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化积累
经济学术语
虚拟经济角度来认识当代的资本积累,可以发现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的加剧,一种新的、与传统资本积累相对应的积累方式(或积累制度)正在形成。那便是价值化积累。当代资本积累的社会形式发生了变化,是“价值化”的积累,而非“实物”的积累。价值化积累导致了以虚拟资产形式表现的积累和以实物资产表现的积累的非对称性。
详细释义
综述
“价值化”与“价值化积累”是对当代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理论上的概括,特指积累方式的变化,积累的内容更侧重于以货币表现的“价值财富的积累”,而非以物质表示的“实物财富的积累”,“价值财富积累”与传统的“实物财富积累”方式是相对应的,所以,“价值化”与“价值化积累”主要用以区别不同的积累方式。
“价值化”与“价值化积累”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面分别阐述。
价值化的多重涵义
价值化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以价值标准和价值增值标准来衡量和引导经济活动,以货币计量,利润导向的经济活动不断扩大,并导致非价值标准和非价值增值标准被排挤出市场经的趋势
价值化有多重涵义:一是价值化首先是指存在的一种状态、渐进的一种过程和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指经济体系中以货币表现的价值量与其对应的实物量,即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从相一致到两者背离状态和逐步分离的过程,并呈现出一种发展趋势;二是依据虚拟经济理论,价值化的核心是将经济看作是一套价值系统(包括价值增值),认为经济系统不仅是拥有一套物质技术关系,更重要的是有一套价值系统,价值系统是经济系统的本质,体现了一种经济系统中的社会关系、价值关系,与经济系统只是一套“纯物质”和“纯技术”关系的观点是对立的;三是货币是价值的独立化表现形式,价值系统的运转是通过货币来完成的。所以,衡量价值化的“度”与“量”的基本单位应是以货币为表现的金融资产地产为主的各类虚拟资产,它们是价值化的综合体。
货币化”与“价值化”之间的联系是,在市场经济初期价值化的表现形式是货币化,随着市场经济成熟,价值化的表现形式是虚拟化。所以,首先有经济中货币使用范围扩大的货币化,其次有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财富积累的价值化,然后是由于价值化积累导致的经济虚拟化,有价值增殖虚拟化从实际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价值化必须通过货币化、通过银行资产等形式体现出来。
价值化积累的涵义
价值化积累强调在市场经济中,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活动一定要通过货币的积累来完成的情况,以及这种货币积累逐渐脱离实际积累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积累发展的趋势
价值化积累是指货币债券、股票及金融衍生工具等为主的虚拟资本的集聚与增长。它与传统的资本积累的含义不同,传统的资本积累是指的以固定资本形成为标准的实物资本的聚集与增长。在价值化积累中,积累的是名义利润,是以价值表现的广义的储蓄,包括地产债券金融产品。像股票、债券虚拟资产表现的财富。相对应实物资本积累是指长期存在的(通常为一年以上)的生产物质形式,如机器设备、厂房及各种原材料,加工过程中的货物、存货、交通运输设施等。
传统经济学认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积累是不可分割的,有使用价值就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积累就有等量的价值积累,二者的统一是人类生产能力的进步和社会关系发展的综合标志。但在经济虚拟化的今天价值的积累量迅速扩大并超过使用价值形式的积累,在社会总财富中以货币形式储藏的财富比例远远高于实物形态的财富比例。因为,价值(货币)形式的积累背离了其所表现的使用价值的内容,逐渐从使用价值的实物形式中脱离出来。
海外股市的价值化积累
事实上,在社会财富中,发达国家固定资产所占比例非常小,而地产和其他金融资产占的比例非常大(93.52%),那么,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积累的到底是什么?是实物资产还是金融等虚拟资产?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将资产存量与流量之间的关系描述为:W=Y/R,其中,W表示财富,也就是资本,Y表示当年的国民收入,r表示利息率。它一方面表示当年的国民收入Y是由社会所有的资本存量成产出来的;另一方面又表示,全部社会资本或财富的价值是由当年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式来确定的,这实际是价值化积累方式的反映。
当财富或资本的大部分不是物质的生产资料,而是房地产金融资产时,怎么解释金融资产房地产仅仅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的这一通常意义上的结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一个与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原则相反的评价原则:“虚拟资本的形成被叫做资本化。当人们按平均利息率计算及将定期取得的各种既定收益的资本总量时,资本化就发生了。”可见,价值化积累将引起人们的许多思考。
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其发展所依赖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物财富。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后出现,市场经济并不仅仅依赖于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属性的东西,追求价值增殖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所以,市场经济的经济形态本质是只承认有价值,能够价值增殖的东西,因此,当代社会人们扩大再生产就需要价值的积累来进行,这就是价值积累。信用的发展使得储蓄早已不再是储存黄金,大量的信用货币从开始媒介实物资本积累,发展成为脱离实物资本、投资于虚拟资产以完成自身的纯价值形态的资本积累。这种转变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实际生产转向虚拟价值增殖的转变过程相一致的,这一转变过程本身就代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关研究
