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耶·沃杜瓦(Ilie Văduva;1934年7月21日,阿尼诺阿萨,— 1998年,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经济学家、国务活动家。前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外交部长、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部部长、罗共中央总书记暨共和国总统顾问兼总统府部长级国务秘书。
1934年7月21日生于
戈尔日县阿尼诺阿萨,1950年——1954年就读于
特尔古日乌中等财经职业学校,1954年——1958年就读于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学院财政、信贷和会计学院。1958年——1961年任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学院会计系助教。1961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1948年—1965年称
罗马尼亚工人党)。1961年——1968年在
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团(1949年—1965年称罗马尼亚劳动青年联盟)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工作。1968年——1970年赴瑞士进修
经济信息学专业。1971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0年——1973年任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学院会计系“自动化数据处理组织和设计”专业讲师,同时担任布加勒斯特大学中心党委委员和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学院党委副书记。1973年——1976年任
布加勒斯特市党委办公厅主任和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76年——1979年任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学院财政、信贷和会计学院院长、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学院党委书记、经济研究学院副院长。1978年11月起任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学院会计系教授。1980年1月——1985年11月任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学院院长,同时担任布加勒斯特大学中心党委委员和布加勒斯特市党委委员。
1979年11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罗共中央候补委员。1984年11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罗共中央委员。1985年3月29日在罗马尼亚第九届大国民议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大国民议会副主席。1985年11月11日——1986年8月26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外交部长、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
伊利耶·沃杜瓦是第一夫人
埃列娜·齐奥塞斯库的政治门生和心腹宠臣,凭借这层关系,1985年11月,毫无外交经验的沃杜瓦取代资深外交家
斯特凡·安德烈,被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总统任命为罗马尼亚外长,当时正值罗马尼亚与美国之间紧张关系加剧,美国频频谴责齐奥塞斯库政权侵犯人权。但是沃杜瓦并不擅长国际政治事务,在任期间效率低下、毫无建树,1986年8月26日被解除外长职务,由
伊万·托图接任。
1986年8月26日——1988年6月18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部部长。1988年5月21日发生
黑海沿岸苏利纳港存放化学废料事件,造成环保丑闻和公愤,1988年6月17日在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会议上,伊利耶·沃杜瓦被谴责“严重违反国家法律和滥用权力,目光短浅和缺乏责任心地批准与列支敦士登-KIMIKA公司签订的合同,导致苏利纳自由港存储了大量化学废料”,被解除了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部部长的职务。但仅仅数月之后便得以复出,1988年12月被任命为罗共中央总书记顾问和共和国总统顾问兼总统府部长级国务秘书。1989年11月在罗共“十四大”上仍当选为中央委员。
伊利耶·沃杜瓦是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第八、九届大国民议会代表。1980年3月9日——1985年3月17日当选为布加勒斯特市多罗班提第26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85年3月17日——1989年12月22日当选为布加勒斯特市多罗班提第25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80年4月1日起任大国民议会外交政策和国际经济合作委员会副主席、大国民议会
各国议会联盟罗马尼亚议员团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