.70公顷(31.29万亩),占68.16%。
(四)草地3196.21公顷(4.79万亩)。
其中,其他草地3196.21公顷(4.79万亩),占100.00%。
(五)湿地3516.28公顷(5.27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地类。其中,内陆滩涂3516.28公顷(5.27万亩),占100.00%。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5876.65公顷(173.81万亩)。
其中,城市22302.48公顷(33.45万亩),占19.25%;建制镇26360.89公顷(39.54万亩),占22.75%;村庄65623.73公顷(98.44万亩),占56.63%;采矿用地468.80公顷(0.70万亩),占0.40%;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120.75公顷(1.68万亩),占0.97%。
(七)交通运输用地23200.02公顷(34.80万亩)。
其中,铁路用地783.86公顷(1.18万亩),占3.38%;公路用地11985.30公顷(17.98万亩),占51.66%;农村道路9791.24公顷(14.69万亩),占42.20%;机场用地200.92公顷(0.30万亩),占0.87%;港口码头用地388.68公顷(0.58万亩),占1.67%;管道运输用地50.02公顷(0.07万亩),占0.22%。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3144.70公顷(304.72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47678.45公顷(71.52万亩),占23.47%;湖泊水面49242.43公顷(73.86万亩),占24.24%;水库水面1514.79公顷(2.27万亩),占0.75%;坑塘水面77324.78公顷(115.99万亩),占38.06%;沟渠19370.01公顷(29.06万亩),占9.53%;水工建筑用地8014.24公顷(12.02万亩),占3.95%。
矿产资源
扬州市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15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12种。石油、天然气储量居全省前列,邗江、江都、高邮一带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邵伯湖滨地区和里下河洼地素有“水乡油田”美誉。砖瓦黏土、石英砂、玄武岩、砾(卵)石、矿泉水、地热等矿产资源较丰富。仪征、邗江丘陵山区有黄沙储量2—3亿吨,石料储量1.2亿吨,卵石储量约3亿吨。全市玄武岩远景储量2.5亿吨。
人口
截至2019年末,扬州市总户数147.72万户,户籍人口457.14万人,其中男性227.73万人,女性229.41万人,男性占总人口的49.82%,女性占总人口的50.18%。年末常住人口454.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万人,同比增长0.40%。0—14岁人口51.01万人,15—64岁人口314.97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88.9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7.00‰,同比下降0.4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7.60‰,同比下降0.3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60‰,同比下降0.11个千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8.20%。
截至2020年末,扬州市年户籍人口454.71万人,比上年下降0.53%。全年出生人口29637人,出生率6.52‰;死亡人口40493人,死亡率8.91‰,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69.2%。
截至2021年末,扬州市户籍人口451.56万人,比上年下降0.69%。全年户籍出生人口19888人,出生率4.39‰;户籍死亡人口37769人,死亡率8.34‰,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57.7万人,比上年增长0.3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1.42%。
截至2022年末,扬州市户籍人口448.46万人,比2021年下降0.7%。年末常住人口458.29万人,比2021年增长0.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2.01%,比2021年末上升0.59个百分点。城镇地区常住人口330.01万人,增加3.12万人;乡村地区常住人口128.28万人,减少2.53万人。
截至2023年末,扬州市户籍人口445.04万人,比上年下降0.76%。年末常住人口458.5万人,比上年增长0.0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2.79%,比2022年末上升0.78个百分点。城镇地区常住人口333.75万人,增加3.74万人;乡村地区常住人口124.75万人,减少3.53万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19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50.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2.80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78.21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79.07亿元,增长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8856元,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47.5:47.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2020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48.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7.1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86.35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54.88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46.1:48.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021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96.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7.18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07.37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71.87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7:47.9:47.4。
2022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04.98亿元,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6.62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3470.02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3308.34亿元,增长3.1%。
2023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23.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分产业看,一产增加值337.09亿元,同比增长3.7%;二产增加值3509.6亿元,同比增长6.6%;三产增加值3576.57亿元,同比增长5.6%。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扬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7%,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7%,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
