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诗词学会即仁怀诗词文苑
主要活动
仁怀诗词学会前身是陋室草堂诗社,学会通过举办仁怀诗词入市、入村、入校活动,积极探索古体诗词走向群众的新途径,为扩大诗词的社会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促动作用。成立仁怀诗词学会,先后聘请了具有影响力和突出贡献的著名诗人、学者、专家、教授为教育培训中心诗词国学指导教师数十人,开班办学十几期(函授)。
研究内容
仁怀诗词学会主要探讨交流;
五言绝句、
七律、
词牌名、
散曲以及现代诗等。
机构组织
名誉社长
徐运均:仁怀市政府办主任
仁怀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总 编
袁 昶
常务总编
李伯迁
顾 问
李占勇:仁怀市文联副主席
陈兴文:原仁怀政协副主席
李利维:仁怀作协主席
兰 聪:著名书法家
陈怀德:美术家
许弘轲:赤水河书院院长
龚 岗:著名书法家
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
【1】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3】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
【1】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2】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3】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韵)
五律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3】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4】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
【1】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2】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3】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注意
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
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结
(1)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障碍之一。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
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2)句末字的读音是辨别平仄的障碍之二。普通话中不少字由于经过演变,字的发音本身就是错的。这种现象不在少数。
(3)音调问题是辨别平仄的障碍之三。普通话的音调极为不自然,且没有“换调”系统。这使得诗词的平仄之韵难以体现。[3]
四声关系
平仄理论好比把四个班(四声)学生按性别(平仄)分成男女两类。至于这样的分法是否平均,不是平仄论者考虑的。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
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
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
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
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文我们就讨论平仄问题。[1]
辨析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
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变化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变化的,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
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
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
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
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
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1]
普通话
据
陈寅恪的说法,四声是按印度三声说发展而来,由
周颙,沈约等用
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四声,后经王融,刘韬,元竞等用
不完全归纳法完成四声二元化,就诞生平仄。
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处境
普通话的平仄是错误的,因为它没有入声,且“平上去”三者的本音也有少量错误。今日中国南方地区(譬如吴地江南)的方言则天然有平仄。平仄是通过音调系统、舒促音来实现。意义上的普通话和古汉语差别不小,普通话无入声,而入声是最基本的仄音之一。入声尚存于一些方言之中,某些地域的方言实际上天生有平仄。譬如一个“立”字,普通话为长[i:]音,而一些方言地区多为短音。
但由于普通话普及,普通话不考究古汉语平仄之韵,甚至完全可以坦诚地说,普通话无平仄或平仄混乱。故如今平仄音的处境并不太好。
吴语
(1)阴平/ 开,关
(2)阴上/ 撒,水
(3)阴去/ 胖,看
(4)阴入/ 杀,只
(5)阳平/ 鞋,爬
(6)阳上/ 戆,笨
(7)阳去/ 饭,洞
(8)阳入/ 特,白
吴语(俗称江南话)具有很深的汉语功底,这是历史条件决定的。西晋衣冠南渡,盛唐江南岸的
诗词歌赋,宋室南渡,宋及以后的文化经济中心。吴语保留了较多古汉语音素,保留全部
入声,
浊音等。正确的
平上去入等构成了吴语的“平仄系统”。
例证如下: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ɕieh(入声仄,刚劲有力,非普语平声)。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lieh。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ȵioh。(句中,“十”读ʐəh/zəh/ʑih,入声仄。三字出律。)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tshieh。(句中,“白”读bah,入声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mieh?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tɕʰyeh。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ɕyeh。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tɕʰyeh。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məh。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中平平仄(韵)。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pih。(国kuoh,入声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韵)。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sieh。(石ʑih/ʐəh/zəh,入声仄;拍pʰah,入声仄;雪为
