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独立清真寺
印度尼西亚境内清真寺
雅加达独立清真寺(Masjid a1—Istiqla1 fi Djakarta) 又称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是印度尼西亚国家清真寺,是东南亚最宏大的清真寺之一。建成于1979年。该清真寺占地面积93.5公顷,建筑面积93400平方米。屋顶上有一个漆成白色的巨大半圆形顶盖,十分醒目。
历史沿革
国家为永久纪念印尼独立解放战争牺牲的烈士所建。于1950年为建此寺专门成立了筹建委员会,1961年8月24日由前总统苏加诺亲自奠基开工修建,1978年2月全部竣工,由前总统苏哈托主持落成典礼。
规模建制
印尼重大的伊斯兰教活动和仪式都在这里举行,印尼总统及政府要人经常到这里作礼拜。主体建筑是一个直径45米的白色大圆屋顶覆盖的中央礼拜大厅,面积达10000平方米,环绕大厅周围是5层附属楼堂,附有宽敞的走廊厅堂,整个建筑全部用大理石铺设,面积达87389平方米,其中仅大理石柱就有4400根。该寺的宣礼尖塔高达66.6米,有宽阔的广场草坪地带。
地理交通
雅加达独立清真寺位于首都雅加达中心广场国家独立宫附近的塔曼维加亚库苏玛公园。
交流合作
节日礼拜
节日期间,全寺可容纳10万人同时礼拜。清真寺内部设施齐全,备有660条供穆斯林沐浴的自来水管,每条长达61米。清真寺除了接纳各界穆斯林礼拜外,每年还经常举办有关伊斯兰教的各种博览会、学术讨论会、《古兰经》朗读比赛、经文书法比赛等活动。寺内还设有图书馆,藏有各种版本的经书珍本,并附有阅览室。印尼伊斯兰学者会议组织和印尼华人伊斯兰教协会亦设在寺内。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它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古兰”一词系阿拉伯语Quran的音译,意为“宣读”、“诵读”或“读物”。中国旧译为《古尔阿尼》、《可兰经》、《古兰真经》、《宝命真经》等。中世纪伊斯兰经注学家根据经文的表述,说它有55种名称,其中常以“克塔布”(书、读本)、“启示”、“迪克尔”(赞念)、“真理”、“光”、“智慧”等来称呼。《古兰经》是阿拉伯语文中首先加以记载的典籍,换言之,在《古兰经》之前,阿拉伯人并没有什么书籍,故研究阿拉伯文学史的人,必须研究《古兰经》,因为公历第六世纪和第七世纪初期,阿拉伯人的理性生活和文艺生活,都表现在《古兰经》里;在那个时期中,典雅的文章、各种的旨趣和文体,都是以《古兰经》为先导的。《古兰经》独具一种新奇美妙的文体,既不是依照韵律的,又不是以若干押韵的短节来表达一个意义的,也不是没有节奏和韵脚的散文。《古兰经》每章分为若干节,每节能表达一个独立的意义,各节互相衔接;每节终了,刚好是读者在气势上和情感上需要停顿之处。阿拉伯人是以诗歌和词章著名于世的,他们听了《古兰经》,觉得非常美妙,同时,也觉得非常新奇,因为他们所认识的各种文体中没有这样的一种文体,所以他们不得不说:《古兰经》是诗歌,或是咒语,或是卜辞。这三种东西,在当日是最能迷惑人的,他们这样说,足证《古兰经》在他们心中曾起了强有力的作用。
寺教礼仪
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举行礼拜、穆斯林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亦称礼拜寺。系阿拉伯语麦斯吉德”(即叩拜之处)意译。《古兰经》云:“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们应当祈祷真主,不要祈祷任何物”。中国唐宋时期称为“堂”、“礼堂”、“祀堂”、“礼拜堂”,元代以后称“寺”、“回回堂”,明代把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遂将“礼堂”等改称“清真寺”,沿用至今。西北地区回、东乡、保安、撒拉等族穆斯林,至今仍沿袭原称“麦斯吉德”,或称“哲马尔提”(Jama‘at,即寺坊)。清真寺与穆斯林一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职能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1)宗教活动中心:每日“五时拜”,每周的聚礼,每年两次“会礼”,都到清真寺举行。宗教节日,如先知诞辰,都在清真寺庆祝。婴儿初生时命名和亡人的殡礼也要到寺内请阿訇主持举行。
(2)宜教中心:自从先知穆罕默德麦地那清真寺第一次“聚礼”时发表宣教演说后,清真寺就成为宜教的场所。此后在每周“聚礼”日和每年两次“会礼”中,通过“呼图白”(讲演)方式宣教成为定制。
(3)宗教教育中心:在伍麦叶王朝时期,各地清真寺开始附设学校,教读《古兰经》。阿拔斯王朝时期,许多著名清真寺同时也是著名的同名大学所在地,如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摩洛哥非斯卡拉维因大学突尼斯栽突那大学等。
(4)文化中心:清真寺多附设有图书馆,也附设有医疗机构。如也门萨那清真大寺图书馆是阿拉伯世界清真寺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5)处理穆斯林民事的中心:一般穆斯林间有关婚姻、遗产、商业等纠纷,都在清真寺内按教法规定解决或调处。
(6)穆斯林联系交往的中心:平时忙于自身事务,礼拜时聚会一起,特别是每周的聚礼和每年的会礼时,共同礼拜,互致色兰,清真寺起到了凝聚和团结的作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0-12-10 18:5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规模建制
地理交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