财税收支
2023年,扬州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7.57亿元,同比增长6.8%。税收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16.3%,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9.7%。主体税种中,增值税131.43亿元,同比增长46.9%;企业所得税32.2亿元,同比下降18.2%;个人所得税13.82亿元,同比增长9.3%。
2023年,扬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1.24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2.15亿元,同比下降2.6%;公共安全支出43.25亿元,同比下降6.9%;教育支出107.44亿元,同比增长0.4%;科学技术支出17.08亿元,同比增长17.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2.06亿元,同比下降1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08亿元,同比增长11.2%;卫生健康支出63.98亿元,同比增长5.3%;节能环保支出13.73亿元,同比增长27.4%;农林水支出67.06亿元,同比增长12.1%;交通运输支出31.14亿元,同比下降19.3%;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8.73亿元,同比增长4.5%;住房保障支出50.57亿元,同比增长15.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61.51亿元,同比下降4.5%。
人民生活
2023年,扬州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17元,同比增长6.4%,其中工资性收入28687元,同比增长6.2%;经营净收入7467元,同比增长5.4%;财产净收入3646元,同比增长4.1%;转移净收入7917元,同比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781元,同比增长5.8%,其中工资性收入34375元,同比增长6.0%;经营净收入7548元,同比增长3.9%;财产净收入5289元,同比增长3.4%;转移净收入9569元,同比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88元,同比增长7.4%,其中工资性收入18502元,同比增长5.6%;经营净收入7315元,同比增长8.2%;财产净收入705元,同比增长3.8%;转移净收入4966元,同比增长13.5%。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228元,同比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445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66元,同比增长12.3%。
第一产业
2023年,扬州市全年新改建高标准农田24.45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0%。高邮市、宝应县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仪征创成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宝应县射阳湖镇、高邮市龙虬镇、仪征市马集镇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农业
2023年,扬州市粮食播种面积586.74万亩,同比增长0.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69.17万亩,同比增长0.5%;秋粮播种面积317.56万亩,同比增长0.1%。全年粮食亩产493公斤,同比增长0.3%,其中,夏粮亩产382.6公斤,同比增长0.04%;秋粮亩产586.5公斤,同比增长0.43%。全年粮食总产289.23万吨,同比增长0.6%,其中,夏粮总产102.98万吨,同比增长0.5%;秋粮总产186.3万吨,同比增长0.6%。全年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98.66万亩,同比增长3%。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54.95万吨,同比增长4%。
畜牧业
2023年,扬州市猪牛羊禽肉产量16.19万吨,同比增长3.2%。禽蛋产量8.27万吨,同比增长7.3%。牛奶总产量2.61万吨,同比增长17.7%。
渔业
2023年,扬州市水产品总产量42.6万吨,同比增长4.2%。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扬州市3938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2%,其中轻工业增长4%,重工业增长9%。按门类分,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8%,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2.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增长29%,集体工业下降2.5%,股份制工业增长8.7%,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0.3%。
2023年,扬州市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2%,对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30.2%。分产业看,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6.6%,食品产业增长1.3%,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增长33.6%,新型电力装备产业下降1.4%,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下降11.3%,高端装备产业增长1.3%,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增长1.5%,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5%,航空产业下降15.7%。
2023年,扬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7%,利润增长1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4.0%、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9%。
建筑业
2023年,扬州市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5698.89亿元,同比增长8.4%。房屋施工面积34434.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其中新开工面积12976.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1%。房屋竣工产值4274.99亿元,同比增长57.6%。房屋竣工面积11089.7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6%。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扬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0.64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9.85亿元,同比增长18.9%。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限额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94.42亿元,同比增长18.4%;限额以上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5.43亿元,同比增长30.3%。分类别看,粮油、食品类94.22亿元,同比增37.9%;饮料类8.97亿元,同比增长12.8%;烟酒类29.4亿元,同比增长1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71.59亿元,同比增长0.3%;日用品43.31亿元,同比增长26.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34.82亿元,同比下降2.9%;中西药品类27.24亿元,同比下降6%;通讯器材类31.16亿元,同比增长69%;石油及制品103.38亿元,同比增长19.2%;汽车类259.18亿元,同比增长18.1%。
