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2009年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晓东。
内容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是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用作国内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专科)教育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资料和参考,或供管理人员自学使用。全书共十章,包括绪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人员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
职业生涯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等。本教材充分体现应用实践导向,注重知识结构的全面性、编写体例的新颖性和内容素材的前沿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配套的教学大纲、PPT电子课件以及各章节案例分析题的参考答案。
本书是天津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教材成果。全书共五篇,第一篇为理论篇,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第二至五篇为实践篇, 以“选、用、育、留”四个环节分篇,详细阐述了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招募与录用、绩效管理、人员素质测评、薪酬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员工培训、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等内容。
本书可用于高等院校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本科的教学,也可作为公共管理硕士(MPA) 、行政管理硕士的参考教材,亦可用于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专业培训。也可供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中的管理人员、从事人事行政工作的国家公务员参考。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而组织之问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的竞争。谁能拥有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和保持不败的优势。管理学大师彼得斯指出:“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重要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
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正是关于组织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套现代理念、合理模式和科学方法,它们是所有组织的领导者
和管理者都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本书作为
苏州大学管理学重点课程群建设的成果,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论述国内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
全书共15章,可分为5个部分:一是总论,包括第一、二章;二是人力资源配备,包括第三、四、五章;三是人力资源开发,包括第六、七、八章;四是
人力资源激励,包括第九、十、十一章;五是人力资源保护与整合,包括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章。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在结构上,注重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全书通过15章的内容,系统介绍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整体结构完整规范,逻辑顺序设计合理。
2.在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均衡结合。全书每章均有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通过阅读本书,既可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素养,又可以增强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践能力。
3.在写法上,注重简明性和通俗性。全书力求以缜密的思维、通俗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反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为便于读者复习和思考,每章后都配有复习思考题和案例讨论题。
本书是
苏州大学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几位专业教师通力合作的成果,他们都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硕士学位,且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或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全书由陈东健设计并提出编写大纲,
刘进才对大纲提出了修改意见。各位作者的具体写作分工是:陈东健负责第一、十二、十三章;刘进才负责第二、六、九、十五章;陆丹负责第三、七章;汪晓媛负责第四章;
章小波负责第五、八章;
周芳负责第十、十四章;龚咏梅负责第十一章。最后,由陈东健对全书初稿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苏州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孙永正教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各位作者在写作中还引用和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著作和论文,因篇幅所限,未能一一注明,在此一并向著作者表示谢忱。
虽然我们在写作中力求精益求精,但限于
学力,本书仍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真诚希望使用本书的师生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吸收。
人力资源理论在实践中展现的巨大效用,焕发了人们学习管理科学的热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的科学价值和改造世界的无比潜力,激发了人们更新管理理念、增长管理知识的迫切要求。本书的编写,就是要顺应这一需求,努力为高校学生和各界读者在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的学习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然,认识和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的最好办法,应当是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在色彩缤纷的实践中增长学识,增长才干。然而,提供有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系统知识,引导人们从宏观上全面认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把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教材的编写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力求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明确“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思想,提高实践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加强实践内容的完善,以适应公共部门和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通识人才的需要。