新的积累制度
美、英、法、德、日本和希腊等经济学家通过对当代资本积累的研究,得出一个共同的特征——虚拟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追求货币利润,价值增殖虚拟化了,价值化积累逐步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积累制度。
(1)弗朗索瓦·沙奈的金融占统治地位新的积累制度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沙奈在《资本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二部书中提到,资本主义的扩张是一种“金融占主导地位的积累制度”。并且是“以金融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积累制度”。“积累制度的构成以允许高度集中的资本(且资本集中的速度始终未减)得以增殖为前提。这种高度集中的资本既是工业资本,同时也是而且往往尤其是生息资本,它保留着货币形式,又以金融投资带来的收入为生,其特征是靠汲取提高税收或瓜分工业利润带来的收入为生。”在这种积累制度中,“资本运动的出发点尤其在于,它的重大转移有利于货币资本增殖和取得剩余价值”,货币资本靠红利和借贷利息为生。积累制度的机制是建立在工业资本运作方式和积累货币资本运作方式的共同作用上,不过,积聚货币资本在寻求增殖的同时,总是通过持有证券及其他形式的金融资产来保持其货币形式,并且小心地避免使自己拴在生产上。实际上,金融占主导地位的积累制度其特征就是以获取货币和金融资本的积累为目的的价值化积累。
保罗·斯威齐
保罗·斯威齐的资本积累过程金融
价值化积累非对称性及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发表的题为《谈谈全球化》的文章中的观点论为全球化是资本积累过程,当代资本积累的明显特征是资本积累过程的金融化资本主义就其最深刻的实质而言,是一种扩张的制度,它既有向内的扩张,也有向外的扩张。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三个最重要的基本趋势是:一是总体增长速度放缓;二是垄断(或寡头)性质的多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扩散;三是资本积累过程的金融化。这三种趋势并不是由于全球化才出现的,相反,这三种趋势全都可以从资本积累过程的内部变化中找出原因。随之而来的是本世纪伊始时出现的趋势的重复和强化,那些趋势是:增长疲软、垄断日益增强、资本积累过程的金融化。所有这一切是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印记,但全球化本身并不是一种驱动力量。它依如在现代历史的整个时期内所表现的那样:是一个始终在扩张、但时常会爆炸的资本积累过程。这是一种以虚拟资本为主的价值化积累为特征的积累过程。
罗纳德·多尔
罗纳德·多尔股票资本主义模式的全球普及
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多尔在《股票资本主义:福利资本主义》——英美模式VS.日德模式一书中对以英美为代表的昂格鲁-撒克逊模式和日德为代表的莱茵模式进行比较,两种模式的根本差别是对股票价值的理解及观念上的不同。正是从“股票”作用这一独特的角度理解,可以将企业分为两种,进而将经济制度分为上述两种,英美模式的重要特征是“金融化”或“市场化”即“股票化”。在日德模式中,与英美模式正好相反,它是即非“金融化”又非“股票化”的典范,“生产至上”的“造物文化”远远优于“赚钱文化”,“生产”比“赚钱”更有价值,更为优越。在英美模式中,公司股东的利益至高无上,股东利益优于公司雇员利益。公司资产和股东价值在公司中占主导地位,财产权优先于其他权利,财产的地位优先于任何其他利益的地位。而在日德模式中,金融化的初始状态和其后的发展过程都体现出高度制度化趋势,它对不确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效率具有排斥性。日德远不如英美那样以证券市场即以股票价值为中心。由于日本非“金融化”又非“股票化”的经济模式被认为是被美国金融战败的原因。20多年前的日本模式,被改变了,日本也正在反思在金融领域受制于美国的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自由化的发展,“股票资本主义”(StockMarketCapitalismWelfareCapitalism)模式在全球普及,即价值化积累方式的普及。
非对称性特征
资本积累的发展阶段
价值化积累是资本积累的发展阶段
虚拟经济理论认为积累发展过程的逻辑大致为:在市场经济初期,资本积累的含义主要是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因此,积累的价值形式虽然表示为货币积累形式的储蓄,但最重要的价值增殖形式依然是产业资本的生产活动。因此,积累的主要目的与其形式的背离并不大,人们也容易十分清楚地看到积累的实质性内容是固定资本形成。当积累被分成固定资本形成和货币形式的积累(储蓄)时,这个时期积累的实现则必须通过货币储蓄来完成,没有货币形式的积累或储蓄,就无法形成固定资本,可以说储蓄制约着资本的形成规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制企业与股票发展起来了,股票的一级市场为企业提供资金,企业为其提供收入,股票的股息收入显示出股票收入与生产企业的密切关系,股票的收入是生产资本利润的一部分。二级市场的发展在融资与生产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虚拟价值增殖的形式,即通过股票价格波动而获得收入。这个价值增殖形式虽然与生产资本有关,但是同股息收入相比则是一个新的形式,其来源也与股票代表的企业关系更小。股票本身的独立意义已经存在,只要持有股票就等于持有企业,不但可以分得企业利润还可以获得股票增值的收入。股票就是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积累股票就意味着积累财富
