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霍尔曼·亨特(1827年4月2日—1910年9月7日),
英国画家,
拉斐尔前派创始人之一。1827年4月2日生于奇普赛德,父亲是商店的掌柜,不希望
亨特学习
绘画。所以亨特十六岁以后才接触
油画,当时他一面画
肖像画自谋生活,一面开始研究绘画。亨特经常模仿前人的
作品,如15世纪
意大利的一些名画,这些习作在他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1845年,他进入
皇家美术学院,在那儿遇见了
米莱斯和
罗塞蒂。于是他们合作开创了拉斐尔前派兄弟社团,决心重振英国画坛雄风。主要作品有:《良心觉醒》、《牧羊人》、《死亡的图像》、《
世界之光》等。
人物简介
亨特1827年4月2日生于奇普赛德,父亲是商店的
掌柜,不愿让亨特作画家。十二岁以后,就叫他在某事务所作勤杂工。然而,他的雇主看出亨特的才能,劝他作画家,父亲也终于勉强同意,就说“如果用自己作工的钱画画也可以”。所以亨特十六岁以后,一面画
肖像画自谋生活,一面开始研究绘画,幸而找到在画院做见习生的工作,可以比较容易地从事学习。
拉斐尔前派画家马道克斯·勃朗(1821~1893年)从
意大利回来后第二年,将生动而清新的
真实主义的
作品齐集一堂,举办展览会。
亨特参观了展览会,佩服不已。不用说勃朗在这次展览会上是展出了他那幅有名的题为《祖国啊,再见吧!》的。想要离开祖国的移民夫妇,向亲爱的祖国作最后的告别,那真实的眼神、面貌,确实有一种打动人心的东西。激动的霍尔曼·亨特马上跑到勃朗的画室去,提出要作他的学生。
勃朗经过认真考虑之后,同意了他要求,但亨特在勃朗的画室仅仅呆了四个月。因为亨特为了叫他体会直接地从
自然学习的方法,只让这个青年画静物。亨特对此感到腻烦。年轻的
亨特比起画冷淡的静物来更爱好画古代传说或美妙的故事,因此产生一些不满,就离开勃朗的画室。然而这时,亨特已经牢牢掌握了这种描绘真实的精神。
人物生平
威廉·霍尔曼·亨特本来的中间名是“霍布曼”,但他非常不喜欢这个名字。在他进行婚礼时牧师竟然把他中间的名字拼错,从那时开始他开始自称为霍尔曼了。在经过一番努力申请后,年轻的
亨特终于进入了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不久后他便向学院造反,在1848年组织了
前拉斐尔派,和他一起的还有但丁·加百列·
罗塞蒂及约翰·艾佛雷特·
米莱斯。他们希望借著注重对
自然状态细节的观察,以有如
宗教般的精神对事物的真相作描绘。这种宗教般的态度深受中世纪艺术在心灵上的特质所影响,并且反对自从
文艺复兴以来
拉斐尔的理性主义。替罪的羔羊
亨特的
作品最初并不成功,被许多艺术界的报刊攻击为笨拙而难看。他早期有关现代都市和乡村生活的作品为他取得了一些知名度,例如牧羊人和良心觉醒。不过真正使他出名的是一些有关宗教的画作,最初是
世界之光,这幅画受到极大欢迎,还被带至美国及其他英国殖民地巡回展览。在他前往
巴勒斯坦的
基督教圣地进行地形和人种的勘查后,他画出《替罪的羔羊》,《死亡的图像》,以及其他许多当地的风景画。
亨特也画了许多根基于诗词的插画,例如克劳地亚与《伊莎贝拉》和《夏洛特女士》所有这些画作都非常注重于画中的细节,运用强烈的色彩,并在画中布置许多精心设计的象征物。这些特色是被
约翰·拉斯金和汤玛斯·卡莱的文章所影响的,他们主张世界本身应该被视为许多视觉的记号来解读,而亨特觉得身为一个画家应该有责任去显露这些记号与事实的连结。在
拉斐尔派的成员中,亨特一生都保持了他们当初所宣扬的概念。后来他由于视力恶化而不再作画,他最后一幅
作品《夏洛特女士》则是在别人协助下才完成的。
个人婚姻
结婚
亨特结婚了两次。在他与模特儿安妮·米勒的婚约失败后,他与范妮沃结婚,以她作为伊莎贝拉的模特儿,并在她于
意大利死于分娩后替她雕刻了坟墓。他第二任妻子伊迪丝则是梵妮的妹妹,由于当时英国
法律禁止与死去妻子的
姊妹通婚,他们到了国外进行婚礼。这段婚姻造成他们与许多家人断绝关系,包括伊迪丝和梵妮的第三个妹妹爱丽丝的丈夫—
前拉斐尔派同僚托马斯·伍尔纳。
起源