尖音)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韵)。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ʑieh。(一ih,入声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fah。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mieh。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韵)。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fah。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ȵioh。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三、《佳人》(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koh。(本诗所有韵脚都是入声字)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moh。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loh。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ȵioh。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tʂoh。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ȵioh。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soh。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kʰoh。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dʐoh。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oh。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tɕioh。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tʂoh。[2]
潮汕话
阴平 阴上 阴去 阴入
阳平 阳上 阳去 阳入
潮汕话有变音规则,但是写诗词时,在保持字原音调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接近古韵八音的平仄。
锄禾日当午 55812(平平仄平仄)
汗滴禾下土 74545(仄仄平仄平)
谁知盘中餐 51511(平平平平平)
粒粒皆辛苦 88112(仄仄平平仄)
《潮州八音大字典》,《古汉语八音大字典》,包括后来的《
康熙字典粤语九声
现代粤语仍存在著『平、上、去、入』四声,并细分为九声,分别为「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和「阳入」。
九声声调表
声调位置 字例 字例 字例
(1)阴平声 因 分 诗
(2)阴上声 忍 粉 史
(3)阴去声 印 训 试
(4)阳平声 人 焚 时
(5)阳上声 引 愤 市
(6)阳去声 刃 份 事
(7)阴入声 壹 忽 ~(失)
(8)中入声 ~(噎) ~ 屑
(9)阳入声 日 佛 蚀
(~)表示有音无字
粤语九声中,第一、四声(阴平、阳平声)是平声,其他的七声(上、去、入声)都属仄声。
以后查字典的时候(如商务大词典),只要看看它在注音上的数字(通常在右上角)是1-9中的那一个,便知是平是仄了。
后记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普通话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古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姓名中的平仄
中文姓名中的平仄,有全仄的如
李太白,有全平的如
王羲之。也有仄仄平的如叶桂春,平平仄的如
陈洪绶。平仄间的有
刘德华(平仄平),仄平仄的有
李连杰和
李玲玉等。
平仄格式的有张丽,仄平格式的有马明。仄仄格式的有叶子,平平格式的有张桥。
音节和谐不全在平仄本身,如新加坡一词就三连平。可大家不觉得它拗口。今天,我们讲平仄,强调的是平仄自然化,这样才能避免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
工作原理
四声二元化,是统计学原理的应用。根据是四除以二等于二的公式,我们知道,平均数只能平均,不能离散,四可以等于2X2,,也能等于1+3,把四声分为两类,即有2:2,以及1:3等多种可能。因此,既有合律的音韵美,也有出律的音韵美。
有人说“平仄与不拘平仄之争,沿袭了一千五百年,诗有诗律,词有词律,前人的
格律,可能是后人的束缚。合律最好,出律也可,不能强求。”但这只是对普通话无平仄的一面之词。
平仄新论
平仄是指语速,平仄新论强调,建立自然的平仄,而不是书本上的平仄。顾炎武最早提出相关的论点:「平声轻迟,上、去、入之声重疾。《见维基百科》」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顾炎武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在汉语里,平仄是指语速的快慢。韵母a大声读是a,小声读也是a,在分贝数大致相同情况下,a音比o音响亮。因为a的开口大。因此,平重仄轻不成立。
之所以,有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因为学术界对平仄没有实践性的认识引发的。从数学原理上,平仄是建立在不完全归纳法的基础上。站在物理学角度,我们可以通过歌诀,更好的理解平仄。
通过口诀,我们可以坚定:平仄是指语速,正确认识平仄才能应用平仄,然而书本上对平仄的解释,多数不正确。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提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尽管他的理论是建立在明朝汉语体系,但也揭示了平仄新论。
平仄新论是平仄应用的依据,特别提醒,区分上下联,要看语境和横额,不能只讲平仄。平仄新论的建立,让平仄这一古老文化,更好地服务社会。
平仄新论,平仄自然化。
平仄目的
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取悦于读者,或可以传情达意,给人启发。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说就此诞生。
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大大地误入歧途、有违初衷。特别是平仄之说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众说纷纭,难以统一、难以规范,让学习的人无所适从,学会的人无法运用,这是对诗词文学的自我封闭,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极其不利。
诗词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大众、服务大众,我们不能因为传统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说而拒人千里,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诗词只是文体的一种,应该走进课堂、走进课本、走进考卷,让教师、学生乃至社会民众都喜闻乐见、共同参与。李白、
王维、
苏东坡、
辛弃疾等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现代人无论是创作或评判诗词的好坏,都不应过于拘泥于诗词格律、平仄之说,当以诗词的意境为重、气势为重。至于诗词的音调只要读起来顺口即可。
易误用
一、场(下平七阳韵)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二、俱(上平七虞韵)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怀古迹)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谊(去声)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
四、茗(上声)
五、令: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六、思(作名词时读作仄声)
七、暇(去声)
八、教: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九、倾(平声)
十、惩(平声)
十一、癸(仄声)
十二、泡(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
十三、探(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但唐人亦有用作仄声者)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李白:送羽林陶将军)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十四、暝(仄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公共活动
20216年4月23日参与大型采风活动走进九仓镇。
三星坝吟
作者:逸羽红尘
扶风揽辔下苍江,岫笛云琴入韵长。
闲蜉水西斟自在,倦挽太极酌孤芳。
彝雨徒依荒径雾,奢烟空荡野渡墙。
摘片翠芽煮岁月,还向先生借文章!
