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元亭位于
惠州西湖古八景之一的
荔浦风清内,1937年为纪念近代广东著名爱国主义者
邓仲元将军而建。1937年,军长
李扬敬特请当时国内著名的建筑师刘既源设计,筑仲元亭于
纪邓山庄南面。亭的底座六角形,内中空,每边有6个半圆形洞门,半没于银波涟漪的西湖水中。亭面覆以绿色的玻璃瓦,六角宝珠顶,飞檐微翘。内外各有6条红色的圆柱拱托,亭四周灰白色的护栏饰以回纹图案。
据《惠州西湖新志》记载,仲元亭原名思贤亭,位于20世纪30年代初兴建的
纪邓山庄,用以纪念广东近代著名爱国主义将领
邓仲元。1937年,惠州驻军将思贤亭移建于西湖中,并改名仲元亭。该亭旁边筑有游泳场,环绕集鸥渚,美其名曰“欧波试浴”,是当时
惠州西湖的胜景之一。仲元亭在抗日战争后期遭严重破坏,直到1987年才重新修葺,重修的仲元亭基本在原址上保留了原貌。2012年后,为了配合莞惠城际轨道的施工拆除,2017年按修旧如旧做法,原貌重建仲元亭,并将原亭拆除的部分瓦面安装到重建的仲元亭上。亭的匾额“仲元亭”是李扬敬先生的儿子李琰光题写。
邓仲元,原名邓士元,别名邓铿。广东惠阳淡水人。曾任广东军政府陆军司司长、粤军总参谋长兼粤军第一师师长,参加过广州黄花岗起义、光复惠州、讨伐袁世凯、驱除龙济光、统一广东等战役,功勋卓著。
邓仲元遇刺身亡,广东乃至全国为之震动,社会各界纷纷追悼。孙中山对邓仲元“忠于国事,勇于奋斗”的革命伟绩和高尚品格给予高度评价,追赠其为陆军上将,特许其附葬于广州黄花岗烈士墓陵,并亲书墓碑。
国民政府在1935年通过了《
纪念邓仲元办法》,确定每年3月23日为“
先烈邓仲元先生殉国纪念日”,并颁布优恤邓仲元遗族的训令。除此之外,国民政府还发行纪邓邮票、塑立
邓仲元铜像、建造“
仲元号炮舰”以兹纪念。在广州、惠州、梅县等地,也先后建立以邓仲元名字命名的学校、医院、图书馆、亭园、街道,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邓仲元为革命烈士。邓仲元的故居、陵墓等,被当地政府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立碑保护,拨款修缮,并召开各种纪念会、座谈会,缅怀和学习邓仲元的英雄伟绩和革命精神,以告慰忠魂,策励后人。
为纪念邓仲元为民主革命所作的贡献和英勇献身的精神,1930年,邑人梁葆真捐地,请师长李务滋募万金,在惠州荔浦建“
纪邓山庄”。纪邓山庄占地约2000平方米,座西向东,房前有一游泳池,庄内种植了榕树、铁树、木棉和花草等,整个山庄非常秀丽(毁于1985年)。1937年,军长
李扬敬特请当时国内著名的建筑师刘既源设计,筑“仲元亭”于纪邓山庄南面。亭的底座六角形,内中空,每边有六个半圆形洞门,半没于银波涟漪的西湖水中。亭面覆以绿色的玻璃瓦,六角宝珠顶,飞檐微翘。内外各有六条红色的圆柱拱托,亭四周灰白色的护栏饰以回纹图案,素雅简朴。肃穆的气氛令谒亭者而生缅怀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