2023年,扬州市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10.54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3.04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48万户,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79户。全市实有经营主体70.11万户,同比增长1%。其中,各类企业22.91万户,同比增长6.1%;个体工商户46.97万户,同比下降1.3%;农民专业合作社2275户,同比增长0.7%。
对外经济
2023年,扬州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055.8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出口851.4亿元,同比下降2%;进口204.4亿元,同比下降10.9%。从进出口主体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实现进出口521.7亿元和226.3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9.4%和21.4%;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07.7亿元,占比29.1%。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795.7亿元,占比75.4%;加工贸易进出口209.9亿元,同比增长13%,占比19.9%。从重点市场看,对欧盟、美国、大洋洲、东盟、中国台湾分别进出口206.5亿元、131.7亿元、103.9亿元、106.7亿元和40.4亿元,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14.1%。
2023年,扬州市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4.02亿美元,占比33%,比上一年度提高1.5个百分点。全年新设外资企业153家,同比增长43%,新增协议外资38.7亿美元(含增资),同比增长34.6%。
2023年,扬州市完成对外投资总额5.84亿美元,同比增长28.9%。从业务板块看,新批对外投资项目4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4.48亿美元,同比增长84.2%;对外直接投资额2.56亿美元,同比增长30.6%;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完成营业额3.01亿美元,同比增长40.2%。
邮电通信
2023年,扬州市全市邮政通讯业务收入116.22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通讯业务收入65.46亿元,同比增长5.8%;邮政业务收入50.76亿元,同比增长17.4%。年末电话用户642.4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563.69万户,同比增长2.3%。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58.28万户,同比增长6.7%。
旅游业
2023年,扬州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321.2万人次。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扬州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257.24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876.48亿元,同比增长17.4%。人民币贷款余额9758.68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658.48亿元,同比增长1.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7099.76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1063.69亿元,同比增长21.3%。
截至2023年末,扬州市证券机构合格主资金账户98.5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82万户,同比增长8.6%。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38.04亿元,同比下降9.8%。证券交易额19478.47亿元,比上年增加602.78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股票交易额9892.21亿元,比上年下降1177.23亿元,同比下降10.6%,占证券交易额的50.8%;公募基金交易额1745.04亿元,比上年减少1021.88亿元,同比下降36.9%,占证券交易额的9%。
保险业
截至2023年末,扬州市各类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14.42亿元,增长12.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7.28亿元,增长9.7%;寿险保费收入134.1亿元,增长14.9%;健康险保费收入29.56亿元,增长11.4%;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3.48亿元,下降23.9%。累计赔付支出84.9亿元,增长55.6%。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31.4亿元,增长18%;寿险赔付支出39.89亿元,增长174.5%;健康险赔付支出11.65亿元,增长0.6%;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1.94亿元,增长7.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扬州市共有普通高校8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19万人,在校生13.24万人,比上年增加0.52万人,毕业生3.75万人;其中研究生教育招生0.48万人,在校生1.53万人,毕业生0.3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所,在校生2.75万人(不含技工学校)。普通中学165所,在校生17.36万人。小学185所,在校生23.7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0.11万人。幼儿园379所,在园幼儿8.88万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00%。
科学技术
2023年,扬州市完成专利授权量1938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725件,同比增长46.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96件。商标申请量17218件,商标注册量11787件。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120623件,同比增长7.5%。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15874件,同比增长29.4%,其中维持年限在11年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量2011件,同比增长38.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4.64件,同比增长29.2%。新增地理标志商标2件,地理标志商标总量达42件。
2023年,扬州市全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99家,有效高企累计数达2003家。277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1.8%。全年在国、省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历史性突破,7家企业获国赛优秀企业奖,其中两家企业进入全国百强;全国首部以产业科创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扬州产业科创促进条例》颁布实施。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扬州市共有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8个,国有登记注册博物馆17个。全市建成开放城市书房68家、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33个。
