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拼音:wǔ)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时期秦国《
睡虎地秦墓竹简》,古字形从人、五声,五兼表意。“伍”本义是指古时军队的最小军事编制单位,由此引申指代部队、军队,又引申为同伴、同伙。伍也特指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由此引申指民间。五的大写也写作伍。
文字源流
“伍”是会意兼形声字,其小篆作图1,由“人”“五”二字构成。“人”表示它的人群单位意义,“五”则限定这一人群单位的人数。当然,“五”同时又兼有表音的功用。隶书(图2、3)、楷书承自篆文,将“五”中间的交叉笔画变作直折笔而定体。
在上古文献中,“伍”最常见的用法是表示具体的人群单位。可以指最基层的军事编制单位,一“伍”有五人。《左传·昭公元年》:“五乘为三伍。”即将五辆兵车上的十五名甲士改编为三个“伍”。《周礼·夏官·诸子》:“合其卒伍。”郑玄注:“军法,百人为卒,五人为伍。”又可指古代的户籍编制单位,一“伍”有五家。《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庐井有伍。”杜预注:“使五家相保。”还可指古代兵车编组单位,一百二十五乘为一“伍”。《周礼·夏官·司右》:“凡军旅会同,合其车之卒伍。”贾公彦疏:“《司马法》云:‘以百二十五乘为伍’。”显然,上古时代的“伍”作为军事编制单位或户籍编制单位,都是以“五”这个特定数量为特征的,即使一百二十五乘的兵车单位之“伍”,其中的数量也是“五”的倍数。如果淡化了这个数量限制,“伍”便可以很轻易地演化为一般的人群单位。由此可见,“伍”在当代的常用意义正是由它原本的这种特定人群单位意义引申出来的。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八】【人部】疑古切(wǔ)
相參伍也。从人从五。
说文解字注
“相參伍也。”注:參,三也;伍,五也。《周禮》曰:“五人爲伍。”凡言參伍者,皆謂錯綜以求之。《易·繫辭》曰:“參伍以變。”《荀卿》曰:“窺敵制勝,欲伍以參。”《韓非》曰:“省同異之言,以知朋黨之分,偶參伍之驗以責陳言之實。”又曰:“參之以比物,伍之以合參。”《史記》曰:“必參而伍之。”《漢書》曰:“參伍其價,以類相準。”此皆引伸之義也。
“从人、五。”注:五亦聲也。疑古切,五部。
广韵
疑古切,上姥疑 ‖ 五聲魚部(wǔ)
伍,行伍。《説文》曰:“相參伍也。”《周禮》曰:“五人爲伍。”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部】伍
《
唐韵》《
韵会》疑古切。《
集韵》《正韵》阮古切,並音五。《周礼·小司徒》:五人为伍。《
说文》:相参伍也。三相参为参,五相伍为伍。《周礼·天官》:设其参傅其伍。注:参谓卿三人,伍谓大夫五人。
又《齐语》: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又《孙子》: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左传·桓五年》: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注:司马法,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
又五家相保曰伍。《左传·襄三十年》:子产使卢井有伍,舆人诵之曰:取我田畴而伍之。
又汉制有尺籍伍符。
又与众杂处曰伍。《史记·司马穰苴传》:臣素𤰞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又《韩信传》:信过樊将军门,叹曰:生乃与哙等伍。
又《前汉·律历志》:阴阳相生,自黄钟始,而左旋,八八为伍。注:孟康曰:从子数辰至未得八,下生林钟,数未至寅得八,上生太簇。律上下相生,皆以此为率。伍,耦也。八八为耦。
又姓。
汉字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亻”窄“五”宽,顶部“亻”高,底部“五”高。“亻”,两笔在横中线上方相接。“五”,首笔短横起笔于竖中线,竖在竖中线右侧与短横相接,向左斜行,收笔于竖中线;㇕(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竖段左斜,与竖笔平行;长横从“亻”下侧起笔。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