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是人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的统称。泛指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包括人口自身的发展以及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存、发展问题。人口问题就其本质来说,是人类自身生产和再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两者的相互适应问题。人口问题,按其性质可分为人口社会问题、人口经济问题、人口生物问题和人口生态问题。
定义
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人口数量问题,主要由非均衡生育(多子化和少子化)以及人口迁移造成,只有通过均衡生育(发达国家2.17胎,发展中国家2.3胎)和调控迁移来解决。
人口结构问题,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收入、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数等人口结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年龄(多子化、少子高龄化)、性别(男女比例失调)和收入(基尼系数高、中产塌陷)结构问题。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只有通过均衡生育(发达国家2.17胎,发展中国家2.3胎)来解决。人口性别结构问题,只有通过限制堕胎来解决。人口收入结构问题,原因较复杂,但最终都只有通过壮大中产阶层,使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体才能真正解决。
人口分布问题,主要包括大城市病、高密度连绵城市群的环境污染问题、大片乡村缺少就近(200公里内)特大城市辐射带动的发展难题、生态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地区人口的生存困境、以及高密度大流量的人口迁移等问题。人口分布问题,主要是通过城镇化的合理布局,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来解决。
简介
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引起了许多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过度增长,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问题。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背景介绍
在20世纪70年代,有人认为,当时的人口要占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总人口的75%。这一被广泛引用的统计结果过于受20世纪人口爆炸的影响——比例实在是高得令人难以置信。要想得到一个比较精确的结果,我们必须确定现代人类是从何时开始的,出生率是多少,以及历史上到底生活过多少人。普遍认为,现代人是在5万年前出现的。我们可以设想,当时是不会限制人口出生的,且人的寿命都很短,这就导致一个年轻的
人口结构和较高的生育率——每个母亲大约会生6到8个孩子。到了中世纪,出生率开始长时间地下降。18世纪以后的记录表明,当时的工业化国家,出生率在持续下降。
美国人口学者卡尔-郝伯(CarlHaub)认为,在农业出现以前,在以狩猎为生的方式下,全世界的人口大约只有500万到1000万。科技之光消息,到了公元1世纪,根据当时罗马、中国和
地中海地区的断断续续的人口普查,世界人口已增长至3亿。对这个人口应用一个较高的出生率,就可以估算出,迄今为止地球上总共生活过大约1060亿人。我们有61亿人,占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总人口的5.7%。在1900年,全世界只有16亿人,但是
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世界人口的激增,所以我们现有人口占地球曾有人口的比例在上升。
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与
环境问题有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
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后期编辑:一对夫妻生一个 中国生育率下降 这夫妻靠一个孩子养老
就是2 = 1
然后是这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组成家庭 2= 1
=第一代两个家庭4个人一共生了2个孩子
这个两个家庭生下来的孩子又结合一个家庭
又生一个孩子
这样算就是两个家庭=4人→一个家庭2人→孙子辈1人的模式
导致中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严重
实质表现
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在各时代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在当代,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人口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劳动就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和
老龄问题。
人口问题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虽然它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各异,但其实质主要表现为
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失调,人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而出现人口过剩。以中国为例,当前
社会生活和发展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无一不直接地或间接地与巨大的人口压力相联系。首先,人口压力使社会在提供现有人口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突出表现为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短缺。其次,人口压力造成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
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降低等。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它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重大障碍。预测未来社会问题的主要矛盾将集中到
生态环境上。如不及早解决,它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甚至是全球性的、毁灭性的破坏。
