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爨弄
汉语成语
五花爨弄,金元院本的别称。“爨(cuàn)弄”意为表演,院本演出大都由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人组成,故名。
释义
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国朝院本杂剧,始釐而二之。院本则五人,一曰‘副净’,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鹘能击禽鸟,末可打副净,故云: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孤装’。又谓之五花爨弄。或曰: 宋徽宗见爨国人来朝,衣装鞵履巾裹,傅粉墨,举动如此,使优人效之以为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凡一应吹箫……五花爨弄诸般戏具,尽皆施呈。”
属性
夏庭芝《青楼集》:“金则杂剧、院本合而为一,至我朝乃分院本、杂剧而为二。院本始作,凡五人:一曰副净,古谓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以末可以扑净,如鹘能击禽鸟也;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孤。又谓之五花爨弄。或曰:宋徽宗见爨国来朝,衣装鞋履巾裹,傅朱粉,举动如此,使优人效之以为戏,因名爨弄。”又夏庭芝陶宗仪均说院本有三位著名演员,“魏长于念诵,武长于筋斗,刘长于科泛”,即爨弄在表演上包括念诵、筋斗、科泛等几个方面。
元明时,爨,往往作为名词出现,与足部动作有关,例如:“戾家行院学蹈爨”(《宦门子弟错立身》),“踏金顶莲花爨”(马致远[南吕一枝花]《咏庄家行乐》套)等,都说明了爨与舞步的关联。
爨弄的第二个属性,是以歌伴舞。“高歌踏踏春,爨弄的随时诨”(汤显祖《邯郸梦·仙园》)和“能歌时曲能蹅爨”(《雍熙乐府》)都可为证。现存院爨名目《谒金门爨》、《新水爨》、《醉花阴爨》等,均以词调命名,足见表演者可用不同的曲调以伴舞步。
爨弄的另一属性,是化装和幻术。关于化装,《水浒全传》第八十二回写到的院本演出情况,可见演员们按行当穿戴,服饰相当考究。且多以色彩直接在脸上涂抹,如《错立身》说“抹土搽灰”之类,和唐代演员多戴“假面”、“大面”完全不同。至于幻术,从五代后唐尉迟渥的《中朝故事》“咸通初有布衣爨······药引火势,斯须即通彻二楼,光明赫然”,到清代陈维崧的《六州歌头》“靡莫牂牁,有幻师爨弄,善舞能弹”都已说的很明白了。
各色演员或司歌唱,或擅舞蹈,或随机应变,插科打诨,把参军戏和宫廷大曲等不同的伎艺串在一起,环绕着某一情节或某一旨趣联手表演。宋代苏汉臣绘《五瑞图》(如上图)可以说就是当时情景的再现,居中嘴脸滑稽者当是副净;左边戴官帽拿笏者当是装孤;右上角腰挂葫芦者当是副末,这三人彼此追逐诨闹。图左一人,俊俏无须,分明是末泥色;左上角双手拿铃铛跳舞者当为引戏。
五花爨弄的出现,使我国戏曲从成型开始,就在表演上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元素,进而形成为我国戏曲艺术的特征。
参考资料
五花爨弄.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5 17:45
目录
概述
释义
属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