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是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划分的地级行政区域,区域内包括若干个
县、
旗、
县级市。现内蒙古自治区存在的盟有三个,分别是
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
兴安盟。
盟是内蒙古特殊的
行政区划体制。盟履行自治区赋予的各项职责,享有施行大部分政府职能的权力。
“盟”这个级别实际上等同于“
地区”、“
专区”,只不过内蒙古自清朝延续下来的这一制度体系,与现行体系的两个层级发生了基本重合的现象,所以得以将特殊的名称保留下来。这里所说的两个层级,即盟(地区、专区)、旗(县)两级。
“盟”在最初出现的时候限制普遍要比今天多,各旗王公才握有实权,盟长往往只在各旗的经济、社会、军事往来中扮演斡旋角色,而且历史上往往是旗主或大贵族才有可能被推选为盟长,所以盟的一套机构为封建王旗上层人士“代言”是顺其自然的。这种情形在民国时期并没有显著改变。
直到新中国成立,旧生产关系和观念开始被清理,作为管辖内蒙古巨大土地面积的现成有效手段,“盟”被空前重视起来,中央在内地推行“专区”的同时,通过整顿、规范各盟的建制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一些在早期变化较频的盟旗或被撤消或被合并,东部和西部盟旗的疆域形状在向形态靠近。在之后的三十年中,内蒙古的版图反复变化,到1979年基本确定为版图,下辖3市、9盟。
之后从1983年到2003年,昭乌达盟(现赤峰市)、哲里木盟(现通辽市)、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盟(现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盟(现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盟(现巴彦淖尔市)相继撤盟设市,最终形成9市、3盟。
内蒙古当今的一些重要经济产业带、点有很多都分布在这一区域内,几个新兴的快速增长地区还相应带动着全区东西部的发展。这样六个经济、社会相对发展的地区撤盟建市,从根本上改变了内蒙古的传统区划面貌。
兴安盟(“兴安”系
满语,汉语为“丘陵”之意)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
大兴安岭向
松嫩平原过渡带,东北、东南分别与黑龙江、吉林两省毗邻;南部、西部、北部分别与
通辽市、
锡林郭勒盟和
呼伦贝尔市相连;西北部与
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26公里。设有中国
阿尔山—蒙古松贝尔国际季节性开放口岸。总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8万,少数民族人口占47%,其中蒙古族人口占42.1%,
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比例较高地区。1980年兴安盟恢复盟建制,现辖两市(
乌兰浩特市、
阿尔山市),三旗(
科尔沁右翼前旗、
科尔沁右翼中旗、
扎赉特旗),一县(
突泉县),其中,
阿尔山市和
科尔沁右翼前旗为边境旗市,
乌兰浩特市为盟委及盟
行政公署所在地。
地处东经115º13'—117º06',北纬43º02'—44º52'。属北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北与
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98公里。
南邻河北省
张家口市、承德市,西连
乌兰察布市,东接
赤峰市、
兴安盟和
通辽市,是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锡林浩特市南距首都
北京620公里,西距首府
呼和浩特市620公里。
阿拉善盟(阿拉善一词,最早记载于《
蒙古秘史》,关于阿拉善的词义,有几种解释,此处为汉语
贺兰山的转音),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东经97°10′-106°52′,北纬37°21′-42°47′,西与甘肃省
酒泉市、
张掖市、
武威市相连,南隔贺兰山与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
中卫市、
吴忠市、
银川市、
石嘴山市相望,东与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接壤,北与
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733.48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央人民政府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54年阿拉善成立专区一级的政权机构,即宁夏省蒙古自治区。之后由于区划变更,先后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蒙古自治州、甘肃省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1956年
阿拉善旗、
额济纳旗、
磴口县和
巴彦浩特市,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巴彦淖尔盟管辖。
1969~1979年,阿拉善地区三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管辖。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和
额济纳旗1979年划归
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80年4月成立
阿拉善盟,盟府驻地
巴彦浩特镇。
盟的管理机构为
盟行政公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有关规定,
省、
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
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
派出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