亨特作了他的自传《拉斐尔兄弟会》来解释
前拉斐尔派的起源,并说明了他自身的贡献。他许多写作都是为了掌控有关他
作品的解释。在1905年,
爱德华七世颁给了他英国功劳勋章。他晚年住在
泰晤士河旁的小村庄度过,直到他于1910年去世。
艺术成就
技艺
一次在窗上画一只苍蝇,竟使经理误以为真,可见其绘画技艺之高。直到
亨特能以画
肖像画维持生活,父母
才不再反对他学画。17岁时他成为
皇家美术学院旁听生,常去国家画廊临摹名作。结识了
米莱斯后又师从于布朗,在布朗画室学习了4个月。英国批评家
罗斯金于1847年提出画家应“回到
自然中去”,这口号很受年轻画家亨特、米莱斯和
罗赛蒂的欢迎,他们志同道合地团结在一起,并正式以“
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名字向学院派艺术挑战。他们以这个名义举办了三次展览后才分手。
立足
亨特27岁曾赴
埃及和
巴勒斯坦旅行,后来又去过
耶路撒冷,于1910年9月7日去世。亨特的艺术立足于写生,在他的
作品中注重细节的表现,这也是德国那撒勒派的象征特点,因此有人认为拉斐尔前派艺术是欧洲
象征主义的前奏。亨特作品的特点在于能
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和表现国民精神,往往取材于圣经和文学作品,尤其是
莎士比亚的作品。在
拉斐尔前派画家中,亨特是一位诚实可靠的长者。
亨特也是
宗教感觉特别强的画家,他的作品是
拉菲尔前派画家中宗教色彩最浓厚的,比如《世界之光》(1850-1853)(藏于
圣保罗大教堂)。画中直接表现了
基督的思想,基督提着一盏灯,穿过黑夜的树林,来到一座木屋的门前,抬起手敲门。
主要作品
《世界之光》
The Light of the World (1851)
亨特的代表作《
世界之光》(藏
牛津基布尔学院)形象刻画精细准确,色彩强烈而突出说教。
基督手持蜡烛现身
曙光里,敲击一扇关闭的门,门前杂草丛生――亨特的这幅画被复制了几百万封,成了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心灵支柱,是时代的一张圣像画,充满象征、情感和
超现实主义的细节,跟
葡萄干布丁一样又甜蜜又沉重。
该情节取自《圣经》:看啊,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的声音就开门,我将走进门内,我与他,他与我一同进餐。表现了非常有
宗教圣洁的美丽画面,在画面的左上方我们可以看到门框,门好像从来没有打开过,已经杂草丛生长了很多植物,上面甚至有一只蝙蝠在盘旋,门口地上满是荆棘,
耶稣在夜晚来到门前,他是在履行着一种预言者、牧师和王者的职责,穿着白色长袍,代表圣灵,身上披着镶着宝石的法衣,代表圣职,头上戴着金冠,金冠上长着荆棘,他手上的灯是整个画面唯一的光源,当
基督走进一个人的心灵的时候他给人带来心灵的光明,这是画面的主要意思。两重光明,一个是良知之光,唤起你的良知,还有安宁之光,带来拯救灵魂的一种希望。耶稣手提着灯,就是良知的灯。所以,他专门到紧闭的,长满杂草荆棘冲丛生的门前敲门,来唤醒人们的良知,灯上有一根链子拴住他的手,表示照亮了别人的灯也约束了
耶稣的手,他的存在跟这种责任有关系。基督的头部也有一个光环,象征灵魂获得拯救的希望,光环发光的地方是荆棘的刺,是非常圣洁的光,这种光芒所到之处,一切都会被它淹没。所以,这张画光线非常奇特,这张画本身像是灯箱一样放光,实际上不是,画面的效果有一种发光的效果,而且他的光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有一种气氛,即使不是
基督徒,也会被深深地感动。
《良心觉醒》
The Awakening Conscience (1853)
当拉斐尔画派的艺术家想要表达一些与现实有关的题材时,他们找到了“堕落女人”这个主题,亨特也在其列。他曾经在妓女居住的街区游逛,希望找到灵感。这幅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原型并不是妓女,而是一个四处寻欢的富家女,亨特爱她爱得要娶她,并且要“改进”她的“道德”。但事实证明她的道德是不可改进的。这幅作品表现的是一个女管家模样的女人,从情人(很可能是男主人)的膝上猛然站起来,仿佛是自我意识受到了刺激,决定脱离某种不良的情境。虽然其中充满了道德象征的符号,但这仍然是一副杰出的“反映维多利亚时代家庭生活阴暗一面”的油画。