体育事业
2023年,扬州市新建(改建)体育设施451处,公共体育设施完好率达94.9%;推动全市7家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提供低免开放服务近100万人次;全市新建健身步道31.58千米,改建生态体育公园3个。在本届杭州亚运会上,扬州运动员和扬州教练员取得3金1银的成绩。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扬州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027个,其中医院10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8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7577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20051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4455人,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797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638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376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54个,床位数4323张,乡镇卫生技术人员5572人,乡村医生1174人。
社会保障
2023年,扬州市城乡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322.61万人、429.15万人、80.63万人、100.65万人和91.8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210元提高到220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80元。城乡低保月人均标准提高到800元。
2023年,扬州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完成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1.1万人次,创业带动就业48358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4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达标,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万人。
交通运输
交通
公路
扬州境内京沪高速公路(
G2)、
G233、
G344、
宁盐高速公路、
盐蚌高速公路、
宁通高速公路(
沪蓉高速公路)、
扬溧高速公路、启扬高速公路交汇,扬溧高速公路经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直通苏南,扬州已实现环城贯通高速公路,此外,
沿江高等级公路、
沿湖大道、
安大公路、
淮江公路、盐金公路、仪扬公路等国省干线公路构筑起400千米的“市域环路”。
铁路
连镇高速铁路(速度250千米、运营):扬州境内共设
扬州东站、
高邮站、
高邮北站、
宝应站等4个高铁站。
京杭高速铁路(速度350千米、规划中)
宁启铁路(速度200千米、运营):扬州境内共设
扬州站、
江都站、
仪征站等3个客运站、扬州火车货运站。
航空
由扬州、泰州两市共同投资合建的民用机场,总投资20.81亿元。机场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E,跑道长3200米,站坪机位13个,航站楼面积31305多平方米,其中国际功能区面积8219多平方米。是省内外形最为美观、结构最为新颖、功能最为完善的中小机场之一。
由江苏省高邮市与中化合资建设的一座2B级通用机场,位于高邮市高邮湖西新区。总投资4.75亿元,高邮通用航空机场规划建设用地500亩,工期为18个月。满足Y12E等B类小型固定翼机型运行需求,飞行区等级为2B,长度为800米的跑道及配套设施。高规划预留通航产业基地、FBO基地、航空小镇、通航商业休闲中心、飞机驾照培训、城市及景区空中观光等建设用地。
水运
1992年
扬州港成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扬州港”港名。扬州港分港区有
高邮港、
仪征港、江都港、宝应港。
地铁
南京地铁S5号线(宁扬城际铁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和扬州市,与南京、扬州两市轨道交通网相衔接,在
仙林湖站与既有
南京地铁4号线、规划
南京地铁2号线东延线换乘,在
栖霞站与规划
南京地铁6号线延长线衔接;在
汊河站与规划的
扬州地铁2号线换乘衔接,在扬州西站与规划
扬州地铁1号线换乘。线路设车站16座,包括仙林湖站、栖霞站、
东阳街站、港城路站、花园站、
龙潭站、龙潭东站、
靖安站、万年路站、工农路站、
天宁大道站、仪征开发区站、朴席站、汊河站、
站南路站和扬州西站。其中8座为高架站,8座为地下站,最高设计时速为160千米。线路准备采用大站快车列车与站站停列车两种开行方案,大站快车停靠龙潭站、工农路站和汊河站等3个车站,大站快车全线单程旅行时间为34分钟,站站停列车为45分钟。
运输
2023年,扬州市扬泰机场新开通2个国内通航点,累计开通通航点66个,其中国内52个,国际(地区)14个;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326.45万人次,增长134.1%;完成货邮吞吐量1.06万吨,增长20.8%。
2023年,扬州市完成营业性水路运输总周转量693.04亿吨千米,同比增长8.2%;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61亿吨,同比增长7.4%;集装箱吞吐量75.84万标箱,同比增长25.9%。
历史文化
综述
扬州市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吴夫差十年(前486年)开邗沟、筑邗城始,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扬州曾铸就了两汉、隋唐、清康乾年间三次大的辉煌,留下了李白、杜牧、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郑板桥、朱自清等历代大批名人雅士的足迹。扬州先后荣获“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称号。
文物
截至2024年4月底,扬州市境内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29处。
非遗
扬州学派、扬州八怪、扬州戏曲、扬州工艺、扬派盆景、雕版印刷、淮扬美食等在中国文化领域独树一帜。古琴、剪纸、雕版印刷、富春茶点制作技艺等4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扬州弹词、漆器、玉雕等20个项目被列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俗民情
每逢端午佳节前后,扬州各地都会举办赛龙舟活动。扬州端午节的龙船竞渡由来已久,尤以唐、明、清三朝为盛,清代扬州的龙舟赛事以瘦西湖、古运河市区段、仪征十二圩和瓜洲—金山四大龙舟赛事最为热闹。
重大事件
2014年,扬州牵头申报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风景名胜
截至2023年末,扬州市拥有国家A级景区56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含创建单位)2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4个,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含创建单位)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12家,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以上工业旅游区9个,省级以上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1个。
特产美食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