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集镇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下辖镇
什集镇,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位于鄄城县南部,菏泽市区西北部,是鄄城县的南门户,东部、西部分别于与彭楼镇、临濮镇毗邻,北部与富春乡、董口镇、郑营镇接壤,南侧与牡丹区接壤。距菏泽市中心城区20公里,距鄄城县中心城区12公里。区域面积79.24平方千米。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什集镇常住人口54311人。
历史沿革
汉、西晋、北魏为济阴郡成阳县地,隋、唐、宋为雷泽县地,金为大名府雷泽县地,金贞元二年(1154年)降雷泽为镇,并入濮州鄄城县。
明洪武八年(1375年),周氏始祖自山西洪洞县迁至濮州南80里迁此建村,后有九户异姓亦在此落户,共有十家,故名什家集,后简称什集。明万历八年(1580年),被划为濮州九保之一。
明清为濮州三十四集镇之一。
民国十六年(1927年),为濮县什集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为鄄城县九区。
1958年9月,成立什集公社。
1983年12月,撤社建乡时,建什集乡。
1994年12月,撤乡设什集镇。
2001年2月,撤销梁屯乡,并入什集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什集镇下辖什集、梁屯、吴店、康丰、和庄、大王庄、沙沃、王坊、香范庄、孙寨、察庄、牛楼、黄口、陈大庙、祝楼、雪山寺、北王召、杨岗、康刘庄、苏老家、王吴庄21个村民委员会。
2023年6月,什集镇下辖21个行政村:什集村、大王庄村、康丰村、和庄村、孙寨村、察庄村、沙沃村、王坊村、黄口村、陈大庙村、香范庄村、梁屯村、苏老家村、吴店村、王吴庄村、康刘庄村、北王召村、雪山寺村、牛楼村、杨岗村、祝楼村,镇人民政府驻什集村。
地理环境
什集镇,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位于鄄城县南部,菏泽市区西北部,是鄄城县的南门户,东部、西部分别于与彭楼镇、临濮镇毗邻,北部与富春乡、董口镇、郑营镇接壤,南侧与牡丹区接壤。距菏泽市中心城区20公里,距鄄城县中心城区12公里。区域面积79.24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什集镇辖区总人口6.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000人,城镇化率33%。另有流动人口267人。
2017年,什集镇常住人口50365人。
2018年,什集镇户籍人口75177人。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什集镇常住人口54311人,其中0-14岁14505人、15-59岁29330人、60岁及以上10476人、65岁及以上810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什集镇财政总收入1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80万元,比上年增长9%。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5万元,增值税620万元,企业所得税5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42.4元,比上年增长25%,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
2018年,什集镇有工业企业10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8家。
2023年,什集镇税收累计完成1.77亿元,增幅103.27%。新增经营主体962家,新增城镇就业502人,新增企业税收380万元。
农业
2011年,什集镇有耕地面积7.2万亩,人均1.1亩,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为主,农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
什集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4.3万吨,人均651千克,其中小麦2.3万吨,玉米2万吨。
什集镇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3万吨,主要品种有韭菜、辣椒、西红柿等,其中韭菜1.8万吨,辣椒0.5万吨,西红柿0.7万吨。
什集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3万头,年末存栏1.2万头;羊饲养量0.8万只,年末存栏0.7万只;家禽年饲养量117.1万羽。
什集镇境内有两条干渠,8条支渠。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打通贯通了全镇的水利网络。全镇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杨岗、梁屯、康刘庄等村。畜牧生产主要集中在祝楼、王坊等村。全镇林地面积6.2万亩,农林间作1.2万亩。
工业
2020年,什集镇木材加工企业产值达30亿元,实现税收5034万元,较2019年度增长1455万元,增长率为40.6%,解决劳动力就业1万余人。
全镇现有个体工商户1612户,一般纳税人24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个,涵盖了板材加工、纺织、科教等行业。全镇工业运行以板材加工为主,板材加工企业共104家,以生产加工高中低档密度板、旋皮为主营业务。直接带动周边村民5000余人就业,间接带动餐饮、物流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商业
2011年末,什集镇有商业网点260个,职工78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城乡集贸市场10个,年交易额5亿元。出口总额56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主要产品有木材加工、塑料制品,销往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什集镇有文化站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1处,各类文化专业户30个,各类图书室50个,藏书20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60人。
2011年,什集镇有体育场1个,6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什集镇有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1500人,专任教师260人;小学8所,在校生4800人,专任教师27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800人,专任教师17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3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辖区内中学2所,重点完全小学9所,在职教职员工612人,在校学生8560人,基础教育工作位于全县前列。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什集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8个,门诊部(所)21个;病床21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2张,固定资产总值5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36名,其中执业医师35人,执业助理医师108人,注册护士93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3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什集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38户,人数2699人,支出244万元,比上年增长26%,月人均75元;医疗救助18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00人次,共支出65万元,比上年增长4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56人,比上年增长10%。敬老院1家,床位11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02人。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1万元,使42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
2011年,什集镇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4700万人,参保率60%。
交通
2019年,什集镇菏鄄公路(原省道259)改成县道,限行10吨以上车辆。2021年,新修李桥村村通道路、南肖-东孙庄一线道路提升5.7千米,新修水泥路面田间道路7.7千米。
著名人物
苏祐
苏祐(1493年~1573年),字允吉,又字舜泽,明朝大臣。濮州清丘(今什集镇苏老家村)人,官至兵部尚书。嘉靖五年(1526年)中进士。嘉靖十二年(1533年)大同兵变,杀总兵李瑾。明世宗派苏祐为监军,平定叛军,安抚兵士。此后历任江西督学副使、山西参政(治雁门三关)、大理寺少卿、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行宣大总督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秋,蒙古兵逼近京师,苏祐率三镇出击后被提为总督,守御边防。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蒙古兵10万南侵紫荆关,苏祐率兵在永安堡大败敌军。著有《孙吴子集解》《三关纪要》《法家裒集》《谷原诗文集》《奏疏卣旃琐言》《云中纪要》等。
史可法
史可法(1602年~1645年),字宪之,明末抗清英雄。原籍鄄城县什集镇东史庄。明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历任西安府推官、安庐巡抚,总督安、庐、池等府军事,南京刑部尚书。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政权建立时,史可法任东阁大学士,力主抗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清军进攻扬州,史可法率部抵抗后被俘,不屈就义。其衣冠冢位于扬州城外梅花岭。
风景名胜
苏述御史牌坊
位于什集镇北王召村。苏述明朝重臣。濮州(今什集镇北王召村)人,万历年间进士,历任都察院浙江道监察御史、山西巡抚,加封资政大夫。崇祯九年(1636年)朝廷下旨为其修建牌坊,经三年建成。牌坊横跨14米,高15米,横架大石梁3个,上有横立石板。上书“山西巡抚浙江道监察御史进士苏述”。角上是石檐、石瓦、石脊,有立方石柱4根,约高4米。两边墙呈不等边三角形,南北两面各有石狮一对。2003年7月,进行抢救性修复保护。2006年,苏述御史牌坊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由来
明洪武八年,周氏始祖自山西洪洞县迁至濮州南40千米建村,后有九户异姓亦在此落户,共有十姓人家,故名什家集,后简称什集,因此而得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15:2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