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梯精神
文化术语
人梯精神(ladder spirit),文化术语。
人梯
上面的人踩着下面人的肩膀攀援而成梯,指为别人的成功而作自我牺牲的人。
事例
人梯精神,贯穿古今闪耀时代光芒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手与手紧握,身与身相依,永远都是那么温暖、有力。
10·24事件发生之后,对大学生结梯救人的行为,本报在第一时间提炼为“人梯精神”,如今这个词已经被各大媒体广为使用,在人们嘴边传唱。那么,什么是“人梯精神”?它源自何处,又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在本月5日举行的湖北省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先进事迹研讨会上,这些问题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热议。
江作苏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省记协主席
“10·24”英雄集体的出现,不仅以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也引起社会各界更深的思考。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迫切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深入挖掘和总结,化为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丁小强 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
当代青年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特点、行为方式的多元性、选择性,都是由我们的时代所决定的。“10·24”结梯救人中,当代青年又一次在人民危难和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展现了这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
姜昌琪 荆州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
他们用青春和爱的力量连接出一条通往生命的天梯,用行动清晰地表达了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属于家庭,还属于他人,属于社会。
刘俊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组成员、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社长
他们在关键时刻信仰生命的神圣,在献出年轻生命的同时,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内涵,他们创造的“人梯精神”感动了中国人。
欧阳康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导
从这15位大学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性教育的基本方向,也可以找到整个社会的生命理想、价值教育的基本方向。
梁必文 湖北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
英雄和平常人有什么区别?就是在关键时刻他能不能站出来。如果不能站出来,他就是一个平常人,站出来了就是一个英雄。
冯桂林 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给我们展示了正义塑造的一条人生价值链。
生命之梯绵延古今
这是一架以血肉之躯铸成的生命之梯,承载的也是血肉之躯。历史上,这架“人梯”曾经伫立于城墙下,伫立于洪水中,伫立于危崖、绝壁、险滩,如今,它又伫立在湍流汹涌的一抹沙洲,每一次伫立,都树起一座丰碑。“在古代,人们向上攀高、翻山越岭、攻城拔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把同伴推上高处,这种集体配合的奉献行为,就是‘人梯’。”荆州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姜昌琪,在大学生们心手相牵的身影中,读出了古老“人梯”的时代深意——“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的英雄壮举,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为这种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刻剖析‘人梯精神’,深入学习和弘扬‘人梯精神’,对于进一步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冯桂林,从“人梯精神”中解读出人类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种气概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史。有这样的信心、勇气和力量,是磨难之中的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些学生身上,展示出了这种精神,这是优良传统和人类高尚品德的发扬。”
群体之梯心手相结
一架梯子,离不开各个部件的咬合结构;一架“人梯”,则更不可能由一个人构筑而起。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把目光聚集到了筑成“人梯”的大学生英雄群体身上,盛赞这个群体带来的感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个英雄群体,以他们平凡而又非常伟大的献身精神,从多个角度昭示了我们祖国青年一代新的风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省记协主席江作苏盛赞道。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博士导师欧阳康教授,推掉了一个重要会议赶来参加研讨会,他深情地说:“10·24事件最大的特点,就是展现了英雄群体,而且是相当大的群体,十几位大学生在那样一个时候,一方面展示出他们的智慧,一方面展示出他们的精神,我非常敬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组成员、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社长刘俊彦回忆说,20多年前华山、太原和石家庄三地的“一山两湖”英雄群体营救遇险群众的事件,“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专门写了一篇题为《英雄群体与当代青年》的文章,揭示了英雄群体的精神,这种精神被青年们一代一代传承着。”
在冯桂林看来,“人梯精神”展示了齐心协力的品格。他说:“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的彰显,但更加注重团体意识,也就是说注重个体利益,也注重集体利益。齐心的民族才能蒸蒸日上,齐心的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精神之梯美德浇铸
“见义不为,无勇也。”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大义与大爱,与今天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交相辉映,在10·24大学生英雄构筑的“人梯”上,闪烁出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的灿烂光芒。
“这种‘人梯精神’源自何处?我认为,它源于传统美德的感召力,源于当代教育的塑造力,源于社会风气的感染力。”姜昌琪说,中华民族有舍己救人的传统美德,当代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以及荆州涌现的一批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都对这个大学生英雄集体有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壮举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时代的更高层面的回归。”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导项久雨教授说,“这种行为高扬了崇高的道德风尚,形成了正义的氛围,它对活着的人有积极影响,促进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大学生们在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的同时,又将这种价值融入社会价值的实现当中,实现了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无价之梯 不可交换
“为救两名小学生,牺牲了三名大学生的生命,值得吗?”面对这样的争议,与会专家给予了有力的反驳——生命不是等价交换
会场播放歌颂英雄群体的MTV《生命》时,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梁必文数度拭泪。他说,“这18位英雄结成‘人梯’救人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们都是自发的,都是一瞬间爆发出来的,这是他们深藏在内心深处人性光辉的闪现。英雄和平常人有什么区分?就是看关键时刻他能不能站出来。”
欧阳康说,珍惜生命是每个人的本能,但人性的崇高之处在于追求和创造理想,舍身救人的几位大学生,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生命的道德价值;华中师大政法学院副院长、博士导师龙静云教授认为,拿市场经济的规则去衡量大学生英勇救人的行为,是混淆了两个领域的行为规则,“道德领域不能用等价交换。”
时代之梯熠熠闪光
结在激流之中的“人梯”,注定在这个时代熠熠闪光。3个多小时的研讨会上,与会代表认为,大学生们构筑的“人梯精神”,必将长久地感动整个社会。“一个人只是一根丝,三个人便搓成股。”江作苏说,3位青年和他们的12位同学,以“人梯”的方式,以最平凡、朴实的方式,表现出了崇高的时代精神,体现了人间的真与爱。他说,“人梯精神”是英雄群体留给我们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更加深入、系统、全面地加以总结和挖掘,化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为我们祖国的未来增光添彩。“时代的风采酝酿出当代青年人的风采。”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丁小强说,在“10·24”英雄群体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胸怀祖国、心系人民的崇高理想,不惧艰险、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团结互助、众志成城的高尚情操,展现了这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他表示,一方面要正确看待和充分相信当代青年,为他们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人梯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社会价值,更好地弘扬“人梯精神”。 (zly摘自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20:13
目录
概述
人梯
事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