仓江思幽
作者:逸羽红尘
云琴雾笛,薄雾柔纱,
轻罗紫袖下
且品那一盏翠芽
掬水为盛,邀风作墨
悠悠
似水年华
坛罐厂的陶片
击缶
铁匠坪的风箱
弄曲
悄悄谱出一张
恬然八卦
奢王坟、水西坝
竟成了大浪淘沙。
红花岭的冷月下
尚飘着钟灵的诗韵
黄连塘的幽深水底
可还有当年遗落的马甲
我
倚着牌楼断垣
抚着荒草残狮
浅酌夕阳西下
时移世变
沧海桑田
且听
那流水哗哗
摇曳着岭上山茶……
三星坝抒
作者:迟迟
时逢初夏日,一望景无边。
树绿收春色,花红放杜鹃。
晴云消酷暑,流水绕桑田。
残石狮身在,奢王化作烟。
三星坝杂
作者:李伯迁
奇峰石壑多,翠柏绕山坡。
秀美幽居处,怀南太极河。
社会活动
2016年8月30日仁怀市诗词文苑总编袁昶先生带领仁怀诗词文苑相关人员到望驿台酒厂参观,调研。袁昶先生向
望驿台酒业提出,酒业方面要深挖望驿台酒文化,重点培育望驿台精神,全面落实望驿台理念,狠抓望驿台使命。袁昶先生最后强调:加强企业商标保护刻不容缓。企业方要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这样企业才能做强做大,造福社会,从而走得更远。
随后袁昶先生应望驿台酒业之邀赋诗一首:
《望驿台酒》
蜀水依然傍锦江,巴山夜雨共灯长。
昭阳殿里多念旧,望驿台上每思乡。
丹书有约浮玉爵,白璧无盟照符阳。
曾忆宫中那壶酒,至今尚自袖盈香!
领导关怀
6月16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刘道平一行莅临仁怀考察。贵州省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喻国君、办公室副主任田筑岗、
仁怀诗词学会执行主编
李伯迁等陪同。
考察中,刘道平对仁怀诗词学会的微刊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刘道平指出,茅台酒享誉世界,是仁怀的金字招牌。要将仁怀酒文化与中华诗词文化有机结合,力推诗与酒共存共荣,不断促进仁怀人文经济大发展;要大力培养和发展新会员,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要多开展诗词相关活动,让更多爱好者以及老百姓都能参与到诗词创作、诗词鉴赏中来,做到仁人参与,仁人快乐。
在仁期间,刘道平一行还考察了国酒文化城,感受国酒文化和茅台夜景带来的“醉人”韵味。在国酒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潮涌中,刘道平借景抒怀,即兴赋诗二首:《途经茅台酒厂》:九天云气曲香浓,月自逍遥醉碧空。万户千家齐煮酒,人间谁敢论英雄。《夜游茅台镇》:赤水河边夜色深,天君把酒宴群臣。未曾杯举闻风醉,谁是同行清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