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元年(1821),洛南知县王文森从民间征集拓印本,摹其字刻于石碑、竖于山下,现在这块石碑保存在
洛南县博物馆。同治十一年(1872)、光绪四、五年(1878、1879)洛南知县伊允桢、诺敏在县城东街创建仓圣祠,如今,祠堂犹在。而清代洛南知县陈尔弗题写洛南八景之二景“阳虚鸟迹”、“无扈凤图”均为仓颉造字内容。古往今来,《荀子》、《吕氏春秋》、《河图玉版》、《策海》、《史记》、《路史》、《述异记》、《辞海》、《中国通史》、《洛南县志》等文献史料对仓颉在洛南造字都均有详实的记载,历史事实证明,仓颉是中国汉字的创始人,洛南是中国文字的发祥地。陕西省原省长程安东曾为仓颉造字题字“研究仓颉造字、振兴民族文化”。现代国学大师文怀沙也曾题字“洛南是仓颉造字的故里”。为了弘扬这一
历史文化遗产,陕西省商州市洛南县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仓颉园。
如今,仓颉文化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招牌,洛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打响仓颉造字这块金字招牌,着力塑造洛南作为中国汉字故里的品牌形象,利用这特有的文化资源,精心挖掘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用仓颉文化包装洛南,宣传洛南,提高洛南的对外知名度。1997年在各级领导重视下,该县组建成立仓颉艺术研究会,举办各种展览,开展讲座研讨等活动;2001年县委、县政府隆重举办首届仓颉文化艺术节,邀请八方人士、各级媒体大力宣传仓颉文化;近几年,该县结合城镇建设和旅游产业开发,斥千万巨资树起了仓颉像,建成了仓圣祠、奎星亭、云雀园、仓圣广场、仓颉纪念馆、阳虚跌瀑黑水潭、竹雨石屋造字遗迹、仓颉大道等旅游景点;宣传文化部门聘请国内一流专家精心打造出了大型诗舞剧《仓圣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去年,仓颉造字已申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民间,该县石门镇农民王聪芳巧妙构思,利用麦秆画这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再现了仓颉造字的情景;为缅怀人文先圣,弘扬仓颉文化,由县委宣传部策划,该县首次举行公祭造字始祖仓颉典礼,该县各套班子领导,各部门、相关单位代表及群众千余人参加了活动,省、市媒体争相报道。目前,以仓颉造字在洛南、中国汉字故里为主题内容的多种文艺表演、文化创作、文化交流活动日益繁荣,仓颉文化旅游纪念产品不断出新,该县已将以仓颉文化为主的各类学术研讨列入建设陕南文化强县的重要内容。 在仓颉造字的这块热土上,深邃悠远的仓颉文化已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洛南县委、县政府和纯朴善良的洛南县人民正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在仓颉文化的映照下,洛南人民正走向灿烂的明天。
在第十二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洛南县剧团表演的大型诗舞剧《仓圣吟》精彩亮相,伴随着古朴悠远的古典音乐声,身着兽皮、树叶服饰的演员们翩翩起舞,强大的阵容、深沉的音乐以及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在这届西洽会上,人们通过这部诗舞剧了解了仓颉造字,了解了洛南。 仓颉文化具有丰富深远的内涵,仓颉文化的核心是造字,在仓颉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人们所推崇的这种首创精神,让人类终结了结绳记事,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以仓颉为始祖的汉字,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华夏民族智慧的灵魂,浩如烟海,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