教材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和中外人事改革的实践为依据,注重系统性和应用性。使读者了解中外人事改革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以全新的视角和开放的视野,将中国传统的人事管理思想、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本理论与中国现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紧密结合,以提高读者关注现实、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2005年出版由吴春华、温志强共同主编的同名教材以来,我们积极探索能够适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最新实践的内容体系。2009年,为了加强实践环节,在增加实践和实训内容的基础上,教材亟须增加知识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同时增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最新成果,修订了教材的知识体系。在新一版教材中体现四个特点:首先,同类教材多以单纯的企业为目标,通篇站在企业管理的视角,管理主体多用“企业”;本教材全篇把管理主体改用“组织”一词,视角也从单纯的企业扩展到所有正式组织,体现本教材的“宽口径”、通用性和基础性,改变以“人事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来区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错觉。其次,同类教材多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体,缺乏实践内容;本教材为了实现“厚基础、重实践”,从内容体系上分为五篇,第一篇为理论篇,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阐释,第二至五篇为实践篇,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性。再次,同类教材多以“进口”、“管口”、“出口”为逻辑层次编排内容,不能反映人才市场开放后的人才流动和人才发展的管理现实;本教材增加“育人”,调整出口管理,变为“选、用、育、留”,强调通过人才自身发展,发展组织的“人本育人”新思想,重视跳槽和反跳槽的机制和方法探索。最后,涵盖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考试的全部内容,使得学过本教材的学生能够直接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资格取证考试。
本书除了可以用于高等院校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本科的教学之外,也可作为公共管理硕士(MPA)、行政管理硕士的参考教材,亦能用于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专业培训。同时,也可供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中的管理人员、从事人事行政工作的国家公务员参考。
本书由温志强策划,经反复讨论拟定全书纲要。各章的撰写分工是: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三章由温志强编写,第三章由许超编写,第六章由杨晔编写,第八章由李博编写,第十章、第十一章由赵雅娟编写,第十二章由俞静编写。初稿完成后,由温志强负责修改、统稿和定稿。赵雅娟、许超为本书初级资料的整理,杨晔为本书的统稿和修改都作了大量的工作。本书付梓之际,感谢全体编写人员的精诚合作,感谢大家为本书的完成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本书的写作参阅并部分借鉴了国内外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领域的专著、教材和其他研究成果,对于其中的一些著述,我们作为进一步阅读的书目向读者作了推荐。对于这些文献资料的作者,我们在此一并致谢。对于业已成为专业共识的观点和内容,书中不再一一标明出处。
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了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的支持和帮助。清华大学出版社也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大力帮助,我们对此深表谢意。
本书的编写由于是应教学急需,时间短暂,编写仓促;更由于编者的学识有限,该书离预期的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研究人力资源问题的专家、同行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对错漏之处批评指正,我们将不胜感激,并在今后修订时补正。
目录
绪论1
一、 学习和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的及意义1
二、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内容5
三、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8
【案例阅读】11
【本章小结】12
【复习与思考】12
【进一步阅读书目】12
第一篇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15第一节 人力资源15
一、 资源与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15
二、 人力资源的特点和作用19
三、 人力资源的分布和结构22
第二节 人力资源开发24
一、 人力资源开发的概述25
二、 人力资源开发的功能28
三、 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29
四、 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式31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34
一、 管理34
二、 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与特征36
三、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关系40
【案例阅读】42
【本章小结】43
【复习与思考】44
【进一步阅读书目】44目录第二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基础45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人事管理思想45
一、 古代的人才观念45
二、 近代的人才思想46
三、 现代的人事管理思想48
第二节 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起源与发展50
一、 人力资源理论产生的基础50
二、 人力资源理论的发展51
第三节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52
一、 人力资本理论 52
二、 潜能开发理论54
三、 求知欲库克曲线与可持续开发 56
四、 人性假设理论56
五、 激励理论59
第四节 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71
一、 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71
二、 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72
三、 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73
【案例阅读】74
【本章小结】75
【复习与思考】76
【进一步阅读书目】76
第三章 人力资源管理者与管理环境77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者77
一、 管理者77
二、 人力资源管理者79
三、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85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88
一、 环境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影响89
二、 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91
三、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96
【案例阅读】102
【本章小结】103
【复习与思考】103
