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联罐
陪葬明器
五联罐,源于东汉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演变和发展。内涵极为丰富,主要是以民间风俗和宗教题材为主,是当时特定历史背景在陶瓷工艺上的反映。
文物简介
它由瓶体和肩部堆塑起人物、动物、建筑等形状,上部塑着五个圆形管瓶而得名。
东汉、三国时期墓葬中常见的瓷制随葬品,其造型是在一个大罐的口沿和肩部塑以五个开关相同的小罐。灰褐色胎,青褐色釉。三国时五联罐的中罐较前期增大,其它四罐逐渐缩小,出现了堆塑的人物、楼阁和羊、鸟等。最后中罐变成大口,周围的四罐被楼台亭阁和各种堆塑所替代。
根据古墓葬出土的文物来考证,五联罐的实际用途为冥器是士大夫阶层中流行的一种特殊的随葬器物,不过有的五联罐内还发现盛有炭化的谷物标本结块,有的罐内净空当是陈设法器,由于宗教传入的影响促使宗教意识也渗透到堆塑之中。这种形式在金衢地区墓葬出土器物中较为普遍存在。
文物资料
三国乐技五联罐
三国乐技五联罐,通高41.5厘米,口径2.5厘米,腹径23.5厘米。1973年8月在武义县桐琴果园的三国墓中出土。
整个器物分上下两层,上层由五个小罐组成。此罐胎质较粗,呈青灰色;施青黄釉到底,胎釉结合不紧密,下部剥釉尤甚,釉面均有开片现象。上层五个小罐的上部做成凹脸高鼻,圆眼正视的人形。中间一个形体较大,身着短衫,稳身端坐,左手抱一幼儿,抚腮贴脸,右手抱一幼儿于胸前。周围四个小罐的人物,各持一件乐器,正在为下面的杂技表演伴奏。下层的腹肩部位,堆塑有杂技俑。
这件五联罐,是一个主人怀抱二幼儿欣赏在箫鼓乐伴奏下的杂技表演。其塑造的人物均非汉人,由此可见当时民族文化交流之一斑。是研究当时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生动实物资料。
汉代五联罐
由来:1983年4月15日,合肥市一位市民向合肥市文物管理处捐献的陶罐。
鉴定:大陶罐的上端被五个小陶罐紧紧簇拥,这种陶罐在现代生活中见所未见。经过专家鉴定,这是一件汉代专为陪葬烧造的明器,名叫“汉代五联罐”。这种器物是当时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既有现实主义内容,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当时的丧葬习俗,以及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
据考证,五联罐就是一种陪葬明器,当然不是所有的墓葬都有资格陪葬这个物件,一般只有士大夫阶层才会使用。
鉴赏:底部为一个大罐,上面托着五个相互粘连的小罐并与大罐捏塑合为一体,小罐中间为一较大陶罐,四周另置四个小罐,整体都为圆鼓腹,平底,胎呈灰色,通体无釉。这个五联罐非常朴素,其他地方出土的不少五联罐的瓶体和肩部还堆塑有人物、动物、建筑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6 16:31
目录
概述
文物简介
文物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