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苏联早期领导人,联共(布)党内反对派代表人物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俄语: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1879年11月7日-1940年8月21日),原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勃朗施坦,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苏联红军第四国际的主要缔造者。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列夫·托洛茨基,出生于乌克兰南部的扬诺夫卡村的一个富农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俄国犹太人,这一家庭背景无疑为他的成长环境增添了多元文化的色彩。1886年,托洛茨基开始了他的小学教育,显露出他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1888年,托洛茨基移居至敖德萨,并成功考入了一所由德国人管理的圣保罗教会学校。这段学习经历不仅为他提供了接受西方教育的机会,也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1896年,托洛茨基转学到尼古拉耶夫城市,并开始积极参与工人运动。他组织了“南俄工人同盟”,致力于在工人群体中传播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理念,呼吁社会公平和民主。这一行动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工人阶级的同情与支持。
一战前夕
托洛茨基1906年11月被判终身流放。于1907年2月,借口疾病住院治疗逃离至斯德哥尔摩,开启流亡生活。
1907年4月下旬,以梯弗里斯代表身份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尽量弥合布孟两派的分歧,维持党的统一。8月,参加了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代表大会。1912年1月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布拉格)全俄代表会议,决定把孟什维克取消派开除出党,从此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此时的托洛茨基在革命的十字街头似乎无所适从。
一战期间
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托洛茨基辗转于维也纳苏黎世等地。同年11月19日,他以《基辅思想报》战地记者的身份跨越法国国界,抵达巴黎,并开始在《我们的言论报》工作。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托洛茨基逐渐与布尔什维克达成一致。1915年,托洛茨基出席了在齐美尔瓦尔德召开的国际社会党人第一次代表会议,并承担了起草会议总宣言的重任。在会议上,他表达了对列宁提出的与第二国际断绝关系、建立第三国际主张的不同看法,并公开表示反对。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1916年9月,由于《我们的言论报》被法国当局查封,托洛茨基被迫离开法国,前往西班牙。然而,西班牙当局随后也对他采取了行动,将他遣送前往美国。1917年1月,托洛茨基抵达纽约,加入由布哈林等人主编的《新世界报》编辑部。在纽约和费城一带,他积极参与演讲活动,致力于革命鼓动工作。同年2月,当得知俄国国内爆发革命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办理了回国手续。然而,在归国途中,他于3月27日被英国警方扣押。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托洛茨基于5月成功抵达彼得格勒,继续他的革命事业。
十月革命
在返回俄国后,托洛茨基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加入了“区联派”的国际主义小组。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在1917年6月遭遇了一次重大挫折,当时资产阶级政府以“德国间谍”的罪名将他逮捕入狱。然而,托洛茨基的命运在同年7月发生了转折。在布尔什维克召开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会议决议吸收托洛茨基及其所在的区联派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即使在狱中,托洛茨基依然获得了党内的认可,被选为中央委员。9月初,托洛茨基获释出狱,随即被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进一步证明了他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10月10日,他参加了由列宁主持的中央会议,并坚定地支持了武装起义的提议。在随后的工人代表议会议中,托洛茨基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领导力。他巧妙地回应了会中的质询,既保守了即将起义的军事秘密,又极大地鼓舞了革命者的战斗意志。他的这场发言被波兰人多伊彻赞誉为“外交辞令的杰作”。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和领导起义,托洛茨基领导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成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而他本人被推选为该委员会的主席。这一机构成为了第一个革命战斗司令部,在组织和领导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工作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布列斯特条约
1917年12月,德国在布列斯特谈判中提出了苛刻条件,要求苏俄割让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白俄罗斯的部分领土,并支付高额赔款。这一提议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引发了严重分歧。列宁主张接受条件以争取喘息机会,但遭到以布哈林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的反对,他们主张继续战争。托洛茨基则提出停战复员但不签约的折中方案。在多次会议中,列宁的主张未能获得多数支持。1918年1月,尽管托洛茨基最初拒绝签约,但在紧急情况下,他转而支持列宁,最终使列宁的提案以微弱优势通过。然而,德国在收到通知后继续进攻,并提出更苛刻的条件。列宁在威胁辞职的情况下,最终促使党内通过了重新谈判的决定。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条约》,割让了部分领土并支付了高额赔款。但这一举措使苏俄成功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宝贵的时间。1918年11月,随着德国在战争中的失败,苏俄政府宣布废除了该条约。
国内战争时期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在1918年3月卸任外交人民委员职务后,被任命为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后更名为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此期间,他负责红军的组建和指挥工作,成功构建了一支能够有效抵御外国干涉军和国内白军威胁的红军。在战争策略上,托洛茨基主张利用旧军事专家的经验,并反对游击战术,这些策略对于红军在战争中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1919年冬季,托洛茨基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前往乌拉尔地区指导当地经济工作。次年2月,他提出了《粮食和土地政策的基本问题》提纲,警示了粮食征收等政策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并警告这些政策可能导致的全国经济生活瓦解的风险。然而,这一建议并未在政治局会议上获得通过。
