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鲵鱼彩陶瓶,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处出土,现藏于
甘肃省博物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反映了我国黄河流域最为灿烂辉煌的仰韶文化。
1957年的10月,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处出土了一尊后来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人面鲵鱼彩陶瓶(现藏于
甘肃省博物馆)。虽然它再次面世的时间已到了20世纪的中期,但它的真正诞生年代却可追溯到距今5500多年的
新石器时代,它所反映的是我国黄河流域最为灿烂辉煌的
仰韶文化人面鲵鱼彩陶瓶形制较大,瓶高为38.4cm,口径7cm,呈现古朴美观的圆腹平底状,瓶子的颈部有一对耳,瓶口缓缓收拢,为平沿,口沿略略上斜,中部还有一圈向外突起的古代纹饰。此彩陶瓶为泥质橙黄陶制成。最为稀罕,也是最受考古界、古玩界重视的是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绘制的极其明晰的墨彩人面长尾形象。这幅彩绘形态生动,鱼首即为人面,且是圆头,在颌头上有“十”字纹路,人面的眉部绘着数道横纹,特别是那一双大眼,目光炯炯,恍能直射人心。此“人”还大张了圆嘴,一排整齐的牙齿外露出来,其颈部有“U”字形细纹,腹部是网状花纹。“人”的身躯蜷曲起来,像是在自由游动一般,两只前肢支持身体,头部略略昂起,使“人”形更为逼真。专家根据图像推断,该彩绘图案为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鲵,也是咱们民间俗称的“娃娃鱼”(其叫声宛若婴儿叫声,故名)。
人面鲵鱼彩陶瓶具有浓郁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色。上面的图纹虽单纯以线条勾绘,但运笔自如,完全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反映出远古人类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凭借观察能力、绘画才华便能进行艺术再现的高超水平。同时,人面鱼的形象也以小见大地表明了远古先民们对于自身始祖稚拙而神奇的想象。尽管我们今天已将此瓶定名为“人面鲵鱼彩陶瓶”,但不少文物研究专家还是对瓶上的图纹形态发表了自己的不同观点。比如有专家就认为陶瓶上描绘的是先民们心目中人类人文始祖伏羲的样子,也有人觉得人面鱼形象应该是当年黄河上游,天水、武都一带某个不知名部落里流行过的图腾,且是人类想象中最早的龙形图腾,是原始龙的雏形。
(2)基本可判定文物所处时间为新石器时代,陶瓶上有鱼纹可推测当时人们开始以捕鱼为生,原始农业形成并开始发展。陶器的出现表明人类生活的使用器具开始变得更加美观,人们的审美意识开始提高。此陶瓶对于探索当时人类生活的现状,以及农业生产有着重要价值。
(3)文物出土位置位于甘肃省境内,与半坡村遗址所处的时间十分接近,位于黄河流域,也可判定我国的早期人类遗址基本出现在大河流域,以此文物也可证明水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八十四 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已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2007年12月29日(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1年6月29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的决定》修正2002年10月28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根据2007年12月29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