劳动就业问题源于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比例关系失调。这种失调在不同社会、不同地区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作为社会问题主要指人口过剩及经济发展缓慢或停滞,造成劳动人口失业或待业现象。中国的劳动就业问题,首先表现为就业不充分;还存在现有从业人员冗员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就业及待业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就业问题的社会后果,一方面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诱发社会动荡及社会犯罪;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威胁整个
社会结构的稳定性。
青少年犯罪指少年或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近30年来,世界各国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加,突出特点是:犯罪次数增多、犯罪年龄提前、蔓延广泛、手段残忍、团伙作案突出、反复性增强、改造难度加大。
老龄问题
老龄问题又称人口老龄化问题,一般指人口中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项重大社会问题。在
发达国家较为突出,不发达国家则被高出生率造成的人口年轻化掩盖了这一现象。从人口年龄构成上看,中国将在20世纪末、下世纪初进入老年型社会。但由于
人口基数大,无论是将来,中国
老年人口总数都将居世界首位。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和问题,它要求对社会生产、消费、分配、投资、社会保障及福利、
城乡规划等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关注
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人口1800年达到10亿,1930年达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达到60亿。据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的统计,世界人口2005年12月19日突破65亿,预计将在2012年到2013年间突破70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至100亿。
科学家早先的测算结果认为,地球最多能够养活100亿到150亿居民。如果不及时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很可能难以实现。联合国2005年3月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过去50年间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
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对地球
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人类活动已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近几十年来,地球上五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
红树林遭到破坏,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降低,三分之一的物种濒临灭绝。
人口增长和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已经对整个人类社会构成严峻挑战。以水资源为例,全球至少有11亿人无法得到
安全饮用水,26亿人口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在沉重的人口压力面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等人类共同的理想受到巨大威胁。
人口问题涉及“
地球村”每个成员,发达国家也不例外。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人均资源和能源消耗量,使人们对美国式发展道路产生了质疑。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出现人口
负增长和社会老龄化等问题。这些意味着,不论是
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需要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科学的
人口发展战略。
单身意识
当然主流社会对单身个体和群落的容忍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窘迫造成现代人对
人口爆炸的恐惧。2000年,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0亿。1974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世界环境规划议题,当年的环境规划主题是:
只有一个地球。而1999年提出: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从“只有一个地球到拯救地球”,我们可以看出,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 一。
一,拯救地球的呼吁反映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灾难性。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紧密交缠,像两个恶毒的符咒。1950年之前,人类达到17亿用了数千年,而50年之后,人类人口翻三番只用了50年,人口增长形成的资源缺乏和资源的破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大问题。
发达国家耕地负增长,森林草地正增长(不断植树造林,种植草皮的结果);
发展中国家耕地面积高增长(为了满足增长的粮食需求而毁林造田),森林草地负增长(砍伐森林开垦耕地,滥用木材,过度放养、过度砍伐造成荒漠化,草地面积缩小)。资源消耗的46%归于人口增长,54%归于
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说,人类对世界的掠夺性开发一半是出于人口增长的压力,剩下的一半才有可能用于人类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
二、高增长率的人口以及50亿的人口基数已经成了人类发展的瓶颈。
传统的观点认为放弃生育就是放弃了责任和义务,一些传统社会学者曾经就此认为单身者不要家庭子女就是放弃社会责任。从上述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来看,我们就会觉得这样的观点早已经过时。新时期的观点是自觉地节育、少生才是对人类负责的表现。二战后发达国家的
人口控制很有远见,符合保护
地球资源的人口发展策略;而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失控则是人口政策失败的表现。无限增长的人口已经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了就业、教育、生活保障等社会问题的困境。
人口问题
有一位未婚中年单身女性忿忿不平地说:“总是说我们不结婚就是不愿意尽社会责任,我不知道他们(主流意识)所说的社会责任是指的什么。难道就是非得生几个孩子,然后养大,和其他的孩子去竞争上学和就业的份额?难道这样才是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人,不然就不是?难道我参加工作30年为国家所作的贡献就一文不值?就不如那些低智商女人生几个儿子?”