【进一步阅读书目】103
第二篇 人力资源规划选择
第四章 人力资源规划107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107
一、 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107
二、 人力资源规划的类别108
三、 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110
四、 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111
第二节 人力资源战略112
一、 人力资源战略的概念112
二、 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113
三、 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战略的关系115
第三节 人力资源的供需预测与平衡116
一、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116
二、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119
三、 人力资源供需平衡121
第四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123
一、 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123
二、 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125
【案例阅读】129
【本章小结】130
【复习与思考】130
【进一步阅读书目】130
【实践指导】131
第五章 岗位分析133
第一节 岗位分析概述133
一、 岗位分析概述133
二、 岗位分析常用术语135
三、 岗位分析的内容136
四、 岗位分析的作用137
五、 岗位分析的原则140
第二节 岗位分析的程序141
一、 前期准备阶段141
二、 岗位分析的调查阶段 141
三、 资料分析阶段142
四、 结果完成阶段143
五、 控制和运用阶段145
第三节 岗位分析的方法145
一、 定性的岗位分析方法145
二、 定量的岗位分析方法148
三、 职位分类法149
四、 定编定员法152
【案例阅读】155
【本章小结】156
【复习与思考】157
【进一步阅读书目】157
【实践指导】157
第六章 招募与录用159
第一节 员工招募159
一、 招募的含义159
二、 招募的目标160
三、 招募的意义161
四、 招募的原则162
五、 招募的程序163
第二节 员工的选拔录用165
一、 选拔录用的含义166
二、 选拔录用的意义166
三、 选拔录用的原则167
四、 选拔录用的程序168
五、 录用考核技术171
【案例阅读】173
【本章小结】174
【复习与思考】174
【进一步阅读书目】175
【实践指导】175
第三篇 人力资源使用管理
第七章 绩效管理179第一节 绩效管理概述179
一、 绩效179
二、 绩效管理181
三、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184
第二节 绩效管理的过程185
一、 绩效计划185
二、 绩效实施188
三、 绩效考核188
四、 绩效诊断196
五、 绩效总结197
第三节 绩效考核的技术与工具197
一、 评定量表法197
二、 员工比较法200
三、 书面鉴定法202
四、 其他绩效考核方法203
【案例阅读】206
【本章小结】207
【复习与思考】208
【进一步阅读书目】208
【实践指导】208
第八章 人员素质测评210
第一节 人员素质测评概述210
一、 人员素质测评的含义210
二、 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211
三、 人员素质测评的功能213
第二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过程215
一、 准备阶段215
二、 实施阶段217
三、 结果分析阶段219
四、 结果调整反馈阶段219
五、 素质测评结果的运用220
第三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技术221
一、 心理测验221
二、 面试223
三、 评价中心225
四、 行为模拟测试226
五、 其他方法227
【案例阅读】228
【本章小结】230
【复习与思考】230
【进一步阅读书目】230
【实践指导】230
第九章 薪酬管理233
第一节 薪酬管理概述233
一、 薪酬233
二、 薪酬管理237
第二节 薪酬管理的内容245
一、 配置薪酬形式245
二、 薪酬结构与薪酬结构设计249
三、 薪酬水平的设计251
四、 制定支付策略256
【案例阅读】259
【本章小结】260
【复习与思考】260
【进一步阅读书目】260
【实践指导】261
第四篇 人力资源培育
第十章 职业生涯管理265第一节 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管理265
一、 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265
二、 职业生涯管理的特征266
三、 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267
第二节 组织成员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269
一、 组织成员进行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时考虑的因素269
二、 组织成员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270
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成员职业生涯途径管理271
一、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271
二、 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和途径276
三、 职业生涯途径管理277
第四节 职业生涯周期的组织成员管理279
一、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279
二、 职业生涯周期的管理281
【案例阅读】284
【本章小结】285
【复习与思考】285
【进一步阅读书目】286
【实践指导】286
第十一章 员工培训288
第一节 员工培训概述288
一、 员工培训的含义与特征288
二、 员工培训的目的289
三、 员工培训的分类290
四、 员工培训的原则292
五、 员工培训的内容293
第二节 员工培训的过程与方法295
一、 员工培训的机构295
二、 员工培训的过程296
三、 员工培训的方法303
第三节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309
一、 组织学习的含义309
二、 学习型组织的含义310
三、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310
四、 学习型组织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312
第四节 人力资源的磨损与维护312
一、 人力资源磨损312
二、 人力资源磨损的原因313
三、 人力资源磨损的维护对策314
【案例阅读】316
【本章小结】317
【复习与思考】318
【进一步阅读书目】318
【实践指导】318
第五篇 人力资源流动维护
第十二章 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323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内容与法律特征323
一、 劳动关系概述323
二、 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325
三、 劳动关系的内容与特征328
第二节 劳动争议及建立新型劳动关系329
一、 劳动争议概述329
二、 劳动争议的处理331
三、 新型劳动关系333
第三节 社会保障335
一、 社会保障的概念335
二、 社会保障的特征335
三、 社会保障的范围336
四、 我国初步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336
【案例阅读】338
【本章小结】339
【复习与思考】340
【进一步阅读书目】340
【实践指导】340
第十三章 人力资源流动管理342
第一节 人力资源流动概述342
一、 人力资源流动的含义和类型342
二、 人力资源流动的意义和原则343
三、 影响人力资源流动的因素345
四、 人力资源流动理论347
第二节 人力资源流动管理349
一、 员工内部流动管理349
二、 人员流出管理352
第三节 人才市场358
一、 人才市场的开办359
二、 人才市场的种类与形式360
三、 我国人才市场的特征362
【案例阅读】363
【本章小结】364
【复习与思考】364
【进一步阅读书目】364
【实践指导】364
参考文献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