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
革命现代京剧
《沙家浜》由北京京剧团出品,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执笔,该剧是根据上海市人民沪剧团创作的现代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成的革命现代京剧剧目。1968年,该剧被确定为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
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18名伤员在指导员郭建光的带领下,来到沙家浜养伤。他们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日伪军为挖出这批伤员,对沙家浜地区展开了疯狂的大扫荡。党组织为避开敌人锋芒,安排伤员转移到阳澄湖的芦苇荡,使敌人一无所获。日寇并不甘心,命“忠义救国军”进驻沙家浜,暗中查出伤员的下落。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认为阿庆嫂消息灵通,肯定知道伤员下落,于是向她打听。阿庆嫂与敌人巧妙周旋,并引诱敌人开枪,枪声传到了芦苇荡,藏身其中的伤员提高了警惕。沙家浜被敌人长期占据,阿庆嫂根据中共江阴县委批示,派沙四龙把伤员转移到红石村,沙四龙也参加了新四军。敌人找不到伤员,抓来群众拷问,但群众们都闭口不答, 敌人气急败坏之下,残忍地杀害了一些群众。几个月后,伤员痊愈,郭建光利用胡传魁举办婚礼之际,率领新四军战士组成突击排,连夜奔袭,杀回沙家浜,突然杀入婚礼现场,将敌人一举全歼。
作品选段
(注:从左至右阅读,以上参考资料)
创作人员
主创人员
(以上参考资料)
表演人员
(以上参考资料)
角色人物
(以上参考资料)
戏曲表现
创作背景
1959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编剧文牧和党支书兼团长陈荣兰,计划写一部反映新四军在江南艰苦奋斗的现代沪剧,在阅读了崔左夫的纪实文学《血染着的姓名》后,两人颇受启发。后又看到刘飞将军的回忆录《火种》,两人一致认为,这两部作品可以作为素材,创作一部抗日传奇剧。于是,他们采访了刘飞将军。不久,由上海市人民沪剧团集体创作、文牧执笔的现代沪剧《碧水红旗》诞生。1960年,文牧把剧名改为《芦荡火种》。1960年11月27日,上海人民沪剧团于共舞台首次演出,随后经过一次大的修改。后来该剧被北京京剧团看中。1963年,北京京剧团决定将其改编为京剧,随即成立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组成的创作组,四人中以汪曾祺为主。改编为京剧后的《芦荡火种》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扮演阿庆嫂,高宝贤扮演郭建光,万一英扮演沙奶奶,周和桐扮演胡传魁,蒋元荣扮演刁德一。1963年12月5日,该剧迎来第一次审查,审查后被认为没有脱离传统戏的框架。随后编导们重新加工剧本,并在演员阵容上做了加强和调整。由谭元寿扮演郭建光,马长礼扮演刁德一,王梦云则参加沙奶奶的排练。北京市长彭真还要求文化部请来了上海市人民沪剧团的《芦荡火种》剧组,进行了专场表演,并在表演结束后进行一对一的经验交流。此后,修改过的《地下联络员》又改成了沪剧原名《芦荡火种》,并在1964年3月底通过了第二次审查,随后进行了正式公演。
1964年4月2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观看了京剧《芦荡火种》,在全国各大报刊进行了详细报道。7月23日,毛泽东观看了《芦荡火种》。他对该剧提出了三点意见:第一,新四军的音乐形象不饱满,要鲜明地突出新四军战士的音乐形象。第二,军民鱼水关系不够突出,要加强军民关系的戏。第三,戏的结尾是新四军利用胡传魁结婚,化妆成吹鼓手、桥夫,搞出其不意的袭击。这样的结尾成了闹剧,全剧就成为风格不同的两截子了,应该改为新四军正面打进去,突出武装斗争的作用,强调用武装的革命消灭武装的反革命。在谈到戏的名称时,毛泽东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队伍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既然故事发生在沙家浜,中国有许多戏用地名为戏名,这出戏就叫《沙家浜》 吧。随后,剧组人员立即根据毛泽东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新修改的戏大大加强了郭建光的戏,并将结尾改成郭建光率队伍连夜奔袭,攻进胡传魁的宅子。剧名也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改为《沙家浜》。
唱腔设计
为了给谭元寿加工”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这段西皮原版唱腔,剧组请来了谭富英张君秋李慕良李金泉王瑞芝等人,逐字逐句地进行精磨细刻:例如,”朝霞映在阳澄湖上”从旋律和结构上几乎与《甘露寺》中刘备唱的“深 宫何处不飞花”完全一样,但是时代不同,意境不同,角色身份不一样。要用老戏的曲调唱出人民战士的革命激情,那么在吐字、发声和行腔中,就必须要充满青春的勃勃生机,而不能像刘备那样用纯正老生的唱腔唱得那么苍劲、深沉和厚重。
黄金台》 的导板“听谯楼……”的旋律几乎是一样的,最后的”’声震芦荡”则趁吸取了《战太平》中‘”头戴着紫金盔齐眉盖脸”翻高八度的嘎调旋律。
剧目赏析
《沙家浜》中的智斗,由于有了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之间从各自的性格各自的利益各自的处境出发的勾心斗角,才使正面角色与反面角色在一个暂时排除了简单的政治价值判断的语境中展开生动的智力对垒。角色之间才有了比较平等的斗争。尽管被硬性规定阿庆嫂这个角色要比郭建光低一等级,但这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的阿庆嫂却是《沙家浜》中、也是样板戏戏剧中难得的一个不是依靠政治身份,而是用心计和胆识于不动声色中战胜敌手的样板戏英雄人物。阿庆嫂的这一特性使她在众多“金刚怒目”式的样板戏英雄中间格外醒目。智斗是最精彩的一场,刁德一的狡猾多疑、阿庆嫂的虚与周旋、胡传魁的“江湖义气”,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算盘。特别是刁德一、胡传魁、阿庆嫂的三人轮唱,表面上不动干戈,但刁德一、阿庆嫂间的内心角斗已经充分展开,而胡传魁的愚蠢,恰恰折射出刁德一的狐疑和阿庆嫂的机智,也折射出这两个人智斗加暗斗的高度紧张。像智斗这样让敌我双方的三个人物在智力、勇气、情感获得了多样化的表现的样板戏片段似乎仅此而已。但恰恰是这个片段,让现众欣赏到了英雄的智,而不是再次确证英雄居高临下、理所当然的身份价值。
可惜,在样板戏中,《沙家浜》的智斗这样的片段是例外的例外。就是阿庆嫂这位女英雄,也因为从事的是地下斗争,在政治上应该从属于从事武装斗争的郭建光,因此,阿庆嫂这个角色在等级划分上理所当然比郭建光低一层次。尽管《沙家浜》这出戏最早的剧名就叫《地下联络员》,以地下工作的传奇故事取胜,但为了突出武装斗争而不是地下斗争的主导地位,这出剧在修改为《沙家浜》过程中不得不遵命加重郭建光的分量,让郭建光在戏剧的关键处不时地发挥些重要作用,多说些有觉悟的阶级话政策话。但不管怎么改,观众欣赏的依然是说话滴水不漏带点江湖气的阿庆嫂,欣赏阿庆嫂如何周旋于胡传魁和刁德一这两男人之间。(余岱宗《论样板戏的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评)
演出信息
2024年9月1日晚,北京京剧院在苏州保利大剧院精彩献演全剧目《沙家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1 00:59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