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拼音:kàng、gāng、há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常用字)汉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和商代金文。亢的基本义是颈项,也指颈的前部,引申指咽喉,读gāng(又读háng)。由咽喉引申为要害。脖颈在人体中所处的位置较高,故又引申为高,读kàng,又高引申为抽象意义,表示高傲。还虚化作副词,表示极、很等意思。
文字源流
“亢”字构型不详,因依据文字之不同,因而各说其义,即使根据同一文字亦会有不同之理解。许慎《
说文解字》认为,亢是人颈的前部,是个象形字,它的上部是“大”字省掉了“人”只留下“亠”,实指“人”,“几”的形状像颈动脉的样子。读音为gāng。但是许慎的依据是篆文。“亢”甲骨文作图1,看上去更像一个双腿被刑具束缚的人。文字学家
林义光先生指出,这个字像人形,中间那一笔短横表示“吭”,即咽喉,是指事字。窦文宇、窦勇认为,甲骨文“亢”是“大”字加指事符号构成,“大”字是人四肢活动的示意图,指事符号加在双腿上,表示两腿特别能走,由此产生亢进、高傲之含义。文字学家
康殷认为此字像人两腿之间加着桎(古代撑在两脚之间的刑具),当是“桎”的初文。
西周金文字形与甲骨文大致相同;后横画上移,将人的下半身作“几”字形,故《说文》解作像颈脉形;隶楷文字由小篆演变而来。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亢部】古郎切(gāng)
人颈也。从大省,象颈脉形。凡亢之属皆从亢。
颃,亢或从页。
说文解字注
人颈也。
段注:史、汉《张耳列传》:乃仰绝亢而死。韦昭曰:亢,咽也。苏林云:肮,颈大脉也。俗所谓胡脉。娄敬传:搤其亢。张晏曰:亢,喉咙也。按《释鸟》曰:亢,鸟咙。此以人颈之偁为鸟颈之偁也。亢之引申为高也,举也,当也。
从大省。
段注:上人。
象颈脉形。
段注:下冂。苏林说与此合。古郎切,十部。按亦胡郎切,亦下浪切。俗作肮,作吭。
颃,亢或从页。
段注:此字见於经者,《邶风》曰:燕燕于飞,颉之颃之。《毛传》曰:飞而上曰颉,飞而下曰颃,解者不得其说。玉裁谓:当作飞而下曰颉,飞而上曰颃。转写互譌久矣。颉与页同音,页古文〔⿰旨首〕飞而下如〔⿰旨首〕首然,故曰颉之。古本当作页之。颃即亢字。亢之引申为高也,故曰颃之。古本当作亢之。於音寻义,断无飞而下曰颃者。若杨雄《甘泉赋》:柴虒参差,鱼颉而鸟胻。李善曰:颉胻,犹颉颃也。师古曰:颉胻,上下也。皆以《毛诗》颉颃为训。鱼潜渊,鸟戾天。亦可证颉下颃上矣。俗本汉书胻譌从目,作䀪。《集韵》入诸《唐韵》,谓即燕燕之颃字。俗字之不可问有如此者。杨雄解嘲:邹衍以颉亢而取世资。《汉书》作亢,《文选》作颃,正亢、颃同字之证。页部曰:颉者,直项也。亢者,人颈。然则颉亢正谓直项。《淮南·修务训》:王公大人有严志颉颃之行者,无不憛悇痒心而悦其色矣,此正用直项之训。解嘲之颉亢,亦正谓邹衍强项傲物而世犹师资之也。亢用字之本义。东方朔画赞云:苟屈不可以直道也,故颉颃以傲世。亦取直项之义。
广韵
古郎切,平唐见 ‖亢声阳部(gāng)
亢,星名。一曰亢父县。《说文》:“人颈也。”
苦浪切,去宕溪 ‖亢声阳部(kàng)
亢,高也。旱也。亦姓,出《姓苑》。
康熙字典
【子集上】【亠部】 亢;康熙笔画:4;部外笔画:2
《唐韵》古郎切。《集韵》《韵会》《正韵》居郎切,并音冈。《说文》:人颈也。《史记·娄敬传》:搤其亢。
又《尔雅·释鸟》:亢,鸟咙。注:亢即咽,俗作吭。
又《玉篇》:苦浪切。星名。《尔雅·释天》:寿星,角亢也。注:列宿数起角亢,故曰寿。《史记·天官书》:亢为疏庙。《春秋·元命包》:亢四星为庙庭,听政之所,其占明大,则辅臣忠,天下宁。
又过也,愆也。《易·乾卦》:亢龙有悔。《正义》: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
又旱曰亢阳。
又极也。《左传·宣三年》:可以亢宠。
又强也,蔽也。《左传·昭元年》:郑太叔曰: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
又无所卑屈曰亢。《唐书·崔信明传》:信明蹇亢,以门望自负。
又督亢,龙亢,俱地名。
又姓。明亢思谦,临汾人,由翰林官至布政。
又敌也。扬雄《赵充国赞》:营平守节,屡奏封章。料敌制胜,威谋靡亢。
又同庚。亢仓子,《庄子》作庚桑子。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亠”“几”大致等宽。“亠”在竖中线上端。“几”,居下居中;首笔撇起笔于横中线;乙(横折弯钩)的横段在横中线上侧,竖段在竖中线右侧,钩尖与“亠”右端垂直对齐。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