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道药济”为乾隆廿十三年(1758)乾隆皇帝缅怀其御医黄元御而书。“仁道药济”意为“行仁道,以药济”也是对黄元御一生医术与医德的高度肯定,黄氏门生尊其为习医祖训。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黄元御行医北京,适遇乾隆皇帝病重。
太医院与京城名医多方调治无效,帝疴渐沉,百医束手无策。当时,宫中有一太监为昌邑
玉皇庙村人,深知元御医术高超,便向朝廷推荐,诏进时黄氏辞曰:“敝乃
草民,不懂军臣
大礼,恐万岁见责,有
欺君之罪。”乾隆帝
传谕:“免恕一切,至宫廷时对朕面只行叩首之礼。”并令
侍官带奉银及绫
罗缎匹为礼,再诏黄氏进宫。黄氏辞曰:“无功不受禄,敝乃布衣之士,岂敢接受。”帝怒,再赐以
五品顶戴,按品赐银,再次传进。黄氏见再难
推委,遂入宫。乾隆欲试其医术高低,故虚设一帐,令宫女卧其内,只露一手于帐外,让元御诊脉。诊毕退出,侍官请处方,元
御道:“龙体凤脉,无药可医,恐不久于人世。”侍官回奏,乾隆闻言心悦诚服,乃知其为良医,即令
御诊,诊后帝问:“朕得何病,应用何方治疗?”元御道:“万岁小恙,乃七分药毒三分病,须先进两帖去药毒,继服一帖
治所病。”帝允诺,按方配服,病豁然而愈。乾隆帝大喜,赐以重金,元御皆坚辞不受,说:“吾非为官为钱,愿为社稷治病救人”。皇帝便命他入
太医院为御医,并赐其楸木棋盘、玉石棋子一副,常与对弈,遂号玉楸子。乾隆十六年二月,乾隆帝南巡,黄元御奉诏侍从,随驾
武林(杭州),治途为人治病屡验,著方调药皆神效。皇帝感其学识,招其为御医,亲书御匾“妙悟歧黄”,悬于
太医院门首。黄氏于太医院任职期间医术越来越好,治愈多起皇宫贵族的疑难杂症,晚年更是著书立说,为中医学发展做出诸多贡献。乾隆二十三年黄元御于行医、著述中积劳逝世,归葬祖地。乾隆皇帝闻讯深感痛惜,书“仁道药济”缅怀其医术与医德。“仁道药济”意为“行仁道,以药济”,黄氏门生尊其为习医祖训。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第二次平金川获得胜利,乾隆大喜下特意褒奖久真堂上下医师。并准许悬挂着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的“妙悟岐黄”牌匾,遵照“
仁道药济”的行医理念济世救人----
久真堂因此成为清军中医馆造福西南,直到民国都是四川地区家喻户晓的国药房。
抗日战争期间成都著名的几家国药房都遭到了日军飞机轰炸,损失惨重。历史行进到解放后,通过一系列的公司合营、
全民所有制等政治因素,久真堂这个老品牌历经几十年沉浮,大隐于市,在今天中国人回归传统,振兴国医的时候,久真堂和黄元御披着五彩霞衣开始向世人展示他灿烂的昨天和即将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