1920年,托洛茨基回到莫斯科,承担起恢复交通运输工作的重任。他采用了军事化的管理手段,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深刻认识到军事手段在恢复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同年11月,他向中央全会提交了《工会及其今后任务》提纲初稿,这份提纲引发了关于工会问题的广泛讨论和深入思考。
社会主义建设前期
1920年代初,苏联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 经历了长期的内战和革命,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凋敝。为了应对严峻的形势,以列宁为首的苏联领导人开始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反思,并逐渐意识到需要采取新的经济政策来恢复经济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然而,这一主张却遭到了托洛茨基的强烈反对。 托洛茨基是一位坚定的计划经济支持者,他认为战时共产主义虽然存在问题,但其集中计划的体制仍是正确的方向。他担心新经济政策会导致资本主义的复辟,最终使苏联偏离社会主义道路。
为了捍卫自己的主张,托洛茨基展开了不遗余力的斗争。他在各种会议和场合上发表演讲,撰写文章,积极宣传他的计划经济思想。他还联合其他反对派领导人,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列宁的路线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上,围绕新经济政策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列宁凭借其威望和政治手腕,最终赢得了多数代表的支持,新经济政策得以正式实施。
社会主义建设中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期,苏联党内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主要围绕列宁逝世后党的领导权及政策方向展开。1924年列宁去世后,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斯大林三人共同执政,但随后斯大林与托洛茨基之间的分歧逐渐加剧。斯大林派指责托洛茨基“篡改历史,歪曲列宁形象”,试图以“托洛茨基主义”取代“列宁主义”,并将其定义为与“列宁主义”相对立的异端。
1925年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对托洛茨基进行了严厉警告,并解除了其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此后,斯大林通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和行政手段,逐步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托洛茨基则多次被边缘化,其政治影响力逐渐减弱。
然而,托洛茨基并未放弃斗争。他与季诺维也夫等人结成“托季反党联盟”,公开反对斯大林的政策,并在党内外发表了大量批评文章和宣言。这些行动引起了斯大林的高度警觉,并导致了对托洛茨基及其盟友的严厉打击。1927年,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并被流放到阿拉木图,随后被逐出苏联。
流放期间
托洛茨基于1928年1月被苏联政府流放到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在流放期间,他并未停止政治活动,与全国各地的支持者保持通信,并为他们提供策略建议。同时,他继续撰写著作,其中包括《共产国际纲领草案(对基本原理的批判)》,持续对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国际进行批评。这些行为使他从反对派转变为被苏联政府视为“反苏维埃组织”和“敌视无产阶级专政的组织”的成员。1929年1月20日,苏联政府决定驱逐托洛茨基出境。在流亡期间,他先后前往土耳其的普林基波岛、法国和挪威等地,并最终定居墨西哥。托洛茨基在流亡期间受到了各进步团体的欢迎,并继续从事反斯大林主义的活动,撰写大量著作反对斯大林,坚持和宣传“不断革命论”。在墨西哥期间,托洛茨基明确表示不干预墨西哥内政,但在国际和苏联问题上,他积极开展政治活动,致力于成立托派第四国际。1938年9月3日,来自10个国家的30多名代表在巴黎成立了第四国际,即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尽管托洛茨基在流放和流亡期间一直活跃于政治舞台,但他及其家人最终未能逃脱政治迫害的命运。1940年5月23日,托洛茨基在墨西哥的寓所遭到武装分子的袭击,幸免于难。然而,不久后,苏联情报部门派遣的特工拉蒙·麦卡德尔用冰斧残忍地杀害了托洛茨基。
社会影响
托洛茨基的思想理论并未随着他的逝世而消亡,世界各地或多或少都有其追随者。更为重要的是,在斯大林体制崩溃和苏联解体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低潮期中,托洛茨基主义成为一个新的突出反抗全球性政治倒退的一个方向,具有其它任何主义都不可代替的功能,逐步为各地共运组织所重新认识和理解。
巴西劳工党(Partido dos Trabalhadores)(Workers' Party)巴西最大左翼政党,也是该国执政党。成立于1980年2月10日,总部位于圣保罗Rua Silveira Martins, 132 Centro,意识形态属社会主义和托洛茨基主义。
托洛茨基主义常被不知道的人误以为是共产思想里面的无政府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系谱上,其属于左翼。本质上,托洛茨基主义仍坚持阶级斗争理念,坚持工人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这两个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持苏联的民主权利,倡导工人民主,反对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政治交易,反对秘密外交,拥护世界革命。
美国著名托派领袖,也是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Socialist Workers Party)创办人的詹姆斯·坎农(James P. Cannon)表示:“托洛茨基主义并不是一个新的运动、新的教条,而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复兴、再生,就像它在俄国革命和第三国际初期所表现的和实践的一样。”
人物著作
1929年-1940年流亡期间,写下大量具有启发性的伟大著作。尽管苏联当权者歪曲社会主义多年,二战后苏联境内仍有工人只看了托洛茨基的部分著作就走上反对斯大林集团的革命社会主义道路。在左翼反对派的历史影响下,苏联国内一直有零星的地下左翼反对派积极运动,直至苏联解体,其影响力可想。
人物评价
列宁在《给代表大会的信》中评价托洛茨基:“托洛茨基同志,正像他在交通人民委员部问题上反对中央的斗争所证明的那样,不仅具有杰出的才能。他个人大概是现在的中央委员会中最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又过分自信,过分热衷于事情的纯粹行政方面。”
美国著名托派领袖,也是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创办人的詹姆斯·坎农表示:“托洛茨基主义并不是一个新的运动、新的教条,而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复兴、再生,就像它在俄国革命第三国际初期所表现的和实践的一样。”
参考资料
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人民网-文史频道.1970-01-01
托洛茨基.辞海官方网站.
列宁:《给代表大会的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组织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11:3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