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县制是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的,而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县名,却产生于古代
晋国。
县,在作地方
行政单位之前,与悬为同一个字。即悬挂、联系的意思。西周时期,
周王的食邑叫王畿或国畿,畿内的土地与周王紧紧联系在一起。《
说文》县字解,曰:“天子畿内,县也。”
最早创建县制者,是楚国。公元前6世纪中期,楚国屡次攻陈,
陈国的诸侯是虞
舜的后代。楚国占领了鼎鼎大名的虞舜后裔的土地,有些为难。
周天子的王畿,即叫县,楚国就在陈国土地上建立了县制。但那时县的建制未推广开来。
公元前544年,
晋平公十四年,平公母亲悼夫人
放食,遇到一位来自绛的老者求于食。悼夫人见其老态龙钟,问贵庚,老者答曰:“不知纪年。只知经历445个
甲子矣!”此老翁高寿几何? 悼夫人的随臣求教了几位能人,有说73岁,有说26600余岁。从此,对年过古稀、长寿高龄者,常用绛老褒之。
过了3年,晋平公认为绛这个地方出长寿老人,太可贵了,就将绛取名“
绛县”。这是晋国设置的第一个县。
春秋时期,县最初设置在边疆之地,当时的秦、晋等诸侯大国把新兼并的地方设置为县;到了春秋后期各国才把
县制推广到内地,渐渐地在边疆之地设郡,郡的面积比县大,但是地广人稀,所以地位要比县低。战国时期,边疆逐渐繁荣起来才在郡下设县,逐渐产生郡、县两级制。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
秦王朝后,确立郡、县二级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隋唐以后,县相继隶属于府、州(郡),或军、监、厅。
秦朝时期,郡管县;汉朝时期,郡、国管县。
汉朝以后,各个时期、各个地方或同一辖域因
行政区划制度的不同,郡、府、州或军、监、厅所辖。
国民政府时期,之初为道所辖;之后撤道制,直接隶属于省(
特别行政区);之后改隶属于
行政督察区、直辖市或特别行政区。1949年以后,随着
行政督察区名称的变更,隶属于
专区(行政督察专区)、
地区等
地级行政区。
2021年,
发展改革委提出慎重撤县设区,在此次收紧之前,中国撤县建市设区(包括县改区、县改县级市、县级市改区)经历了快速增长(1997-2002年)、调控收紧(2003-2009年)、再次升温(2010-2021年)三个阶段。县越来越少,市辖区逐年增多。
具体名单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四川省
重庆市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注:台湾当局实际控制13个县,除金门县、连江县(台湾当局实际控制马祖列岛)为福建省的县外,其余11个县视为台湾省下辖县。
参考资料
补充说明
县市对比
县级市属于县这一级,同时又是属于中国城市的三类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有关规定确立了县级市设立标准,现仅以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的县为例,来分析其特点。
设立县级市要求县政府驻地所在镇的
城镇人口不低于15万人,其中具有非农户口的从事
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10万人,
全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30%,并不少于15万人。
2、县级市的经济往往比周边县发达。
设立县级市要求全县乡镇以上的工业产值在
工业总产值中不低于80%,并不低于20亿元(经济指标均以1990年不变价格为准,按年度计算,下同);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100亿元,
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30%以上;地方本级
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100元,总收入不少于6000元。
设立县级市要求县城区有较好的城市能源设施、供水排水设施、交通设施、邮电通信设施、生态环境设施、防火设施等,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80%,道路铺装率不低于90%。城市要拥有大江大河用来提供城市发展的充足水源,这也是必须的重要条件。
可见,县级市不同于县,它跨入市的行列,属于
超大城市之末,
小城镇和广大农村之首。县级市作为县级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中心,上接大中城市,下联小城镇和广大农村,起着缓解大中城市压力,带动、引导和促进
县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作用,因此,县级市政府职能具有自己的特点,区别于县政府职能。
1、隶属层次不同,存在职权差异。
县政府由
地级市政府或行署直管,而县级市一般由
省政府直管、
地级市政府代管。由于隶属层次不一样,县级市政府的行政管理权限比县政府大一点,往往拥有“
副地级市”的审批权。省里给予县级市明显的优惠政策,如不少县级市的城建维护费提高2到5个百分点,
财政周转金每年增拨200万元以上。
2、城市化进程不同,职能重点相互区别。
县政府职能重点在乡村,县改市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县级市政府职能须同时考虑城区、乡村管理,注意协调
城乡关系,其中重点之一就是城市建设,这是与县政府职能重点区别之处。县级市普遍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从城市规划、城区改造、
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等方面入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效能管理,达到高标准城市建设。
3、市与县名称不同,衡量政府效能的标准不一样。
县改市后,县长改为市长,县民改为市民,名称变了,衡量政府工作效能的标准更高了。一是省、地级市政府对县级市政府的要求比县政府的要求更高,如全国卫生城的检查,验收县级市的工作成果,而不验收县的工作成果。
机构改革的试点也往往放在县级市。这样,县级市的工作标准达到了一个新层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二是市民对市长形象要求比对县长形象要求更高。形象反映了角色特征,市长形象是市民对市长以完整的要求和标准衡量所得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县改市后,市民开始以市的标准来衡量市长,同时也规范自己。市民关心国事、关心政事、关心城市建设的风气日盛,对市长在思想观念、廉政勤政、工作方法和艺术、举止言谈等方面的要求也就越高。
全国百强
2015年11月,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
百强县(县级市)名单发布,
东部地区占据了55席,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分别占20、16和9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