绝大多数单身者都倡导一种绝育的生活方式,当然,他们选择绝育大多是为了个性自由的目的,他们认为家庭和子女是对个人最大的拖累,是个性自由的最大负担,个体解放的最大障碍。曾经被传统主流文化认定是一种自私的利己主义的观念,但是放在世界人口大爆炸的背景中来看就不再是自私的和不负责任的了。抑制人口增长,有计划地实行节制生育,于人类的生存状况已是刻不容缓的一项决策。单身者的生活态度结果上是完全可以被当前主流社会所接受的,所以单身者的不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一种利他性的选择。
经济影响
讨论人口政策问题,要算算经济账。所谓经济帐,就是看看人的效益怎么产生,算算人的成本是多少,以及人口变动情况对这些成本效益的影响。
在社会中人的效益只有加入经济生产中才会产生,也就是有了工作、有了收入在能对社会产生贡献。那么在中国,人口增加会对收入水平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很显然,人口增加会降低人均收入水平,或者说,会阻止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
在中国,人口众多会降低收入水平,这首先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人太多、工作不好找”是人人皆知的事实。简单的分析原因的话,就是经济的形成需要市场、技术、资源、劳动力等多种因素限制,其它因素不足,某种因素过多是没有用的,而在中国,就是人口过多,人口过多而经济有限时,人口再增加不会自动增加经济,而是相互竞争,使人均收入减少。这是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有些国家,可能情况不一样,人口不多而资源等其它因素多,那么增加人口就会直接增加经济。
中国情况来说人口继续增长,而产业水平也不断提升,因此人均收入水平也在提高。然而人口增加阻止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的效果仍然存在,具体的说,就是就业压力仍然很严重。
国家搞经济的基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体来说,就是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是的,我们的确依靠
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创建了一个巨大的
经济体系,但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而不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没有不愿意提高收入水平的,所以在我身边的人,没有愿意让人口增加而让自己收入减少的。
人口成本
所谓“人口的成本”包括上面关于养老、社会保障、
环境污染等社会支出,实际上,它涵盖了绝大部分的社会支出,例如:交通、能源、水利等等、等等。这些社会支出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围绕着人口而发生,并且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也与生活水平有关。例如:
社会保障支出就是人口与
社会保障水平的共同结果;环境污染程度也与人口数密切相关,生活污染直接与人口数与生活水平相关,而
工业污染不但与产业量-实际上也是人口量-相关,而且还和产业水平相关,许多低端产业-包括很多劳动力成本优势产业-污染更加严重;城市里似乎永不停止的交通建设投入毫无疑问是与巨大的人口数和经济水平相关的;能源支出不用说;水利支出事实上也是由于人口的需要而生产。
种种社会支出本来就是为了人的生活而发生的,所以它们与人口数正相关就毫不奇怪了,只是并没有很多人从这个角度看问题。这部分与人口正相关的社会支出我就称其为“人口社会成本”,把人口社会成本与人口政策联系起来,就会明白:解决一个社会的社会问题,不是看投入多少总资源,而是要把投入资源与人口数联系起来,看人均投入数,就是人均社会成本水平。
中国人口增长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05年的56年间,中国人口从54167万人,增加到130756万人,净增加76589万人,增长1.41倍。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增长出现三次高峰。第一次是1951年到1958年,七年共增加人口10798万人,平均每年净增长人口1500多万;第二次是1963年到1976年,十三年新增加人口2192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人口1702万人,特别是
文化大革命期间,平均每年增加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第三次是1985年到1991年,六年共新增加人口近1亿,平均每年净增加1600万。56年间,平均每年净增加人口约1367万人。
自从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经过30年的奋斗,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1970年,中国妇女
总和生育率为5.8。90年代以来,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比30年前一对夫妇平均少生了4个孩子。30多年来,中国共少出生4亿多人,使世界人口达到60亿推迟了4年。现阶段,中国人口已成功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这不能不说中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做出了成绩。
2006年,国务院决定,在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由各省市自行规定生育政策,这是因为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人口密度有很大差异。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四川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海南、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实行农村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西藏等部分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允许生育两个以上孩子;有19个省规定,在农村,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允许再生一个孩子。
性别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出生性别比为108.5,1987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0.9,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11.3,1995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5.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16.9,个别省份高达138。2005年,再次抽样调查,性别比高达118.58。男女性别比,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正常情况下,男女性别比应该保持在103至107之间。
出生人口性别失调,给社会带来一些问题。如:跨境非法婚姻,跨境强行拐卖妇女儿童,强迫妇女卖淫等社会问题。导致性别比失调原因:一是重男轻女,二是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三是女婴的瞒报漏报。说到底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实际是一个养老问题。
但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20岁至29岁的男性人口总数为1.1484亿人,同年龄段女性为1.1358亿人,两者相差126万人,以中国大陆平均结婚年龄27岁作为参照,将适婚年龄组限在20岁至34岁这个年龄段,通过汇总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前和以后出生的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甚至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还更低些,2010年婚龄期的性别比为四组中最低,只有102。而这个数据,与日本2000年、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相比也是低的。
出生与死亡
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出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上世纪出现三次人口增长高峰,人口出生率都在20‰以上,进入90年代以后,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2005年下降为12.40‰,比1978年的23.33‰下降了10.93‰。人口出生率每下降1个千分点,意味着少出生100万人口,下降10个千分点就是少出生1000万人。
人口死亡率多年来保持在6.5‰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已提高到近7‰。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1978年为12.00‰,2005年下降为5.89‰。出生率与死亡率之比,1978年为34.2%,2005年为52.5%,也就说1978年出生三个人有一个人死亡,2005年出生二个人有一个人死亡,死亡人口占出生人口的50%。
人口老龄化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3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
比重从2000年的9.9%上升到16.0%;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64亿,比重从2000年的6.7%上升到11.2%。
到本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将形成老年人口高峰,届时每3~4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2020年、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分别达到2200万和5300万人。那时候,老年人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生活无法自理的空巢老人将会成倍增加,他们在生活中的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将更加突出,社会总体负担加重,建立社会
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口安度晚年是一个大问题。
不堪重负
13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13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3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中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
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3亿,就少得可怜。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1997年到2004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300多万,这一增一减,使得中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增长。13亿这个意味深长的数目,既有“放大效应”,也有“缩小效应”;这就提醒国国家的公务员,在任何时候,想问题、办事情都不能脱离人口多、底子薄这个
基本国情。只有统筹兼顾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透过13亿,我们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大与小、多与少、
贫与富的辨证关系。例如:一些地方“圈地”搞开发,从局部看,减少一片耕地,似乎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但从全局看,如果每个地方都如此蚕食耕地,13亿人吃饭就成了天大问题。又如,中国许多餐馆流行一次性木筷,从一个人来说,多用几双筷子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但从13亿人每顿饭都使用一次性筷子,加起来就要毁掉一大片森林。这说明,在一个人口大国,再小的浪费,乘以13亿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再雄厚的家底,除以13亿都显得微不足道,而从积极的角度看,再小的节约和善举,乘以13亿都是一个惊人的财富。
人口素质
一个社会的发展,根本上有赖于人口素质提高。过去出国,看到国外车多人少,国内人多车少;出国,感到最深的是,国内城市硬件建设不比国外差,但人的素质、文明程度、法律观念、生存环境等软件
差距很大。当前,中国多的是人口,少的是人才,如何把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一大战略问题。
