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凡·安德烈(Stefan Andrei,1931年3月22日,波达里—2014年8月31日,斯纳戈夫),前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学者、博士。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常设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副总理、外交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
人物传记
早年时期
1931年3月22日出生于罗马尼亚
奥尔特尼亚地区
多尔日县波达里乡的一个非常贫穷的
铁路工人家庭,父亲当过
牧民、
铁路工人。1943年,斯特凡·安德烈就读于
克拉约瓦的弗拉蒂·布泽斯蒂学园,1951年就读于布加勒斯特土木工程技术大学水电工程学院,1954年毕业并获
博士学位,成为一名水利建筑工程师。1954—1960年任布加勒斯特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研究学院助理教授和实验室主任。在此期间,他是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同样来自
奥尔特尼亚)领导下的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联盟(1948年改称劳动青年联盟,1965年改称
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名积极分子,1951年任罗马尼亚劳动青年联盟机关报《青年火花报》社国际部
编辑,其才干引起齐奥塞斯库的注意。
1957年加入
罗马尼亚工人党(1948年2月罗马尼亚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为罗马尼亚工人党,1965年7月恢复罗马尼亚共产党旧称)。1960年任罗马尼亚全国学生联合会国际委员会主席和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1961年任罗马尼亚劳动青年联盟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国际部长。1965年5月任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国际部副部长,1966年7月23日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际部第一副部长。1965年9月,斯特凡·安德烈随齐奥塞斯库访问
苏联期间,任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工作组组长,是齐奥塞斯库的外交“
智囊”。
党政领导
1969年8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罗共中央候补中央委员。1972年7月21日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主管国际关系问题。1973年3月9日兼任罗共中央对外联络和国际经济合作部部长。1974年4月29日—1985年11月11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1974年11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执行委员会常设局委员。1975年当选为
特尔古日乌第一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80年当选为
霍雷祖第四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85年当选为
维代莱第七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78年3月8日—1985年11月11日任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外交部长。1978年3月23日在罗共中央全会上被解除罗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1979年11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常设局委员。
1984年11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85年11月11日被解除外交部长职务。1985年11月13日——1987年10月24日任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兼中央经济和社会活动工人监督委员会主席。1985年12月当选为全国劳动人民委员会执行局副主席。1986年9月当选为全国劳动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87年9月11日任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副总理,主管经贸工作。同年11月兼任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主席和常驻
经济互助委员会代表、经互会执行委员会成员。1988年9月因“苏利纳港存放化学废料事件”受到警告处分。1989年11月在罗共“十四大”上仍当选为中央政治执委会候补执委。
杰出的外交家
斯特凡·安德烈是
冷战时代罗马尼亚杰出的
外交家和国务活动家。1964年1月和1965年9月,他作为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成员,随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访问
苏联,此后深得齐奥塞斯库的信任和重用。积极致力于发展同各
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各地
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1972年至1989年间先后担任党中央国际部长、中央国际书记、外交部长和副总理兼常驻经互会代表,长期领导罗马尼亚外交战线,积极贯彻执行齐奥塞斯库的被称之为“东欧戴高乐主义”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路线,为制定捍卫民族独立和与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外交政策做了大量工作。
斯特凡·安德烈在20世纪70~80年代一直活跃于外交舞台,多次代表罗马尼亚同
美国、
联邦德国、
法国、
英国、
西班牙、
葡萄牙、
意大利、中国、
印度、
日本、
苏联等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部长打交道。由于其出色的外交才干和组织能力,使罗马尼亚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有一种独特地位。参与制定了推动
苏联-中国的“政治和解”、支持
埃及与
以色列的“和平进程”、罗马尼亚同联邦德国、
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与
莫斯科保持距离的外交政策。
斯特凡·安德烈多次参加重要的国际防务和安全会议:1975年赫尔辛基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1980年
马德里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1984年
斯德哥尔摩欧洲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和裁军会议等。斯特凡·安德烈在担任外交部长期间,一直试图减少对
苏联的依赖,加强罗马尼亚同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关系和经贸往来,开展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教育交流,并同
几内亚、
加蓬、
安哥拉、
赞比亚、
莫桑比克、
布隆迪、
苏丹和
扎伊尔等非洲国家建立
多元化的能源和原材料进出口渠道。进入20世纪80年代,齐奥塞斯库开始日渐疏远党内知识分子,包括
保罗·尼古列斯库-米齐尔、
斯特凡·安德烈、
杜米特鲁·波佩斯库、
扬·伊利埃斯库等人。1985年11月,安德烈的外交部长职务被免除,外长一职由
第一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的亲信
伊利耶·沃杜瓦担任,他离开外交部后,改任中央书记(主管经社事务)、副总理(分管经贸)等职。
斯特凡·安德烈是尼古拉·齐奥赛斯库一手培养和提拔的干部,可谓是齐奥塞斯库的忠实学生,从一个牧羊人的儿子最终成长为罗马尼亚党和国家领导人,活跃于国内政坛和国际舞台二十多年。在1974年11月至1984年11月进入党中央常设局,身处最高权力核心圈十年时间。他还是
尼库·齐奥塞斯库(齐奥塞斯库的次子和接班人)的私人顾问和外交政策导师。1980年代开始,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开始为尼库的政治接班布局。在齐奥塞斯库的安排下,斯特凡·安德烈与
科尔内尔·帕科斯特、
扬·特拉扬·斯特凡内斯库一起辅佐尼库·齐奥塞斯库,帮助他熟悉和处理政治事务。斯特凡·安德烈的大学
博士论文涵盖了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问题,后来被用作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参考文件,1985年3月在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访问罗马尼亚前夕,撰写并公开发表一篇阐述社会主义的文章,文章中称:“一个国家不能否认另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已建成社会主义的国家不能反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或在将来建设社会主义。”
访华
斯特凡·安德烈自1971年起多次访问中国。
剧变之后
1989年12月22日
罗马尼亚政局发生剧变后,斯特凡·安德烈作为齐奥塞斯库共产主义政权的重要领导人,于1990年被逮捕,1991年12月被宣布无罪释放。1992年4月再次入狱,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
尽管
罗马尼亚救国阵线执政当局所指控的参与“
种族灭绝”、“屠杀六万人”和“破坏国民经济”的罪名未获得检察官的支持,但安德烈一直被监押在吉拉瓦监狱医院达两年零五个月。1994年3月,
扬·伊利埃斯库总统签署特赦令后,斯特凡·安德烈获释出狱。恢复自由后,斯特凡·安德烈一直活跃于外交学术界。
斯特凡·安德烈于2014年8月31日在
伊尔福夫县斯纳戈夫(布加勒斯特以北约40公里)逝世,享年83岁。
荣誉
斯特凡·安德烈曾荣获多项功勋奖章和荣誉称号,1962年被授予三级劳动勋章,1966年被授予“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之星”四级勋章,1971年被授予“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之星”三级勋章,1981年被授予一级“八·二三”勋章,1984年被授予“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反法西斯和反帝国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纪念勋章。
家人
斯特凡·安德烈的弟弟尼古拉·安德烈是
大学教授,曾长期担任
克拉约瓦“
尼古拉·伯尔切斯库”数学和物理学院(今“卡罗尔一世”国立学院)院长。斯特凡·安德烈的妻子维奥莱塔·安德烈是罗马尼亚著名演员、表演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