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阿雷克塞耶夫是俄裔法籍的版画家、插画家、动画家,是
针幕动画(Pinscreen animation)的创始人。为针幕动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生共创作6部针幕动画电影、若干部广告短片、为40多本图书做过插画,其中最著名的还是他在法国期间创作的针幕动画《
荒山之夜》。
人物生平
亚历山大·阿雷克塞耶夫是俄罗斯出生的艺术家,主要生活和工作在法国巴黎,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克莱尔·帕克(当时的一位艺术学生,美国人),被称为针幕动画的发明者。
1921年亚历山大·阿雷克塞耶夫到达巴黎,在那里开始接触插图和动画的制作。在当地担任Louis Jouvet、Georges Pitoeff、俄国芭蕾舞团、瑞典芭蕾舞团的服装及舞台设计工作。之后自学版画,成为著名的插画家,为果戈里、普希金、杜斯托也夫斯基、爱伦波、波特莱尔、马乐侯、莫洛亚等作家的书籍作插画。
1932年,亚历山大·阿雷克塞耶夫与妻子克莱儿·派克用他们所发明的针幕,将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音乐交响诗《圣约翰的荒山之夜》拍成动画。两人于1933年共同完成了这部《荒山之夜》(Night on Bald Mountain),史上第一部针幕动画。针幕动画特有的诡谲气息和亦静亦动的变幻效果,还原了这部极富想象力的狂野之作。这部片子长只8分钟,但透过流动的意象营造出慑人的气氛,为后来的动画发展奠下重要基础。
所谓的针幕就是在金属板上钻出许多针孔(阿雷克塞耶夫夫妇的原针幕有24万个针孔),把钢针插入孔中,因为针眼深浅变化形成不同层次的阴影,呈现出线条与造型,然后逐格拍摄成动人心魄的影片。冰冷、坚硬的钢板与钢针,借着动画艺术家的创意,利用针眼变化与灯光的设计,创作出动画中的活泼、创意、幽默、想象力以及哲思,针版所表达出来的柔韧张力与意境是其它的动画技巧所不可比拟的。这一技术可以实现一些传统停格动画所无法完成的特效,并且风格独特、强烈。
针版材质是相当特殊的创作方式,因此针板动画成为世界动画史上的经典:因器材、工具昂贵,花费成本很高,而且工作过程细腻繁琐,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投入许多的心力。动画质量有着古典与贵族感,而其内容所呈现的种种观念充满启发性历久不衰。2001年法国安纳西动画影展特别在这位导演百周年纪念时,举办了这位导演的回顾展,同时展出他的平面作品,深获动画人士与一般观众喜爱。2006年6月在
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评选出的“动画的世纪·100部作品”,《
荒山之夜》位列第七名。
动画电影《鼻子》是1963年根据果戈理的小说做的一个针幕动画动画短片。
1972 年,阿雷克赛耶夫和妻子克莱儿·帕克再次应邀回到 NFB 工作(1943 年,他俩曾为 NFB 拍摄过《路人/En passant》 ) 。此时的 NFB 已拥有了一块标准 型号的针幕。两位艺术家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用于培训电影人。诺曼·麦克 拉伦(Norman Mclaren)抓住这一大好机遇,拍摄了纪录片《针幕/Pinscreen》。
个人作品
针幕动画
《荒山之夜》 (Night on Bald Mountain,1933年)亚历山大·阿雷克塞耶夫
《路人》(En Passant,1944年)
《审判》一片的序幕(The Trial,1962)(奥森韦尔斯拍摄)
《鼻子》 (The Nose,1963年)
《展览会之画》(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1972年)
《三个主题》(Three Themes,1980年)
个人生活
亚历山大.阿雷克塞耶夫跟随他的父亲在君士坦丁堡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当时他父是一名军事专员,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就读于沙皇海军军事学校。
亚历山大.阿雷克塞耶夫是电影制作人亚历山大·罗克韦尔(Alexandre Rockwell)的爷爷,并在他青少年时期指导他,对他的影响很大。
亚历山大.阿雷克塞耶夫的第一任妻子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葛林奈维斯基(Alexandra Alexandrovna Grinevskya),一个圣彼得堡贵族的私生子,从小便被送到了法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