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虎身,简而言之就是人的面孔
老虎的身体。是出现在各个神怪故事中的角色。我国有记载的人面虎身的怪兽是
马腹,记录在先秦古籍《
山海经》中,和
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有异曲同工之妙。
起源
本相
西王母的一个本相是虎形, 也就是说, 月神与老虎有形神上的粘连, 这是中国远古
月亮崇拜最值得注意的特征之一。(晚至南朝梁代诗人
刘孝绰《望月有所思》句中仍有“金虎西南昃”的讲法, 径称月亮为金虎, 是其观念的遗痕。)
西王母的容貌, 《
山海经》形容她“穴处”于昆仑之丘, “人面虎身, 有文有尾, 皆白”, “
虎齿”、“善啸” , 是一只人面的白色的神虎。
西王母
在动物世界中, 虎是会主动袭击人并且吃人的少数肉食动物之一,商代青铜器有“虎食人”卣, 体现了虎的这一强者的威势。 人死犹如入鬼门关, 转入阴间地府, 人鬼殊域, 黑白两道, 其间有一条生死鸿沟, 西王母“司天之五厉及五残”, 正是操此权柄的凶神、死神。俚言“虎落平坡被犬欺”,
老虎是离不开山林的, 它靠山吃山, 因而有山大王之称。山林是阴间鬼魅的大本营, 虎不仅食人, 它又是食鬼的。它的这一吃人镇鬼的能力的圣化, 构筑了它的山神神位, 而西王母作为掌握刑杀大权的月神, 与此神格重叠, 于是毫不奇怪, 山神之王者“母大虫”白虎, 也就成为月神西王母的化身之一了。
中国早有四象或
四灵的说法, 而把神虎安排在西方, 其历史之邈远, 从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蚌塑龙虎(公元前4510±135年)可知大概。在这个约距今六千五百年的墓圹中, 墓主人头南脚北, 东侧和西侧分别由白色蚌壳摆塑的龙、虎。如此规整的安排, 决不会是巧合。它证实, 四象的东龙西虎观念已经形成。
虎与西
神虎之所以置于西首, 是与“月生于西”、月主西方及月掌生死等前述的古老信仰相关;虎同月的融合, 才能确定虎踞西方的神位。西水坡的蚌虎在墓主的西侧, 说明虎已被认为是西方的主神, 这正是月神的神格, 它代表的是冥界的权威;同样, 如果联系良渚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月神徽记, 它们都铭刻在下葬的祭器和冥器上面, 同样具有护身符及重生等祈愿含义。这些墓葬中崇虎拜月的仪式是同那时先民的原始信仰的需求相契合的, 它们证明了在距今七千年前后、远在文字出现以前, 中国已存在着一个月亮崇拜的宗教神话系统。这样看来, 中国的月神又不只在本书开篇文章所说的五千年的历史。 按其逻辑的发展, 窃以为必先有月神崇拜, 才后有虎处西位, 后有四象, 后有二十八宿, 等等。
西方之位, 圣山之穴, 正是月神发威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与西王母同格异名异事的月神女娲, 古书说她籍贯为涂山氏, 嫘祖则为西陵氏, 过去总以为这是信口开河, 现在看来, 其间是有深意的, 所谓涂山者, 虎山也( 涂, 同菟, 是虎的古名及异写), 所谓西陵者, 西山也, 都指的是月亮山。
月神与虎的结合
月神和圣山在神话学上有着血缘相亲之情, 这是世界现象, 犹太宗教神话中的西奈山就是一座月亮山, 便是例子。
但月神与虎的结合, 在世界上则不多见。不过换一个视角就会发觉, 古埃及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 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尊巨型的镇墓兽, 同中国的镇墓兽开明虎进行比较, 其间存在着许多令人惊异的一致性。
中国的
镇墓兽, 其鼻祖就是
开明兽。《
山海经·海内西经》说:“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 皆人面, 东向立昆仑上。”(九首应是九尾的变辞, 见同书《西次三经》)不消说, 它其实是月亮女神西王母的一个具体化身。
开明神兽人面虎身, 头东尾西驻守在地狱之山兼通天之山(昆仑)的上面, 而古埃及狮身人面像, 也是头东尾西以卧姿驻守在吉萨高原的法老坟墓并被古埃及神话视为通往天堂的尘界之门(
金字塔)的边上!虽然一是狮, 一是虎, 但都是四足猛兽, 按现代分类学, 皆属
猫科动物, 区别甚微。两相对照,似乎巧合不足以说明结果了。
图腾兼始祖神
相关新闻
重庆
綦江农民李庆生早在40年前就发现一块刻有奇怪文字的
石碑,因认为其“不祥”他将石碑藏在附近竹林里。没想到,今年5月份,他将奇碑挖出后又引来一个更令人惊奇的发现。这块刻有奇怪文字的石碑,是在綦江县赶水镇麻柳滩麻沟路段发现的。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时年仅10多岁的李庆生在距离自家50米的竹林里玩耍时发现石碑,由于祖辈对石碑比较忌讳,他没有动过那石碑。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李庆生挖出石碑准备在上面刻字。看见碑上怪怪的
文字符号,他总觉得这些文字可能很有价值,刻上东西太可惜了,于是又把石碑埋在竹林中。
今年,一直想弄懂碑上奇怪文字的他,再次把石碑从竹林中挖出。
被挖出来的石碑也引起了曾芳煜老人的好奇,他曾在綦江县文馆所工作了50多年。7月中旬,曾老开始对石碑周边的地理环境,
历史渊源进行调查。在距石碑发现地400米外的40平方米石滩上,他发现了一组动物、人物、天体等图案。
对12个形象各异的岩画图案进行了测量。居中的人头虎身图案直径68厘米、长200厘米、高168厘米,人头虎身的右侧有一只高27厘米的马,人头虎身下侧还有麒麟,麒麟的后左侧刻有日月图和一条蛇。此外,在人头虎身的右下侧有两个高82厘米、宽50厘米戴冠人像和戴冠头像,岩画图案与宋代官人服饰相似。
8月8日,记者有幸看到了这块奇碑,碑高90厘米、宽50厘米、厚10厘米,碑身上方还有5厘米的倾斜遮檐。石碑正面文字成螺旋型整齐排列,左右两边的文字较小,相互对称;碑体正中的文字符号直径有5厘米大小,很规则,分布均匀。
这块石碑引来众人猜测。有人认为是“巴蜀图语”,有人认为是“南平獠人”的文字“手心文”,也有人认为是巴人起源文字。但石碑上的文字是什么意思,石滩上的岩画图案又是什么意思,至今没有任何专家能够解读。究竟是什么年代,何人留下了这些文字图案,现在也没有定论。许多考古爱好者在曾芳煜老人的带领下多次到石碑发现地进行考证,并对碑文上的文字符号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无数的史料记载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鹤峰
发现人面虎身石柱础(2002年03月07日11:23 楚天都市报)
”荆楚在线消息(楚天都市报)日前,两尊人面虎身石柱础在鹤峰县容美镇平山村被发现,这种刻有土家族族神的石柱础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
这两尊石柱础安放在容美土司遗址一户农家房前,每尊石柱础长100厘米,高70厘米,宽30厘米,图像栩栩如生,属罕见的明末清初土家文化艺术珍品。(延杰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