2004年中国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共有5375万人,仅占13亿人口的4.1%,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太大。如美国硅谷地区,城市人口只有200万,高科技人员就有70万。当代是
知识经济时代,具有较高的科技
文化素质的人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和日本尽管劳动力资源数量不多,但由于整体劳动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劳动生产率处于较高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人口需要对人口进行投资,更要通过教育培养来提高人力资本。国家投入教育经费占
国民收入的3.95%,投入教育固定资产仅占全国比重的2.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人的素质是决定国家发展强大,生活富裕的资本。大千世界无论什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知识的竞争,任何事务发展,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是办不到的。
党中央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中国的
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我们必须坚持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好科教兴国战略和
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决定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加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清醒认识全面加强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
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践证明中国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的
基本国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促进世界人口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总体是好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21世纪上半叶将迎来总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高峰今后十几年
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1000万人;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激烈的
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
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对公共资源配置构成巨大挑战;贫困人口结构趋于多元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总之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压力沉重的局面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
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以
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全党务必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中国30多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和完善人口政策和生育政第;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宣传教育与利益导向行政管理与群众工作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加强并改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
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开放务实的姿态开展国际人口与发展合作交流树立负责任人口大国的形象
“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
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既要坚持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内涵和途径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
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
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
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中国农村
生产力还不发达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生育意愿尚未根本转变基层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缺乏有效手段稳定
低生育水平面临诸多困难人口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愈益突出因此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创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三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十一五”期间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时期综合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趋势到“十一五”期末全国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要控制 在13.6亿人以内;到2020年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4.5亿人左右
总和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
为此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
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
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计划生育家庭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应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节育手术保险城市计划生育夫妇年老一次性奖励等制度对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通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
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等制度予以帮助在就业培训
合作医疗扶贫开发宅基地划分改水改厕沼气应用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按照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等职责分设原则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对象领到奖励扶助金和享受优惠政策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五五”普法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宣传深入开展国策国情人口形势教育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群众遵纪守法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坚持依法管理严肃处理违纪违法行为凡违法生育的一律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造成恶劣影响的可予以公开揭露;是党员干部的依纪依法从严惩处
四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科学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规划及行动计划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行定期评估通报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医疗保健机构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密切配合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加强婚育咨询和指导积极开展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后访视
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等工作;促进住院分娩和母乳喂养为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和安全接生
倡导科学婚检加强性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对影响出生缺陷的生物遗传社会环境
不良生活方式等重大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评估和干预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强化独生子女社会行为教育和培养
五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持续时间过长必然影响社会稳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建立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标本兼治工作机制加强综合治理的过程评估和责任考核深入开展“
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普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知识制定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促进男女平等就业和共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对农村计划生育女儿户给予奖励在扶贫济困慈善救助
贴息贷款就业安排项目扶持中对计划生育女儿户予以倾斜推动“幸福工程”“春蕾计划”等社会公益活动鼓励男到女家落户依法保护妇女的宅基地房屋等继承权和土地承包权等权益
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建立B超检查和人工终止妊娠登记孕情检测孕产过程管理等制度完善执业资质认证和B超使用准入制度对终止妊娠药品和促排卵药品实行严格的处方管理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非法实施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依法严惩溺弃残害女婴和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及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等违法行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实施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六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中国人口流动规模庞大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实现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
低生育水平长期稳定要深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改革逐步改变
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健全出生人口登记和生命统计制度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解决流动人口在就业就医定居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逐步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其合法权益
