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在
唐与突厥的战争中,突厥军多次攻扰唐边。八月,秦王
李世民率军在五陇坂(今陕西凤翔西)计退突厥军的著名作战。
李渊建唐后,突厥对唐王朝采取时叛时服,既和亲又掠夺,但以掠夺为主的
政策。七年三月二十七日,突厥侵掠原州(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五月初二,突厥扰劫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六月,突厥侵扰武周城(即今山西左云),被代州(治雁门,今山西代县)州兵击败。七月初一,苑君璋引突厥军侵朔州,唐总管秦武通将其击退。初十,突厥再次侵掠原州,李渊命宁州刺史鹿大师前去救援,又遣灵州总管杨师道奔赴大木根山。截断突厥归路。十二日,突厥袭扰陇州(治汧源,今陕西陇县),遣护军尉迟敬德进击突厥。十五日,突厥侵掠阴盘(今甘肃平凉东南四十里铺)。
由于突厥连年袭扰,唐王朝的心脏地带关中地区也经常受其威胁,使得京师人心惶惶。有大臣上书认为突厥军之所以屡次入侵关中,是因为唐朝大量人口和财富都集中在长安的缘故,建议焚毁长安,将人口迁走,另寻别处定都,即可使突厥不再入侵。李渊和李建成、李元吉及重臣裴寂等同意这一逃跑避让策略,李渊还派中书侍郎宇文士及到樊(今湖北襄阳北)、邓(今河南邓县)一带巡视可以定都的地方。李世民坚决反对这一主张,他例举前代的史事说明妥协退让不能解决问题,请求李渊给他几年时间,一定打败突厥,解除边患。由于其态度坚决,打消了李渊迁都的念头。
闰七月二十一日,李渊下诏命李世民、李元吉率军前去抵御突厥。八月初一,突厥军侵扰原州。初五,突厥侵扰忻州(治秀容,今山西忻县)。初九,突厥袭扰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十一日,突厥侵犯绥州(治魏平,今陕西子长东南),唐绥州刺史刘大俱将其击退。
这时,突厥颉利、突利两可汗见唐统一全国已成定局,受其扶持的割据势力也多被击灭,遂倾其全部人马,对中原发动大规模入侵。十二日,突厥两可汗率精骑万名在豳州(治今陕西彬县)南面的五陇阪与李世民、李元吉所率的唐军相遇。时关中地区连日淫雨绵绵,唐军因连日行军跋涉已疲惫不堪,再加上粮草运输被隔断、军需器械受潮,战斗力锐减。李元吉等许多将领都认为敌强我弱,不敢出战。李世民深知颉利和突利之间矛盾重重、互不信任,乃率100名精骑驰至突厥阵前,厉声指责颉利背盟负约,大举入侵,邀其单打独斗,并声称仅用所率100骑兵即可抵御突厥大军。颉利原以为李世民不敢与战,一时不明白李世民的用意,深怕中计,故不敢轻举妄动。李世民又策马向前,派人责备突利可汗违约,表示愿与其决一胜负,突利亦避而不答。李世民再次向前推进,准备渡过沟堑。颉利见李世民轻装出战,又听到他与突利谈到盟约等话,怀疑他们之间早有联系,担心自己被两面夹击,乃遣使劝李世民不要进军,自己亦引军稍却。此时雨越下越大,李世民对诸将说:“虏所恃者弓矢耳,今积雨弥时,筋胶俱解,弓不可用,彼如飞鸟之折翼;吾屋居火食,刀槊犀利,以逸制劳,此而不乘,将复何待”!(《资治通鉴》卷191)于是率军“潜师夜出,冒雨而进,突厥大惊”。(同上)李世民又派人向突利陈述利弊得失,突利悦而愿归顺于唐。颉利打算出战,突利不从,颉利无奈派突利和夹毕特勒(突厥官名)阿史那思摩求见李世民请和,李世民与他们订立盟约,双方撤军。
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李世民伐谋、伐交、伐兵,利用突厥两可汗之间的矛盾,使用反间计,迫强敌退兵,充当显示了其卓越的战略眼光、惊人的胆略和超群的智谋。同时,各地唐军对小股突厥坚决反击,多次获胜,大灭其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