在股市发展的同时,债市、金融衍生物及房地产市场也迅速成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价值增殖的形式多样化了,不再是仅仅依靠物质生产过程。服务业的发展导致GDP中的成分开始包括服务业,体育娱乐业金融业的服务收入也被计入GDP,还有中介机构,包括理财咨询、房地产中介机构的服务等。这些GDP的内容与传统的对生产的理解不同。它们变得更不确定,其收入大小与经济环境的关系更大,而与企业成本关系相对于制造业更小。这些变化为积累增加了新的内涵,一些相对脱离于实际生产过程的价值增殖成为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以资本化定价为特征的虚拟资产20年来逐渐成为人们财富的主要代表之一。
市场初期积累虽然被分为两部分,但基本上还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当人们发现价值增殖的新的形式之后,作为私人财富的积累就包含着大量的虚拟资产的积累了。它们的价值不是逐渐消失或缩小的,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增长。显然,这个积累开始相对独立于固定资产及其生产能力的增长。所以,人类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积累内容逐渐发生变化,“财富”基本上越来越与物质财富相脱离,越来越具有虚拟性。当然,物质财富的积累仍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虚拟财富的物质基础。
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
非对称性是价值化积累的一个重要特征。虚拟经济理论认为,在信用制度发达条件下,累计的虚拟资产与累计的实物资产具有不对应的特点。这是因为实物资产会由于折旧等因素而损失,价值减少;虚拟资产却会因为时间的长久而不断地增殖,例如各种利息红利等。因此,从长期看,实物资产会越来越少,虚拟资产却越来越多,而通常意义上的储蓄与投资相等是从当年统计平衡的角度来考虑的。在早期社会中,人们收获1万斤粮食,拿出1000斤做储蓄,粮食可以保存,假如可以积存3年的话,那么3年累计的储蓄就是3000斤粮食。
但是,当人们储蓄货币时,情况就逐渐发生了变化,当年的储蓄必须与当年的投资相对应,但是累计的储蓄就不会与累计的投资相对应。用非居民固定资产年末存量作为实物资产的衡量指标,它反映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形成额、每年的投资总量;用金融资产地产储蓄和未偿还贷款的总量作为虚拟资产的衡量指标。利用美国1946-2002年资料,分别从虚拟资产的累计总量与实物资产的累计总量(图1),金融资产地产累计总量与固定资本形成额累计总量(图2)以及金融资产累计总量与固定资本形成额累计总量(图3)进行分析对比,可以看出积累的趋势:价值化积累财富总量大于实物积累财富,价值化积累速度快于实物积累速度,价值化积累财富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价值化财富积累与实物财富积累呈非对称性,同样,假定通常情况下储蓄等虚拟资产以5%~10%的收益率增长,而实物资产则以10%~20%的比例折旧。表1显示:美国1925~2004年非居民住宅固定资产情况。在1925~2004年80年间,固定资产年均增长速度为29.75%,生产性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总量的比重为60%~65%。表2显示的是1945~2004年50年间,金融资产累计量是实物资产累计量的一倍以上,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相比却有较快的增长。所以长期看,价值化积累与实物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脱离的,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更为突出。
启示
价值化积累作为一种积累制度在全球发展和普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但这一趋势同时使系统性风险增大,增加了经济中的非稳定性因素,发生金融危机的频率增多,虚拟资本的高级形式——金融资本的投机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尤为惨重教训,所以,价值化积累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意义。发达国家由于其货币的特殊地位,利用其强势货币在全球获得的财富,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货币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虚拟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资本市场开放的同时,注重金融安全尤为重要。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理重要政策启示:一国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必须处理好货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因为,根据虚拟经济的理论,货币将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分配使用,在货币量一定的情况下,货币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分配量是此消彼涨的关系,如果货币流入虚拟经济的超过一定的量,虚拟资产过度膨胀将导致经济崩溃,所以,只有处理好货币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比例关系,才能保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稳定性和虚拟经济自身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对中国经济影响