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人口总数实行以流入地为主的目标管理双向考核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配备必要的社区计划生育专(兼)职人员流入地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免费服务把进城务工人员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强化社区流动人口登记制度实现流动人口信息适时变动异地查询和跟踪管理相关部门为流动人口办理经商务工购房租房社会保障等手续时应与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密切配合互通信息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集贸市场等成立计划生育协会流出地要配合流入地做好外出人员的宣传培训免费办理婚育证明等相关工作
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l1.03%要制定和落实老龄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把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农村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家庭
养老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政府集体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机构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老年父母按规定提供适当补助对军烈属鳏寡及其他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按规定给予养老救助
城市要逐步完善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多层次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发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知识和经验密集型服务业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参与社会的机会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在城市规划中的比重发展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开办各种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
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探索和实施“爱心护理”等工程从老年预防保健入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出行安全和起居方便的环境探索建立老年服务志愿者照料储蓄
长期护理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制度大力弘扬子女赡养
家庭养老和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要加强舆论监督对拒绝赡养或虐待父母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建立满足特殊需求的老年用品和
服务市场八切实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保障力度
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公共投入是保稳定促发展的基础性投入要从财政基础设施人力科技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
保障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等经费的落实各级财政要逐年增加投入到2010年全国人均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在“十五”期末人均l0元的基础上增加到22元继续安排“十五”期间已将社会抚养费乡(镇)统筹费纳入财政预算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支出人均8元届时各级财政投入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达到人均30元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向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投入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建立基金开发险种等方式吸引国内外资金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在奖励优惠资金发放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行政部门服务机构自治组织群众团体目标一致上下互动信息共享运转高效的科学管理格局切实加强面向基层的服务体系建设国家重点支持中西部县(市区)乡(镇)中心服务站和流动服务车建设利用网络优势面向健康亚健康人群履行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药具发放和人员培训等职能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和“生育关怀行动”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及家庭保健等服务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探索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工作人员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力争“十一五”期间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实行绩效考核完善人员准入选拔任用引进培养交流退出机制
加快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从中央到省市县乡村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网络作用开发和运行人口宏观调控管理人口发展趋势预测人口安全预警预报基层管理服务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奖励优惠信息管理等综合应用系统完善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迁移就业贫困等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积极推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
科技创新建立以公益类研究机构为主体的公共科技服务体系依托高等学校和重点科研机构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研基地和
学科体系组建若干多学科交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发挥中国传统中医药优势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高科技成果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领域重点课题的联合攻关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发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产业
九进一步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重道远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稳定
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充分认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坚决克服盲目乐观和麻痹松劲情绪切实增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坚定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立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与调控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部署重要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将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人口发展评估体系完善人口发展和人口安全预报
预警制度监控
人口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一步完善地方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党政领导责任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分别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中央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每年要将该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向中央作专题报告改革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落实机关企事业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
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和管理制度适时修订或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执法为民实行政务公开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障群众计划生育合法权益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
行政执法责任制对违纪违法行政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稳定健全基层工作机构和队伍在
农村综合改革和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中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人员稳定不得随意撤并和改变机构性质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常住人口规模比例配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县乡两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岗位特殊任务艰巨要按规定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待遇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从事
公益服务经费由财政保障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实配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领导班子对政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要注意培养和使用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特别是主要媒体要制定规划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持续广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宣传总结报道先进经验和典型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中等以上学校要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纳入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或开设专题讲座等利用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各种文化场所和宣传途径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
人口文化活动
加强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南北对话促进南南合作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争取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积极参与人口与发展领域国际援助和国际规则的制定遵循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和
联合国千年宣言精神进一步促进人权事业发展提高人权保障水平。
社会评价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民日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