他的《良心觉醒》(1852~1854年)显示了
拉斐尔前派的特点。他以工整的笔法精心描绘着每一个细节,并用它们来暗示
作品的道德训诫。尽管细节很真实,但这幅画却丝毫没有
库尔贝和
杜米埃作品那样的真实感,这是一个人工的花园,其中的花是没有香味的假花。
亨特所著《拉斐尔前派和拉斐尔前派协会》是用
自传体形式讲述拉斐尔前派观点的主要著作。作为“拉斐尔前派”的重要画家,亨特在自己的作品中总是贯穿着一种
宗教式的道德说教。《良知发现》就是这样一幅画,在华丽的房间中,音乐教师和他的女学生在“良知发现”的主题下,一个表示出善意,一个表现出惊讶。画家以写意风格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极其逼真生动。他主张面向
自然、面向生活,这件作品正是表明了画家的一种人生态度。
《克劳第奥与伊莎贝尔》
Claudio and Isabella (1850)
表现戏剧《针锋相对》中的场景:克劳第奥想说服他的姐姐伊莎贝尔卖身给抓他的人,这样他自己的生命就能够获救。图《Claudio and Isabella》中的人物形象是典型的拉斐尔前派所描绘的中世纪的服饰,女人纤细苍白,面容美丽,男人的脸在阴影中,背景中有乐器,窗外是植物和远方的城池。从表现伊莎贝尔善良慈爱的神情和他弟弟的自私负气来看,亨特更站在女性一边。这和维多利亚时代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有良知的人都开始尊重女性有关。
《瓦伦汀从普罗丢斯那里救下西尔维亚》
Valentine Rescuing Sylvia from Proteus (1851)
表现的是戏剧《两个威尼斯绅士》中的场景,中央戴帽子的是瓦伦汀,西尔维亚由西岱尔担任模特,跪地的是普罗丢斯,依树而立的是侍女朱利亚。所有人物的服饰都是亨特自己手工制作的,所有模特都是他的朋友,这一场景就在某个伦敦秋叶遍地的公园中画成。可见亨特确实是忠实于
拉斐尔前派的宗旨,是相应拉斯金的手工运动号召的最赤诚的成员。所以当媒介认为艺术家“头脑或眼睛混乱,人物形象复杂古怪”时。拉斯金回应道:“(因为)完美的真实,力量和完成,可以比作一个瞬间,一个有着……胸膛上的天鹅绒和瓦伦汀的链子铠甲的瞬间。”
《替罪羊》
The Scapegoat (1856)
这幅画的产生远比它本身有趣。亨特一向对中东抱有很大兴趣,他曾经于1854年在几个阿拉伯人的陪同下去到
耶路撒冷和
死海一带。这幅作品就是他在干旱的盐沙地上撑开画架,面对和画上一样的荒凉景致而作的。为了防止劫匪和野兽的进攻,他在作画的时候,膝上总放着一支枪。回到伦敦后,他又仔细研究了犹太人的宗教仪式,发现它们在祭祀中总是需要带两只羊进入神庙,一只被焚烧献给神,另一只被放逐到荒野,后一只据说是背负了人类的罪过,就被叫做“替罪羊”。于是亨特再次演出了“羊来了”。不过这次他的羊受到
拉斯金的严厉批评:“这是一幅失败的作品,宗教激情损坏了艺术审美。”
《在庙中找到基督》
The Finding of the Saviour in the Temple (1862)
1854年1月16日,为了在宗教题材中尽量地引入现实主义,亨特开始他的第一次
中东之行。在研究过新旧约素材之后,他决定表现圣母子在神庙中相间的场面,这样他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构图而不需要女性模特。但由于宗教禁忌,他还是在寻找模特上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后,基督的形象,还是他回伦敦后,在一所犹太人学校里找到的。后来,这幅作品被甘拜克先生以5000英镑的价格购买,这是当时购买在世画家作品的最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