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洛”一词,早在
唐代以前已多用之。如
东汉班彪《
冀州赋》“遂发轸于京洛,临孟津而北厉”、班固《
东都赋》“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不知京洛之有制也”、蔡邕《
述行赋》“余有行于京洛兮”,皆指洛阳。
因洛阳为东汉之都城,所以称为“京洛”。“京洛”之称,历代习用,如
西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名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北史》有“垂拱京洛”、“身官京洛”、“襄城控带京洛”等语,亦皆指洛阳。
北宋
王安石《次韵酬宋中散》“超然京洛谅难双,处在家庭誉在邦”,指
汴京(开封)。
南宋陆游《寓叹》“旧时京洛尘埃面,今作江湖风月民”,则指临安(杭州)。
班彪《
冀州赋》:“夫何事於冀州,聊托公以游居。历九土而观风,亦惭人之所虞。遂发轸於京洛,临孟津而北厉。”
班固《
东都赋》:“子徒习 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