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罗生
美国新闻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伊罗生,美国新闻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人物生平
生于美国曼哈顿西区上流社会家庭,是立陶宛犹太人后裔、房地产大王之子。1929年入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在大学系统研究了帝国主义在20世纪中国的情况。1930年毕业,旋即赴华。 到了上海,即被《大美晚报》聘为记者。当不满意该工作时,又到了《大陆报》,为同样毕业于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后在重庆任蒋介石的副宣传部长的董显光工作。该报属于国民党,董显光完全听命于蒋介石。其间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陈翰笙、支持共产党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等人。
正当他准备终止与《大陆报》的关系时,史沫特莱介绍他结识了来自南非、中文名为李福仁的弗兰克·格拉斯。格拉斯南非共产党创建人之一,对党内的斯大林分子不满,随即因同情托洛茨基而被清除出党。后来赴华。到上海后,与史沫特莱成了朋友。伊罗生认识格拉斯后,便与之结伴乘船沿长江上行,一直抵达重庆、成都等地。他要深入中国内地考察中国的社会。这次长江之行对伊罗生而言,实为从格拉斯那里接收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过程。同时,格拉斯的思想倾向、性格特点,也开始影响伊罗生。格拉斯教导他要怀疑一切,永远不要盲目追随任何类型的教条。
1932年在上海主办《中国论坛报》,兼《哈瓦斯通信社》驻沪通讯员。1933年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同年邀鲁迅和茅盾编选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草鞋脚》,随即赴北平做翻译。
1935年7月回国。1943年起历任美国《新闻周刊》副主编、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政治学教授。晚年逐渐偏离托洛茨基主义道路,20世纪50年代由于为美国政府镇压革命出谋划策,格拉斯遂与之绝交。
主要著作
著有《国民党反动的五年》、《中国革命的悲剧》、《亚洲殊无和平》、《心影录——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和印度的形象》(大陆译出有关中国部分《美国的中国形象》)、《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等。编有《草鞋脚》。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1 15:0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