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虚拟资本追逐利润使资金容易在各类资产之间和各金融市场之间迅速转换,投机活动更加活跃,个体风险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特别是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资本积累价值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积累制度的时候,这种积累制度导致投机活动在各类资产之间和各金融市场之间迅速转换,风险会迅速扩散。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别于传统的金融监管将金融市场明确分工并相互分割开来,创新金融监管理念,将股票、房地产外汇市场等投机活动和投机领域作为相互关联的整体来考察资金流,加强系统性风险管理,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国家安全就显得意义十分重要。
资本价值积累是指以价值表现的广义的储蓄,包括股票、债券地产等虚拟资本表现的财富积聚与增长。这反映了当股票等有价证券出现以后,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以证券形式出现,即出现财富的证券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财富概念,不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财富,而是以货币符号和各种“剩余索取权的纸制复本”为代表的虚拟财富。随着信用制度和财富证券化的发展,一切财富都将会符号化、虚拟化。而对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导致资本积累价值化,即虚拟资本的积累大大超过实际资本的积累,中国经济中最为流行的词“流动性过剩”就是这一现象的生动反映。
价值化积累与虚拟的GDP创造价值化积累运行机制表现在货币资本通过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波动获得财富,资本聚集与增长的形式特征是“以钱生钱”,与传统的实际生产过程通过购入原材料、设备生产实际产品,再售出产品获取利润的不同。实际上GDP构成中越来越多的“虚拟收入”被计入。例如,在中国2007年的牛市中,交易量最大时曾达到日交易额4600多亿元人民币。按印花税率3‰对买卖双方双向征收计算,一天的印花税就要征收27.4亿元人民币。再加上按1‰-3‰收取的9.2亿元人民币左右的交易手续费,股市一天就创造了可以直接计入GDP的财富36亿多元人民币。如果算上投资者不计入GDP的差价收入,来自股市的收入应该更多。所以,当市场活跃,交易量、股票指数大幅度增加时,印花税经纪人提供服务所得的各种收入也将大幅度增加,这些收入都计入了当年的GDP。这些收入是现实的货币收入,是实际上有支付能力的收入,它们可能按市价购买产品和各种服务,也可能购买股票、房地产和其他资产。
从形式上看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收入是真实的货币收入,但如果在股市创造财富从而使得GDP增加,而实体经济并没有增加产品和服务,那么实际财富并没有增加;从数量上看虚拟经济具有金融杠杆的放大机制,用较小的资金撬动数倍的资金,瞬间完成虚拟价值增值过程,获得有支付能力的货币收入,而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则要经过实际生产过程,通常虚拟财富的量将超过实物财富的量;“市值”具有虚拟性,牛市时根据市场价格价计算的财富价值巨大,而当熊市来临时这些财富将瞬间蒸发,此时,虚拟财富即使仅仅在货币价值形态上也从未存在过。资本积累价值化使投机活动盛行,系统性风险日益加剧。经济的虚拟化地产石油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收藏业市场以及其他可以炒作的市场就会成为投机、投资的理想场所,使投机活动更为活跃。例如,外汇市场的交易中,真正与实际生产相关的资金不超过3%,其余97%都与投机活动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各国的外汇管理局在一度程度上成为投机者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外汇管理当局当在持有美元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可以到美国联邦储备去兑换黄金,而今美元一方面已经失去了黄金基础,另一方面却必须对外汇储备进行保值增值性的经营。这样官方外汇储备实际上变成了一个具有巨大投机潜能的基金,它们不再是平抑外汇市场波动的力量,而更多地是带有投机性的市场冲击力量。因而一旦有风吹草动,外汇储备顺势率先出入市场保持资产升值或损失最小化的可能性更大。
而且,新的积累制度的第一个特征是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体系。并强化了系统性风险效应金融创新加速了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和机构同质化,使金融业关系盘根错节、日益复杂,形成密不可分的联系,加深了金融业机构之间、机构与部门之间、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强化了系统效应。这样,金融创新过程中所形成的风险过度集中和相互关联使风险的发生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危机,一旦其中的一个造市者违规,则主要市场参与者之间更大的风险暴露会加剧动荡的相互作用,直接威胁到整个金融衍生交易体系的稳定,增加了系统性风险。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体会最深,危机从泰国首先爆发,不仅蔓延了整个东南亚,而且还波及了俄罗斯和巴西,美国的长期资产管理公司(LTCM)因错误估计形势而崩溃。所以,系统性风险导致某一个事件在由一连串的机构和市场构成的系统中引起一系列连续损失,而风险的溢出和传染是系统性的风险发生时最为典型的特征,系统性风险的这一特征往往跨越一国的经济、金融领域,在全球蔓延。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21:35
目录
概述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